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分别以棉花黄萎病菌V20的菌丝研磨物、菌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Ⅰ、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Ⅱ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As1、As2、As3、As4。琼脂双扩散法(ADD)和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特异性,发现这4种抗血清既可与同种的抗原发生阳性反应,也可与不同种的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用异种抗原黑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吸附这4种抗血清,排除其非特异性成分后,抗血清专化性明显提高,消除了交叉反应。特异性测定表明:经吸附后的4种抗血清可以准确地将大丽轮枝菌鉴定到种的水平,但仍不能区分其生理型和致病类型。另外,当分别使用菌丝研磨物或菌丝蛋白为特异性测定抗原时,ADD检测的结果虽然一致,但前者阳性反应沉淀线粗糙,轮廓不清晰,后者的沉淀线较细,且清晰、明显。因此适宜选择菌丝蛋白为抗原进行抗血清的特异性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2.
分别以棉花黄萎病菌V20的菌丝研磨物、菌丝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Ⅰ、超氧化物歧化酶酶带Ⅱ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备了抗血清As1、As2、As3、As4。琼脂双扩散法(ADD)和间接ELISA方法测定其特异性,发现这4种抗血清既可与同种的抗原发生阳性反应,也可与不同种的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用异种抗原黑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吸附这4种抗血清,排除其非特异性成分后,抗血清专化性明显提高,消除了交叉反应。特异性测定表明:经吸附后的4种抗血清可以准确地将大丽轮枝菌鉴定到种的水平,但仍不能区分其生理型和致病类型。另外,当分别使用菌丝研磨物或菌丝蛋白为特异性测定抗原时,ADD检测的结果虽然一致,但前者阳性反应沉淀线粗糙,轮廓不清晰,后者的沉淀线较细,且清晰、明显。因此适宜选择菌丝蛋白为抗原进行抗血清的特异性测定试验。  相似文献   

3.
以棉枯萎镰刀菌公安菌株为材料,用物理法和化学法提取抗原并制备抗血清,并选有代表性的抗血清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采用4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检测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 Richard’s培养基振荡培养菌株,化学法提取菌丝孢子抗原,按改进的 J.E.Devay 设计的免疫方案免疫,能产生效价高达1:64的抗血清。(2)琼扩、比较对流免疫电泳、间接 ELISA,SPA-ELISA 等4种方法检测其特异性具有鉴别到尖孢镰刀菌种的水平的特异性,但不能鉴别专化型和生理小种。并用上述方法检测抗血清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广西牛源大片吸虫成虫制备出分泌排泄(ES)抗原,用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显出7条蛋白带,免疫印迹试验(EITB)测出其主要特异性免疫成分分子量为36.3,28.5及25.5kD其中28.5与25.5kD与法国肝片吸虫ES的部分抗原成分相同,两种片形吸虫与抗血清可以交叉使用无特异性,但与日本血吸虫抗原及抗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人工感染大片吸虫2周后的兔血清即能识别此抗原,ES抗原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5.
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间接ELISA法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D8)培养液中产生的毒素经纯化后获得电泳纯毒素PLPs,制备PLPs的抗血清,建立了检测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的间接ELISA方法。研究结果显示,PLPs抗血清的效价为1:102400,最低检测为1.56ng。间接ELISA法检测显示,PLPs的免疫抗血清可以与多种棉花黄萎病菌菌株体外培养液,带菌棉籽的培养液,以及病棉的叶脉、叶柄及茎杆的榨取液发生特异性的反应,而与其他致病菌  相似文献   

6.
瓜类枯萎病菌专化型研究简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介绍了国内外葫芦科瓜类上镰刀菌枯萎病菌各专化型的致病性,着重介绍了冬瓜专化型。并指出在我国,当前对葫芦科瓜类专化型的研究中,ArmstrongG.M&ArmstrongJ.K.1975年提出的5点注意仍然值得重视,特别是“适当的寄主年龄”。最后对采用瓜类专化型表达了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用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kke)Boed可溶性蛋白质作为免疫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兔抗C.lunata抗血清(PAbs);抗血清经近似菌可溶性蛋白质吸附后获得对C.lunata菌株可溶性蛋白质具有特异性的抗血清(A PAbs),可应用于C.lunata菌株的鉴定;用玉米种子可溶性蛋白质对APAbs进行进一步吸附纯化,获得了与玉米种子蛋白质无交叉反应的特异性抗血清(DAPAbs),可用于对带菌玉米种子的检测鉴定。  相似文献   

