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核果类果树不同种类,在不同温度下花粉萌发率有差异,山桃和杏的低温耐受性较强.桃的不同品种在低温下花粉萌发率不同,桃品种大久保不同花期花蕾,田间蔗糖和蔗糖加喷洒辅助剂处理,可以提高花粉萌发率,尤其在小蕾期更为明显.本试验结果,有助于揭示低温下核果类果树的花粉萌发规律,从而通过某些技术提高果树花粉的萌发率,进而改善果树的座果情况,提高果树产量.  相似文献   

2.
以核果类果树樱桃李、山桃、毛樱桃和天山樱桃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采用带壳层积和裸层积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3种种子活力测定方法中电导法最有效,红墨水染色法和TTC染色法虽能测定核果类果树种子的活力,但试验效果不及电导法;4种核果类果树种子的层积时间都以60 d为好,且裸层积可以显著提高4种核果类果树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3.
花粉是雄性生殖细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矿物质及部分有机成分含量已在《落叶果树》1988年第M期发表。为了充分地利用和开发果树花粉资源,又进行了花粉氨基酸含量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整理如下。 材料及方法 材料  花粉采自山东果树研究所二、三、四、五果园,共11个树种,24个品种。分虫媒花和风媒花两大类。虫媒花粉有仁果类的苹果、梨、山楂、海棠;核果类的桃、樱桃、杏;浆果类的石榴。风媒花粉有坚果类的核桃、板票;浆果类的巨峰葡萄。 仪器 日立835-50型氨基酸分析仪 方法  高分辨率蛋白质水解波分析法 测试样品制备:精确称取干燥…  相似文献   

4.
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毒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绍夫 《落叶果树》1994,26(1):44-46
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毒病害于绍夫(烟台经济植物研究所264001)按核果类病毒病害,对核果类果树生产的危害是普遍而严重的。截止1986年,文献记载的核果类果树病毒约有161种,其中,桃41种,杏20种,李32种,樱桃68种。鉴于我国对于核果类果树病毒病...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国内外指示植物法、电镜技术、血清学法、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检测核果类果树病毒的进展,提出了国内核果类果树病毒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核果类植物是温带地区重要的果树资源,兼具良好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及园林观赏价值。休眠是核果类果树种子为应对不良外界环境而产生的适应性进化,有利于保障种群的延续,但不利于苗木的规模化繁育。为了优化核果类植物繁育技术,提高苗木繁育效率,对核果类植物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本研究重点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分别从果肉、内果皮、种皮、种胚4个方面对核果类果树种子休眠机制及休眠打破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并基于综述结果对其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在阐明核果类果树种子休眠与萌发机制的基础上,为解决生产过程中种子休眠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法,并为乡土植物资源保护、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核果类果树茎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国内外核果类果树茎尖培养及其应用方面的文献为基础,对茎尖培养在核果类果树上的主要应用,影响核果类果树茎尖培养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综述,提出目前核果类果树茎尖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有效的解决途径,分析了核果类果树试管苗的驯化移栽问题。  相似文献   

8.
简讯     
山东农业大学获植物育种专利据山东农业信息网报道,由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陈学森教授等研发的“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三级放大法”,近日被国家知识产权授予发明专利。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克服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不亲和及远缘杂种不育的系统方法,即将物理手段、有性杂交、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科学集成的三级放大法。其主要特征是运用氦氖激光和负高压平板静电场处理李、杏和樱桃等的花粉,通过培养基专用配方培养幼胚苗、多丛芽胚培苗和生根胚培苗,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杂种胚培苗进行早期鉴定。目前,研究人员已利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重建核果类果树的系统发育,选择桃、李、梅、杏、樱桃各4~5个主要种或变种,共24个基因型,测定了其叶绿体非编码区atpB-rbcL序列。以桂樱为外种群,用PAUP软件计算数据集的得分,Modeltest筛选最佳模型和参数,Mega计算遗传距离、变异,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atpB-rbcL在核果类果树各组间分子进化速率不同,差异公布不均衡;2)樱桃较其他核果类果树原始;李、梅、杏亲缘关系较近,梅、杏关系最近。核果类果树是一个单系群,由一个共同的祖先沿着2个方向进化,一枝进化为樱桃,另一枝沿不同的途径产生桃、李、梅、杏等核果类果树。  相似文献   

