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节性冻融对亚高山冷杉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川西亚高山地区分布范围最广和面积最大的冷杉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处理试验和动态采样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冻融事件对高寒森林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一个季节性冻融后,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降低,真菌数量明显增加。在自然环境梯度下,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随海拔降低基本呈持续升高的变化趋势,放线菌数量则随海拔的降低而降低。腐殖质层(AL)、淀积层(BL)和母质层(CL)的微生物数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海拔3298m的AL,CL土层细菌数量分别比3582m的AL,CL增加4.2%和7.0%,BL土层细菌数量降低了0.6%;海拔3023mAL,BL和CL土层细菌数量分别比3298m的相应土层增加11.5%,3.5%和2.1%。真菌数量在海拔3298m的AL,BL和CL分别比3582m的AL,BL和CL土层增加10.5%,10.3%和16.4%;3023m的AL,BL和CL分别比3298m的相应土层增加2.4%,1.7%和3.5%。放线菌数量在海拔3298m的AL土层比3582m的增加0.7%,BL和CL土层分别降低5.9%和13.9%;3023m的AL和BL土层分别比3298m增加5.2%和5.2%,CL土层降低12.4%。上述结果和室内模拟试验基本一致。同时,季节性冻融作用循环后,土壤真菌与细菌比值有所升高,这说明不同的微生物类群对季节性冻融循环的响应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季节性冻土区生态系统维持的重要生态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浙江省庆元县菇木林为研究对象,探讨菇木林目标树择伐后形成的人工林窗对土壤养分含量和土壤质量的影响。【方法】在对照林分和择伐后林窗内设置调查样地,分层采集0~60 cm土层土壤样品,对比分析土壤养分元素含量和土壤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1)与对照相比,择伐6 a后林窗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含量和C/N比分别增加了25.55%、13.68%、42.34%、15.32%和10.04%;而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43.50%和54.68%,全氮含量分别下降了37.31%和44.43%,水解性氮含量分别下降了23.49%和10.28%,有效磷含量分别下降了11.06%、34.47%,C/N比分别下降了9.05%、19.65%。林窗0~20、40~60 cm土层土壤pH值分别下降了2.79%和0.56%,20~40 cm土层土壤pH值增加了0.94%,但差异均不显著。2)与对照林相比,林窗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了28.02%、35.08%和0.25%,土壤交换性钙含量分别增加了83.16%、35.78%和42.00%,土壤交换性镁含量分别下降了19.26%、20.71%和7.18%。3)运用主成分分析,对表征土壤肥力的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进行评价,综合评价表明,菇木林择伐6 a后形成的林窗有利于土壤质量的提升。【结论】研究结果为菇木林择伐经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省庆元香菇文化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广东莲花山土壤有机碳(C)、氮(N)、磷(P)、钾(K)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C、N、P、K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在广东莲花山500~1 000 m区域以100 m海拔间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变化范围分别是38.72~68.17、0.90~1.32、0.011~0.022、5.19~7.08 g·kg-1,土壤全氮、全磷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钾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2)土壤的C/N和N/P分别介于40.12~50.76、43.06~90.86间。不同海拔梯段下土壤C/N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土壤N/P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3)500~1 000 m海拔土壤速效氮含量介于0.81~2.01 mg·kg-1,均值为1.19 mg·kg-1,其中,500 m海拔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1 000 m海拔下,土壤速效氮含量值达到最小。土壤速效氮含量与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关系呈负相关。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在500~800 m海拔间变化幅度较小,至900 m海拔下最大。莲花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全氮、全磷、速效氮含量、N/P的空间变化强烈。  相似文献   