8.
用浓度为10^8cfu/ml,X.c.pv.citri全胞活菌免疫家兔,得以效价为1/2560~1/10240的抗血清,应用斑点酶联法(Dot-ELISA)检测X.c.pv.citri表明,抗血清经交叉吸收后特异性高,适宜稀释倍数为1:10^4~10^6,检测灵敏度度要达10^4cuf/ml。加有0.5%Tween20或0.5%Tween80或0.1%tritonX-100的TBS液为适宜封闭液,  相似文献   

9.
用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产生杂交瘤细胞,经ELISA筛选,获得了4株能分泌特异性抗IBV单克隆抗体的细胞系,分别命名为4AC1、4AF1、6DH8及2DH10。4株单抗的亚类都属于IgG2b,在Westernblotting试验中,4AF1、6DH82株单抗特异性地识别IBV的核衣壳蛋白(N);经ELISA测定,各株单抗40h培养上清效价达10-2~10-4,第7天腹水效价达10-5~10-6,4AF1、6DH8与所试7个IBV标准株及2个IBV分离株都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10.
棉花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主要通过交互保护作用保护棉株,即用不致病的棉枯萎病菌系(尖孢镰刀菌)或别种能侵染棉株的镰刀菌接种,使其侵染棉花维管组织,阻止或削弱棉花枯萎菌的危害。近年又试用细菌拌种法,其保护机制大体在于竞争或占领,以阻止病菌侵入。  相似文献   

11.
弱小种尤诱导接种后,PAL活性始终大于同期其他处理;先诱导接种尤再挑战接种条中29号处理的POD活性于72h和120h时产生两个高峰;用条中29号小种挑战接种后PPO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单独接种尤的处理相同,均高于单独接种条中29号小种和对照处理;挑战接种条中29处理的SOD活性远比同期其他处理的低。  相似文献   

