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细胞质遗传(cytoplamic inheritance)又叫核外遗传或基因组外遗传,是以母性遗传为基础的一种遗传方式。现有的报道认为,它是通过mtDNA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绵羊生长性状母本效应方差组分、遗传参数估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公畜母畜模型和公畜外祖父模型估计了初生重、断奶重的直接加性遗传方差、母本遗传方差和遗传参数,得出初生重的直接加性遗传效应、母本遗传效应和总的加性遗传效应的遗传力分别为:0.164、0.101、0.103;断奶重相应的各遗传力为:0.076、0.108、0.081。初生重和断奶重二性状加性遗传效应和母本遗传效应间的遗传相关为:-0.57和-0.36。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技术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依据遗传相似系数,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正、反交杂种F1均偏向披碱草遗传,正、反交F1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BC1代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遗传,不同株系间存在遗传差异.RAPD技术可用于禾草远缘杂种鉴定及目标性状植株检测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4.
正相比于传统的活体保种,生物技术以其自身的省时省力优势,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发挥着巨大的潜力。我国畜禽资源丰富,地方牛品种遗传资源是畜禽遗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方牛遗传资源不仅数量丰富、品种多样,而且具有肉质优良、繁殖力高、抗病性强等优良特性。保护地方牛遗传资源,对推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地方牛遗传资源保护现状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和种质评价工作,摸清了我国畜禽遗传  相似文献   

5.
披碱草和野大麦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造哲  云锦凤  尹俊 《草业科学》2005,22(10):31-35
应用RAPD技术对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和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及其杂种F1与BC1代的遗传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材料基因组DNA具有很高的多态性;依据遗传相似系数,亲本披碱草和野大麦之间的遗传差异较大,正、反交杂种F1均偏向披碱草遗传,正、反交F1间的遗传差异不显著,BC1代偏向轮回亲本野大麦遗传,不同株系间存在遗传差异.RAPD技术可用于禾草远缘杂种鉴定及目标性状植株检测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北方牧业》2012,(23):11
<正>近日,安徽省家畜家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召开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省级鉴定会,对新发现遗传资源皖东黄牛(暂定名)进行了鉴定。专家组认真听取了皖东黄牛遗传资源调查情况汇报,并进行了质询,认为皖东黄牛符合畜禽遗传资源鉴定条件,同意通过省级鉴定,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7.
应用 SSR分子标记研究10个云南野生猕猴桃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演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不大;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在0.9899 ~ 0.9991之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 0.0011 ~ 0.1743。威信居群与彝良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最高,遗传距离最小,亲缘关系最近;永善居群与云龙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最低,遗传距离最大,亲缘关系最远。10个居群可分为两大类群,师宗、绥江、西畴和永善4个居群聚为类群 Ⅰ,麻栗坡、屏边、云龙、镇雄、彝良和威信6个居群聚为类群 Ⅱ,从进化上看,类群 Ⅰ 内4个居群的遗传演化关系可分为2个进化层次,师宗居群与绥江居群,以及西畴居群与永善居群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类群 Ⅱ 内的遗传演化关系可分为 5 个进化层次,麻栗坡与屏边居群间的遗传进化关系最近,云龙与威信居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远。本研究为加快云南猕猴桃属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荷斯坦牛不同群体间遗传联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群体间的遗传联系性是影响奶牛遗传评定准确性的主要因素,采用遗传联系率(CR)和群体间直接的遗传关系量(GLT)2种方法分析北京、上海和天津3个地区中国荷斯坦牛群间的遗传联系性。结果表明:北京和天津牛群的遗传联系率为23.95%,北京和上海的为17.10%,上海和天津的为14.28%。北京和天津牛群间的遗传联系性最高,上海和天津之间的最低。2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808。并提出了对公牛遗传评定的建议,以便获得更大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9.
遗传多样性亦称基因多样性,是指种内不同群体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遗传多样性是生物长期以来积累的宝贵财富,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种或群体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人类长期的选择,使存在的遗传突变得到积累,形成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有四种表现层次,即体型外貌多态性、血液蛋白多态性、细胞水平多态性及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DNA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经历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相似文献   

10.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开展遗传多样性调查和群体结构的分析是开发利用本土动物群体的基础,本文根据最新的统计方法,列举了遗传多样性调查的遗传参数,详细阐述了群体遗传结构的分析方法的优缺点,群体分化指数的统计和选择信号扫荡,为我国动物地方品种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功能基因定位提供了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稳定转化家蚕细胞持续表达外源基因的技术体系,构建了基于piggyBac转座子的带有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hGM-CSF)和新霉素抗性基因(neo)表达元件的转基因载体pigA3GFP-IE-neo-FH-hGM-CSF-polyA-fib-L-intron1,以及带有hGM-CSF和吉欧霉素(zeocin)抗性基因的昆虫细胞转化载体pIZT-IE-hGM-CSF,分别转染家蚕卵巢BmN细胞,并以含相应抗生素G418或zeocin的培养液筛选,得到稳定的转化细胞系FH-hGM-CSF和IE-hGM-CSF。ELISA检测结果显示,hGM-CSF在FH-hGM-CSF和IE-hGM-CSF转化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534 55 fg/个细胞和2.227 38 fg/个细胞。  相似文献   

