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孢噻肟钠致溶血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52岁,因畏寒、发热2d而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体查:T37.8℃.咽、眼睑结膜轻度充血,双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罗音。心率86次,律齐;肝、脾、肾(-);血常规:RBC4.0×10~12/L,WBC6.1×10~9/L,N0.93,L0.07;胸片示:右下肺炎。入院后静脉滴注双黄莲注射液及头抱喀后销注射液(6g/d,分两次)治疗,在第二次滴注头孢噻肟钠时患者突然出现畏寒、发热.烦躁不安,神差,腰背部酸痛。测血压正常,体温39.8℃,考虑为输液反应。即停头泡嚷后钠,肌注非那根,症状未见缓解,出现僵妄,给予推注地塞米松后逐渐缓解。…  相似文献   

2.
患儿男,6岁,学生,在家中玩弄火药枪时不慎走火,弹丸由剑突下射入腹腔,当时除自觉轻微疼痛外无其它不适,但渐渐出现脸色苍白,口唇紫绀,4h后家人发现送我院就诊。入院体查:体温36℃,脉搏110次,呼吸20次,血压10.6/7kPa,神志尚清,烦躁不安,脸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湿冷,脉搏速弱,颈静脉怒张,心率110次,节律尚整.心音微弱。辅助检查:WBC19.2×10~9/L,Hb109g/L,N0.98,L0.02,胸片示:右胸腔下部金属异物残留,与心脏搏动一致。腹穿未抽出血性腹水。入院诊断:(l)心脏金属异物残留;(2)急性心包填塞;(3)…  相似文献   

3.
对丁(Tincatinca)血液有形成分及血清无机盐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显示:①血液有形成分:丁的红细胞计数为1.43×1012~5.90×1012/L,平均为3.11×1012/L;红细胞平均体积为67.52fL,红细胞压积平均为0.11%;白细胞计数为9.32×109~54.10×109/L,平均为33.84×109/L,其中白细胞淋巴球占白细胞的56.28%,中性白细胞占43.72%;血小板数量为103.72×109/L,血红素平均含量为121.18g/L。丁的红细胞具有体积小,数量多的特点,其血液可以携带更多氧分而能忍受水中较低的溶氧。血小板和白细胞淋巴球的含量远远高于本地鲤鱼或鲫鱼,这有利于丁的生长与抗病。②血清无机盐:丁血液平均含PO3-43.31mmol/L,K+11.11mmol/L,Na+125.23mmol/L,Cl-105.08mmol/L,Ca2+2.51mmol/L,Fe3+15.13mmol/L,Mg2+0.33mmol/L,CO(NH2)21.475mmol/L,其中K+和PO3-4的含量远远高出人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4.
1一般资料患者男,17岁,因全身皮肤黄染、酱油样尿3d入院。患者4d前因畏寒、发热、右上腹闷痛,当地乡村医生给予安乃近口服(每次1,0g,共服2次),服药后次日出现全身皮肤粘膜进行性黄染,且排出暗红色尿液,伴进行性意识障碍而入院。体查:T39.2℃,P140次,R24次,BP14/7kPa。嗜睡状,全身皮肤粘膜重度黄染。入院后化验结果;Hb40g/L,RL30%,ALT300U/L,TB306μmol/L,BUN22.5mmol/L。入院诊断为急性药物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给予激素、抗生素、护肝药物治疗,并予5%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及给予利尿剂等对症治疗。治疗…  相似文献   

5.
1病例男,56岁。因多尿、多饮10年,纳差、呃逆3d入院。患者10年前出现多尿、多饮,当时查空腹血糖(FPG)16.3mmol/L,诊断为“糖尿病”,予诺和灵R治疗(10、8、8u,三餐前皮下注射),平时血糖控制一般(FPG7~8mmol/L,餐后2h血糖9~13mmol/L)。病程中曾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致眼底出血行光凝治疗。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饱胀、纳差、呃逆,伴恶心、欲吐。无腹痛、腹泻,无头痛、头昏。门诊查FPG14.4mmol/L,尿酮体(-),以“2型糖尿病并胃肠自主神经病变并视网膜病变”收住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平素血压控制在140~160/90~100mmHg。查体:体温36.9℃,脉搏76次/min,血压200/120mmHg。神清,左眼仅有光感。颈软,鼻唇沟对称、吐词清楚、伸舌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墨菲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锥体束征(-)。入院查肝、肾功能及电解质:血钾3.46mmol/L,余正常;尿常规:蛋白质(+++),糖(+++),酮体(?);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2.4G/L,中性粒细胞占87.3%,淋巴细...  相似文献   