10.
<正>桃穿孔病是桃、李、杏和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各核果类果树产区都有发生,尤其沿海滨湖地区在多雨、多雾年份发生严重,常引起核果类果树叶片大量穿孔、早落,削弱树势,影响产量。根据病原种类的不同,桃穿孔病分为细菌性穿孔  相似文献   

11.
中华猕猴桃品种间亲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贾爱平  王飞  张潮红  姚春潮  刘旭峰 《园艺学报》2010,37(11):1829-1835
采用离体培养法观察中华猕猴桃株系花粉活力,利用荧光显微镜进行了常见品种杂交亲和性的研究,并统计坐果率。雄株花粉活力大小依次为楚源M4、湘平83-3、金魁、魁密。不同品种雌、雄株间授粉,柱头的识别反应快,花粉在柱头粘附多,生长快且萌发率高,亲和性较强且坐果率较高。24个组合中亲和指数最高的是金魁 × 楚源M4,亲和指数为924.61,坐果率为94.44%;最低的是早鲜 × 金魁,亲和指数417.44,坐果率71.11%。同种间的不同品种的亲和性和坐果率存在差异,亲和指数与坐果率密切相关,因此进行猕猴桃最佳授粉树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甘肃小陇山林区野生果树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198种(包括变种、变型),隶属于28科、57属,其中50.2%集中于菩薇科和葡萄科。对125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野生果树资源的分布、用途、利用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野生果树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鸢尾属12种(变种)植物花粉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鸢尾属12份材料的花粉形态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1)白花马蔺和马蔺花粉大小相似,形状、萌发孔、外壁纹饰和网脊形态相同,网脊宽度不同;(2)四川鸢尾、薄叶鸢尾和锐果鸢尾的花粉形状、外壁纹饰和网脊形态相同,均无明显萌发孔,锐果鸢尾花粉较小,表明这3个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近;(3)蝴蝶花和扁竹兰花粉大小基本相同,前者形状为扁球形,后者为近球形;萌发器官、表面纹饰和网脊形态相同,网眼内无颗粒,表明这两物种亲缘关系较近;(4)扇形鸢尾与蝴蝶花和扁竹兰二者相比,在花粉粒大小,表面纹饰均上均有较大差异,表明扇形鸢尾与蝴蝶花和扁竹兰的亲缘关系较远。讨论了鸢尾属5个亚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及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加工兼鲜食型杧果新品种桂‘热杧120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热杧120号’是从黄象牙杧实生树选出的加工兼鲜食型杧果新品种。在南宁市,3月中旬至4月中旬开花,8月上旬果实成熟。果实长椭圆形,果皮绿色,单果重320g,阳面浅紫红色;成熟果皮橙黄色,果肉黄色,纤维极少,肉质坚实细腻,味清甜,果汁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8%一20.4%,总酸含量0.26%,β-胡萝卜素含量33.9mg·(100g)^-1,可食率73.3%,果肉出浆率65.4%,品质好,较耐贮运,鲜食、加工皆宜。  相似文献   

15.
柿属8种植物花粉形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国家柿种质资源圃收集的7份已知种和1份分类学未知柿资源(德阳柿)的花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1)其花粉均具三孔沟,近球形,极面观圆形,花粉大小为(24.7 ~ 52.8)µm ×(23.8 ~ 47.9)µm,萌发沟内有疏密程度不同的拳头状和丝状物,表面穿孔明显或不明显,外壁纹饰均为谷穗状条纹,但各个种间条纹宽度和萌发沟长度存在显著差异。(2)聚类分析结果,君迁子、浙江柿和油柿为第Ⅰ类群,西村早生、美洲柿和华中雄株为第Ⅱ类群,德阳柿单独为第Ⅲ类群;各个种花粉粒的大小与其倍性正相关。(3)德阳柿花粉形态明显区别于其他材料,本试验的结果为进一步确定德阳柿分类学地位提供了孢粉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美瑞’是从引自美国的桃品系‘美P3’的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的早熟新品种。花蔷薇形,花粉多。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203 g,大果297 g;果面深红色;果肉淡绿至黄白色,硬溶质,硬度高,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粘核。果实发育期89 d。产量较高,盛果期30 t ? hm-2以上。  相似文献   

