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8年6月(夏)和9月(秋),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水域的14个站位点的表层,运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口径1.3 m,网目0.5 mm)水平船拖10 min采集仔稚鱼,实时采集水柱环境参数包括温度(SST)、盐度(SSS)、浊度(TUR)、深度(DEP)和叶绿素a(SSC),探讨该水域仔稚鱼的分布和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8网次共采集到仔稚鱼10 925尾。其中淡水型鱼类22种(42%),河口型(半咸水)鱼类19种(37%),沿岸型鱼类7种(13%)和近海型鱼类4种(8%)。鲤科为14种(27%);虾虎鱼科12种(23%);鳀科及银鱼科均为5种(10%)。以大于5%为优势种,凤鲚占总渔获量的21.51%、刀鲚(18.11%)、贝氏?(16.34%)、银飘鱼(10.82%)和斑尾刺虾虎鱼(9.38%)。在采集的所有仔稚鱼中,前弯曲期仔鱼数量最多,约占总数量的76.49%,弯曲期仔鱼11.94%,后弯曲期仔鱼8.01%,稚鱼3.43%,卵黄囊仔鱼仅出现在6月,占总渔获量的0.13%。前弯曲期仔鱼与弯曲期仔鱼的密度随着季节的更替呈下降趋势,后弯曲期仔鱼密度呈上升趋势。夏季仔稚鱼的物种数、个体总数及密度都比秋季多。研究表明,长江口崇明东滩鱼类可以分为两支,淡水种生态群落和半咸水生态群落。  相似文献   

2.
2010年春季长江口鱼类群落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探索长江河口生境条件改变对重要生物的影响状况,揭示生境条件对生物资源影响的机理,根据2010年5–6月在长江口进行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与历史资料,用根据扫海面积计算的栖息密度研究了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状况,以及5–6月鱼类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2010年5–6月共记录鱼类40种。种类数目较多的科分别是鳀科和虾虎鱼科(均为5种),其次为石首鱼科(4种)及舌鳎科(3种);鱼类栖息密度以当年卵化幼鱼为主,矛尾虾虎鱼、棘头梅童鱼、凤鲚和刀鲚为栖息密度最大的4种鱼类,占调查区域鱼类栖息密度的94.11%。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测度分析发现,春季鱼类有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除趋势典范对应分析的9个环境因子中,水深、表层盐度和底层盐度对河口内部鱼类丰度和栖息密度影响最大,而底层pH值、表层盐度和底层温度则对河口外部鱼类群落影响最大。与历史资料相比,目前记录的鱼类物种数目(40种)少于1985年5月或6月(69种,62种),而栖息密度(5.20×104ind/km2)高于1985年5月或6月(1.72×104 ind/km2,2.29×104 ind/km2)。本研究表明虽然长江口仍为棘头梅童鱼、刀鲚、...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中国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在长江口盐沼湿地不同亚生境的选择利用情况,该研究于春、夏、秋、冬4个季节对九段沙湿地的潮沟、海三棱藨草(Scirpus mariqueter)植被区和光滩3种亚生境进行插网调查采样。结果显示,中国花鲈为长江口盐沼湿地优势种,在春、夏和秋季其空间生态位宽度逐渐减小,而在3种亚生境中的时间生态位宽度依次减小。中国花鲈的数量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即春季最多,秋季最少;潮沟中最多,植被区次之,光滩最少。进入长江口盐沼湿地的中国花鲈以幼鱼为主,且集中在春季。潮沟区小规格个体所占比例较高,但光滩和海三棱藨草植被区大规格的个体所占比例高于潮沟。中国花鲈的平均摄食等级在潮沟亚生境呈现从春季到冬季逐渐增大的趋势;在光滩亚生境呈现从春季到秋季逐渐增大而到冬季骤减的趋势;在海三棱藨草亚生境呈现夏季最大,秋、冬季逐渐减小的趋势。中国花鲈平均摄食等级在春、夏、秋季表现为海三棱藨草潮沟光滩;而冬季较其他季节特殊,中国花鲈平均摄食等级表现为潮沟海三棱藨草光滩。  相似文献   

4.