6.
冯丹  杨泉 《长江大学学报》2009,6(4):212-212
1病例 患者,男,46岁,患2型糖尿病6年,一直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5g,3次/d。因口渴、多饮、多尿、咳嗽、咳黄色浓痰3d,门诊测血糖为11.2mmol/L,于2009年6月24日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6.7℃,脉搏76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30/75mmHg,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予注射用阿奇霉素磷酸二氢钠0.5g(商品名:亦欧青,齐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8070181CA)加入90g/L氯化钠500ml中静滴(滴速为30滴/min),  相似文献   

7.
试验研究了穿龙薯蓣水煎液对家免高脂血症的影响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分别在给药35,70d测家兔血脂,并于70d取主动脉、心脏测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表明:用穿龙薯蓣治疗35d,大、小剂量组(4,2g/kg)血清总胆固醇(TC)由42.91mmol/L分别降为26.34,27.39mmol/L,甘油三脂(TG)由3.67mmol/L分别降为1.84,2.15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由1.19mmol/L分别降为1.37,1.6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由32.73mmol/L分别降为20.53,21.88mmol/L,说明穿龙薯蓣可显著降低血脂。灌胃给药70d后与高脂造型相对比,大、小剂量组(4,2g/kg)AS病变发生率由60.5%降为21.9%、15.0%,斑块阻塞管腔度级由3.5分别降为1.2,1.2,说明穿龙薯蓣能显著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和斑块阻塞管腔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蛇莓ISSR—PCR反应体系中的6种主要反应因子(模板DNA、Mg^2+、Taq DNA聚合酶、BSA、dNTP及引物)进行优化筛选,确立了适合蛇莓ISSR分析的最佳PCR扩增反应体系,即10μl PCR反应体积中含:1×TaqDNA聚合酶配套缓冲液(10mmol/L Tris·HCl,pH值9.0;50mmol/L KCl;0.1%Triton X-100),1.75mmol/L Mg^2+,2mg/ml BSA,0.2mmoL/L 4×dNTP,10ng模板DNA,18pmol引物,0.5U Taq DNA聚合酶。  相似文献   

9.
1植物名称青竹林(Rhaphidophoradecursiva(Roxb)Schott)又名爬树龙等。2材料类别茎尖和嫩茎段。3培养条件培养基:(1)MS+6-BA1.5mg/L+NAA0.5mg/L(单位下同);(2)MS+6-BA6.0+NAA1.0;(3)1/2MS+NAA0.5+IBA2.0。培养基中均加活性炭0.3%,琼脂条0.7%,PH5.8,在1.5kg/cm2压力下灭菌20分钟,培养温度26±1℃,光照10小时/天,光照度400lX。4生长与分化情况4·1诱导无菌苗利用常规方法消毒之后把茎尖或嫩茎段接种于(1)培养基上。约30天后,材料周围膨大、白绿色突起,芽点开始萌动。60天后芽…  相似文献   

10.
长丝鲈血液部分生理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健康状态下长丝鲈相关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方法]对长丝鲈血液的红细胞数、白细胞数、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谷草转氨酶(GOP)、血清谷丙转氨酶(GPT)、血清酸性磷酸酶(ACP)、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测定。[结果]长丝鲈血液的红细胞数为(241.3±20.4)万个/mm^3,白细胞数为(6.63±1.16)万个/mm^3。NaCl浓度0.60%-0.65%为长丝鲈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值,浓度0.25%-0.30%为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值。LDH活力为(4017.2±3049.1)U/L,GOP活力为(59.3±21.8)U/L,GPT活力为(35.7±4.0)U/L,ACP活力为(0.095±0.008)U/L,AKP活力为(89.4±51.1)U/L。[结论]该研究为长丝鲈各项生理机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1病例 1.1病例1 患者,女性,48岁,主因干咳2个月,喘息7d余入院。2个月前着凉后出现咳嗽,干咳伴喘息,在当地医院CT查肺示:双下肺多发占位,余肺野散在斑片状阴影,血细胞分析:白细胞总数(WBC)7.8×10^9/L、中性粒细胞(N)86%、淋巴细胞(L)10.5%,痰涂片见真菌菌丝,先后给予美洛西林钠、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氟康唑抗感染治疗20d,  相似文献   