4.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中亚热带三种森林类型(杉木人工林(CL)、青冈-石栎常绿阔叶林(CG)和马尾松-石栎针阔叶混交林(PM))土壤CH4通量,及土壤温度、含水率、土壤有机质(SOC)和全氮含量等相关因子。结果表明:亚热带三种森林类型土壤CH4通量总体变化趋势相似,均表现出一定的月变化规律,冬季高、春夏季逐渐降低。其通量平均值为-1.71μg/(m2·h)(CL),-4.14μg/(m2·h)(CG)和-9.48μg/(m2·h)(PM),均表现为大气CH4的汇。土壤CH4通量与土壤温度(地表、地下5 cm和地下10cm)之间相关性显著(p0.01)。杉木林和马尾松-石栎林土壤CH4通量与土壤5 cm含水率显著相关(p0.05)。土壤CH4通量与青冈-石栎林SOC含量,杉木林、马尾松-石栎林的全氮含量的相关性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土壤理化指标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祁连山青海云杉分布带不同土壤剖面(0~40 cm)及不同海拔梯度上(2 500-3 100)土壤的温度、有机质、容重、水分等特征的分析,揭示土壤特性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土壤温度随剖面深度的增加和海拔梯度的上升,都表现为明显的增大趋势。在0-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35.2±24.6)g/kg、(111.2±14.3)g/kg、(91.7±12.9)g/kg,变异系数分别为18.23%、12.83%、14.10%;土壤有机质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土壤容重在剖面层次上具有明显的增大趋势,在海拔梯度上随海拔升高逐渐减小;土壤水分在0~40 cm土层内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在海拔梯度上表现为波动变化,无明显的上升或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米槠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对凋落物输入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森林凋落物数量,进而会对土壤微生物群落造成影响。本研究以亚热带米槠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凋落物量输入处理(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加倍、对照)下,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去除凋落物相比,凋落物加倍后0~10 cm土壤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全氮(TN)、有效磷(AP)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30.30%、49.66%、12.77%和13.90%。与对照相比,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和氮(MBN)含量分别显著增加和下降(P<0.05),但凋落物加倍与去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凋落物加倍处理下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F)、革兰氏阳性菌[G(+)]、革兰氏阴性菌[G(-)]、放线菌(ACT)、真菌(F)丰度和总磷脂脂肪酸(TPLFA)含量分别比去除凋落物处理的土壤高68.35%、63.35%、82.65%、69.02%、40.56%和65.85%,而土壤革兰氏阳性菌与阴性菌比值、真菌与细菌比值则分别降低11.64%和26.67%。冗余度分析表明,铵态氮是影响该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可见凋落物输入量变化改变了土壤养分有效性,进而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这对进一步深入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亚热带森林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结构长期立地与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揭示南亚热带杉木人工林材种发育的长期立地和密度动态效应规律。[方法]以广西大青山A(1667株·hm^-2)、B(3333株·hm^-2)、C(5000株·hm^-2)、D(6667株·hm^-2)、E(10000株·hm^-2株)5种初植密度、36 a生杉木(Ctmninghamia lanceolata)密度试验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密度和立地影响下材种株数与材种材积分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杉木林分小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在初期随林龄增长而递增,达峰值后随林龄增长而减少,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减少速度越快;中、大径材株数和材积比率随林龄增长而增加,初植密度越小、立地指数级越高,增速越快。18立地指数级D及以下密度林分28 a生前中径材材积比例约50%;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约50%。16立地指数级中低初植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均超过45%,且以C密度林分最高、约48%;36 a生时A密度林分大径材材积比例超过26%。14立地指数级,A密度林分中径材材积比例24 a生时达44%,A、B、D密度林分小径材材积分别于12、18、24 a生时达83%、76%、69%o 10立地指数级C、E密度林分36 a生时小径材材积比例分别达71%、61%。[结论]杉木林材种形成与立地、密度和林龄关系密切,立地质量具决定性作用,而培育高规格材种时初植密度亦可成为关键限制因素。初植密度越低、立地指数越高,越利于中、大径材形成。在杉木南带产区,10指数级立地短周期经营时只适宜培育小径材及小条木。14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小径材,若以中径材为第一培育材种时初植密度宜低。16指数级立地适宜培育中径材,长周期经营时也可培育大径材,但初植密度不宜超1667株·hm^-2。18指数级立地中径材生产潜力很大,但更宜培育大径材,且初植密度宜控制在A密度,轮伐期不宜低于36 a。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初冬园林树木枝条内养分含量变化和落叶内营养元素含量差异,为指导园林树木越冬养护实践和景观设计中科学选择树木种类提供理论依据。选择大庆市小游园5种园林树种,测定枝条养分和落叶养分含量。结果表明:10月26日至11月16日间,丁香枝条氮、磷含量分别降低了68.28%、35.61%;偃伏莱木枝条氮、钾含量分别降低了25.93%、37.40%;垂枝榆枝条氮、磷、钾含量变化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11月较10月降低了24.08%、19.78%、9.32%;榆树枝条磷、钾含量表现为一直升高的变化,升高幅度分别为21.78%、123.86%;落叶中垂枝榆氮含量为1.88%,榆树磷含量为1.60%,榆叶梅钾含量为1.88%。初冬园林树木枝条内养分含量逐渐降低,落叶平衡补充了土壤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9.
闽南沿海石材开采区不同植物配置模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厚荚相思与马尾松单行混交,林下套种葛藤;巨尾桉与马尾松单行混交,林下套种葛藤;以及芒果纯林,林下套种类芦3种模式造林土壤侵蚀量小,与未造林地相比,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了65.57%、59.02%和55.74%,而且这3种模式地上部分持水能力和土壤渗水能力较大;而夹竹桃纯林和马尾松纯林2种模式造林土壤侵蚀量较大,与未造林地相比,仅分别减少37.70%和49.18%,且这2种模式地上持水能力和土壤渗水能力较小。石矿区采用针阔树种混交,林下套种草本或藤本植物有利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卧龙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分布梯度上的川滇高山栎不同年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研究表明:(1)当年生叶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NKCaPMg,分别为1.45%、0.75%、0.49%、0.17%和0.13%;N、P含量随海拔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即在海拔2 400 m和2 800 m较低;K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Ca、Mg含量随海拔升高而降低。(2)老叶营养元素含量大小排序为NCaKPMg,分别为1.08%、0.79%、0.40%、0.16%和0.11%;N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P、K、Ca、Mg含量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即在海拔2 400 m和2 800 m较高。(3)N、K、Mg含量呈现当年生叶比老叶高的趋势;P含量除2 600 m以外,老叶的含量比1年生叶低;Ca含量在海拔2 400 m以上出现老叶比1年生叶高,海拔2 000 m为1年生叶比老叶高;(4)N/P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7.83~9.50,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老叶范围在5.25~9.00,具有随着海拔的升高先下降后升高的趋趋势。C/N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31.91~40.18,老叶范围在44.34~56.04,总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P/K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0.20~0.28,老叶范围在0.31~0.48;当年生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老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Ca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0.83~3.91,老叶范围在0.39~0.65;当年生叶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老叶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K/Mg比值,当年生叶范围在3.56~10.75,老叶范围在2.50~6.00,总趋势为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林龄光皮桦生物量分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不同年龄的光皮桦生物量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2~4年内,光皮桦单株生物量随年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表现出良好的速生性,4年生时单株生物量是3年生的238.0%,是2年生生物量的363.4%。从单株生物量的组成来看,干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大而增大,从2年生时的45.8%,增加到3年生时的56.4%和4年生的58.2%,枝、叶所占比例则随年龄增加而下降,其中枝的比例从2年生时的26.7%下降到3年生时的20.5%和4年生时的21.6%,叶的比例从2年生时的3.6%下降到3年生时的2.3%和4年生时的2.2%。而不同年龄根系的生物量均表现为主根>侧根>细根。随着林龄的增加,光皮桦单株根冠比在下降,即从2年生时的0.31下降到4年生时的0.22。  相似文献   

