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蘑菇堆肥发酵新技术是世界蘑菇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英国和荷兰采用的一种现代化堆制方式.此种方式主要是对第二阶段(常称二次发酵)的堆制采用电脑自动控制生产,对经过一次发酵的培养料采用控温、控湿、控气的遂道式进行二次发酵.主要做法及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秸秆栽培蘑菇的主要特点是培养料采用的是作物的秸秆,如稻草,麦秸、玉米秸等。本文介绍利用稻草做培养料的堆制方法。在选择好配制培养料的配方后,培养料必须经过堆制发酵后才能种蘑菇。堆制发酵的作用有三点:一是在堆制过程中,堆内温度可升到50℃以上,能杀死培养料内病菌和虫卵,起到高温杀菌的作用;二是料内的营养成分由原来不能被蘑菇菌丝吸收状态变为可吸收利用状态;三是经堆制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 培养料是蘑菇生产必要的物质基础,优良的培养料是蘑菇高产的必要条件之一。所谓优良的培养料,不仅要求所用的材料质量好,而且要求采用先进的堆制技术,例如采用“后发酵”新技术,使培养料营养丰富,和无病虫害危害,从而获得蘑菇的稳产、高产。 目前国际上是采用“二次发酵”新技术来培育蘑菇,即包括室外的“前发酵”和进行室  相似文献   

4.
对双孢蘑菇菇渣采用自然存放、调节水分堆制及添加牛粪后堆制,分析不同堆制菇渣理化性状、养分含量及对白菜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堆制的双孢蘑菇菇渣总养分含量已达国家有机肥标准的要求,经不同方式堆制后,各处理总养分含量依次为:T3 >T2 >T1.双孢蘑菇菇渣本身是一种肥效较高的有机肥,经堆肥处理尤其添加牛粪堆肥后,养分含量明显提高.未经堆制前双孢蘑菇菇渣对小白菜的发芽指数已达80%,经不同方式堆制后各处理发芽指数均得到提高.双孢蘑菇菇渣不经堆制或经不同方式堆制后均是良好的有机肥料,可直接还田施用.  相似文献   

5.
双孢蘑菇菌渣堆肥及其肥效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双孢蘑菇菌渣为研究对象,通过菌渣堆肥中添加发酵剂或鸡粪的处理,分析了堆肥过程中各个时期不同处理的温度、pH值、EC值、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变化趋势,并用腐熟后的堆肥菌渣进行了水稻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双孢蘑菇菌渣堆制过程中加入发酵菌剂可快速提高堆体温度,与未加发酵菌剂的堆肥处理A相比,在堆肥中加入发酵菌剂后,堆肥中全氮、全钾和速效钾的含量增加量分别为处理A的3倍、1.43倍和2.67倍;菌渣堆肥结束后,处理A,处理B和处理C速效磷含量分别比发酵前增加了54.5%、38.5%和58.3%。菌渣肥水稻田间试验表明,双孢蘑菇菌渣有机肥能够促进水稻增产,菌渣堆肥增产效果优于不发酵菌渣,而加于菌剂处理的堆肥增产效果最佳,按400kg·667m-2施肥,水稻空瘪粒数少,穗粒饱满,水稻单产553.37kg·667m-2,与当地常规施肥方式相比较增产20.55%,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较增产44.18%。  相似文献   