12.
昼夜节律是有机体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表现,本文依据昼夜节律的特点,选用明期(09:00)和暗期(21:00)的两个时辰对大白鼠的血象进行测定。结果发现:红细胞两个时辰变化不显著;白细胞由09:00时的16.2±2.6×10~9/L降至21:00时的7.5±2.8×10~9/L(P<0.01);血小板由494±110×10~9/L降至243±82×10~9/L(P<0.01);血红蛋白却由70.7±26g/L上升至75.1±12.3g/L(P<0.05)。说明大白鼠的血象具有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3.
魏秀俭  闫美香  王珍  靖艳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808-13809
[目的]通过探讨水杨酸对芍药切花水分代谢和衰老的影响,为水杨酸在芍药切花保鲜中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供试切花放在含不同浓度(0.5、1.0、1.5mmol/L)水杨酸的保鲜液中,观察芍药切花水分代谢和瓶插寿命的变化。[结果]经水杨酸处理的花枝吸水量有增加,且水平衡出现负值的时间明显推迟。水杨酸可促进切花吸水,延长切花寿命:经0.5mmol/L水杨酸处理的瓶插寿命比对照延长4d;经1.0mmol/L水杨酸处理的可延长3d;经1.5mmol/L水杨酸处理的可延长2d。[结论]适宜浓度的水杨酸可调节切花水分代谢,延长切花寿命,且以含0.5mmol/L水杨酸的保鲜液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尿黄1周入院。无发热和腹痛。体查:营养中等,皮肤巩膜黄染,无肝掌、蜘蛛稳,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Hb116g/L,WBC7.8×109/L,ALT61.5U,ALP15U,γ-GT470U,总胆红素81.6μmol/L,HAV、HBV和HCV检查均为阴性。腹部B超检查示胆总管内径1.0cm。给予护肝、利服、对症支持治疗。半月后体重下降,黄疸加深,进而呕吐咖啡样物。查血Hb68g/L,总胆红素190.6μmol/L,大便潜血规。B超示胆总管内径1.6cm,肝内胆管扩张。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1岁半。因间歇性呕吐9个月入院。患儿出生后1周出现呕吐,每次发作时呕吐频繁,虽多,非喷射状,呕吐物中有宿食,无胆汁,症状间歇出现,曾多次保守治疗无效。入院查体:体重8kg,Ⅰ度营养不良,心肺(-),上腹可见胃型.未扪及实性包块,肠鸣音正常。B超:幽门部未探及包块.上消化道造历示:幽门梗阻。行剖腹探查,所见:胃中度扩张,无扭转,幽门处轻度增厚,切开幽门,发现幽门处有隔膜,厚0.Icm,中央有一直径0.2cm/小孔,呈漏斗状向十二指肠球都突出,远端十二指肠变小。术中切除隔膜行幽门成形术。术后症状消失,8d…  相似文献   

16.
以月季品种‘月月粉’为试材,利用CTAB法提取DNA,对影响SSR—PCR扩增体系的主要因子设计了多梯度的优化实验,建立了适用于月季的SSR反应体系:总反应体积为25μL,包括模板DNA溶液(20ng/μL)2μL,10×PCR buffer(Mg^2+free)2.5μL,MgCl2(25mmol/L)2.0μL,dNTPs(10mM)0.5μL,正反引物各(10μmol/L)1μL,TaqDNA聚合酶(5U/μL)0.3μL.利用该优化体系对部分月季品种进行PCR扩增和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清晰且有较高的多态性,表明该体系适合用于分析月季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对青海省民和地区4月龄以上的30只小尾寒羊血细胞进行了显微观测,结果:红细胞呈圆形,大小4.85×4.52(μm);白细胞近似圆形;各类白细胞大小,嗜碱性白细胞胞12.84×11.60(μm),嗜酸性白细胞14.36×13.30(μm),幼稚核嗜中性白细胞12.28×11.13(μm),大、中型淋巴细胞14.18×12.33(μm),小淋巴细胞10.06×9.10(μm),单核细胞15.62×14  相似文献   

18.
1植物名称:龟背竹2材料类别:顶芽或侧芽3培养基:(1)MS+NAAI.0mg/L+6-BA2mg/L+3%蔗糖(2)MS+NAA0.1ing/L+6。BA3mg/L+4%蔗糖(3)1/2MS+NAA0.5ing/L+3%蔗糖十0.2%活性炭培养基中均附加琼脂0.6%,PH5.8,培养温度25℃光照10小时/天,光照度15001X。4生长及分化情况4.1无菌苗的获得将幼嫩材料先用肥皂液清洗,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将材料放在70%乙醇中泡15S,再在0.1%升汞中处理10min,无菌水冲洗5—6次,将无菌材料接种于培养基(1)中,15d后芽抽出,30d后长至2~3cm。4.2诱导不定芽及增殖将(…  相似文献   

19.
应用绿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初探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绿僵菌在室内对马尾松毛虫3~4龄幼虫的毒力与白僵菌相当,其LD50=7.95×107个/L,LT50=6.61~13.08天(孢子数在1.0×1011~1.0×107个/L).本文还比较了绿僵菌和白僵菌在不同温度、湿度下的分生孢子萌发率.实验结果表明,绿僵菌在防治马尾松毛虫上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以番茄品种金棚10号为试材,分别用0.3 mmol/L水杨酸(SA)、0.25 mmol/L亚精胺(Spd )、0.5 mmol/L没食子酸丙酯( PG)引发处理1 d,待幼苗长至2叶1心时进行低温处理。结果表明,SA、Spd、PG引发种子处理能显著降低低温胁迫下番茄幼苗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叶绿素含量,增强幼苗耐冷性,其中以PG处理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