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茶树的学名是茶叶界感兴趣的问题,目前存在二个学名,即Thea Sinensis与Camellia sinensis之争。同时,还发现有的在使用学名中,也存在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不符的地方;特別是近年来,随着茶树品种资源调查的深入开展,新种、新变种可能大量发现,也有待于正确加以定名。为此,现就命名的概念和方法,以及茶树的学名作一单简介绍。  相似文献   

2.
薇菜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薇菜,学名紫萁(Osmunda japonicaThunb )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幼叶的干制品叫做薇菜干。薇菜干为中国近年来发掘并拓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的一种食品新资源,因营养独特、风味别具,而挤身于高档名贵山野菜之列,所含有的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的含量与木耳、香菇、竹荪等多种  相似文献   

3.
以9311为轮回亲本,以IRBB21为抗白叶枯病供体亲本,通过杂交和三次回交以及两次自交,结合农艺性状的选择,建立起具44个株系的BC3F3群体.分别用连锁标记pTA248和基因内STS标记MXA21对抗性基因Xa21进行前景选择.用均匀分布在水稻全基因组的248个SSR标记,进行两亲本之间的多态性分析,获得76个具多态性的SSR标记,用于背景选择.结果选到基因型背景回复到轮回亲本的73.68%-88.16%,且Xa21基因纯合的株系4个,分别为M071、M082、M086和M087.以Xa21的鉴别菌系菲律宾6号小种PXO99接种鉴定表明,9311为感(S),IRBB21为抗(R),中选株系M071和M082的抗性与IRBB21相同,为抗(R)级,M086和M087抗性略低于IRBB21,为抗到中抗(R/MR),这两个株系内单株之间抗性有差异.农艺性状考察结果显示,中选株系与轮回亲本9311相似.以中选株系M086与培矮64S配制的F1和原组合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进行比较,对白叶枯病的抗性有了明显提高,综合农艺性状相似.论文就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综合利用以及育种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猴尾柱学名(Hildewintera colade mononis DiersKarhn),为仙人掌科黄金纽属植物。有分类把黄金纽属(Hildewintera)归并到管花柱属(Cleistocactus)里面,故有异名Cleistocactus colademononis。也有把猴尾柱直接作为黄金纽的一个亚种(Cleistocactus winteri subsp.Colademono),所以目前猴尾柱的学名和分属在学界还存在很大的分歧。对  相似文献   

5.
李青森 《华北农学报》1990,5(3):112-115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草蛉科5属14种,其中有1新种,5种省内新记录.文中列出了各草蛉的学名、中文名及地理分布,讨论了其区系特点.结果表明,山西省的草蛉区系,古北种的比重大于东洋种,而尤以古北、东洋兼有种为主.文中有14种草蛉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6.
<正>接触八角莲有10年了,应该说从头到脚对它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回过头来再看植物志上对它的描述,发现不少地方与我观察到的特征有出入。看来相对于人云亦云的书本知识来说,我们自己眼睛所看到的也许更确切一些。八角莲,学名Dysosma versipellis(Hance)M.Cheng,小檗科八角莲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单叶如伞,形状奇巧,花朵开放变异多端,花色紫红奇特,根状茎药用价值极高,是一种极具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华北地区新近发现一群"犯罪分子",常在萱草上兴风作浪,尤其在个别地区"作案"猖獗。经"侦察"发现,此"团伙"名为"印度修尾蚜",属同翅目蚜总科,学名Indomegoura indica。团伙组成印度修尾蚜约7天更新一代,有的有翅,有的无翅。在春季和秋末以无翅蚜为主,夏季到秋末之前以有翅蚜为主。作案特点印度修尾蚜主要以成蚜或若蚜形态群聚于嫩叶、嫩茎和花蕾上。危害后常引起枝叶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种植密度对春玉米灌浆期光合性能日变化以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阐明春玉米灌浆中后期籽粒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的形成机制,为春玉米适宜种植密度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以春玉米品种广德5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密度处理对春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特性日变化、光响应曲线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气孔导度日变化以及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趋势,只是达到峰值的时间存在一定差异;而各密度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日变化则呈先降低后升高的"V"字形曲线变化趋势。不同种植密度的光响应曲线拟合较好,在P 0. 05水平下均达到显著,最大净光合速率以M50处理最大,分别比M40、M45、M55和M60处理提高了24. 28%,15. 41%,18. 41%,3. 13%。籽粒产量以M50处理最大,分别比M40、M45、M55和M60处理高出21. 60%,1. 24%,0. 84%,4. 10%。综合各密度处理下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模拟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可看出,广德5适宜种植密度为M50处理(7 5000株/hm~2)。  相似文献   

9.
王玥  李玉环  李群  谢丽琼 《种子》2022,(2):105-111
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亚麻"范尼"建立诱变体系,获得突变体库.对突变材料进行耐旱性筛选,为亚麻抗旱选育奠定基础.采用不同浓度EMS和处理时间诱变"范尼"种子,根据M1代半致死率确定最佳诱变体系,M2代种子单株收获至M4代.在15%和18%的PEG-6000浓度处理下,分别对7个"范尼"M4代突变体植株的萌发期和...  相似文献   

