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对温室草莓生长动态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规范草莓蜜蜂授粉管理措施和提高草莓果实品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蜜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区域,观测草莓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落果波相及座果率,测定可溶性固形物、Vc、总糖和总酸等营养指标含量。蜜蜂授粉区域草莓果实果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的生长速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授粉区域(P0.05,下同)。【结果】2种授粉模式草莓坐果阶段的第1、3次落果期落果率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第2次落果期蜜蜂授粉区域草莓果实的落果率显著低于人工授粉区域。除总酸含量外,总糖含量、糖酸比、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畸形果率均以蜜蜂授粉区域果实的品质显著优于人工授粉区域。【结论】蜜蜂授粉可改善设施草莓果实品质,提高产量,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温室配套技术,可在温室草莓种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南方设施瓜类轻简化栽培省工省力的需求,探究蜜蜂授粉替代人工授粉对设施西瓜甜瓜授粉的影响,比较平湖黑浆蜂和平湖黄浆蜂的耐高温性以及蜂箱箱体放置方式对高温期授粉蜜蜂种群的影响,通过坐果率、畸形果率、单果质量、品质、产量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比较平湖黑浆蜂、平湖黄浆蜂和人工授粉在设施西瓜甜瓜上的授粉效果。结果表明,平湖黑浆蜂耐高温性好,可以抵御夏季短时间的高温伤害。蜂箱箱体的1/10放入大棚内,其余9/10的箱体在大棚外的方式可以延长高温期蜜蜂授粉时间5 d,可以延长授粉蜜蜂种群寿命30 d。在中型西瓜、小型西瓜和厚皮甜瓜上,平湖黑浆蜂访花授粉能力强,增加果实坐果数,果实畸形率低,单瓜质量小于人工授粉,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于人工授粉,每667 m~2商品瓜产量均高于平湖黄浆蜂授粉和人工授粉,增加效益作用突出。  相似文献   

3.
三亚地区设施苦瓜蜜蜂授粉效果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蜜蜂为设施栽培苦瓜授粉,以人工授粉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蜜蜂授粉座果率低于人工授粉;蜜蜂授粉能显著提高果实的VC含量;能提高果实的长度、横径和果肉厚,显著提高单瓜重,但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通过改进苦瓜设施栽培管理措施,蜜蜂授粉技术可作为苦瓜设施栽培的综合配套技术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胡子有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12):2500-2505
[目的]分析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肥水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金都1号火龙果开花后第5d至果实成熟期间,每隔7d定期测定其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和果肉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水含量等品质指标,由此绘制增长曲线图,分析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结果]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鲜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果实生长双S形曲线;在种子完全发育后,单果鲜重增加迅速,果皮鲜重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果肉鲜重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其增长高峰出现在花后25~30 d,果肉发育过程中水分需求较大期出现在果实生长中后期(花后10~15和20~25 d).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皮鲜重、果肉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水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呈线性正相关,其中,单果重与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显著(P<0.05),且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单果重增加而增加.[结论]金都1号火龙果实发育中后期(花后20~30 d)是果实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保证有足够的肥水供应,可为获得最佳品质和最高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和授粉时间对‘米良1号’猕猴桃果实大小、品质及坐果率的影响。