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临床性瘤胃乳酸中毒是发生在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当奶牛产犊后或产奶高峰期采食精饲料过多时,瘤胃趋于乳酸发酵,乳酸的酸性较强,使瘤胃pH值降至6以下。在正常情况下,瘤胃中产生的乳酸会被立即转化为丙酸,因而瘤胃中无乳酸累积。但在精料饲喂量突然增加时,乳酸会在瘤胃中大量累积,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故血液pH值也会随之降低(从7.4降至713),奶牛出现乳酸中毒,严重的乳酸中毒会造成奶牛死亡,  相似文献   

2.
高精低粗的饲粮结构会引起奶牛瘤胃内乳酸和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升高,瘤胃液pH降低,导致瘤胃内微生物区系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瘤胃内异常代谢产物(细菌内毒素、组胺等)增加,甚至引发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其中,组胺是机体内重要的炎性介质,高浓度的组胺转运至血液后可引起机体炎症反应,引起奶牛多种疾病,并使奶牛生产性能下降。本文对奶牛瘤胃异常发酵时组胺的产生和转运以及组胺诱导炎性反应的机制进行综述,同时,介绍一些限制组胺生成和转运的方法,为控制和减少组胺对奶牛的危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奶牛过多食入蛋白类或多糖类饲料后,导致瘤胃内异常发酵并产生大量的乳酸,或长期大量饲喂青贮饲料和质量差的青贮料且又未采取中和乳酸的措施而引起的.临床上常表现为以乳酸中毒和瘤胃内某些微生物群活性降低为特征的消化机能紊乱性疾病.笔者通过对一个病例的诊断分析及治疗介绍了该病的主要症状及主要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奶牛过食碳水化合物饲料,饲料在瘤胃内迅速发酵分解,产生大量的乳酸、挥发性脂肪酸及有毒物质致使瘤胃液pH值下降,并通过瘤胃壁的渗透和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引起酸碱平衡失调的一种机体代谢疾病。  相似文献   

5.
1乳酸中毒   临床性瘤胃乳酸中毒是发生在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当奶牛产犊后或产奶高峰期饲喂精饲料过多时,瘤胃趋于乳酸发酵,乳酸的酸性较强,会使瘤胃pH值降低至6以下.在正常情况下,瘤胃中产生的乳酸会被立即转化为丙酸,因而瘤胃中无乳酸累积.但在精料饲喂量突然增加时,乳酸会在瘤胃中大量累积,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故血液pH值也会随着降低(从7.4降至7.3),奶牛出现乳酸中毒,严重的乳酸中毒会造成死亡,但大多数情况下,奶牛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呆滞、拉稀、产奶量下降等.预防奶牛乳酸中毒的方法,一是注意逐渐增加精饲料给量,二是在日粮中添加缓冲剂,如碳酸氢钠等.   ……  相似文献   

6.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刍动物由于饲养管理条件的变化,突然采食大量易发酵的碳水化合物、青贮饲料或块根块茎类饲料,导致瘤胃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在革兰氏阳性牛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及溶淀粉链球菌作用下,瘤胃中产生大量乳酸,使瘤胃的pH值急剧下降,乳酸被瘤胃上皮吸收进入血液,造成瘤胃消化功能障碍引发酸中毒.特别是高产奶牛和集中催肥的肉牛,由于生产者盲目追求生产效益导致饲养管理不得当,极易发生这种代谢疾病.该病以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许涛 《中国乳业》2023,(8):57-62+68
高淀粉含量的谷物精料能够为奶牛提供较多的能量,因此在奶牛的泌乳期,往往会加大其饲喂比例,但奶牛摄入高含量的精饲料后会导致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和乳酸的含量上升,pH下降,从而引发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此病在临床上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发现,还容易诱发乳房炎、肝脏损伤、蹄炎等多种疾病,给奶牛养殖业带来较大危害。本文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定义、危害,以及目前行业内较为认可的引发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三种学说进行了概述,同时对预防该病的营养调控措施进行了综合讨论,以期为奶牛场预防亚急性瘤胃酸中毒提供理论参考,促进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因采食或偷吃了大量精料及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而产生大量乳酸,被吸收入血后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由于奶牛瘤胃的生理特点与马属动物胃的消化特点有所不同,因此往往误导一些兽医工作者,凡遇到有瘤胃积食或消化、反刍障碍时即连续大剂量的补给碱性药物,致使很多疾病不但没有治愈,反而导致发生碱中毒。此现象在兽医临床屡见不鲜。一旦导致碱中毒,治疗效果很不理想,特别是犊牛多取死亡经过。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采食大量的高精饲料后,瘤胃中乳酸会大量积累导致瘤胃酸中毒。本文针对"乳酸中毒学说"综述乳酸在瘤胃中的代谢情况与相关瘤胃微生物代谢以及乳酸中毒调控的部分措施,以期为实际生产提供有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酸中毒主要是由于采食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物饲料,导致瘤胃内异常发酵,产生大量乳酸,引起瘤胃内微生物群落活性下降。影响奶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如果瘤胃内乳酸浓度长期处于高水平,还可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甚至引起死亡。本文主要概述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以及防治,以期为防控本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临床诊断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瘤胃酸中毒,又称乳酸性消化不良、中毒性消化不良,是由于奶牛过多食用谷类或多糖类饲料后,导致瘤胃内发酵异常,产生大量的乳酸致使乳  相似文献   

