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江苏淮南麦区是中国红粒小麦的主产区,可分为软红麦与硬红麦2种类型.为了促进江苏省小麦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工作,带动该地区小麦产业的发展,以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时期江苏红粒小麦育成品种的性状变化.自1981年以来,江苏省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红粒小麦品种有53个,随育种进程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呈上升趋势,产量构成要素中千粒重增加最多,软红麦的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硬红麦的质量达不到国家强筋麦指标;赤霉病抗性改良较明显,白粉病改良有较好进展.育种技术中,常规育种仍然是品种选育的主体,常规育种中形成了滚动回交、协调选择等一系列育种理论,细胞工程及分子技术已经在江苏省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30年来的品种培育对小麦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麦产业发展与科技进步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文章总结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小麦生产发展和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的历史进程。小麦生产发展分为4个阶段,即1949—1957年恢复性增长、1958—1978年稳定增长、1979—1999年单产快速增长和2000—2016年产量质量同步提升。简要介绍了1949年前的育种起步历史,1950年以后小麦育种取得了巨大进展,经历了抗病稳产早熟、矮化抗倒高产和高产优质高效3个阶段,矮秆基因和1B/1R易位系利用与株型改良起到关键作用,育成了碧蚂1号、泰山4号、扬麦158、豫麦21、济麦22等突破性品种,主产麦区经历了8~9次品种更新换代。黄淮麦区的矮秆高产育种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的抗赤霉病育种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概括了种质资源、远缘杂交、矮败小麦、品质改良、兼抗型成株抗性育种、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新进展。小麦栽培研究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合理密植为核心,20世纪六七十年代重点研究不同麦区小麦生长发育规律与高产栽培历程,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各主要麦区栽培技术模式包括精播高产、节水高产等技术,20世纪90年代以优质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主。未来产业发展面临提升质量、降低成本和保护环境三大挑战,气候变化、病害加重、缺乏优质高效抗病品种制约生产发展,建议加强优质抗病高效品种选育与新技术应用研究,实现栽培研究与植保、土肥、农机等有机结合,以全面提高小麦产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正> 河南省小麦研究会、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于1985年9月3—5日,在郑州召开了小麦品质改良与加工座谈会。讨论了小麦品质概念,制定了小麦品质育种目标;分析了我省小麦品质的科研现状,以及原粮生产、收购、加工和出口状况;针对目前商品生产的发展,研究了有关品质改良问题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利用近20年江苏省小麦和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及全国小麦和粮食生产的相应数据,运用比较优势指数法、GIS空间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苏省小麦生产的时序变化情况,探讨了小麦生产的比较优势水平。结果表明,近20年江苏省小麦生产根据总产变化情况经历了波动增长、快速下降、恢复增长和稳定增长4个发展阶段;与全国小麦主产省份相比,江苏省小麦具有较强的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不具有效率比较优势;江苏省市域小麦平均规模比较优势、效率比较优势、综合比较优势差距逐渐缩小,其中规模比较优势表现为"北强南弱"态势,效率比较优势整体水平较低,综合比较优势"极化效应"降低。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提高江苏省小麦综合优势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德国的有机农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一般情况 起源和发展 自现代工业产品应用于农业起,生态保持论者就认为,不应当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现代农业,人类应当与自然协调相处。正是出于这一基本认识,德国于1924年成立了它最早的有机农业组织(demeter)。50年代和60年代,德国农业分别实  相似文献   

6.
扬麦16号(原名扬00-126)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扬州分中心)育成的春性中熟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04年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引入我市试种示范,现已成为我市小麦当家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7.
近30年河北省小麦育成品种产量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北省区试对照品种的更换时间为界,将近30年的小麦育种历程划分为5个阶段,对每阶段育成品种的产量性状研究得出:1975—1979年泰山4号作对照和1980—1988年冀麦7号作对照的两个育种阶段为产量育种稳步提高阶段;1989—1992年冀麦24作对照的育种阶段为产量育种飞跃阶段;1993—1998年以冀麦36为对照和1999至今石4185为对照的两个育种阶段为产量育种攻坚阶段。对每阶段的产量成因分析认为:中等穗数、重穗粒、重品种类型的选育,是高产育种的突破口,穗粒数、千粒重的同时改良,增产潜力大,容易找到理想结合点,更有利于产量突破。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准确地、动态地大面积估测江苏省张家港市小麦的生产力,利用TM和IRS-P6遥感影像,采用NDVI值比较区分法,应用3S技术对张家港市2005—2008年小麦的生产力变化进行了动态估测。结果表明,遥感估测张家港市2005—2008年小麦平均种植面积的精度结果为97%以上;小麦平均产量精度结果为93.55%;利用3S技术进行张家港市小麦总产遥感估测值与地面统计值差异低于8%;遥感估测张家港市小麦总产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耕作面积相对稳定。总之,基于近4年遥感数据所获取的张家港市小麦总产量的变化情况建立模型,可以估测出张家港市城市化发展对当地小麦供需平衡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正> 我们对南阳地区解放以来不同历史阶段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纵向比较研究,以明确我区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及演变情况。材料和方法1950——1983年间,南阳地区每隔2—3年,均对当时的主要小麦品种进行一次蛋白质含量的抽样调查,本研究中1983年以前的小麦品种及其蛋白质含量数据系搜集整理以往的分析结果。自1984年开始,征集建国后各历史阶段我区的小麦当家品种和近年来推广的新品种,连续种植两年以上,分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联盟年度工作会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会议总结了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成立一年来的工作成效,谋划下一年工作,共同探讨完善联盟工作机制,合力推进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会议期间还发布了《2018—2019年度全国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发展报告》,举行了联盟成员单位签约仪式。  相似文献   