【方法】首先研究‘米良1号’的果实发育模式,比较‘米良1号’和‘徐香’、‘金魁’的开花频度;然后以‘米良1号’为对象,分析不同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200,400,800,1 200倍)和授粉时间(花后0,1,2,3,4d)处理下,采收后及可食状态下猕猴桃果实的纵径、横径、侧径,品质指标和坐果率的变化,探明猕猴桃单果种子数与单果质量及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米良1号’的最佳花粉稀释倍数和授粉时间。【结果】(1)在果实发育前期,猕猴桃果实迅速膨大;在果实发育后期,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增长缓慢。3个猕猴桃品种雌花开放时间为4~5d,其中‘米良1号’雌花开放最早,‘徐香’雌花开放较晚,‘金魁’雌花开放最晚。(2)无论是釆后还是达到可食状态的猕猴桃果实,随着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增加,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减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先减后增;但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除稀释800倍处理外,其他稀释倍数处理的坐果率均在80%以上。(3)无论是釆后还是达到可食状态的猕猴桃果实,随着花授粉时间推迟,猕猴桃果实纵径、横径和侧径均呈下降趋势,单果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体减少;但授粉时间对果实硬度影响不显著。除花后2d授粉处理外,其余授粉时间处理的坐果率均在95%以上。(4)单果种子数与果实质量之间呈显著线性相关,果实内种子越多,果实越重。【结论】对‘米良1号’品种猕猴桃,建议花粉悬浮液稀释倍数在200~400倍,在雌花开放后0~2d,且雌花开放数在75%以上进行授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野生苦瓜与栽培苦瓜的生物学特性和光合特性差异,为苦瓜栽培、引种及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野生苦瓜和6个栽培苦瓜种为材料,研究不同苦瓜类型坐果后的生物学性状及坐果时的光合特性.[结果]野生苦瓜单瓜重小于或等于50g,栽培苦瓜单瓜重在300g以上;野生苦瓜的瓜瘤为刺瘤,小而密,栽培苦瓜多为条瘤或粒条相间;野生苦瓜瓜肉厚度为0.3~0.4 cm,栽培苦瓜瓜肉厚度为1.0~1.2 cm;野生苦瓜纵径在11.0 cm、横径在4.5 cm以内,栽培苦瓜纵径为20.0~48.8cm,横径为5.0~9.0cm;野生苦瓜单瓜种子数16~22粒,种子千粒重53.67~83.33 g,栽培苦瓜单瓜种子数23~47粒,千粒重180.2~206.67 g;野生苦瓜对枯萎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栽培苦瓜;野生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4.64~18.92 μmol·m-2·s-1、110.50~164.06 mmol·m-2·s-1、7.61~9.80 mmol·m-2·s-1和0.496~1.203 mol· m-2·s-1,而栽培苦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分别为10.42~14.59 μmol· m2·s-1、137.85~258.00 mmol· m-2·s-1、5.63~8.08 mmol· m2·s-1、0.258~0.532 mol· m-2· s-1.[结论]野生苦瓜的瓜形小、单瓜重小、种子千粒重小,但其枯萎病抗性好、光合速率高,而栽培苦瓜的瓜形大、单瓜重大、种子千粒重大,但其枯萎病抗性相对较差、光合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薄皮甜瓜果实早期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及内源激素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授粉方式对薄皮甜瓜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揭示薄皮甜瓜果实早期发育的规律.[方法]以薄皮甜瓜(Cucumis melo L.)“京蜜11号”为试材,设定坐果剂蘸花授粉和人工授粉两种授粉方式为处理,以未授粉果实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薄皮甜瓜果实早期发育阶段的细胞学变化,并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其发育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结果]薄皮甜瓜开花后,人工授粉和坐果剂蘸花处理后果实逐渐大于未授粉果实,且开花3d后差异非常明显.薄皮甜瓜生长前期,坐果剂蘸花和人工授粉后果实中生长素含量高于未授粉果实,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变化趋势与生长素相似,脱落酸含量显著低于未授粉果实.[结论]整体来看,薄皮甜瓜开花后3d可能是细胞快速膨大的启动时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与果实前期发育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琯溪蜜柚花粉授粉对水晶蜜柚的直感效应,以琯溪蜜柚花粉为父本对水晶蜜柚进行授粉,以自然授粉为对照,并从授粉后果实坐果率、果实生长速率及果实理化性状三方面研究授粉对水晶蜜柚的直感效应。