12.
采用山毛豆(Tephrosia candida)、184柱花草(Styiosanthes guianensis)和桂牧1号杂交象草( Pennisetun americanum × Pennlsetum purpureum )×Pennisetum purpureum cv.Mott在桉树林下间种,间种方式有2种:桉树...  相似文献   

13.
刺槐无性系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刺槐无性系进行了营养钵插根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粗根段(0.5~0.8cm)平均扦插成活率78%,平均苗高2.36m,平均地径2.26cm,分别比细根段(0.4cm以下),提高27.9%,28.3%,24.9%,(2)长根段(8~12cm)平均扦插成活率为83.3%,平均高2.48m平均地径2.28cm,分别比短根段(4~5cm)提高27.8%,15.1%,9.7%。  相似文献   

14.
为给苹果园管理提供参考,以甘肃省不同地形(川地、半山坡、山顶)条件下的苹果园为研究对象,对其生育期(4-9月)近地面气温、空气相对湿度、土温、土壤水分含量进行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从果园0~25cm土层土温的季节性变化来看,随着季节的变化,果园表层(0~25cm)土壤温度逐渐增高,在7月最高,随后逐渐降低;在不同地形果园中,川地果园增温较早,其次是半山坡果园,山顶果园增温较慢,这说明果园土壤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从土壤剖面水分含量来看,川地果园和半山坡果园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变异较大,山顶果园土壤剖面水分含量变异较小,山顶果园0~2、2~5、5~10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与降雨量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且果树根系使得土壤剖面水分含量趋向匀质化。  相似文献   

15.
以昆明市宜良县花园林场云南松中龄林(抚育间伐、未抚育间伐)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测定和定量统计的方法分析了间伐和未间伐土壤层(0~20 cm,20~40 cm,40~60 cm)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性质,探讨了短期间伐1a对云南松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云南松丰产高效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显示:①抚育间伐和土层深度均...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发木材变色防治用的天然环保产品,选用19种植物精油,依据精油的挥发速率及其对培养基中变色菌的抑菌效力,筛选综合性能较优的精油产品。结果表明,植物精油的挥发速率为7.9~550.8g·m^-2·h^-1,迷迭香和丝柏精油挥发较快,而雪松、肉桂和安息香精油挥发较慢。随着植物精油的体积分数由0.01%提高至0.05%,其对可可球二孢和串珠镰刀菌的平均抑菌效力分别由19%和21%增加至50%和59%,抑菌性能明显增强。以抑菌效力为变量的聚类分析表明,肉桂、丁香花、柠檬草和百里香4种植物精油对两种变色菌表现出较优的抑菌特性,其在体积分数0.05%条件下的抑菌效力达到100%。综合考虑抑菌效力和作用持久性,肉桂、丁香花和柠檬草精油是防治可可球二孢和串珠镰刀菌的较优品种。  相似文献   