6.
3种微生物菌剂对农业废弃物双孢蘑菇土堆肥发酵效果研究表明,与不添加微生物菌剂相比,添加微生物菌剂发酵效果较好;不同微生物菌剂的比较,菌剂2(有机物料腐熟剂)堆肥效果最好,可加快堆肥的升温速度,延长高温期,同时提高堆体的pH值和水溶性铵态氮含量,增加有机肥的氮磷钾含量,提高堆肥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7.
草菇以其馨香馥郁,肉质肥嫩,营养丰富而著称,是广大菇农脱贫致富的短平快栽培品种。草菇栽培历史至今已有300多年,经历了堆式栽培、层架立体栽培(塑料大棚或蘑菇房)等方式,其灭菌方式都采用了一次发酵(堆制)或二次灭菌(堆制加巴氏灭菌)等方式。这两种栽培方式灭菌不彻底,目前国内虽分别有熟料栽培和采用塑料框栽培方式,但都是单一的局部改进。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污泥发酵基和HM发酵基对堆肥的作用效果,以牛粪为原料,加入麦秆为调理剂,设置4个处理,接种不同剂量的发酵基进行室内堆肥。经过30 d的堆肥处理,4个堆体总磷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对照堆体中增量最大;相比于对照堆体,只加入HM发酵基的堆体在升温期的升温速率最高,只加入污泥发酵基的堆体高温期温度最高,腐殖质下降幅度最大,总氮损失较多;同时加入2种发酵基的堆体高度和有机物含量下降最多。结果表明,加入2种发酵基的堆体效果最优,且可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堆肥原料中污泥、牛粪和发酵基的干质量比为10∶4∶0.002 5。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兔粪堆肥过程中的辅料选择、配方设计及工艺优化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兔粪、稻草和食用菌渣为原料,采用人工翻堆的方式进行高温堆肥,研究兔粪堆制过程中理化参数的变化规律及高温发酵机制。[结果]经过35 d的堆腐,堆体含水率、总有机碳含量和C/N逐渐下降,全氮含量逐渐升高,堆体进入腐熟阶段;从试验组取部分堆肥加入5%面粉后堆体温度逐渐升高,进入2次发酵,堆体pH值先逐渐下降后又逐渐回升,其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C/N变化不明显。[结论]水溶性速效碳源是堆肥后期微生物繁殖的限制因子,适时提供水溶性速效碳源可加速物料腐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二次发酵是实现鸡粪等养殖废弃物功能价值提高的关键阶段,本研究旨在将前期筛选得到的真菌应用于鸡粪堆肥的二次发酵阶段,探讨其促进二次发酵的效果并对其进行鉴定,为今后鸡粪的高值化与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方法】以鸡粪一次发酵产物为原料,添加实验室前期筛选的2株真菌(分别为FCM1和FCM3)进行二次发酵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原料中加入1%(体积L∶干物质量kg)无菌液体培养基;F1:原料中加入1% FCM1菌液;F3:原料中加入1% FCM3菌液。在二次发酵的不同时期,分析测定堆体温度、pH、电导率(EC)、铵态氮、硝态氮、种子发芽指数以及腐殖酸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相比,添加真菌主要促进了二次发酵阶段快速升温和腐殖化过程快速进行。与未接菌处理相比,真菌FCM3使堆料提前8 d进入升温期,真菌FCM1效果不佳,且在一定程度上延后了鸡粪堆肥的二次发酵。F3处理高温阶段(>50℃)持续了13 d,堆料的GI比对照处理提前25 d达到80%,且腐殖化程度较高(PHA=74.58%,PHA:胡敏酸/总腐殖酸)。相关分析表明,GI与pH、PHA显著正相关,与EC显著负相关。经形态和ITS rDNA测序等方法鉴定,FCM3为链格孢菌。【结论】真菌FCM3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鸡粪堆肥二次发酵的进行,提高堆料的腐殖化程度。  相似文献   

11.
不同工艺和调理剂对猪粪高温堆肥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采用在塑料大棚内堆制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条件和不同调理剂的猪粪高温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工艺堆肥初期温度上升缓慢,堆体中微生物长时间不能达到合适的生长温度,使发酵效率降低,发酵时间明显延长,同时,原工艺堆体散发出的氨味非常浓,导致肥料产品营养成分散失严重;而改进工艺堆肥升温快,微生物生长繁殖迅速,从而有效地缩短了发酵时间,堆肥物料有淡淡的氨味和酵香味;新鲜猪粪中加入锯末、干猪粪及蘑菇渣作为调理剂,调节初始物料含水率至65%左右,并接入合适的微生物菌剂有利于猪粪发酵腐熟;干猪粪和蘑菇渣作为调理剂具有相似的效果,但干猪粪容易获得,并且处理氮的转化率更高,更适合作为堆肥调理剂。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筛选出的发酵菌剂对牛粪堆肥效果的影响,采用高温好氧堆肥和隶属函数法,分析堆肥发酵堆体温度、种子发芽指数、堆肥产品的理化指标。结果表明,添加发酵菌剂能够促进堆肥升温、提高堆肥种子发芽指数,不同菌剂处理升温速度、种子发芽指数、养分含量存在差异,BJ2、HN1和NX2 3种发酵菌剂发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青玉米秸秆堆制发酵及用作栽培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青玉米秸秆切碎后,采用好氧堆肥方式进行适合农户家用的2种小型堆体体积的发酵堆制效果试验,测定发酵过程中堆料的温度、pH值、EC值、全氮、全磷、全钾含量等指标变化动态。结果表明:在堆制发酵过程中,青玉米秸秆氮、磷、钾的含量都呈不断上升趋势,发酵完成后物料的pH值、EC值在作物适宜生长范围内。将发酵好的物料作为栽培基质在生菜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青玉米秸秆堆肥后适合作为蔬菜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14.
采用通风式堆肥发酵方式研究了牛粪及添加材料的分解特性和堆制过程中氨气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大约504h牛粪中有机物的分解基本趋于稳定,因此1次发酵时间可定为504h。但由于据末、稻壳等材料分解性较差,添加这些材料后堆肥1次发酵时间可推迟为672h。牛粪堆 肥过程中氨气的释放主要出现在前期,尤其是最初的100h,因此在该期间采取适当措施可防止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5.
双孢菇麦秸培养料空心堆发酵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发酵方式制备的麦秸培养料对双孢菇的产量有较大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室内二次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41.7%,室外堆制发酵翻堆一次后,改小堆进行空心堆发酵的培养料比室外一次发酵的增产33.3%,其增产幅度同室内二次发酵的较为接近,且该方法耗资少,省工简便。  相似文献   