结果显示:1)人工授粉显著提高了水晶蜜柚的坐果率,坐果率提高了37.80%;2)人工授粉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果实纵径和果实横径的增长速率,降低了果实果形指数、果基长度及果基长与果实纵径的比值;3)人工授粉显著改变了果实中心柱形态和中心柱宽度,人工授粉果实中心柱形态为实心,自然授粉果实中心柱形态为空心,人工授粉果实上部、中部和下部中心柱的宽度均小于自然授粉果实同部位中心柱的宽度,上部、中部和下部中心柱的宽度分别降低了34.79%、32.17%、60.77%;4)人工授粉显著降低了水晶蜜柚果实的果基长,授粉果实的果基长为(3.63±0.52)cm,自然授粉果的果基长为(4.71±0.58)cm;5)人工授粉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可食率,可食率提高了18.35%,但人工授粉和自然授粉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间的差异和可滴定酸含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为柑橘授粉,以研究意大利蜜蜂的传粉行为对柑橘果实生长发育及其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蜜蜂授粉组和对照组,观测两组柑橘果实纵、横径生长动态,落果波相及坐果率,检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结果】在花谢70 d后的发育过程中,授粉组柑橘果实的纵横径均超过对照组(P0.05)。在落蕾落花期及第1次生理落果期,授粉组落果率(落蕾落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2次生理落果期,授粉组与对照组的落果率无显著差异(P0.05)。经意大利蜜蜂授粉的柑橘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总糖及糖酸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果实单果重显著增加(P0.05),畸形果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意大利蜜蜂授粉可提高柑橘坐果率、单果重,改善果实品质,降低畸形果率,从而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凤梨释迦合理的栽培管理时期,建立该品种果实生长发育的数学模型。[方法]通过测定凤梨释迦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纵径、横径、果柄长度和果柄粗度,建立凤梨释迦果实生长发育模型。[结果]授粉28 d后,凤梨释迦果实的纵径、横径存在一个迅速生长期,期间果实纵径发育速度明显快于横径,而果柄在此期间加粗生长和伸长生长也呈快速增长趋势;授粉56 d后果实发育和果柄生长均进入缓慢生长期。果实与果柄发育存在同步性,且各指标相关系数达0.980 00以上,各指标与授粉后天数之间回归方程相关系数达0.970 00以上。[结论]台湾凤梨释迦果实横径、纵径、果柄长和果柄粗与授粉后发育天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多项式回归关系,且其生长进程数学模型同为三次方程。该数学模型拟合良好,能够较好地反映果实和果柄的生长发育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野生西瓜开花结实及结籽特性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野生西瓜的开花结实、结籽特性。[方法]对野生西瓜的开花结实习性进行了观测,并研究了不同授粉方式(混合花粉授粉、单花花粉授粉和自然授粉)对野生西瓜座果率、单瓜重、单瓜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的影响。[结果]野生西瓜雌花少,座果率低。采用人工授粉虽不能显著提高野生西瓜的座果率,但能显著地提高单瓜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其中以混合花粉授粉最好。[结论]为提高野生西瓜的制种产量和质量提供了参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棱丝瓜砧木对嫁接苦瓜果实品质和光合生理的影响,为筛选苦瓜嫁接优良砧木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台湾双依丝瓜(IL1)和广西本地野生无棱丝瓜高代自交系材料IL6、IL9、IL16为砧木,以桂农科二号苦瓜为接穗,研究不同无棱丝瓜砧木对苦瓜果实品质、各时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嫁接能提高苦瓜的果实品质,其中以IL16为砧木的苦瓜果实的营养品质所受影响较大;各砧木均显著提高了苦瓜嫁接苗幼叶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了成叶叶绿素含量,其中以IL9为砧木对苦瓜嫁接苗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最大;所有参试砧木嫁接的苦瓜植株叶片光合速率均极显著高于自根植株,其中以砧木IL9的接穗植株叶片光合速率最大,而砧木IL16显著提高了植株的表观量子效率;嫁接明显降低了苦瓜植株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结论】砧木IL9和IL16对苦瓜果实品质、光合利用等性状的影响优于其他供试砧木。  相似文献   

13.
