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吴文君教授主持的“植物杀虫剂苦皮藤素的研究与开发”项目 ,在 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 ,于 2 0 0 2年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研究首次从农药学角度研究了杀虫植物苦皮藤的有效成分 ,从中分离鉴定了 3类有效成分、1 9个化合物 ,其中 1 5个是国内外首次分离鉴定的新化合物 ,研究了苦皮藤有效成分结构与杀虫活性的关系 ,发现二氢沉香呋喃类衍生物是一种新的杀虫活性先导化合物 ,为我国农药的源头创新打下了基础。首次发现苦皮藤麻醉成分具有负温度系数 ,这是继 DDT和部分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之后关于…  相似文献   

2.
植物杀虫剂苦皮藤和化学农药的混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皮藤有效成分和化学农药混用,对六六六、敌百虫的毒力影响不大而显著地降低了混灭威的毒力,从症状观察结果看,植物杀虫剂苦皮藤与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有可能混用,但与其它常见类型杀虫剂都不能混用;混用症状观察结果还说明,苦皮藤麻醉成分可能作用于昆虫神经—肌肉接头,阻断其兴奋传导。  相似文献   

3.
以苦皮藤种子为材料,采取露地沙藏、冰箱中沙藏、温(开)水浸种、GA3浸种、种子切皮、种子切胚培养、直接播种等处理方式,研究苦皮藤种子的萌发情况。结果表明:高温烫种(100℃)能够促进苦皮藤种子萌发,最高发芽率为46.5%;切种皮处理也是促进苦皮藤种子的萌发,播种45d时发芽率达到26.2%,且发芽率与种子切皮的位置有关;切胚培养也能诱导苦皮藤种子萌发,但形成的植株移栽成活难度大;沙藏处理、GA3浸种和直接播种都不能使苦皮藤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合成有次生代谢产物,在这些次生代谢产物中如酚类、萜烯类、类黄酮、生物碱、甾体和多糖等均具有抑菌、杀虫、抗病的活性。苦皮藤是体内含有杀虫、抑菌、抗病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植物,我国民间早有利用其根皮粉防治蔬菜害虫的应用。多年来有学者对其生物活性成分及提取进行研究,利用活性成分研制生物农药,获得了良好的进展。与其它杀虫植物一样,利用苦皮藤的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开发与利用还不普遍,究其原因主要是植物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较低,资源有限,采挖野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人工培育会降低生物活性等因素的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是成熟的技术,离体快繁、细胞培养等的研究不计其数,但对苦皮藤植物的离体快繁、细胞培养以及从细胞中提取次生代谢产物加以利用的研究屈指可数。因此,开展对苦皮藤细胞培养并从中提取次生代谢产物研制生物农药的技术研究现实而紧迫。本文对我国植物源农药植物资源的筛选、杀虫物质的生物合成研究进行了介绍,对苦皮藤的开发利用情况和苦皮藤植物离体快繁研究中的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培养研究、芽的增殖和继代培养研究、生根培养和移栽驯化研究以及苦皮藤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研究、苦皮藤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等研究情况进行分析,为苦皮藤组培快繁、有效成分提取及开发应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光热及pH值对苦皮藤有效成分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度和pH值对苦皮藤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虽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较小,在80℃,pH10条件下保温4h,其生物活性只降低15%。光照也会使苦皮藤有效成分失活,但这种作用比较缓慢,在阳光下曝晒9天,其生物活性仅降低24%,可满足大田防治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苦皮藤乳油的田间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2001年,采用室内生测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在秋甘蓝上进行了20%苦皮藤乳油防治菜青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苦皮藤乳油防治秋甘蓝二代菜青虫适宜的使用浓度为1000mg/L,施药时期以二至三龄防效最高。苦皮藤乳油混配不同比例的Bt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苦皮藤乳油400mg/L混Bt100mg/L防治效果达80.5%。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孢子萌发试验和盆栽试验测定了苦皮藤杀菌剂对黄瓜霜霉病菌的活性。结果表明,4%苦皮藤可湿性粉剂和4%苦皮藤乳油对黄瓜霜霉病菌的孢子囊萌发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在40mg/L时,抑制率均达100%;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在子叶期还是真叶期,4%苦皮藤可湿性粉剂对黄瓜霜霉病都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和显著的治疗作用,其防效均优于甲霜灵。  相似文献   

8.
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属卫矛科(Celastraceae)南蛇藤属(Celastrus)多年生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丘陵和山区。苦皮藤的树皮纤维可供造纸和做人造棉原料;果皮及种仁含油脂,可作工业用油;根皮和茎皮均含强力杀虫成分。有关苦皮藤的杀虫活性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且已经证实苦皮藤提取物具有杀虫活性强,不产生抗药性等特点。苦皮藤提取物的杀菌活性文献报道相对较少,但研究历史较早,20世纪50年代发现苦皮藤根皮粉30倍水浸液对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s.)deBary]孢子萌发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近年来,杨征敏等通过对苦皮藤鲜假种皮中的主要杀虫、杀菌活性成分分离、鉴定、试验,发现苦皮藤鲜假种皮的强极性溶剂提取物对8种重要的农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明显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新型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杀虫活性和杀菌剂活性2方面综述了苦皮藤提取物的研究情况,指出了苦皮藤提取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作用方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a Max)又称苦树皮,属卫茅科植物,广泛分布于长江和黄河流域未开拓的山丘地带。我国农民很早以前就知其根皮粉可以防治某些蔬菜害虫。为了充分利用我省植物性杀虫剂的资源,省生产资料公司组织推广使用苦皮藤根皮粉防治某些蔬菜害虫(主要是菜青虫),菜农反映效果很好。但苦皮藤的作用方式,以及能否应用于其它农作物?研究尚不多。关于苦皮藤的作用方式问题,前人巳作过一些研究。已知苦皮藤根皮粉对天幕毛虫  相似文献   

