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筛选结果表明,腐殖酸(65%)+土(10%)+玉米粉(20%)+豆饼粉(5%)+生石灰(0.6%)较适合M-1菌株的生长繁殖,菌数达到14.9×108cfu/g,远远超出土壤肥料有效活菌数的行业标准。对该菌株培养条件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生石灰量0.4%、含水量40 ml、发酵时间6 d为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有效活菌数达到136×108cfu/g,是初始有效活菌数的近10倍。  相似文献   

2.
饲用地衣芽孢杆菌TS-Ⅱ菌株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地衣芽孢杆菌规模化发展.[方法]采用碳、氮源及微量元素的筛选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确定地衣芽孢杆菌TS-Ⅱ菌株发酵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g/L):蔗糖60、蛋白胨30、NaCl 30 、K2HPO4 2、MgSO4 1、FeSO4 0.02、MnSO4 0.01.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发酵的最适初始pH值为5.5,最适培养温度为35℃,最适装液量为10 mL(250 mL三角瓶).[结论]通过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后,菌株TS-Ⅱ活菌数达到了6.58×10~(10) CFU/mL,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葛江丽  施汉钰  刘瑰琦  刘芳  曹昊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441-10442,10455
[目的]筛选降解菌糠纤维素的菌株,并且优化其发酵条件.[方法]采用纤维素-刚果红培养基进行筛选,筛选出纤维素酶活较高的菌株.通过比较不同氮源、碳氮比例等条件下CMC酶活,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选出一株酶活较高的菌株,命名为N3.其最适有机氮源为豆饼粉,无机氮源是(NH4)2SO4.最适合N3产酶的(NH4)2SO4∶豆饼粉比例为2∶4.最适碳源氮源比例为5∶2.[结论]N3是一株具有研究价值的产纤维素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海洋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GM-1-1的产芽孢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为该菌株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M-1-1菌株发酵液中的细菌总数和芽孢产率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产芽孢发酵培养基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GM-1-1菌株发酵完成后喷雾干燥制成菌粉,加入不同助剂制成有效含量为1010 CFU/g的可湿性粉剂用于水稻纹枯病田间防治试验.[结果]GM-1-1菌株产芽孢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麦麸0.75%、花生饼粉2.5%、CaCO30.05%;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30℃,250 mL三角瓶装液量60 mL,接种量8%,转速200 r/min,培养时间54 h.优化后GM-1-1菌株发酵培养基的细菌总数和芽孢产率分别达7.40×109个/mL和89.42%.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GM-1-1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最高可达82.06%.[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可有效提高GM-1-1菌株的细菌总数和芽孢产率,且培养基成本低、来源广泛.GM-1-1可湿性粉剂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用于生产菌剂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5 L发酵罐上生防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XNNH08发酵过程中的活菌数量,本研究在细菌基础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开展了培养温度和初始pH值对该菌发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础培养基条件下,双向伯克霍尔德氏菌XNNH08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2℃,最适初始pH值为6.0;通过2个关键发酵条件的优化,发酵活菌数由原来的1.6×10~9CFU/mL提高到1.7×10~(10) CFU/mL,活菌数显著提高。本研究可为该生防菌后续培养基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棘孢木霉产厚垣孢子的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ZJSX5003菌株产生厚垣孢子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合此菌株产厚垣孢子的最佳培养基为:高温黄豆饼粉-玉米粉培养液,甘油0.005mL/mL最佳条件为:接种量0.8×10^5个/mL,装瓶量50mL/250mL,转速150r/min,温度:30℃2d,20℃2d,28℃4d;初始pH3.0。此单因子优化的配方及发酵条件可使厚垣孢子的发酵产量达到5.82×10^7个/mL。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粪肠球菌摇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为高效、优质的微生态制剂产品研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通过二水平设计的Plackett-Burman试验分析发酵培养基中对粪肠球菌发酵影响最重要的主要因素;再运用最陡爬坡法对主要因素进行试验,获得主要因素的最适范围.最后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主要因素的最优水平.[结果]获得最优的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蔗糖22.5;,酵母粉12;,蛋白胨10.5;,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02;,硫酸锰0.004;,碳酸钙1;.[结论]在最优发酵培养基培养下,粪肠球菌的活菌数从初始的5.8×108CFU/mL提高到6.7×109CFU/mL.