16.
从培养料配制与堆制、二次发酵、播种、覆土、子实体发育阶段管理、采收等方面介绍了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以期为蘑菇的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静态强制通风好氧堆肥的方法,评价发酵剂对城市污泥堆肥的效果。以牛粪、回填料、麦秸秆为调理剂,接种SCB发酵剂,在堆肥反应器中模拟堆肥过程,监测堆体的温度、含水率、pH值及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并设置对照堆体;试验堆体添加功能菌群进行二次发酵。试验堆体在堆肥的第4天最高温度达62.5℃,高温期(≥55℃)持续5 d,对照堆体55℃维持4 d;第11天时,试验堆体含水率由58.6%下降到45.3%,下降了22.7%,对照堆体含水率下降了19%;试验堆体和对照堆体的pH值在第5天时分别为8.0和7.8;堆肥第11天时,两者种子发芽指数达到68.7%和60.6%,均没有植物毒性。二次发酵后的堆肥产品的各项指标均符合CJ/T 309—2009《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农用泥质》标准。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剂能加速污泥腐熟化进程,达到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目的。  相似文献   

18.
低温下牛粪接种发酵剂对堆肥温度与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试验针对北方寒区特殊地理环境条件,采用牛粪好氧堆肥发酵,研究室外温度低于0℃时,接种复合发酵剂对堆肥温度、微生物数量及区系变化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粪接种复合发酵剂24h和48h堆温分别升至40.1℃和55.6℃;高温期持续6d;发酵周期缩短至12d。细菌对堆肥升温起主要作用;细菌和放线菌是高温阶段主要作用菌群;腐熟阶段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共同作用,且细菌作用强于放线菌和真菌。  相似文献   

19.
以乌鲁木齐市生活垃圾为原料进行高温堆肥发酵,研究了堆肥过程中各营养成分的变化情况及堆肥腐熟程度.结果表明:在乌鲁木齐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目前生产工艺下,氮素和碳素损失均主要发生在发酵前3 d,发酵后期氮素和碳素损失较少.因此,堆肥发酵前3 d是控制养分损失的关键时期.在堆肥过程中,速效钾含量从堆制当天的1 507 mg/kg,增加到结束的2 099 mg/kg;速效磷的含量从堆制开始的78 mg/kg,增加到结束的103 mg/kg.不同发酵时期的堆肥样品进行发芽率试验结果表明,生活垃圾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植物生长抑制物质较少.C/N比、堆温的试验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经45 d堆制,基本达到了腐熟堆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采用仓式反应器进行了高含水率条件下食品垃圾堆肥、发酵后的食品垃圾与污泥混合堆肥、原生食品垃圾与污泥混合堆肥的研究。结果表明,3批原料均完成了一次发酵过程,温度-氧浓度联合控制通风方式使堆肥过程中维持较高的含水率(〉70%);堆肥过程中物料重量变化与温度变化相一致,到达高温段时,物料降解速率增大;原生食品垃圾与污泥混合堆肥升温时间最短,高温段维持时间较长,一次发酵过程物料平均降解速率最大,达0.0018kg·(kg物料)^-1·h^-1,且无渗沥液排出。因此,采用原生食品垃圾与污泥混合堆肥是较合适的堆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