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黑龙江省早春气温回升不稳定,而且比较缓慢.为了增加有效分蘖.促进早熟高产,必须适期早插,尽量缩短插秧期,要千方百计做到不插6月秧.确定插秧时期的原则主要根据秧苗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并非越早越好.水稻中苗(3.5-4 叶龄)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为13℃,大苗(4.5-5叶龄)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为14℃.另外还要考虑水稻能否安全抽穗.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来确定一个地区的最佳插秧时期.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早春气温回升不稳定,而且比较缓慢。为了增加有效分蘖,促进早熟高产,必须适期早插,尽量缩短插秧期,要千方百计做到不插6月秧。确定插秧时期的原则主要根据秧苗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并非越早越好。水稻中苗(3.5~4叶龄)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为13℃,大苗0.5~5叶龄)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为14℃。另外还要考虑水稻能否安全抽穗。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来确定一个地区的最佳插秧时期。一般黑龙江省第一、第二积温区可在5月15~25日插秧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早春气温回升不稳定,而且比较缓慢.为了增加有效分蘖.促进早熟高产,必须适期早插,尽量缩短插秧期,要千方百计做到不插6月秧.确定插秧时期的原则主要根据秧苗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并非越早越好.  相似文献   

4.
寒地水稻插秧时期对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寒地生态特点出发,探讨播种插秧时期对水稻产量和米质的影响。寒地现有主栽品种,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5-6℃,适期早播种,有利于育成足龄壮秧和适期早插,适宜播种期为4月10-20日。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13-15℃,为适宜插秧期,一般年份在5月15-25日,最晚不超过5月末,插秧期推迟产量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培育机插水稻壮秧,提高连作晚稻机插栽培水平,特进行了连作晚稻机插秧苗不同时间化学调控试验,结果表明,100mg/L多效唑药剂是控制连作晚稻秧苗徒长的有效药剂,于各时期施用均有控苗效果;以1叶1心期施用的控苗效果最好,其次为立针期施用,2叶1心期施用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1.插秧及返青期 吉林省大多在5月20日至5月末为插秧期,此时期的气温、地温及水温都处在最低时期。插秧时要求浅水层,以利于尽快提高水温和地温,以“花达水”及“瓜皮水”为好,也就是把水层控制在1-2厘米范围内,同时保持浅水层也有利于插秧操作,使秧苗插后深浅一致,不漂秧,不缺穴,能提高插秧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一、机插秧软盘育苗技术 1.育秧标准 (1)专用软盘.水稻机捕秧专用塑料软盘规格为长58厘米,宽28厘米,杂交稻大田机插秧需塑料软盘苗225盘/公顷左右,粳稻品种需塑料软盘苗375盘公顷左右. (2)标准秧块.水稻机插秧秧苗是以土壤为载体的标准秧块秧苗,标准秧块长58厘米,宽28厘米,土层厚度2-2.5厘米.秧苗秧块过大或过小容易导致机插上秧后卡滞或脱空造成漏插,过厚过薄会造成伤秧过多或取秧不匀,因此需要使用专用的机插秧塑料软盘育秧.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目标,针对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进行了有关试验研究,初步掌握了影响机插稻秧苗素质及机插质量的因素,为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1.插秧及返青期.大多在5月20日至5月末为插秧期,此时期的气温、地温及水温都处在最低时期.插秧时要求浅水层,以利于尽快提高水温和地温,以"花达水"及"瓜皮水"为好,也就是把水层控制在1~2厘米范围内,同时保持浅水层也有利于插秧操作,使秧苗插后深浅一致,不漂秧,不缺穴,能提高插秧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一、适时早插 水稻适期早插很重要,它与水稻高产、稳产、优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适时早栽有利于增穗增产。早插秧,白天温度较高,夜晚温度低,主茎基部由于受低温刺激能促进低节位分蘖发生,同时有效分蘖期时间较长,有效分蘖多,可确保达到目标穗数。另外,由于早插,分蘖出生早,营养生长时间长,干物质积累多,有利于大穗形成而增加穗粒数,也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抗病抗倒伏能力。但是,适时早栽有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温度条件要跟上,要保证栽后能安全成活。水稻安全成活的最低温度为12.5度,水稻幼苗生长需要的最低温度为12度,但在15度以下时水稻生长极为缓慢。  相似文献   

11.
1.插秧及返青期。大多在5月20日至5月末为插秧期,此时期的气温、地温及水温都处在最低时期。插秧时要求浅水层,以利于尽快提高水温和地温,以“花达水”及“瓜皮水”为好,也就是把水层控制在1-2厘米范围内,同时保持浅水层也有利于插秧操作,使秧苗插后深浅一致,不漂秧,不缺穴,能提高插秧速度和质量。一般在插秧后3天秧苗进入返青,水稻秧苗返青期对水分反应特别敏感,因此时秧苗根系受伤,吸水能力减弱,易失去水分平衡,而且抗寒能力也弱,所以保持一定的水层,可使秧苗受到保护,防止低温和风的侵害。此期应把水层控制在3厘米左右,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发新根。  相似文献   