基于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的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线粒体16S rRNA基因在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系统分类及物种鉴定中的作用,采用16S rRNA基因特异扩增测序及Gen Bank已有序列联合配对分析的方法,对长江口虾虎鱼科9属11种鱼类34个16S rRNA基因片段的序列进行比较和系统分类研究。统计分析显示,虾虎鱼科鱼类该片段的A含量明显高于其它3个碱基含量,A+T的平均含量高于G+C的平均含量,第3密码子位点G+C含量最高,其平均值为51.1%,变化范围为49.8%~53.2%。全部转换位点多于颠换位点,转换/颠换比值为1.45。依据Maximum Composite Likelihood模型,得出11种虾虎鱼科鱼类种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151,种内为0.002,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76倍。通过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显示长江口虾虎鱼科鱼类为明显的单系群,并进一步佐证把传统形态分类中弹涂鱼科的青弹涂鱼(Scartelaos histiophorus)和大弹涂鱼(Boleophthalmus pectinirostris)及鳗虾虎鱼科的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和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rubicundus)归属于虾虎鱼科的合理性。聚类结果显示红狼牙虾虎鱼和拉氏狼牙虾虎鱼聚在一起,其节点支持率达100%,两者可能为同种异名。本研究表明,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作为分子标记对虾虎鱼科鱼类进行物种鉴定和系统分类是可行的,可为虾虎鱼类的亲缘关系分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大弹涂鱼仔稚鱼和早期幼鱼的消化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仁协 《水产学报》2006,30(6):733-739
采用酶学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大弹涂鱼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和早期幼鱼发育过程中胰腺酶、肠酶和胃蛋白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4种胰腺酶(淀粉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和羧肽酶A)和8种肠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海藻糖酶、纤维二糖酶、碱性磷酸酶、氨基肽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的比活力均在仔鱼期较高,稚鱼期降至最低,早期幼鱼则急剧上升,而每尾鱼酶的总活力却随着幼体的发育而逐渐增加;(2)胃蛋白酶活性在后期仔鱼才开始检测到,此后一直呈显著上升趋势;(3)早期幼鱼肠部位的4种胰腺酶活性分别占其酶总活性的百分比均显著高于稚鱼期;(4) 稚鱼期仅3种肠酶(麦芽糖酶、纤维二糖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高度富积在肠刷状缘膜上,而早期幼鱼除蔗糖酶外的7种肠酶在肠刷状缘膜上的富集系数均大于5.1。由此得出结论,(1)在仔鱼期,蛋白质的消化是依靠胰腺酶进行的,进入稚鱼期,胃蛋白酶开始对蛋白质的消化起重要作用;(2)在早期幼鱼,胰腺分泌机制及肠细胞已完全成熟,标志着成鱼的消化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象山港春、夏季仔稚鱼种类组成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象山港仔稚鱼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在象山港港湾内设置14个站,于2015年4月3日~6月10日期间按周采样,共调查10个航次(Ⅰ~Ⅹ),用方形网(网口为1 m×2 m,网目1.0 mm)采集仔稚鱼,同时采集温度、盐度和浮游动物等数据。调查期间采集仔稚鱼180 254 ind共45种,隶属25科39属,主要优势种为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矛尾鰕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鮻(Chelon haematocheilus)、斑尾刺鰕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普氏缰鰕虎鱼(Amoya pflaumi)、拟矛尾鰕虎鱼(Parachaeturichthys polynema)、黑棘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舌鰕虎鱼(Glossogobius giuris)等。