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士刚  朱义 《广西蚕业》2004,41(2):48-49
蚕茧的采摘和出售是养蚕生产的最后一环,也是关键的一环,它关系到蚕茧的增值,科学采摘蚕茧可以提高茧质的等级,增加蚕农收入,因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一、适时采摘。采茧的时间要根据春蚕结茧的情况确定。采茧过早,蚕尚未全部化蛹,毛脚茧多,因蛹体幼嫩,容易破皮出血,污染茧层;采茧过迟,如蚕有蝇蛆寄生,则蝇蛆将穿茧而出,增加蛆孔茧,使茧质下降。采茧的适当时期,应在蚕已全部化蛹,蛹皮坚韧而呈褐黄色为宜。简便的方法是用手抓一把茧摇摇,当听到落落有声,即为采茧适期。一般掌握在上蔟后6至7天,且还应根据当时气温高低而灵活掌握,温度高时…  相似文献   

2.
<正> 原蚕后期死蛹,指蚕种繁育。中削茧鉴蛹后陆续发生的败血性死蛹,是蚕种生产丰产不丰收的主要原因之一。关于后期死蛹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曾有一些专家提出看法。就防治方法一般强调从上簇开始特别是采茧以后的削茧鉴蛹等过程,要求动作轻,不使蛹体受伤;夏耀等(1987)提出蚕期应提高饲料营养质量,避免喂湿叶、  相似文献   

3.
毛脚茧是由于采茧过早产生的.熟蚕上蔟后,一般在25℃左右的情况下,从上蔟第1天开始吐丝,至第3天或第4天吐丝结茧完成,再经过2~3天才蜕皮化蛹.蚕农采茧过早,有的蚕甚至吐丝未完,造成茧腔内蚕体没有化蛹或刚化为嫩蛹,就会使茧质低劣.笔者在今年的蚕茧收购检查中,发现部分蚕农售茧时毛脚茧比例高达50%以上,有的甚至还  相似文献   

4.
不同采茧时间对家蚕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林 《蚕学通讯》2008,28(4):25-28
采茧时闻的差异对家蚕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饲育条件相同、上蔟环境一致的前提下,采茧适期分别为:春蚕茧上蔟后第5.5~6.5d,夏秋蚕茧上蔟后第5.0~5.5d,晚秋蚕茧上蔟后第6.O~7.0d。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蚕业生产迅速发展,桑叶的需要量猛增,为了添补其不足,各地进行苗叶养蚕,初步看来效果良好。为了进一步探明苗叶质量,饲养价值特进行本试验。一、试验设计和方法中秋蚕,9月1日收蚁,10月7日采茧调查,小蚕采用塑料膜覆盖育法,1~4龄全部用苗叶,按各龄标准采叶,标准温、湿度饲育。五龄起蚕分成两组,1组100条为一区,用苗叶饲育。另一组100条为一对照区,用乔木桑叶饲育。蚕期一月,上簇七天左右,簇具用昊蚣簇,全过程三十七天。  相似文献   

6.
李文蒲 《四川蚕业》2011,39(3):34-35
阐述了搞好蚕期饲养工作,抓好上蔟、采茧、蛹期保护和削茧鉴蛹工作,才能减少原蚕户后期死蛹的发生,多制合格蚕种,为种场、农户创造较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和掌握采茧时期和烘茧温度对蚕茧解舒的影响,对常规饲养的两广二号蚕茧进行烘干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上簇第7天烘茧最好,烘茧温度为105℃时解舒率最高。在实际生产中,要适时采茧,上簇足7日始烘茧,同时要防止高温急烘和低温闷烘。  相似文献   

8.
1958年7月11日7月30日大热收蚁饲育华十×沄文一单张,实养头数17822条,全龄经过19日,产茧71.5斤。蚕儿成熟每斤熟蚕133条,上簇后六天采茧,每斤鲜茧为220粒,茧层率雌雄平均为19.183%。共用去桑叶888.9375斤,担桑产茧8斤多。  相似文献   

9.
关于蚕发生黑蛹的机理,桥口(1964)有过详细的报告。他认为黑蛹的发生,从上簇到化蛹阶段受保护温度的高低的影响,低温保护有助于黑蛹发生,高温保护则完全抑制黑蛹的发生。若根据内田(1983)的研究,他从普通饲育的同一系统所分离的黑蛹系统和正常蛹系统,其实用性状是有差异的,黑蛹系统比正常蛹系统要差。著者为解明黑蛹发生受上簇温度的左右以及黑蛹与实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问题,从改善蚕饲育环境的角度出发,进行了2—3次试验。在这里报告上簇后的保护温度、时期等与黑蛹发生关系的部份。  相似文献   

10.
死蛹分前期死蛹和后期死蛹。前期死蛹是指熟蚕上蔟后至第7~9天(一般以茧质调查为界)发生的死蛹,蛹死于茧内。前期死蛹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蚕期或上蔟时感染病原引起,对后期死蛹影响较大。后期死蛹是指从茧质调查结束(开始削茧鉴蛹)到化蛾这段时间发生的死蛹。主要有各种败血蛹  相似文献   