11.
植物性杀虫剂苦皮藤乳油控制菜青虫有效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试结果表明:苦皮藤乳油对菜粉蝶的卵没有直接杀伤作用,但卵孵化出的幼虫却有较高的死亡率。对1-5龄不同龄期的菜青虫进行胃毒测试,苦皮藤素LC50分别为24.78mg/kg,72.55mg/kg,124.35mg/kg,321.21mg/kg,1240.42mg/kg。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一次施药50mg/kg和100mg/kg的苦皮藤乳油对菜青虫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保产效果明显不同,研究结果表明,苦皮  相似文献   

12.
卫矛科植物苦皮藤杀菌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采用系统溶剂对苦皮藤鲜假种皮进行了提取 ,并对粗抽提物进行了初步的分离。以孢子萌发试验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试验系统测定了粗抽提物对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 ,初步研究了粗抽提物在活体条件下对植物真菌病害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 ,苦皮藤鲜假种皮的体积分数 2 5 %乙醇抽提物对植物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在活体条件下 ,体积分数 2 5 %乙醇抽提物对黄瓜霜霉病和小麦白粉病都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酯酶同工酶在家鸡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连续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结合组织特异性染色和酶谱区带活性扫描技术,对家鸡的心、肝、肾、脾、胸肌、睾丸、卵巢、脑、眼晶体共9种组织器官的酯酶同工进行了测定,发现不同组织器官酯酶同工酶均有分布,呈现广谱性,但谱带模式又各不相同,具有很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酯酶谱带活性与各组织器官所执行的功能相吻合,说明酯酶在调节组织器官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偃麦草属3种牧草种子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种间同工酶酶谱差异。结果表明,3种偃麦草种子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都存在明显种间差异毛偃麦草与中间偃麦草间的同工酶酶谱有一定同源性。种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及酶活性虽然有差异,但差异不如酯酶明显。因此认为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偃麦草属植物种间遗传差异鉴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对经卫星搭载、在外层空间飞行8天的棉花种子第一代和第二代植株的子叶、叶片和花药,进行了酯酶、过氧化物酶和淀粉酶三种同工酶的酶谱分析,发现某些后代植株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与对照相比在活性和酶带数目上都有变化,但没有观察到淀粉酶同工酶在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 IAA、2,4-D 和 BA 作用下,红花子叶外植体过氧化物酶活性发生变化而同工酶谱带无显著改变,2,4-D 和 BA 显示对酶活性的累加促进效果。不同激素均可诱导红花子叶产生特异的酯酶同工酶酶谱。转化酶与激素所诱导的子叶外植体膨胀生长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羧酸酯酶抑制剂磷酸三苯酯(TPP)和多功能氧化酶抑制剂增效醚(PBO)以及 ̄(14)C-氰戊菊酯为材料,选择对氰戊菊酯具有不同抗性程度的棉铃虫自然种群为试虫,研究其抗性机理。结果表明:棉铃虫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与其体内酯酶活性无关,而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直接相关;同时,表皮对氰戊菊酯的渗透性降低也是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性的强化因子。  相似文献   

18.
棉花雄性不育的生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对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和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种子及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药进行了酯酶同工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游离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1)种子酯酶同工酶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酶谱遗传分析表明,1E,2E酶带与育性恢复有关,8E,9E酶带与不育有关,(2)不同发育时期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不育株(系)均少于可育株(系);(3)花药游离脯氯酸含量可育阳(系)明显高于不育株(系);(4)随着小孢子发育进展,细胞核雄性不育株过氧化物酶活性急剧增长,其增长速度高出可育株几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减少和酶活性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的急剧增高,被认为是引起花粉败育的重要原因,本文还提出了在“三系”选育过程中结合同工酶分析技术加速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选育进程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从土壤中得到 1株具有酯酶活性的菌株 ,并通过离子束诱变选育的方法筛选到 1株产生较高酯酶活性的菌株K2 。对影响K2 产酯酶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研究 ,确定最佳氮源为 2 .0 %的玉米浆 ,最佳碳源为 2 .0 %的可溶性淀粉。对K2 酯酶的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表明 ,酯酶的最适温度为2 8℃ ,最适作用 pH为 7.0~ 7.5。  相似文献   

20.
小麦不同生态型品种温光发育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为控制不同温光组合条件下,对小麦不同生态型品种发育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和光长二者之一成为限制发育的因子时都表现为累积效应;二者同时作用于发育时表现为互作效应.采用二元高次逐步回归统计方法分析温光及其互作效应与发育的关系,得知小麦不同生态型品种对影响发育的主导因子及其作用方式的反应不同。最终将不同生态型品种对温光互作效应的反应分为四个类型:高温长日型、高温短日型、低温长日型和低温短日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