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从油菜根际分离筛选得到的促生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QZB24-6的芽孢数量和芽孢产率,为进一步该苗株在复合生物肥中的应用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的氮源、碳源、pH、温度、培养时间对蜡状芽孢杆菌形成芽孢的影响.[结果]确定蜡状芽孢杆菌产芽孢培养基的最佳组分为(g/L):乳糖2;、酵母膏1.5;、硫酸锰0.07;、磷酸氢二钠0.4;、磷酸二氢钠0.2;.对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温度35℃、pH值7.0、接种量4;、装液量100 mL、转速为180 r/min下发酵72 h.[结论]通过优化培养基组分和培养基条件,最终发酵液中活菌数、芽孢数、芽孢产率分别为2.27×108 cfu/mL、2.05×108 cfu/mL、90.31;.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NBF-129)发酵工艺,以发酵液活芽孢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培养基优化结果为玉米淀粉2.0%、蚕蛹粉2.5%、酵母浸出粉1.0%、玉米浆1.0%。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转速220 r/min。优化后的侧孢芽孢杆菌摇瓶发酵液芽孢数达到4.12×10~9 CFU/mL,较优化前的2.30×10~9 CFU/mL提高79.1%。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30 L罐发酵小试,发酵周期为35 h,发酵液芽孢数为3.96×10~9 CFU/mL,发酵液离心浓缩后菌浆冷冻干燥,得到原粉芽孢数为6.70×10~(10) CFU/g。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蓝藻溶藻菌——蜡样芽孢杆菌CZBC1的发酵培养工艺,为蓝藻溶藻菌制剂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合蜡样芽孢杆菌CZBC1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CCD)确定关键因子的最佳数量水平,并以Desig-Expert 8.0.5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响应面分析获得CZBC1的最佳发酵培养工艺参数.[结果]蜡样芽孢杆菌CZBC1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麸皮+糖蜜(1:1)和酵母膏.以麸皮+糖蜜用量(A)、酵母膏用量(B)、pH(C)、培养时间(D)为因素变量,CZBC1芽孢数(lgN)为响应值,拟合得到二次多元回归方程为lgN=8.5019-0.2222A+0.0998B-0.1292C+0.3801D+0.2194AB-0.1133AC+0.1350AD+0.2049BC-0.0651BD+0.0638CD-0.1260A2-0.3152B2-0.0380C2-0.2533D2,其中,碳源(麸皮+糖蜜)用量与氮源(酵母膏)用量的交互作用、碳源用量与pH的交互作用、碳源用量与培养时间的交互作用、氮源用量与pH的交互作用对CZBC1芽孢数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下同).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的蜡样芽孢杆菌CZBC1最佳发酵培养参数:麸皮+糖蜜6.84 g/L,酵母膏3.36 g/L,pH 6.50,培养时间42 h.此条件下,CZBC1芽孢数的实际值为5.75×108 CFU/mL,与理论值(5.90×108 CFU/mL)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极显著高于优化前采用营养肉汤发酵培养的芽孢数(1.28×107 CFU/mL).[结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得出蜡样芽孢杆菌CZBC1最佳发酵培养工艺能有效提高菌株的芽孢数量,且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指导蓝藻溶藻菌制剂的工业化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粉和麦麸为基质,采用固态发酵技术发酵饲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以活菌数为指标.设计单因素和Lq(34)正交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和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固态培养的最适条件为接种量10%,37℃静置发酵48h.最适宜的固体发酵培养基中各营养成分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麸皮59.5%、玉米粉35.0%、葡萄糖2.0%、乳糖1.0%、蛋白胨1.5%、酵母膏1.0%.培养结束后乳杆菌活菌教可达100.5×108 CFU/g(鲜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解磷菌PSBHY-3的培养参数,为水产养殖专用解磷菌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适合解磷菌菌株PSBHY-3生长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及其含量;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筛选获得对菌量影响最显著的3个因子;通过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确定显著因子的最佳水平,建立主要培养参数的回归方程,得出优化后显著因子的最佳值及预测菌量;通过摇瓶试验验证,检验模型方程的准确性。【结果】菌株PSBHY-3的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酵母膏(1∶1)。以温度(A)、蛋白胨—酵母膏(B)和转速(C)为因素变量,菌株PSBHY-3的菌量为响应值,拟合得到二次多元回归方程Y=17.10-0.88A+0.55B+1.27C+0.24AB+0.34AC-0.24BC-3.57A2-2.78B2-6.13C2。优化得到的解磷菌菌株PSBHY-3最佳发酵培养参数为:可溶性淀粉10.0 g/L,蛋白胨10.18 g/L,酵母膏10.18 g/L,氯化钠3.0 g/L,硫酸镁1.0 g/L,pH 7,培养温度35.54℃,转速164 r/min,接种量1%,装液量60%(V/V)。在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下,菌量实际值为1.81×109 CFU/mL,与理论菌量(1.72×109 CFU/mL)间无显著差异(P> 0.05),但显著高于优化前采用营养肉汤培养的菌量(1.90×108 CFU/mL)(P< 0.05)。【结论】通过单因素试验、Plackett-Burman试验、最陡爬坡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等优化了菌株PSBHY-3的发酵参数,显著提高了目的菌量,回归方程预测准确,优化后的发酵参数可用于水产养殖专用解磷菌的工业化发酵生产。  相似文献   

13.
