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杏鲍菇组织分离与多孢分离菌株拮抗与出菇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组织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无拮抗线出现 ,在产量上和出菇率上存在差异。多孢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之间形成了拮抗线 ,并且在出菇率和产量上差异较明显。但组织分离和多孢分离菌株与原始菌株在子实体形态特征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组织分离株栽培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金针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分离株及其出发菌进行栽培性状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组织分离株与出发菌株之间在栽培性状上有显著的遗传稳定性,子实体各部位的组织分离株在栽培性状上有显著的遗传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从果园根系土壤与果树不同组织混样分离筛选对果树7种致病菌的拮抗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的菌株,并测定拮抗菌浸果处理后对贮藏期间"妃子笑"荔枝果实腐烂率、好果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出对7种致病菌抑制效果均较好的菌株1株,编号为菌株N-1,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生质体分离、菌丝尖端分离和组织分离3种方法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As2796的退化菌株进行分离,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分离株的农艺性状,筛选综合性状优于As2796退化菌株的提纯复壮菌株.结果表明,3种分离方法均能获得提纯复壮的菌株,其中原生质体分离株P28的提纯复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平菇杂优1号和鸡腿蘑Cc-1的保藏菌株、组织分离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的菌丝培养特性和农艺性状,分别将3种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了两两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组织分离菌株和多孢分离菌株与保藏菌株间菌丝生长速率、密度、色泽及现蕾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任意两菌株间均无拮抗。与保藏菌株相比较.鸡腿蘑多孢分离菌株在产量上有正负两种效应。而组织分离菌株增产均在10%以上。平菇所有分离菌株的子实体形态特征及产量均不如保藏菌株。  相似文献   

6.
采用涂布平板法从植物和土壤中共分离得到301株细菌,其中从羊蹄甲、芦荟和香蕉皮等植物中分离到内生细菌86株,从土壤中分离到细菌215株。以食用菌栽培中的主要污染菌木霉,包括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等4种共8株木霉菌株以及蘑菇(Agaricus bisporus)、香菇(Lentinul aedodes)等14种不同食用菌为实验菌,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出对木霉有拮抗作用而对食用菌拮抗性弱甚至无拮抗作用的细菌75株。采用传统分类法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中作用效果最好的5株细菌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5株细菌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 subtilis。在实验中还发现,从羊蹄甲、芦荟和香蕉皮等植物中更容易分离到木霉拮抗菌。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为供试菌,采用平板对峙方法,研究了不同植物根围土壤中的细菌对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的拮抗效果。结果表明:对分离纯化的75株细菌进行拮抗测定,其中30株对番茄灰霉病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分离频率为40.00%。其中3株拮抗细菌YM8、FQ10、FQ11对番茄灰霉病病原菌拮抗效果较好,抑菌圈直径在1.5~3.0cm。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观察对其进行了种属初步鉴定,鉴定结果为菌株YM8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FQ10为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FQ11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相似文献   

8.
拮抗炭疽病的柑橘内生细菌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不同品种柑橘果实中分离出16株内生细菌。对内生细菌的潜在致病性、抗真菌病原作用和促生作用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有2株可产生烟草过敏性坏死反应,15株能对1种或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产生不同程度拮抗作用,14株可降低柑橘果实的柑橘炭疽病发病率。研究筛选出4株对柑橘炭疽病有较好防治作用的具有应用前景的拮抗内生细菌,其中1株具有显著促进柚苗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鉴定对梨树腐烂病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为梨树腐烂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菌。【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和确定拮抗菌株的种属。利用离体梨树枝条鉴定拮抗内生真菌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强烈拮抗活性的菌株JK2,抑制率超过95%。JK2上清液对梨树腐烂病菌同样具有抑制活性。经鉴定,菌株JK2为青霉属产紫青霉。离体梨树枝条鉴定结果显示,JK2对梨树腐烂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JK2,该菌株是一株新的梨树腐烂病生防菌资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蕊 《北方园艺》2007,(9):43-44
从污水中分离得到89株细菌,筛选出对西葫芦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50株,占分离菌株的56.2%,其中拮抗菌株6株,占分离菌株的6.7%.同时测试了拮抗菌株及其无菌培养滤液对西葫芦灰霉病菌菌落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拮抗菌株对西葫芦灰霉病菌菌落生长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67.04%~78.51%之间,其中XTB-37的抑菌带高达12.33 mm;拮抗菌株的无菌培养滤液对灰霉菌生长的抑制率在44.94%~67.42%之间,与抑菌带的大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1.
梁丽琨  倪新江  初洋 《食用菌》2002,24(4):19-19
常规组织分离方法 ,多数学者认为挑取菌柄和菌盖交界处组织最好 ,因为此处组织厚 ,易操作。但笔者在实际应用中发现 ,对于不同食用菌 ,最佳组织分离部位有不同的。本试验对巴西蘑菇子实体不同部位组织进行分离 ,以确定最佳组织分离部位。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菌株 巴西蘑菇  相似文献   