17.
兰科5属常见栽培品种花粉块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对兰科常见栽培植物5属10种21个品种(系)的花粉块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成熟花粉块由成千上万个单粒花粉紧密粘结而成。花粉块呈梨形、近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构成花粉块的单粒花粉形状极不规则。部分建兰品种的单粒花粉表面可较清晰地观察到四合花粉结构。多数种类的单粒花粉粘结处无明显粘结物,部分种类,如蕙兰单粒花粉粘结处可见大量明显粘结物。根据花粉外壁表面纹饰可将花粉分为以下4种类型:(1)光滑型;(2)近光滑型,具微弱的小凹陷;(3)凹凸不平状;(4)沟渠状。未见明显的萌发孔。不同种属间花粉块大小及外壁纹饰差别较大。花粉块表面形态在属间差异较大,在兰属的种间也有一定的差异,但在兰属种内品种间则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核果类果树ITS 序列分子进化及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研究核果类果树的进化和系统发育,选择桃、李、梅、杏、樱桃各2 ~ 4 个主要种或变种共16 个基因型测定其ITS 序列,与从GenBank 下载的6 个核果类果树ITS 序列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数据矩阵。采用二次置根法用樱桃置根,用PAUP 软件计算数据集在56 个进化模型的得分,Modeltest 筛选最佳模型和参数,计算遗传距离、变异,用最大简约法构建了桃、李、梅、杏、樱桃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 核果类果树各组ITS1 和ITS2 的分子进化速率不同,信息量也不同;2. 核果类果树演化顺序为:共同的原始材料分化成樱桃、李、杏,再由李进化产生桃,杏进化产生梅;3. 辽杏较普通杏和西伯利亚杏原始,桃演化顺序是:巴旦杏—山桃—普通桃、新疆桃;4. 本结果支持将核果类果树分成4 个亚属。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物候期对13年生盛果期‘富士’苹果树进行叶面喷锌处理,测定果实锌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喷锌显著提高了果实中的锌含量和成熟期果实中的还原糖含量。萌芽前和花后3周喷锌的植株,幼果发育期(花后10 ~ 80 d)果实山梨醇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春梢停长期喷锌的植株,膨大期(花后80 ~ 160 d)果实中SDH的活性显著高于对照;膨大期喷锌的植株,成熟期(花后160 ~ 190 d)果实中SDH显著高于对照。喷锌对果实中山梨醇氧化酶(SOX)活性无显著影响。萌芽前、花后3周喷锌显著提高了幼果发育期果实中蔗糖合酶(SS)分解方向的活性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果实膨大期处理显著提高了成熟期果实中AI的活性,对中性转化酶(NI)则无显著影响。不同物候期喷锌处理均增加了锌向果实中的富集,从而提高了果实中山梨醇代谢酶及蔗糖分解酶活性,有利于蔗糖和山梨醇的快速卸载,促进了果实中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洪欣  吴昊天  何乐平  周守标  温放 《园艺学报》2015,42(12):2439-2454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华南地区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聚类分析,基于孢粉学聚类结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以及供试物种的地理分布特征,从多个角度联合探讨其分类学意义。结果显示:(1)报春苣苔属43种植物花粉粒为较小到中等大小类型,均为三沟花粉粒;花粉粒形状从圆球形到超长球形,以长球形为主要形态;花粉粒极面观形状为圆状三角形、圆形和3裂圆形;外壁纹饰均为网状纹饰,绝大多数为宽网脊。(2)孢粉学聚类结果将43种植物划分为6个组7个类型,初步表明该属植物的花部大小和颜色是多起源进化而来的,根据分布区域的比较,该属的物种形成可能和适应华南喀斯特特殊地貌与小环境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