仔稚鱼密度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第Ⅲ航次密度最高(平均密度为587.9 ind·100 m-3),第Ⅷ航次最低(8.2 ind·100m-3)。前弯曲期仔鱼最多,占63.6%,弯曲期仔鱼占26.4%。基于层级聚类(Bray-Curtis相似性指数,Ward法聚类)分析表明,可将10航次仔稚鱼分为4个类型,各类型间存在明显差异:类型1(Ⅰ和Ⅱ航次)主要为矛尾鰕虎鱼和斑尾刺鰕虎鱼,类型2(Ⅲ~Ⅵ航次)为斑鰶、鮻、矛尾鰕虎鱼和黑棘鲷,类型3(Ⅶ和Ⅷ航次)为斑鰶、日本鳀(Engraulis japonicus)、拟矛尾鰕虎鱼,类型4(Ⅸ和Ⅹ航次)为普氏缰鰕虎鱼、拟矛尾鰕虎鱼、美肩鳃鳚(Omobranchus elegans)。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仔稚鱼分布与温度极显著相关(P0.01),与浮游动物密度呈显著相关(P0.05),与盐度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提高对长江口鱼类早期资源评估的准确度,本研究同时采用方形网(网口为1.0 m×2.0 m,网目1.0 mm,网衣长5.5 m)和标准网(网口为直径0.8 m圆形,网目0.5 mm,网衣长3.5 m)于2014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采集仔稚鱼样本,分析比较这2种网具所采集仔稚鱼种类和数量差异,从而选择更适宜采集长江口水域仔稚鱼的采样网具。结果表明:1方形网采集到51种仔稚鱼,多于标准网的37种,两种网具的共有种类有34种,主要优势种组成没有明显差异;24月,前弯曲期仔鱼较多,它们个体小,容易从网眼滤出,导致网目较小的标准网的样品平均密度高于方形网;35—7月,方形网的样本平均密度高于标准网,但样本中仔稚鱼个体发育阶段组成有明显不同。标准网样本中前弯曲期仔鱼占多数,体形为细长形的日本鳀和鳅虎鱼的前弯曲期仔鱼平均密度高于方形网;方形网样品中后弯曲期仔鱼占优势,小黄鱼、日本鳀和鳅虎鱼等优势种的后弯曲期仔鱼平均密度均高于标准网。总体而言,方形网所采集仔稚鱼种类和数量的效果优于标准网;对于细长体形种类(如日本鳀),需结合不同网具以便采集到全部发育阶段个体,而体形较宽种类(如小黄鱼)可仅以方形网采集。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3年3~11月对长江口东滩潮间带湿地鱼类群落的监测数据,分析了该区域鱼类群落物种组成和丰度的季节变化。研究共采集到鱼类39种,隶属20科。结果表明,种类最多的科是虾虎鱼科(12种),其次是鳀科(4种),再次是石首鱼科(3种),而鲻科、海鳗科、舌鰨科等各有2种。从鱼类丰度水平来看,夏季最高,达97.05 ind·(net·tide)-1;春季次之,为32.80 ind·(net·tide)-1;而秋季最低,为14.00 ind·(net·tide)-1。总体来说,石首鱼科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虾虎鱼科的拉氏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和孔虾虎鱼(Trypauchen vagina)、舌鳎科的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和焦氏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等鱼类为优势种,而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短鳍虫鳗(Muraenichthys hattae)、鲫(Carassius auratus)等16种为偶见种。约67%的鱼类种类均为幼体,仅偶见中颌棱鳀(Thrissa mystax)、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中华刺鳅(Mastacembelus sinensis)等4种鱼类均为成体。从生态类群来看,约38.5%鱼种为河口咸淡水鱼类,约25.6%为海洋鱼类,约23.1%为河口过渡种,仅12.8%为淡水鱼类。春、夏、秋季的物种丰富度指数(D)呈逐渐增加趋势,而Pielous种类均匀度指数(J)均很低,为0.41~0.67;春、秋季Shannon-weaver指数(H')相差不大,分别为1.3和1.2,而夏季H'值最高,为2.2。根据等级聚类分析,鱼类群落在36%的Bray-Curtis相似性水平上将春季和夏季的样方聚为一组(A组),秋季的样方聚为一组(B组)。SIMPER过程分析结果表明,A、B组间种类组成的平均相异性为83.89%,34种(包括鉴定到科、属的种类)鱼类对平均相异性的累积贡献率90%,主要贡献率来自孔虾虎鱼、大黄鱼、鮻(Liza haematocheila)、窄体舌鳎、拉氏狼牙虾虎鱼、焦氏舌鳎、青弹涂鱼(Scartelaos viridis)、尖吻蛇鳗(Ophichthus apicalis)、刀鲚(Coilia nasus)等。  相似文献   

9.
