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桑蚕人工饲料廉价配方的试验(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人工饲料养蚕,是蚕业上一项重大改革,它打破了几千年来靠栽桑养蚕的框框,并为全年养蚕、实现养蚕机械化、工厂化创造了条件.同时,还为认识桑蚕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各种营养成分的质和量的要求,推动营养生理研究的发展,为研究蚕病防治、选育桑蚕新品种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大蚕期摄入的营养物质在蚕体内的代谢分配,以及丝和卵物质的合成时期,1984年夏秋期以浙农1号×杭花为材料,自4龄第2日起,每日取蚕30头分成甲、乙、丙、3组,每头给与0.6uCi/50ul的?-~(14)C-甘氨酸添食,直至上簇,其中甲组在处理24小时后解剖取丝腺作自摄影;乙组化蛾后取卵巢管制成整体标本作自摄影;丙组采茧后行一粒缫,测定每50公尺茧丝的放射能并自摄影.又在5龄第3日取雌蚕用0.6  相似文献   
3.
调节蚕的生长发育、控制其经过和茧质,有利于调节桑叶余缺、劳力安排和以现行四眠性蚕种生产多种纤度茧丝供应市场,拓宽蚕丝的用途。1986年我们用anti-alla-  相似文献   
4.
桑蟥(Rondotia menciana Moore)俗名白蚕、松花蚕、白蟥、蟥虫等.属鳞翅目、蚕蛾科,曾是在我国太湖沿岸蚕区主要桑叶害虫之一,不少省都有发生,6月下旬孵化,一年可发生三代,第二代在8月上旬孵化,取食叶肉,猖獗为害年份,严重影响秋蚕饲养.建国以来,采用寄生蜂生物防治和人工、药剂等防治方法,至五十年代末已臻绝迹.桑蟥与其他蚕蛾科虫类有何亲缘关系,为蚕业界所关注,兹对其染色体数进行观察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报导指出:尿素叶面添食,能提高蚕茧产量和出丝率,并提出在5龄期每日添食1~2次,添食量为桑叶干重的0.5~1%为好.然而增产幅度大部分为5%左右,很少超过10%,而且效果不稳定.本试验借助~(15)N-示踪技术,用实集~(15)N标记的尿素追踪尿素氮在蚕体内吸收,分配和转化情况,以对尿素添食效果作出评价,并探明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家蚕腸液蛋白酶和血液H_2O_2酶活性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八十年代起,浙江省逐步推广了数对新蚕品种,对增加蚕茧产量,提高茧丝质量起了积极作用。然而,对这些新蚕品种体内各种酶的活性,未曾作过调查。为此,本试验试图通过家蚕肠液蛋白酶和血液H_2O_2酶活性的测定,探明各蚕品种间存在的差异,为  相似文献   
7.
桑蚕在平面上吐丝其丝腺残留量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辟蚕丝新用途,各地已先后开展桑蚕吐平面丝片的研究和生产,按用途控制平面丝片的厚度,经脱胶厚型平面丝片,可省略制丝绵的工序,直接制成丝绵被成栽剪成绵衣裤的内胎,厚薄均匀、牢固、穿着舒适;薄型的平面丝片,可加工成书画纸,贴墙绢、制作花灯、扇面等、既美观又耐用。此外,桑蚕吐平面丝片操作方便,又可节省蔟室、蔟具,还为利用新鲜蛋蛹创造了条件,因而深受蚕衣欢迎。可是,桑蚕吐平面丝片后,毛脚蚕体内丝腺残留量较多,这就影响到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探讨了环境条件对桑蚕吐丝后毛脚蚕或蛹体内残留丝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熟蚕上簇、适温下吐丝及斜营茧,蛹体或毛脚蚕内残留丝率最少;未熟蚕上簇、簇中低温(低于20℃以下)及横营茧,残留丝率最多,其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桑蚕吐丝结茧,是其保种的一种本能反应,然而,熟蚕吐丝,并非将合成的丝蛋白全部吐出,在体内尚残留少量丝液,其残留丝率的多少,与所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这方面的资料,国内外报导的很少,仅据日本试验报导,营茧位置不同,体内残留丝率亦不一样,以直营茧残留丝率最多,横营茧最少,斜营茧居中。为了摸清环境条件对蛹体内残留丝率的影响,我们从5令食桑时间长短、添食蜕皮激素、簇中温度高低及营茧位置等方面着手试验研究,旨在通过试验,为提高桑蚕吐丝率、控制最适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