12.
利用辐射杂种克隆板对猪NDUFS2(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Fe-S protein 2)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克隆了该基因的CDS序列,用相关软件进行了基因结构和功能预测,并利用半定量RT-PCR对基因的组织表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NDUFS2基因定位于猪的4号染色体SSC4q,与标记SW589紧密连锁。获得NDUFS2基因的CDS为1 392 nt,编码463个氨基酸。物种间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猪与牛的NDUFS2基因序列同源性更高。结构预测发现猪NDUFS2基因具有一个NuoD保守结构域,与能量的产生和转化功能有关。根据组织表达谱分析结果,NDUFS2在猪的11种组织中的表达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芯片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高新技术。应用该技术可以对大量的遗传信息进行快速、高通量、并行检测,解决了传统检测方法中遇到的难题,已广泛应用于基因表达分析、突变检测、核酸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和药物筛选等几乎所有的生物学研究领域。作为一种高通量的基因检测方法,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和鉴定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多,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文章简要介绍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流程,综述其在微生物检测和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前期克隆获得Lp5CS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基础上,采用PCR 扩增技术对多年生黑麦草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的定点突变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对突变后的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根据突变位点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使用Pfu高保真DNA 聚合酶和超级感受态细胞DMT,通过PCR 扩增,获得含有所要突变位点的犔狆犘5犆犛F128A,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转化拟南芥验证基因功能。结果表明,预期位点上发生了突变,Lp5CS编码的第128位密码子已由苯丙氨酸残基(Phenylalanine,简称Phe或F)变为丙氨酸残基(Alanine,Ala),证明用PCR 技术已成功地使Lp5CS基因发生定点突变。转基因拟南芥T1 代植株进行PCR和RT-PCR检测,获得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拟南芥T2代植株经100 mmol/L NaCl处理7d后,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含量分别为4262和5623μg/gFW,显著高于野生型株系的2581μg/gFW。说明转基因株系能积累更多地脯氨酸。  相似文献   

15.
从山东济南某非典型新城疫发病鸡群中分离到一株新城疫病毒株(ShD-5—06),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表明,该病毒具有新城疫强毒株的一些特征。从该分离株扩增出其F和HN基因,并与标准株进行同源性比较,为探讨NDV是否发生变异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通过RT—PCR法特异性地扩增出F和HN基因全基因序列,并对其与已经发表的序列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ShD-5—06株的F和HN基因开放性阅读框架(ORF)为1662bp和1716bp,分别编码489个和571个氨基酸。与国外发表的部分新城疫病毒强毒株和弱毒株之间相应序列进行比较,F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4.1%~88.7%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8.1%~93.3%之间;HN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82.19,5~87.4%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88.6%~90.9%之间;F蛋白裂解位点区(112~117)氨基酸组成与强毒株一致,说明NDV山东分离株(ShD-5—06)为新城疫强毒株。  相似文献   

16.
绵羊FecB基因打靶载体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eGFP-C1,pRET.IL.PGK-TK和pMD19-T Simple等基本质粒,构建绵羊FecB基因打靶载体。以克隆载体pMD19-T Simple为载体骨架,插入一个正选择标记eGFP基因、一个负选择标记基因HSV-tk基因,并在eGFP基因两侧各添加一个同源长臂和同源短臂,从而构建绵羊FecB基因打靶载体。结果:经多个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所构建的基因打靶载体符合设计要求,表明成功构建了绵羊FecB基因打靶载体。  相似文献   

17.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的表达产物对猪肌肉的生长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以IGF-Ⅰ基因作为撒坝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运用PCR-RFLP技术对其HhaⅠ位点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12个阶段体重、日增重和体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撒坝猪IGF-Ⅰ基因的多态性较为丰富,产生AA、AB和BB 3种基因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是0.3473、0.5149、0.1378,等位基因A和B的频率分别是0.6048、0.3952,且该基因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撒坝猪IGF-Ⅰ基因的遗传变异对其生长性状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其中,不同阶段体重和日增重的增效基因型为AB基因型,180日龄体尺性状的增效基因型多为BB基因型(部分性状表现为AB基因型最高)。结合前人的研究,初步推断IGF-Ⅰ基因可能是影响猪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一个与影响猪生长性状的数量性状座位(quantiative trait locus, QTL)连锁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干酪乳杆菌 L. casei 34103染色体 DNA为模板,利用 PCR技术扩增出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synthase, thyA)基因,利用玻璃奶回收纯化试剂盒回收纯化thyA基因,并将其克隆入以红霉素抗性为选择压力的可以在大肠杆菌和乳酸菌中穿梭表达的质粒pW425e,再转化X51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PCR扩增鉴定,并对thyA基因片段进行测序,与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 thyA基因,全长约 1.1kb,与国外报道的 thyA基因同源性达99%。这为构建以thyA基因为选择压力的非抗生素抗性穿梭表达载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山东蚕区桑黄化型萎缩病病原物的分子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采自山东省宁阳市桑园的桑黄化型萎缩病发病植株叶脉组织为材料,通过PCR扩增植原体16S rRNA基因及延伸因子基因(tuf)和核糖体蛋白基因(rp),分别得到大小约为1.4、0.8和1.2 kb的目的片段并测定序列。以该病原物的16S rRNA基因与GanBank中相关的植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并进行RFLP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物属于翠菊黄化组的16SⅠr-B亚组,与翠菊黄化组16SⅠr-B亚组典型成员的同源性为99.9%。进一步对延伸因子基因和核糖体蛋白基因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做RFLP分析,结果显示该病原物与翠菊黄化组的tuⅠf-B亚组典型成员和rpⅠ-B亚组典型成员的同源性分别达到99.6%、99.9%。由此在3个基因水平确定该植原体的分类地位属于16SrⅠ-B、tuⅠf-B和rpⅠ-B亚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