17.
The calcareous fluvo-aquic soil was collected and a microcosm study was carried out with root-mat and frozenslicing method in laboratory. The pH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with the control treatment was just slightly lower than in the bulk soil.However,the addition of NH4- -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pH value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and the addition of No3 -N slightly increased the pH value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The magnitude of pH changes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depended up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nitrogen sources added.The contents of Ca2-P,Fe-P and Al-P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were much lower after treated with NH4 -N and slightly higher after treated with No3 -N compared with control treatment.After treated with 100,200 and 400 mg·kg-1NH4+ -N,the deficiency rates of Ca2-P in the area 0-1 mm from the root plane were 37.1%,45.9%and 57.7%,respectively,the deficiency rates of Fe-P were 23.4%,29.1%and 38.2%,respectively,and the deficiency rates of Al-P were 25.1%,28.0%and 33.2%,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deficiency rates of Ca8-P in NH4+ -N and No3-N treatments decreased and increased,respectively,but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obvious.The contents of Ca10 -P and O-P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did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 after treated with NH4+ -N or No3 -N,suggesting that Ca10- P and O-P were remarkably difficult to be mobilized even at the presence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NH4+ -N.The lowered pH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 induc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NH4 -N promo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phosphates in the root-soil interface,enhanced the mobiliza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of phosphates,and thereby remarkably increased the absorption of phosphorus by roots.  相似文献   

18.
通过调查不同树种新造林树高生长量、保存率及其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等,研究其生长、适应性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皮桦、桤木、楸树、栾树、湿地松5年生树高分别为7.4、6.5、6.3、4.8、4.2m,保存率分别为92%、65%、82%、78%、90%;不同树种造林后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提高有明显差异,5个树种造林后林分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的效果排序为桤木〉光皮桦〉栾木〉楸树〉湿地松;新造林均表现为造林当年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下降,一般下降35%~40%,第2年底回升并超过造林前水平,第3-5年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对杉木林施用鸭粪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鸭粪对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同时明显地促进杉木林的生长。在施肥后的3 a时间中,土壤的质地、结构得到改善,通透性能明显增强,土壤密度由施肥初期的平均1.20 g.cm-3减小到第3 a的1.13 g.cm-3,田间持水量从32.19%提高到42.41%,土壤孔隙度3 a内增加了6.84%,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含量依次增加了9.08 g.kg-1、0.216 g.kg-1、20.48 mg.kg-1、5.18 mg.kg-1和37.39mg.kg-1,而pH值提高了0.63;3 a内林分年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0.43 cm、0.30 m和0.007 4 m3。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云南蒋家沟流域土壤种子库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明确种子库对植被垂直带谱的响应性机制及群落恢复潜力,选取蒋家沟流域8条海拔带[Ⅰ(2700~2900 m)、Ⅱ(2500~2700 m)、Ⅲ(2300~2500 m)、Ⅳ(2100~2300 m)、Ⅴ(1900~2100 m)、Ⅵ(1700~1900 m)、Ⅶ(1500~1700 m)、Ⅷ(1300~1500 m)]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种子库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Ⅲ、Ⅱ海拔带的平均物种数和种子密度显著高于Ⅶ、Ⅷ海拔带,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与物种数量随海拔降低而逐渐减少;Ⅰ、Ⅱ、Ⅲ海拔带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M)大于5.000,Ⅶ、Ⅷ海拔带M小于3.000。种子库萌发物种以菊科和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海拔2300 m以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海拔2100 m以下则以1年和2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各海拔带物种分布均匀性较好,除Ⅵ海拔带外,其余海拔带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大于0.900。Ⅲ海拔带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分别为0.942和3.006;Ⅶ海拔带的D和H最低,为0.810和1.720。除Ⅶ、Ⅷ海拔带以外,其余海拔带的土壤种子库均与临近海拔带种子库相似性最高,Sorensen相似性系数(CS)为0.400≤CS<0.550,且整体上表现为随海拔升高CS逐渐减小的趋势。蒋家沟流域植被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变化受海拔梯度的影响,与蒋家沟流域内气候的垂直地带分布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