11.
不同采茧时间对蚕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茧是丝绸工业的基础,针对目前蚕茧收购流通市场秩序混乱,农民采摘销售毛脚茧盛行的情况,对不同采茧时间的蚕茧质量和缫丝成绩进行了试验、测定和比对,结果表明:上蔟后48 h采茧,当日无化蛹茧;上蔟后72 h采茧,当日化蛹率26%.上蔟后120 h(5 d)调查上蔟后48、72 h所采蚕茧的情况,上蔟后48 h所采蚕茧有出血蛹8%,内印茧6%,死笼茧3%;上蔟后72 h所采蚕茧有出血蛹3%,内印茧1%.上蔟后48 h所采蚕茧的解舒率、解舒丝长、茧丝长、茧丝量最低,光折最高,随着采茧时间的延迟,各项指标逐步提高,以上蔟后120 h所采蚕茧的丝质成绩最好;因此,采茧时间至少要在蚕上蔟后120 h.如过早采茧特别是采毛脚茧,会导致蚕茧茧质受损、蚕丝品位大幅下降,造成优质茧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2.
在为缫丝工业提供原料的丝茧育生产中,上簇,特别是营茧阶段的温度是决定茧质和丝质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故国内外对干上簇的适温标准均有过许多研究。所谓上簇适温,即在该温度条件下吐丝营茧,蚕体内残留丝量少,茧解舒好。目前我国生产上所采用的标准一般以24℃为中心,而日本的适温标准是21~23℃,比我国的略低。日本之所以采用这一标准是因为试验证明:解舒以20℃为优良,23℃时蚕体内残留的丝量最少。为了究明我国现行蚕品种的上簇最适温度,我们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县在过去推广试用方格簇的基础上,根据我县素有大蚕下地蚕习惯的特点,于1982年进行了方格簇地蚕自然上簇的多点推广试验。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推广效果,现把推广情况整理于后。一、推广情况与方法 (一)推广情况:春蚕期推广试用方格簇4万片,夏蚕期13.5万片,早秋蚕期17.5万片,中晚秋蚕期25.2万片。采用的方格簇为9×12孔与7×16孔的双连座式簇片。 (二)方格簇地蚕自然上簇方法: 1.上簇前的准备:上簇前将蚕座整理好,每张蚕种的蚕座面积为20~22平方米左  相似文献   

14.
地面育与自动上蔟省力养蚕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蚕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大蚕期(4~5龄期),大蚕期的工作量约占养蚕工作量的82%。大蚕期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采叶、喂叶、除沙、捡熟蚕上簇等工序上。传统养蚕是蚕的全龄期都在蚕窝饲养,大蚕期喂叶、除沙、捡熟蚕上簇等工作既花时间又花力气,严重影响种桑养蚕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探讨了环境条件对桑蚕吐丝后毛脚蚕或蛹体内残留丝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熟蚕上簇、适温下吐丝及斜营茧,蛹体或毛脚蚕内残留丝率最少;未熟蚕上簇、簇中低温(低于20℃以下)及横营茧,残留丝率最多,其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桑蚕吐丝结茧,是其保种的一种本能反应,然而,熟蚕吐丝,并非将合成的丝蛋白全部吐出,在体内尚残留少量丝液,其残留丝率的多少,与所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方面的资料,国内外报导的很少,仅据日本试验报导,营茧位置不同,体内残留丝率亦不一样,以直营茧残留丝率最多,横营茧最少,斜营茧居中。为了摸清环境条件对蛹体内残留丝率的影响,我们从5令食桑时间长短、添食蜕皮激素、簇中温度高低及营茧位置等方面着手试验研究,旨在通过试验,为提高桑蚕吐丝率、控制最适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熟蚕上簇是用劳力铰多的环节之一。当前我省蚕区不少蚕户因执熟蚕上簇不及时,造成“莴边茧”增加,使茧质下降。在清新县浸潭镇和石潭镇调查了“新九×7532”和“东43×7·湘”两品种应用“适熟蚕自动登簇剂”收到了节省劳力,增加收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大蚕期摄入的营养物质在蚕体内的代谢分配,以及丝和卵物质的合成时期,1984年夏秋期以浙农1号×杭花为材料,自4龄第2日起,每日取蚕30头分成甲、乙、丙、3组,每头给与0.6uCi/50ul的?-~(14)C-甘氨酸添食,直至上簇,其中甲组在处理24小时后解剖取丝腺作自摄影;乙组化蛾后取卵巢管制成整体标本作自摄影;丙组采茧后行一粒缫,测定每50公尺茧丝的放射能并自摄影.又在5龄第3日取雌蚕用0.6  相似文献   

18.
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和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蚕茧分公司合作研制的“适熟蚕自动登簇剂”最近在广州通过了由省高教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从养蚕生产中熟蚕上滚环节进行技术改革,经过研究人员4年多的研究,终于获得了成功。熟蚕上簇使用“适熟蚕自动登簇剂”,能使90%左右熟蚕快速、自动上簇,省力省时,比传统的熟蚕上簇方法,提高工效3—4倍,减少窝边茧、死笼茧、污染茧等下茧发生,单张产值提高9—11%,使用后对蚕无毒害,不影响蚕丝质量。专家们认为该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议在养蚕生产上推广应用。适熟蚕自动登簇剂的使用方法是:每张蚕种用药剂1支,兑0.8公斤清水稀释,均匀  相似文献   

19.
1976年中秋,龙观公社金星大队采用不同材料做成蜈蚣簇,间隔放置,结茧后,分别从不同簇上采茧作了调查,情况都下: 1.稻草比较粗毛,麦秆比较光滑。对熟蚕上簇后爬行寻觅营茧场所,稻草簇比较容易,熟蚕多趋向稻草蜈蚣簇上,因而出现稻草蜈蚣簇上结茧多的趋向。  相似文献   

20.
采茧迟早与蚕茧质量、售茧收入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因此,从政策上,技术上引导蚕农适时采茧是一项提高茧质,提高蚕农养蚕经济效益的重要工作。为了给确定采茧最佳时期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蚕吐丝完毕到全化蛹这段时期,对采茧迟早与茧质、售茧收入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