12.
以黑木耳子实体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同时采用两种消毒方法作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以耳片边缘作为分离部位、用75%酒精消毒的接种块萌发成活率最高,可以达到85%,是最佳分离部位;用茵肉组织分离,虽成活率也较高,但茵丝长势弱,不是最佳分离部位。  相似文献   

13.
以分离获得的87个木霉菌株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初筛获得8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通过测定并分析其生长速度、产孢量及耐性等指标,研究了不同菌株对蔬菜土传病害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获得的高效拮抗木霉菌株Tr-20对温度、酸碱度和多菌灵耐性强,生长速度达2.26cm·d~(-1),产孢量为5.3×10~9个,对立枯丝核菌抑菌率达63.50%。通过ITS同源性比对分析,鉴定为哈茨木霉。  相似文献   

14.
从盐地碱蓬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了1株芽孢杆菌,对其抗菌和促生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对镰刀菌、紫青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植物病原菌都有拮抗作用.其发酵液,对绿豆幼苗生根和白菜的生长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广西十万大山野生香菇子实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部位组织进行分离试验,结果表明:以菌盖直径为2~3cm的幼嫩子实体的菌柄基部的组织作分离材料最佳。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求新的生物防治菌种资源,以醋糟基质为试验材料,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醋糟中分离出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病原菌的广谱抑制效果,将菌体特征与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对拮抗菌进行初步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采用温室盆栽试验对分离的拮抗菌进行抗病促生效果初探。结果表明:从醋糟中分离到了1株对立枯丝核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菌株CZ,且菌株CZ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对西瓜枯萎病、香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水稻恶苗病、小麦赤霉病、苹果炭疽病原菌都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根据菌体特征、16Sr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死谷芽孢杆(Bacillus vallismortis CZ)。温室盆栽试验表明菌株CZ对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黄瓜立枯病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接种菌株CZ后,黄瓜小苗的病情指数降低了18.3%。由此可见,菌株Bacillus vallismortis CZ具有开发成生防试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以野生松乳菇子实体为材料,分别取不同组织进行菌种分离.用PDA培养基培养纯化,筛选出8株菌株,取生长快的菌丝体用不同固体平板培养研究其人工培养特性.结果表明:菌盖与菌柄联接处间分离到的菌丝生长最快;葡萄糖为最佳碳源;乙酸铵为最佳氮源,其次是玉米浆和蛋白胨;不同培养基的最适pH分别是:配方①pH.5.0~5.5,配方②pH 5.5~6.0,配方③pH 6.0~6.5.  相似文献   

18.
野生松乳菇菌丝的分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松乳菇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对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和孢子分离,分别接入不同配方培养基上进行培养试验,获得松乳菇试管母种,菌褶分离成功率25%,柄基分离成功率80%,柄与盖交界处分离成功率33%,并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再生母种,对所获菌丝体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组织分离法,在不同健康果树的木质部中分离到235株内生细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对所得菌株进行了初筛和复筛,得到6株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用过滤和高温灭菌得到的菌株发酵液进行抑菌谱试验,最终获得拮抗作用较强的内生细菌X8。对X8菌株在植物体内定殖、分类鉴定和防治作用的深入研究。结果表明:X8菌株可以在杏、辣椒等植物中定殖。X8菌株发酵液对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抑制作用最强,达80.3%,对3种链格孢菌(Alternaria)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达到75%以上,对番茄灰霉病和辣椒疫病的防效达到75.4%和79.3%,显著高于50%腐霉利和25%甲霜灵的防效。经16S rDNA序列分析,X8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达99%。综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X8鉴定为B. subtilis,在GenBank中序列登录号为HQ647257。  相似文献   

20.
辣椒疫霉病生防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旖森  张亮  盛浩  袁红  周清 《中国蔬菜》2019,1(1):65-69
以筛选、获取优良辣椒疫霉病害生防菌株材料为目标,通过平板稀释法与对峙法对水稻土壤耕层可培养细菌进行 分离和筛选,成功从167 株可培养细菌中分离、筛选获得1 株拮抗菌LRS-1,并被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该拮抗菌对辣椒疫霉菌具有68% 左右的室内持久抑菌率以及63.4% 的温室病害防效;Realtime-PCR 检测结果表 明该拮抗菌对根围疫霉菌侵染数量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