复合益生菌芽孢杆菌发酵培养基及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取活菌数高、抗性强、经济效益好的益生菌制剂,对复合益生菌芽孢杆菌制剂的培养基配方及各项发酵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选取枯草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进行联合培养,并采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其发酵条件做了进一步优化。优化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废糖蜜初始pH值7.5,转速160 r/min,接种量8%,装液量40%。经优化后活菌数得到显著提高,达到6.62×1010CFU/mL。  相似文献   

14.
贾素中  杭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2):172-174,188
[目的]优化益生菌发酵桑葚汁饮料的加工工艺。[方法]以桑葚汁为主要原料,以植物乳杆菌和副干酪乳杆菌为发酵菌种,对桑葚汁添加量、蔗糖添加量、发酵时间、接种量4个因素进行了考察,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对所制得的发酵桑葚汁饮料进行感官评价,得到发酵工艺的最佳组合,同时对其货架期进行预测。[结果]优化出的最佳发酵工艺:桑葚汁添加量为50%,蔗糖添加量为5%,发酵时间为24 h,接种量为3‰,由此所得的发酵桑葚汁呈红棕色,具有果香及发酵风味,口感酸甜。在0~4℃冷藏条件下贮藏28 d后,活菌数仍有2.1×10~8CFU/m L。[结论]复合益生菌发酵的桑葚汁饮料可作为一款营养保健活菌饮料,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出对蔗糖滤泥可进行快速腐熟化处理的生物菌剂,为工厂化处理蔗糖滤泥,生产高效、安全、优质的新型生物肥料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蔗糖滤泥进行堆体腐熟化发酵试验,按EM活菌水剂(A,有效活菌数≥5.0×108 CFU/mL)、滤泥生物发酵粉剂(B,有效活菌数≥5.0×108 CFU/mL)和BM发酵腐熟粉剂(C,有效活菌数100.0×108 CFU/g)设3个施菌剂处理,另设不施菌剂处理(CK)作对照,测定各处理堆体温度、水分,以及C、N、C/N及腐殖酸等参数,分析各处理下微生物活动繁殖能力及滤泥腐熟程度。【结果】A、B、C处理堆体温度达到40.0 ℃所需的时间均为11 d,对照处理为24 d。A、B、C和CK处理的C/N比分别为23.43、25.66、20.71和22.89,处理C的C/N 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A、B、C和CK处理的腐殖酸含量分别为19.8%、19.1%、20.2%和12.6%,各菌剂处理的腐殖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CK(P<0.01)。【结论】利用BM发酵腐熟粉剂发酵蔗糖滤泥,其各项参数均优于其他处理和对照,发酵蔗糖滤泥时可优先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地衣芽孢杆菌的豆粕固态发酵实验室小试工艺中豆粕的粒度和容器内堆料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在建立豆粕内活菌的有效计数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混匀方式对发酵豆粕中菌量计数的影响,并研究不同发酵容器、豆粕粒径和堆料厚度对发酵豆粕菌浓度的影响。[结果]发酵后豆粕在PBS振荡1 min能最大程度地释放其中的细菌,以便后续计数;以4层报纸封口的50 m L离心管为发酵容器,采用经80目筛孔的豆粕颗粒和1.5 cm堆料厚度能获得最优的实验室小试发酵效果,菌浓度能达到1.65×1010~1.76×1010CFU/g。[结论]研究为发酵豆粕实验室小试方法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制得一种活菌数高且稳定性较好的红枣益生菌粉,以红枣为主料,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TK1501为发酵菌株进行固态发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基于优化后的工艺制作红枣益生菌粉,对其理化指标、微生物安全性进行检测,并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料水比1∶0.9、豆粉添加量24%、麦麸添加量9%、接种量10%、发酵时间24 h,最佳干燥方式为-50 ℃冷冻干燥24 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样品,活菌数含量为7.21×108 CFU·g-1,粗多糖、乳酸、苹果酸、柠檬酸、游离氨基酸、γ-氨基丁酸含量较发酵前提高,且口感酸甜,枣香浓郁,综合评价良好,各项理化指标和微生物安全指标均符合相应标准,在(37±2)℃的条件下贮藏90 d,样品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8.
胶质芽胞杆菌WY120是微生物肥料生产常用菌株,传统的生物钾肥菌剂发酵生产的主要原料是采用淀粉、蔗糖和葡萄糖等。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与淀粉蔗糖培养基发酵培养胶质芽胞杆菌的比较研究,探讨了玉米秸秆酶解液作为碳源发酵生产胶质芽胞杆菌的可行性。结果显示,玉米秸秆酶解液作为碳源发酵生产的胶质芽胞杆菌,其活菌数为3.52×108 cfu/mL,是淀粉蔗糖培养基的1.63倍。秸秆酶解液培养基的优化试验结果显示,其最佳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5 g/L,活菌数可达到3.95×108 cfu/mL。当转速为250 r/min,pH控制在7.0~7.2时,5 L发酵罐的试验结果显示,其活菌数高达6.76×108 cfu/mL,是摇瓶培养的1.71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可替代传统的淀粉蔗糖为碳源发酵生产胶质芽胞杆菌,为玉米秸秆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