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水温 饵料 投饵率对河蟹生长和饵料转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水温、饵料和投饵率对河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26℃水温范围内,河蟹对不同饵料的摄饵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相比之下,用配饵投喂,河蟹对温度的变化较为敏感,但配饵的饲养效果明显次于螺蛳。随着水温的升高,当螺蛳的投饵率由半饱增至全饱时,河蟹的湿重生长率增长不明显,而体蛋白量则增加了13%~28%。在适温范围内,适当降低投饵率可提高饵料转化率和蛋白质利用率,可是蟹体蛋白量的增加则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丁常云 《水产养殖》2012,33(11):52-52
1 饵料投喂 秋季是河蟹育肥时期,要抓住时机投足、投好饵料、确保其快速生长,适当增加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使含高蛋白的动物性饵料占投饵总量的70%,另外投喂植物性饵料如小麦、大豆、南瓜等.每日投喂2次,日投喂量占河蟹体重的8%~12%,其中傍晚投饵量占日投饵量的70%,饵料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残饵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随着温度的降低,投饵量也应相应减少,水温低于10℃时应停止投喂.  相似文献   

3.
中华绒螯蟹扣蟹的耗氧率和窒息点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扣蟹的耗氧率随水温的升高明显提高,体重3g-5g的扣蟹2.5℃时耗氧率仅为0.0706,20℃时为0.338,30℃时为0.427并且规格越大,耗氧率越低。不同规格和蟹窒息点在不同水温条件下变化不大,平均为0.24mg/L。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三种不同规格梭鱼幼鱼(6.34g,26.06g,70.17g)在水温15℃,20℃,25℃,30℃条件下的耗氧率和耗氧量,并讨论了耗氧率与体重、耗氧率与水温,耗氧量与体重,呼吸频率与水温,呼吸频率与水中含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浮头”窒息点。  相似文献   

5.
河蟹蜕壳前后蟹体与蟹壳中钙磷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刚蜕壳的软壳蟹湿体重和干体重与干壳的重量关系,求出了干壳重与湿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和干壳重与干体重的直线回归方程,它们分别为y=10.18321242·X-0.00615;y=1.909580416·X-0.0025467。通过对蟹体和蟹壳中钙磷的测定。弄清了河蟹蜕壳时,应具备的钙磷量,通过对干蟹壳不同部位钙磷的测定,发现了河蟹壳中不同部位的钙磷含量有较大的差异;从配合饵料和试验水体提供的钙磷量,提出了河蟹配饵中需要添加磷酸盐而不加或少加钙盐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不同水温环境中(5~25℃)多棘海盘车(4~8 cm)对菲律宾蛤仔(20~40 mm)的摄食选择性,本实验利用饵料收益率、摄食规格选择性、摄食量与摄食率等指数,分析了温度、多棘海盘车规格及饵料规格对多棘海盘车摄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条件下,捕食者及被捕食者规格对饵料收益率影响显著,温度对饵料收益率影响不显著;根据饵料收益模型,4种规格多棘海盘车依次在摄食20、23、30和35 mm蛤仔时的饵料收益率最大,收益率分别为0.62、0.70、0.83、0.94 mg/min;5~15℃条件下,摄食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大,15℃为多棘海盘车摄食蛤仔的最适水温,此时5~8 cm多棘海盘车摄食量均达最大值,分别为0.37、0.45和0.54 g/d,之后随水温升高摄食量减小;摄食率昼夜差异显著,夜间显著高于白天;青岛近海5—6月的水温(13~18℃)为蛤仔春季繁殖的适宜水温,也是多棘海盘车最适生长和摄食温度,此时应加强对多棘海盘车的防治和清除。  相似文献   

7.
中华乌塘鳢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对两种规格中华乌塘鳢的窒息点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的耗氧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水温和体重对中华乌塘鳢的耗氧率有显著影响。水温从16℃上升到32℃,大规格鱼(平均体重40.2g)的耗氧率从37.34mg/kg·h增加到136.72mg/kg·h;小规格鱼(平均体重18.0g)的耗氧率从42.81mg/kg·h增加到203.62mg/kg·h。水温与耗氧率的关系可用幂函数表示。水温25℃时,大小两种规格中华乌塘鳢的窒息点分别为0.2744mg/L和0.3031mg/L。  相似文献   