根据主要外部形态,如尾柄上色素的分布和身体各部位的比例值,我们鉴定在东海区的舵鲣属(Auxis Cuvier 1829)鱼类的仔稚鱼有扁舵鲣(Auxis thazard)圆舵鲣(Auxis tapeinoso-ma)和一种目前还未定到种,暂定为舵鲣(Auxis sp.)三种。根据其性腺成熟度及仔稚鱼出现的时间来推断,在东海的产卵期为3—9月,盛期为7、8月。较南海区的产卵期迟一些。产卵范围在北纬 25°30′-32°00′,东经125°以西海区。舵鲣鱼类仔稚鱼在东海的分布面很广,但多靠近陆岸和岛屿附近,一般分布在东经125°以西海区,水深一般为60—100米。栖息海区水温一般为27—29℃盐度为38,00—34,00‰。仔鱼分布与台湾暖流和长江冲淡水有夫,一般在长江冲淡水水舌边缘或台湾暖流和冲淡水的交汇区。台湾暖流向北移动,仔鱼的分布区也相应北移。7月以前分布在北纬28°以南,月份分布在北纬28°以北。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鱼类繁殖盛期仔稚鱼种类组成及分布情况,于2014年5月和6月在长江口及其临近水域23个站点分涨、落潮水平拖网同步检测环境因子,获得仔稚鱼样品357 ind。其中5月份样本125 ind,隶属于5目7科10种,以鲈形目居多,共5种,占50.00%,其次为鲤形目有2种,鲇形目、鯔形目和鲽形目各出现1种;优势种有香斜棘(Repomucenus olidus)、睛尾蝌蚪虾虎鱼(Lophiogobius ocellicauda)、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贝氏(Hemiculter bleeker)、鮻(Liza haematocheila)和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6月份获得样本232 ind,隶属于9目12科22种,同样以鲈形目占优,共11种,占50.00%,其次为鲤形目4种,其它各目均为1种;优势种有凤鲚(Coilia mystus)、贝氏、鮻、阿部鲻虾虎鱼(Mugilogobius abei)、鳊(Parabramis pekinensis)和青弹涂鱼(Scartelaos viridis)。分别对5月和6月份涨、落潮做空间分布图。结果显示,产卵盛期不同月份仔稚鱼种类差异较明显,优势种5月和6月差异也较明显,6月调查获得的种类明显高于5月。分布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5月份仔稚鱼主要分布在以S14站点为中心的长江口南支水域,6月份主要分布在以S22为中心的长江口东部海域。5月和6月份仔稚鱼在涨、落潮时的分布范围都存在一定差异,涨潮较落潮有向近岸移动的趋势并且涨潮时仔稚鱼分布较落潮更加集中。5月份涨潮种类和数量低于落潮,但是密度涨潮高于落潮;6月份涨潮仔稚鱼密度和种类较落潮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不同学者对河纯毒素起源的几种解释,从遗传学角度解释河纯毒素是河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的解释较为合理。本文对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河豚毒素是钠离子通道阻断剂,是一种强海洋神经毒剂,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河鲍毒素的控毒手段以及河纯毒素作为一种工具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antiepileptic drugs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epilepsies is reviewed for dogs and cats. In dogs, especially phenobarbital and primidone must be regarded as useful drugs for chronic treatment on account of their elimination rate and bioavailability. Phenytoin, carbamazepine, valproic acid and benzodiazepines are eliminated so rapidly that a therapeutic value cannot be expected. In cats, phenytoin, phenobarbital, valproic acid and diazepam must be regarded as suited for chronic treatment, but there is a definite lack of clinical experience. Phenobarbital and primidone are useful for treatment of clonic-tonic generalized seizures (grand mal) in dogs. The effect of primidone depends mostly on its metabolite phenobarbital. Since primidone, given in high dosage for longer periods of time, gives rise to liver damage, phenobarbital is regarded as the drug of first choice. A status epilepticus may be treated by i.v. injection of diazepam, clonazepam, phenytoin or lidocaine. In cats with grand mal, treatment with daily doses of about 1 mg/kg diazepam may be tried. It proved effective for longer time periods without development of tolerance. There is no reliable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other drugs in this species.  相似文献   

13.