12.
地膜覆盖对春玉米硫、钙、镁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项研究查明地膜覆盖显著增加S、Ca、Mg的吸收累积量,成熟期分别增长15%、22%、22%,大口期增108%、79%、85%;使吸收数量最多的时期由大口至吐丝期提前到拔节至大口期;使S、Ca、Mg最快吸收速率分别提高17.6%、15.3%、19.5%,最快吸收速率出现时间分别提早5d、1d、14d;成熟期S、Ca、Mg运转率分别为61%、18%、39%,分别提高4、4、1个百分点;使S、Ca、Mg生产效率分别达610、168、279,分别提高18、4、8,而S和Mg的消耗系数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通过形态比较、细胞学观察、性亲和力测定,以及酯酶同工酶分析,研究了爪哇稻与云南高原粳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是:爪哇稻与云南高原粳之间,在一些性状上表现出重叠变异现象;细胞学观察表明杂种F_1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基本正常;爪哇型内的布鲁稻品种对某些云南高原粳品种、布鲁稻和云南高原粳品种分别对普通粳稻、以及云南高原粳类群内的性亲和力相当高;在定量分析下,二者表现出相类似的酯酶同工酶的遗传物质基础。根据本研究结果,初步认为爪哇型内的布鲁稻与云南高原粳之间的亲缘关系较密切。本文还讨论了爪哇稻的分类地位和酯酶同工酶基因与调节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六倍体小簇麦的细胞学和农艺性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人工合成新物种六倍体小簇麦(2n=6x=42,AABBBVV)减数分裂异常,在中期、后期和四分体期可观察到较多的单价体、落后染色体和微核,表现出强烈的细胞学不稳定性,且减数分裂异常是小簇麦结实率低的原因之一。农艺性状方面,小簇麦具有大穗多花、千粒重大,抗性较好,长势旺等优良特性,有希望培育成一种新作物;但结实率低,籽粉不饱落、穗轴易断,尚需作较多的基础工作。六倍体小簇麦易与普通小麦杂交,其杂交结实率高达36.3%。本研究结果指出,新合成的人工新种表现出强烈的细胞学不稳定,它以不正常减数分裂为特征,在人工合成新物种的育种工作中,细胞学不稳定性的改良应该是一个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室内化学和回归分析,查明钾肥可显著地促进春玉米对N.P.K的吸收.建立了N.P.K吸收动态模型,根据各自的吸收模型计算,施钾肥的N.P.K最快吸收速率分别为5.6kg/hm2@d、1.04kg/hm2@d、5.03kg/hm2@d,分别出现在出苗后69d,83d,52d,均有不同程度的加快和提前.生产百公斤籽粒吸收N.P.K数量分别为2.23kg,0.38kg,1.70kg,比对照均有所提高.而N.P.K生产效率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明了掖单13春玉米公顷产量12.75t~15.67t条件下,Fe、Mn、Cu、Zn在体内浓度、分布,运转的动态变化规律;查明了其不同生育时期的吸收量、速率、比例以及最快吸收速率和出现时间;建立了Fe、Mn、Cu、Zn吸收动态模型;查明了Fe、Mn、Cu、Zn消耗系数,生产效率,百公斤籽粒吸收量;明确了不同高产春玉米Fe、Mn、Cu、Zn吸收量,吸收速率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对芥蓝C100-12×甘蓝秋50-Y7杂交组合构建F2作图群体进行RAPD检测的基础上,分别对4个O12,R13,Q14,P17进行了延长1个碱基的研究,其中O12和P17能将部分特异RAPD标记转化为稳定性更强的ER-PAD标记,但对R13和Q14随机引物未找到相应的ERPAD标记。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结合化学分析和生物统计,查明了拔节水增产的营养基础包括显著地提高N、P、K在体内的浓度,促进各个生育时期N、P、K的累积吸收量,使N、P、K的最大吸收量分别提高11%,12%,6%;N、P、K最快吸收速率分别提高8%,25%,14%.最快吸收速率出现时间分别提前4d,5d,15d;使N、P、K的生产效率分别提高2.5%,1.9%,7.3%;使N、P、K化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0,5.0,1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利用冬性和春性四倍体硬粒小麦(Triticum durum,AABB)、普通小麦(T.aestivum,AABBDD),春性和冬性六倍体小黑麦(AABBRR)及春性八倍体小黑麦(AABBD-DRR)等三种倍性六套材料,分别在每套材料中选取亲本并配成双列杂交以研究倍性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①冬性倍性材料间一致地表现出单株经济产量具有最高的杂种优势,单株经济产量优势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物产量的优势较高,收获指数一般优势较小。②不同倍性间亲本产量水平与杂种优势幅度表现出不同关系。冬性硬粒小麦产量水平与杂种优势幅度呈显著正相关,而普通小麦和八倍体小黑麦这种相关不显著。③倍性间杂种优势的比较表明普通小麦产量杂种优势略高于硬粒小麦,超亲优势无差异,表明在 AABB 内增加 D 染色体组似乎不会影响杂种优势的幅度。但小黑麦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明显低于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似乎在 AABB 或 AABBDD 中增加 R 染色体组降低了杂种优势的幅度。  相似文献   

20.
以紫竹梅盆花为材料,选用不同质量分数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氯化氯胆碱、PP333和S-3307D的单剂和复配剂,对其观赏性状进行化学调控。结果表明,对紫竹梅盆花地上部喷施15%PP333 600倍液+5%S-3307D 800倍液和15%PP333 300倍液+5%S-3307D 400倍液2种复配剂,在20 d时测定,二者的主茎生长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和其他处理;40 d时测定,二者的主茎生长速率仍显著小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但喷施15%PP333 600倍液+5%S-3307D 800倍液的复配剂分枝数增长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其观赏性状的调控效果显著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且15%PP333 600倍液+5%S-3307D 800倍液的配伍显著优于PP333和S-3307D各自单剂的调控效果,PP333和S-3307D 2种药品此质量分数的配伍具有显著的协同调控作用。PP333和S-3307D原料来源较丰富,价格便宜,剂型较稳定,是具有较好开发前景的紫竹梅盆花观赏性状的化学调控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