8.
中华绒螯蟹蟹种配饵中豆饼替代部分鱼粉的适宜含量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试验以不同比例的豆饼、鱼粉为主要蛋白源,配以菜饼、麸皮、玉米粉、复合维生素和无机盐等组成五组精制饵料,配饵的蛋白质含量为36.64~37.23%,脂肪2.75~3.10%,动、植物蛋白比1:0.13~2.43,每公斤饵料合总能451.51~462.23千卡。在室内水泥.池中用上述配饵时规格约5克的蟹种进行精心喂养40天,试验期间水温控制在24±1℃,试验结束时,以饵料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河蟹的特定生长率、饵料蛋白质利用率、蟹体生化组成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蟹种实用配饵中用30%左右的豆饼替代鱼粉是合适的。豆饼添加过量或不足均会造成配饵中某些必需氨基酸比例失调而降低蟹的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9.
《淡水渔业》2021,51(5)
为探讨不同水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蜕壳、生长和摄食率的影响,本研究应用恒温的河蟹个体养殖系统,分析不同水温(10、15、20、25、30℃)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成活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蜕壳增重率、肥满度和摄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33 d的试验中,各饲养水温的中华绒螯蟹成活率均在89%以上;10℃和15℃水温的实验蟹只蜕壳1次,20℃和25℃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2次,30℃水温组的实验蟹蜕壳3次;五个水温组的平均蜕壳间隔分别为109.39、67.92、46.63、43.69、38.01 d;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呈总体增加的趋势,30℃水温组的蜕壳增重率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平均绝对生长率和相对生长率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步增大,且各水温组间差异显著;肥满度随水温的升高而逐渐下降;五个水温组的平均日摄食率分别为1.58%、1.97%、3.54%、4.79%和5.25%。腿部肌肉切片观察发现,低水温组(10、15、20℃)的肌纤维直径显著大于高水温组(25、30℃)。结果表明:随着饲养水温的增加,河蟹的蜕壳速度加快,增重率增加,肥满度下降,摄食率增加,以30℃水温时的河蟹生长最佳。  相似文献   

10.
用配合饲料在微流水池塘主养长吻(鮑)(Leiocassis longirostris),以适当的养殖密度、合理增氧、科学管理和防病治病,经过330 d的试验,单产13 542 kg/hm2,利润72 850元/hm2,饵料系数1.93.结果表明,长吻(鮑)的生长水温为15~32℃,最适宜生长水温22~28℃;鱼种放养规格在70~240g/尾时生长较快,400g/尾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水温在25~28℃且规格小于240 g/尾时,饵料系数较低;水温低于22℃和高于28℃时以及规格大于240g/尾时饵料系数偏高.在微流水池塘条件下,用配合饲料养殖长吻(鮑)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白洋淀围栏养蟹蟹种放养数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白洋淀围栏养蟹测定出河蟹一昼夜中的摄食节律,然后用r和t检验河蟹体重与日摄食量的关系成正相关,测得体重与日摄食量关系式为:D=0.99189+0.03029W根据白祥淀围栏的供饵能力,计算出蟹种放养数量为300~500只/0.0667hm~2。  相似文献   