12.
今春由于受到气温偏低、温度变化幅度大等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好多农户水稻秧苗素质较差,插秧后不缓苗、缓苗慢,甚至出现了插后烂秧和迟迟不分蘖的生育滞后现象。为确保水稻安全成熟,实现高产、稳产,在田间管理上应强化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技术推广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传统手工插秧种植已不适应水稻生产发展需求,我国水稻生产迫切需要以水稻机插秧为主的机械化种植技术.现有的传统平盘毯状秧苗机插秧技术存在播种量大、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低播量成毯性差、伤苗伤根严重、漏秧率较高、每丛苗数不均匀及返青慢等问题,制约机插水稻增产潜力.水稻钵体毯状苗机插技术,针对传统毯状苗机插存在的问题,通过钵体毯状秧苗,利用普通插秧机按钵精确取秧,实现钵苗机插,秧苗根系带土多,伤秧和伤根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有效分蘖多,从而有利于实现高产,同时按钵苗定量取秧,取秧更准确,机插漏秧率低,机插苗丛间均匀一致,从而有利于高产群体的形成,实现机插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4.
<正>水稻插秧技术要点概括为适宜水深、田面硬度、插前三带、最佳插深、适龄壮秧、合理密植、科学灌溉、早施蘖肥、及时防虫、适时抢早、插满插严、按序插秧。1、适宜水深:要求插秧前一天把格田水层调整到1厘米左右(呈花达水状态)有利于插秧机作业,田面水过少,插秧机行走困难,秧爪里容易粘泥,夹住秧苗,秧槽内易塞满杂物,供苗不匀不齐,甚至折苗,造成缺苗严重。田面水过深,立苗不正,插秧深浅不匀,浮苗缺苗多,插秧机行走过程  相似文献   

15.
水稻灌溉技术是水稻高产、稳产的前提和基础,是稻作栽培中最简单却最有学问的技术,经过各地专家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已取得水稻高产灌溉的大量数据。现将其实用技术综合如下: 1.浅水插秧采取浅水插秧,有利于插浅、插直、插匀、插固,达到不深不浮、保证密度苗数。插完后,立即灌水至活棵期水层。 2.深水活棵初移栽的秧苗,老根已伤,吸水力弱,容易失去水分平衡。栽后应保持不没叶耳的水层。另外,经常保持一定的水层,可为秧苗创造一个比较稳定的温、湿度环境,减少幼嫩苗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长丰县大力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机插面积逐年扩大,现已成为长丰县水稻主要种植方式之一。机插秧具有发苗快,群体高峰苗多;病虫害发生轻;省工、节本;高产、稳产等优势。提出了长丰县机插秧关键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用良种,适期播种;合理栽植,精细机插;肥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为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水稻机插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总结了甬优9号机插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机插秧苗培育、机械插秧、大田管理等内容,以供机插水稻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播种插秧期对水稻产量及产量因素的影响,以辽宁省3个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4个播种插秧期次水稻的叶龄增长、株高增加,分蘖长消等生长发育进程。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的平均产量期次间差异达极显著,随着播插期的延迟,产量依次降低,且越晚的播种期产量降低幅度越大。从产量构成因素看,穴穗数和秕谷率各期次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播种期推迟,穗数(分蘖)减少,而秕谷率增加,严重影响了产量。水稻总叶片数随着播插期延迟变化不大,而出叶速度有随着播插期的延迟而增加的趋势。水稻各品种不同期次插秧分蘖数均表现出前期增长速度快,而后趋于平稳或略有下降的趋势。从分蘖成穗数看,早期插秧水稻有效穗数要高于晚期插秧。表明水稻有效分蘖期并不随着播插期的延迟相应延迟,而是播插期的延迟大大缩短了水稻的分蘖期。  相似文献   

19.
机插水稻旱育秧的生育特点和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水稻机插秧技术经过多年的试验完善正日渐成熟,水稻机插秧面积进一步扩大,已基本满足大面积高产栽培的要求.由于机插水稻的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受外部影响的因素较多,本文仅就机插水稻一般特点和病虫害防治提出一些粗浅认识,以使广大农民能熟悉和掌握机插水稻特有的生育特性,因地、因苗、因时予以合理的肥水运筹和及时有效地进行病虫草害防治,进而实现机插水稻的高产稳产,促进水稻机插秧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丘陵区水稻机插秧水平不高的问题,结合广安实际条件提出了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关键技术与应用成效。笔者根据近年广安区机插秧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成效,总结了水稻暗化催芽露场育秧技术,通过“优选育秧介质+精量播种+叠盘暗化催芽+优化田间管理”可实现高质量育秧,秧苗整齐度和成苗率显著提高。配合减穴稳苗高效机插技术提高栽插效率和降低漏插率。广安机插示范区水稻产量在700kg/667m2以上,表明机插秧是实现水稻单产提升和节本增效的水稻生产方式,为丘陵区机械化育插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