大气中的有机胺具有潜在的气候效应,这是当今国际的研究热点之一。海洋是大气中有机胺的重要来源,但由于海水中有机胺检测难度较大,导致海洋环境中有机胺的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本文概述了海洋生物体内有机胺前体物的浓度特征及其对环境中有机胺的影响,阐述了沉积物、海水及大气中有机胺的浓度特征,分析了海洋大气气溶胶中有机胺的形成途径,并指出海水中有机胺检测的难点及现阶段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为深入认识海洋环境中有机胺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潜在气候效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饲料中铁元素含量对鱼菜共生系统水质及鱼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饲料中铁元素含量,研究其对鱼(金鲫)、菜(红皱生菜和红油阿拉斯)生长和系统水质的影响。实验设置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饲料铁含量分别为0、0、10、20、40和80 mg/kg。结果显示:该系统对水体质量有净化作用;不同铁含量对金鲫存活率影响不显著(P0.05),对增重率影响显著(P0.05);当饲料中铁含量为20 mg/kg时,金鲫鱼存活率和鱼体增重率均达到最大值;饲料中铁含量为80 mg/kg时,金鲫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出现下降趋势;饲料中不同铁含量对两种蔬菜的存活率和增重率均没有产生显著影响(P0.05),但在增重率方面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铁元素能够促进金鲫和蔬菜的生长,当铁元素含量为20 mg/kg时,该鱼菜共生系统具有最佳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牡丹江干流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006年春季对牡丹江干流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其浮游植物的组成。通过Shanno-Veaner多样性指数(H′)、M 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P ielou均匀度指数(J′)以及S impson倒数指数(Dr)综合研究了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水平;其中H′在2.83~4.53、d在2.56~4.64、J′在0.61~0.83、Dr在4.34~15.82;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牡丹江干流浮游植物7门84种及变种,其水体并未达到富营养化程度,水质较10年前有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16.
蒋志凯 《水产学报》1995,19(1):71-77
GPS和GLONASS兼容性研究进展蒋志凯(大连水产学院.116024)关键词卫星导航,GPS,GLONASSADVANCESINTHESTUDYOFTHECOMPATIBILITYOFGPSANDGLONASS¥JiangZhikai(Dalian...  相似文献   

17.
18.
本研究采用文献检索及历史数据分析的方法,对黄渤海鱼类体内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需优先监控的重金属污染物。结果显示,通过对黄渤海鱼类体内重金属含量的超标率、检出率和限量标准进行分析,甄别出需优先监控的重金属有Cr、As、Cd、Pb和Hg。结合各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s,BCF)、毒性效应、污染指数和超标率等,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确定黄渤海鱼类优先监控重金属污染物。总体评价结果为CdHgAs*CrPb,其中,Cd的综合评价总分最高,需高度关注。按照鱼类品种进一步分析显示,舌鳎(Cynoglossus robustus)、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体内的Cd和矛尾复虎鱼(Symechogobius hasta)体内的As*属于优先监控对象。对黄渤海8个沿岸城市进行取样,检测结果表明,舌鳎和蓝点马鲛体内的Cd属于优先监控污染物,与筛选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此评价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An adenoma and an adenocarcinoma of the anterior uvea in two dogs are described clinically--follow-up included--and ophthalmopathologically. Incidence, therapy, differential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these epithelial neoplasms in the anterior uvea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王荣  陈亚瞿  左涛  王克 《水产学报》2003,27(Z1):31-38
依据在2000年10-11月和2001年3-4月两个航次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对南黄海和东海陆架区磷虾的数量分布进行了研究.共发现9种磷虾,其中以太平洋磷虾(Euphau.sia pacifica)、中华假磷虾(Pseudeuphausia sinica)和宽额假磷虾(Pseudoeuphausia latifrons)占优势.这3个优势种有各自的分布区,分别代表着3个不同的生态类型.太平洋磷虾是最主要的优势种,分布在黄海中央和东海北部的低温高盐水域.其在两个航次中的高丰度(>1000 ind·m-2)区都有底层冷水(<12℃)出现.中华假磷虾分布在长江冲淡水及其南北两侧的近岸低盐(24~33.5)水域.秋季航次最高丰度为280 ind·m-2,出现在长江口,盐度仅24~27.宽额假磷虾仅见于秋季航次,分布在黑潮和台湾暖流影响下的高温(>21℃)高盐(>33.5)水域,最高丰度为160 ind·m-2.其它6种磷虾数量稀少,除小磷虾(Euphausia nana)外均为暖水性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