苦瓜核心种质资源构建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方法构建的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核心种质资源的优劣,选择能代表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核心种质,为苦瓜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对154份苦瓜种质的第1雌花节位、瓜纵径、瓜橫径、瓜肉厚和单瓜质量等5个性状的基因型值进行无偏预测;基于性状的基因型预测值,采用马氏距离计算苦瓜种质间的遗传距离;通过8种聚类方法和3种抽样方法,按照30%的抽样率构建苦瓜核心种质资源,评价不同聚类方法和抽样方法构建苦瓜核心种质的优劣。【结果】8种聚类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所有5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高于原群体;最短距离法构建的苦瓜核心种质5个性状的方差和变异系数均高于原群体,明显优于其他7种聚类方法。优先抽样法和偏离度抽样法构建的核心种质的极差与原群体一致,但偏离度抽样法构建的苦瓜核心种质有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高于其他2种抽样法,表明偏离度抽样法略优于随机抽样法和优先抽样法;基于马氏距离、偏离度抽样法及最短距离法获得了46份苦瓜核心种质,其中,Y5、Y87、Y112和Y139为苦瓜骨干材料。【结论】基于马氏距离、偏离度抽样法及最短距离法获取的46份苦瓜核心资源能够代表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来源于印度及东南亚地区的苦瓜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苦瓜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与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何雪娇  饶贵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016-7018
[目的]探讨野生西瓜的开花结实、结籽特性。[方法]对野生西瓜的开花结实习性进行了观测,并研究了不同授粉方式(混合花粉授粉、单花花粉授粉和自然授粉)对野生西瓜座果率、单瓜重、单瓜种子数及种子千粒重的影响。[结果]野生西瓜雌花少、座果率低。采用人工授粉虽不能显著提高野生西瓜的座果率,但能显著地提高单瓜重、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其中以混合花粉授粉最好。[结论]为提高野生西瓜的制种产量和质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江西地方苦瓜种质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为苦瓜抗枯萎病品种选育及遗传改良提供参考。【方法】 2018—2020年分别在江西不同地点开展苦瓜表型性状和枯萎病抗性鉴定,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筛选出商品性佳且抗枯萎病种质。【结果】多年多地表型性状和病害的综合鉴定表明,55份苦瓜种质表型性状具有丰富的变异,遗传多样性指数(H')的变幅为0.091~2.122,其中第一雌花节位的H'最高,商品瓜横径和商品瓜纵径的H'次之。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资源分成四大类群,第I类群种质早熟且综合农艺性状优异,可用于苦瓜品种早熟、高产改良;第II类群多为江西地方古老种质;第III类群瓜形美观,符合江西省消费习惯,可用作改良苦瓜商品性的亲本材料;第Ⅳ类群多为野生型苦瓜,果实较小,可用作观赏和提取功能性物质。在16个表型性状中,除瓜面光泽外,其他性状间均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下同)相关,其中单瓜重与瓜横径和瓜纵径均呈极显著强相关,说明提高苦瓜产量可从改良瓜横径等性状着手。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5个主成分因子对表型变异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7.544%。枯萎病抗性试验鉴定出高抗材料4份,抗病材料18份,中抗材料5份,感病材料10份,以及高感材料18份。【结论】江西地方苦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育种潜力巨大,可将单瓜重、瓜纵横径、肉厚和瓜瘤大小等性状作为产量性状进行改良,以第一雌花节位和雌花数作为早熟性状进行筛选。  相似文献   

16.
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与开花授粉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金银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5280-5282
[目的]研究铁皮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和开花授粉技术。[方法]采用实地考察、显微观察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铁皮石斛的表皮细胞、气孔器及其分布、花期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对铁皮石斛花、果实和种子的主要特征、人工授粉方法及花粉粒保存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铁皮石斛上表皮细胞排列整齐,每个细胞周围有5~7个细胞与其相邻;其气孔全部分布于下表皮;铁皮石斛花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开放,从花芽萌发到花朵开放大约需要35 d;自然状态下的铁皮石斛很难完成授粉过程;铁皮石斛人工自花传粉成功率只有30%,人工异花授粉成功率为100%;室温即可实现花粉粒的保存。[结论]通过人工种内杂交授粉可以极大的提高铁皮石斛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7.
蜜蜂授粉与喷施赤霉素对枣树坐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蜜蜂授粉与喷施赤霉素对枣果坐果、生长、产量、品质与有仁百分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蜜蜂授粉比喷施赤霉素后枣树的的坐果率可提高0.07百分点,株产量增加34%,单果质量提高16.75%,总糖提高4.4百分点。可见,枣树可以采用蜜蜂代替喷施赤霉素进行授粉,以达到增产的效果,实现绿色果品生产。  相似文献   

18.
芦柑-苦瓜复合果蔬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充分利用芦柑和苦瓜的营养特性,开发具有较高营养价值、风味独特的果蔬类饮料。[方法]以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芦柑和苦瓜为主要原料制备复合果蔬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定优选来确定该饮料的工艺配方。[结果]试验得出,芦柑和苦瓜的复合果蔬类饮料的工艺配方为:芦柑汁20%,苦瓜汁10%,砂糖7%,蜂蜜3%,柠檬酸0.2%。[结论]在此工艺下生产的复合果蔬类产品口感清爽,兼有苦瓜和芦柑的营养与风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