11.
土壤—作物资源多目标优化配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一种多目标土壤—作物资源优化配置的数量化分析方法,并对江苏省东海县土壤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结果表明:白浆土、岭砂土、包浆土、紫砂土等岗岭低产土应稳定小麦面积,压缩玉米面积,优先发展春花生、大豆、水稻;洼地砂姜黑土、水稻土应发展小麦—水稻和小麦—玉米两熟制,并适时换茬;介于上述两类土壤间的潮棕壤亚类和潮土类应大力发展小麦—花生两熟制。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82-1886
对2004—2013年山西省及全国小麦生产成本、产量及经济效益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4—2013年山西省小麦生产总成本持续增加,且年均增长率大于全国;小麦产量总体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每年产量不稳定;小麦产值在2008年以后山西及全国均呈增加趋势。山西小麦2009—2012年年均产值增长率为15.84%,增长幅度远远不及小麦成本(17.32%),并且2013年小麦成本较2012年有所增加,而产值降低,以至于10 a中净利润出现1/2以上的年份为负值。针对性地提出降低小麦生产成本和提高产值效益的对策:小麦品种与品质改良,对农户进行农业技术及田间管理培训,政府对农户给予补贴政策,转变小麦生产经营模式,国家加大对小麦市场的调控力度。  相似文献   

13.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在世界各主要麦区均有分布。该病最早于1852年在南澳大利亚发现,1868年首次报道。我国于1931年前后首先在浙江省发现,以后逐步扩展蔓延,目前全国多数小麦生产省(区、市)都有发生,其中以西北、华北等部分地区为重,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发病呈加重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强筋小麦产业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作为我国优质小麦优势产区,发展强筋小麦产业具有独特的优势。文章分析了江苏省发展强筋小麦产业的比较优势和面临困难,从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了强筋小麦产业化的思路和方法;强调只有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各种优势,才能使江苏强筋小麦产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当代农业》2014,(3):13-13
江苏省溧阳市天日湖白芹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5年11月,合作社的成立让溧阳市白芹的生产、管理和营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溧阳市白芹种植户增收致富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小麦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江苏省小麦空间分布动态变化以及地域格局特征,采用遥感、格网和Morans Ⅰ指数等方法对江苏省近年小麦生产地域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江苏省小麦种植面积都存在很强的地域聚集效应,且聚集和连片程度逐年增强。至2017年,小麦面积高聚集区集中分布在淮河和灌溉总渠以北,徐州以东,低密度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苏州以西; 2013年以来,江苏省苏南地区大幅度压縮了小麦生产规模,苏中地区较大幅度削减了小麦生产规模,苏北小麦生产规模基本保持稳定;苏南地区小麦调减范围主要集中在宁镇扬丘陵区,苏中调减的是里下河养殖区,苏北调减的是徐州、连云港丘陵山区。2013年以来江苏省小麦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已经基本形成了适宜江苏小麦生产的地域空间格局。上述结果可为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美棉在中国引种和发展近150年的发展历程进行考察与梳理,美棉自1865年传入中国以后,其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晚清时期的引种;民国时期的引进、改良与推广;新中国成立以后,对美棉的引种、选育与推广。可见,引种美棉是中国棉花生产发展的第一步;改良美棉和选育美棉新品种,是提高棉花产量和改善棉花品质的关键;推广美棉是中国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北京农业》2010,(5):50-51
近日,第六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扬州市开幕。五年一届的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代表了我国小麦遗传育种领域的最高水平。本届研讨会为期3天.与会专家代表将围绕小麦超高产育种与栽培、抗病与抗逆育种、品质改良、生物技术等领域进行深入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生物技术手段愈来愈多地被育种学家用来解决小麦育种中的许多问题,对创新小麦种质、加速改良进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1984年澳大利亚首先证实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是可遗传的,其后,美国学者又证实了利用无性系变异改良小麦品质的可能性。目前,国内外小麦幼穗、幼胚培养技术日趋成熟,已进入实用化阶段,已选出小麦矮秆突变系,利用离体筛  相似文献   

20.
<正>2015-2016年沛县种子管理站承担了江苏省三新工程项目"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模式与栽培技术"[SXGC(2015)049],通过项目的实施,总结出沛县"中粳机插—半冬性中强筋小麦少耕机条(匀)播"栽培模式和选用适宜品种组合—适期早播育壮苗,确定合理的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等高产栽培技术沛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主体种植模式为粳稻—小麦两熟。近年来,沛县小麦、水稻小面积高产屡有突破,小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