12.
三种投喂模式对河蟹二龄成蟹养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池塘养殖条件下,全程投喂配合饲料、杂鱼和传统饵料(以黄豆、小麦和玉米为主,辅以少量饲料和杂鱼)对河蟹(Eriocheir sinensis)二龄成蟹生长、性腺发育、规格分布、成活率、单产、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1)无论雌雄,传统饵料组早期(5-8月份)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方面最低,杂鱼组最高;(2)杂鱼组雌体8月份性腺发育速度最快,传统饵料组性腺发育速度最慢,其余月份雌体和雄体的性腺指数和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无论雌雄,最终杂鱼组的大规格成蟹(雄体175 g,雌体100 g)比例最高,而传统饵料组的小规格成蟹(雄体100 g,雌体75 g)比例最高,且体重差异较大,配合饲料组的中等规格成蟹较为集中,最终三组投喂模式下雌雄蟹的平均体重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略大于传统饵料组;(4)三种投喂模式下,三者的成活率和平均产量并无显著差异;杂鱼组的饵料系数和饵料成本最高,配合饲料组饵料系数最低,但饵料成本居中;传统饵料组饵料系数居中,饵料成本最低。结果表明,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对河蟹二龄成蟹的养殖性能和性腺发育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皱纹盘鲍幼鲍配合饵料的研制与喂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春季用配制的7种饵料,在室内以两个不同条件下,对两种大小规格的幼鲍(壳长7.0~10.0与13.0~16.0毫米)进行了49天与70天的两批喂养试验,并用日本商品饵料与海带作生长对比。所有7种配合饵料对幼鲍的生长效果都远超过了自然饵料——海带,其中有3种较为突出,平均日增长多在100微米以上,而与日本商品饵料效果接近。若以海带的饵料当量值为1.00,对于大个体组的幼鲍,0301的当量为1.78,0302为1.73,0306为1.62,日本饵则为1.68;而小个体组效果低于日本饵。通过保形率试验,在20~24.7℃下连续充气,24小时后0301、0306与8540的保形率分别可达70.4%、71.7%与76.3%;48小时后仍各保持65.8%、64.0%与71.3%。虽经48小时浸泡与气泡冲击仍无碎散现象,其保形率接近日本饵。配合饵料还成功地通过了海上试验,在1985年夏季海上喂养结果,配合饵料同样显示比海带优越。配饵8540在第一阶段(25天)平均日增长高达176、168微米;全阶段(54天)平均日增长8540为154微米,是海带的2.39倍。这一结果不仅加快了鲍生长、缩短了养殖周期,而且弥补了夏秋季缺少海藻饵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光合细菌对鳖的促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3个饵料组,即添加光合细菌(PSB)的配合饵料组、不添加PSB的同一配方饵料组、全动物性饵料组,均放养规格213~220g的鳖种,在水温30±1℃的池内,经90天的养殖对比.以添加PSB配饵组生长最快,平均每只鳖日增重4.75g,日增重率为1.47%。证明投喂添加PSB配饵对养鳖有明显促长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浅谈养鳝投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饵料种类   黄鳝是一种底栖肉食性鱼类。在自然野生环境下主要摄食昆虫及其幼虫、小鱼、小虾、蝌蚪等。人工养殖投喂的饵料可分为三大类,即活饵、鲜饵和配合饵料。活饵种类主要包括蚯蚓、蝇蛆、小鱼、小虾、水陆生昆虫及幼虫;鲜饵种类主要有:小鱼、小虾、螺肉、蚌肉、鱼肉、畜禽肝肠肺及其它动物性下脚料;配合饵料分为:专用全价料、替代料和自行配制加工的混合料。从养殖效果看:活饵中,以喂食蚯蚓、蝇蛆生长速度最快;鲜饵中以喂食动物肝脏生长速度最快;配合饵料中,因配制成份和加工技术不同,生长速度不一。活饵与鲜饵比…  相似文献   

16.
王林  孙和滨 《河北渔业》2007,(8):38-39,42
中华绒螯蟹是我国重要的水产资源及养殖对象,近年来随着池塘养蟹的面积不断扩大,螺蛳、小鱼等饵料资源馈乏、颗料饵料价格不断上涨、养殖自身环境污染严重,导致河蟹的商品规格日渐变小、品质差;在获得河蟹的同时,也产出高产量的野杂鱼、使饵料利用率不高,加之用药成本加大,经济效益低下.  相似文献   

17.
黄鳝养殖的投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东升 《淡水渔业》2001,31(6):30-30
1 饵料种类黄鳝是一种底栖肉食性鱼类。在自然野生环境下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小鱼、小虾、蝌蚪等。人工养殖投喂的饵料可分为三大类 ,即活饵、鲜饵和配合饵料。活饵种类主要包括蚯蚓、蝇蛆、小鱼、小虾、水陆生昆虫及幼虫 ;鲜饵种类主要有 :小鱼、小虾、螺肉、蚌肉、鱼肉、畜禽肝肠肺及其它动物性下脚料 ;配合饵料分为 :专用全价料、替代料和自行配制加工的混合料。从养殖效果看 :活饵中 ,以喂食蚯蚓、蝇蛆生长速度最快 ;鲜饵中以喂食动物肝脏生长速度最快 ;配合饵料中 ,因配制成分和加工技术不同 ,生长速度不一。活饵与鲜饵比 ,总…  相似文献   

18.
用配合饲料在微流水池塘主养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以适当的养殖密度、合理增氧、科学管理和防病治病,经过330d的试验,单产13542kg/hm2,利润72850元L/hm2,饵料系数1.93。结果表明,长吻鮠的生长水温为15~32℃,最适宜生长水温22~28℃;鱼种放养规格在70~240g/尾时生长较快,400g/尾以上时,生长速度明显下降。水温在25—28℃且规格小于240g/尾时,饵料系数较低;水温低于22℃和高于28℃时以及规格大于240g/尾时饵料系数偏高。在微流水池塘条件下,用配合饲料养殖长吻鮠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河蟹幼体不同发育期耗氧率和窒息点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温21±2℃条件下,中华绒螯蟹氵蚤状幼体(Z1~5)、大眼幼体(M)及Ⅰ期仔蟹(P1)的耗氧量与体重呈正相关,而其耗氧率、窒息点与体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海鲜世界》1989,(1):15-15
河蟹颗粒饵料最近在扬州研制成功。该颗粒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5%以上,幼蟹期每天摄食量为其体重的3%,时增重率为41.2%;成蟹期每天摄食量为其体重5%.月增重率为33.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