12.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指奶牛采食了过多的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精料,如谷类、豆类饲料及青贮玉米等,引起瘤胃内发生异常性发酵,使乳酸增多.PH值下降,瘤胃内微生物菌群活性降低。而导致奶牛瘤胃消化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全身性代谢疾病。临床表现为精神兴奋或沉郁,食欲和瘤胃蠕动废绝,胃液PH和血浆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以及脱水等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
奶牛瘤胃酸中毒又称奶牛乳酸中毒,是因采食了过量的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谷物饲料,从而导致瘤胃内发生伴有显著地形成乳酸的异常发酵,使瘤胃内微生物菌群的活性降低的一种消化不良疾病.本文介绍了一例非急性瘤胃酸中毒病例的治疗和体会,以期为奶牛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维吉尼亚霉素作为常用饲用抗生素能够抑制瘤胃乳酸发酵菌,改善瘤胃内不良发酵,提高饲料利用率,在高精日粮条件下可对奶牛乳酸中毒起到一定预防作用。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维吉尼亚霉素的相关试验与文献;从奶牛酸中毒机制着手,综述其对于酸中毒的调控;并总结与分析了维吉尼亚霉素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为今后在奶牛日粮中的合理使用,实现奶牛安全饲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1病因奶牛日粮中精饲料比例过大,即用大量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精饲料喂牛时,很快被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大量乳酸,随后乳酸被吸收进入血液而引起的乳酸中毒。2流行病学该病主要发生于3~6岁、1~3胎的奶牛,5胎后的奶牛很少发病。临产牛和产后3天内的奶牛发病率最高。炎热季节发病率也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
1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预防措施 瘤胃酸中毒是奶牛因采食大量谷类或其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后,导致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性酸中毒.瘤胃酸中毒病死率很高,即使及时抢救病死率仍达30 %~40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病死率高达90 %.因此,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讯地址,北京右安门外东滨河路4号 100069  相似文献   

17.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ubacute Ruminal Acidosis,SARA)是反刍动物常见的一种代谢疾病。日粮中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或纤维含量过低都会导致瘤胃内有机酸含量增多、缓冲液分泌量减少,pH值下降,进而导致瘤胃发酵异常和微生物区系改变。本文主要综述了奶牛发生瘤胃异常发酵对瘤胃内脂多糖(LPS)、组胺、乳酸及瘤胃微生物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给牛饲喂大量碳水化合物饲料,致使乳酸在牛瘤胃中蓄积而引起牛全身代谢障碍的疾病.笔者介绍了奶牛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该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奶牛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的累积,瘤胃pH值长时间介于5.0。5.5之间,从而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多发生于高产奶牛群中。泌乳初期和中期奶牛日粮及饲养管理的变化均会导致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继而造成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下降、消瘦、蹄叶炎、角化不全-瘤胃炎-肝脓肿综合征、粪便粘稠度下降、乳脂率下降等。本文对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继发症状等方面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20.
奶牛急性瘤胃酸中毒,是由于超量采食谷物等富含淀粉物质的饲料,瘤胃乳酸产生超过分解,导致蓄积过多而引起瘤胃微生物区系失调和功能紊乱的一种代谢性疾病。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精神高度沉郁、瘤胃内容物液化、重度脱水,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笔者结合一急性瘤胃酸中毒病例手术治疗痊愈情况作一介绍,以期对奶牛疾病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