10.
矮砧苹果树光合速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星苹果树光合速率的季节变化中,有二次高峰,出现在5月和8月,M9、M7砧树的峰值高于山定子砧树.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中,高峰出现在上午,M9砧树在9时.M7、山定子砧树在11时.M9砧树光饱和点为420001X、M7和山定子砧树为48000—560001X.M9砧树在较低光照强度下利用光能较好,所以能积累较多的光合产物,有利花芽分化、果实发育.M7砧树的光合强度也高于山定子砧树.  相似文献   

11.
四种真菌基因组编码的细胞壁降解酶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两种病原性真菌[稻瘟病菌(M.grisea)、小麦赤霉病菌(F.graminearum)]和两种非病原性真菌[粗糙脉孢菌(N.crassa)、构巢曲霉(A.nidulans)]基因组编码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PCWDEs)进行了广泛的生物信息学研究。植物病原性真菌可以通过分泌PCWDEs降解宿主植物的细胞壁。PCWDEs能够穿过植物细胞壁的天然屏障,并生成一些有利于真菌生长的简单小分子物质。因此,PCWDEs在植物的致病过程中可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本研究首先通过BLAST(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结合人工二次筛选确定了四种真菌基因组编码的不同植物细胞壁降解酶(PCWDEs)的数目;然后,利用SignalP来判断PCWDEs能否被分泌到细胞外。通过在基因组水平上对四种病原性和非病原性真菌基因组编码的PCWDEs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真菌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显著的生物学差异。  相似文献   

12.
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内生真菌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明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内生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特征,通过组织块法对内生真菌进行了分离,并选择小麦全蚀病菌、枸杞黑果病菌、番茄灰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黄瓜立枯病菌5种植物病原真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4种细菌作为指示菌,采用对峙法和改进的菌块法测定抑菌活性。结果显示,从沙冬青不同组织器官中分离出41株内生真菌,根部最多,其次为叶部,茎部最少,经形态学初步分类鉴定归于5个目,6个科,19个属;有31株菌对2种或多种指示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75.6%,15株内生真菌对1种或多种供试细菌指示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6.6%,其中5株内生真菌分别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菌株总数的12.2%,8株内生真菌对1种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分离菌株总数的19.5%, 4株内生真菌菌株即对供试植物病原真菌指示菌又对供试细菌指示菌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菌范围宽,属于青霉属、束丝菌属、茎叶核菌属。濒危药用植物沙冬青具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资源,其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雷公藤植物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对内生真菌抑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从雷公藤不同器官中共分离出22株不同形态型的内生真菌,其广泛存在于植株的根、茎、叶中,其中植株枝中的分离数量高于根和叶。大多数内生真菌都具有抑菌活性,与菌丝体相比,内生真菌的发酵液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不同类型病源菌的比较结果表明,筛选的内生真菌对病源性真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罗田栗实致腐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无症和显症的罗田板栗栗实中分离致腐真菌,再利用形态学特征与真菌IT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分离真菌。结果表明,分离真菌经鉴定分属11个种: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黑葡萄穗霉(Stachybotrys chartarum)、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胶胞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罗伦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aurentii)、浅黄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luteolus)、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其中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和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的分离率最高。供筛的6株拮抗细菌的平板对峙实验表明:丁香假单孢杆菌和荧光假单胞杆菌对板栗致腐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荧光假单孢杆菌对板栗主要致腐真菌ITS4和ITS6的抑制圈直径超过10mm。  相似文献   

15.
真菌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真菌除草剂具有防治杂草的潜在优势。目前具有生物潜能的真菌主要集中在盘苞菌属等9个属中,国内外已筛选出对多种杂草具有良好除草活性的真菌菌株,部分菌株防治效果可与化学除草剂相媲美;但其寄主专一性高、发酵与制剂加工困难等限制了其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不同真菌间的混用、真菌与低剂量化学药剂间的混用及可克服其限制因素,提高病菌致病力;此外,制剂加工方法的改进,病原微生物与昆虫制品的综合利用,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和DNA重组技术在菌株改良上的应用成为真菌除草剂的热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蒜薹采后致病菌种类及侵染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金乡蒜薹和苍山蒜薹为试材,研究蒜薹采后病原菌种类、侵染和发病规律。结果表明:导致蒜薹采后贮藏过程中腐烂的病原真菌分为9个属14个种,其中主要是交链格孢属(Alternaria)占28.5%,并且,交链格孢属中,链格孢霉(A.alternate(Fr.)Keissler)最多,占17.9%;其次是葱紫斑交链孢霉(A.porri(Elliott)Cif.),占6.6%,侵染链格孢霉(A.infectoriaSimmons)占4.0%;葡萄孢属(Botrytis),占17.0%,主要是葱鳞葡萄孢霉(B.squamosaWalker)和葱腐葡萄孢霉(B.alliiMunn),占15.6%,灰葡萄孢霉(B.cinereaPers)仅为1.4%;而青霉属(Penicillium)、匐柄霉属(Stemphylium)、镰孢属(Fusarium)、芽枝霉属(Cladosporium)、腐霉属(Pythium)、疫霉属(Phytophthora)和聚端孢霉属(Trichothecium)依次占15.7%、12.6%、7.8%、6.5%、4.9%、3.8%和3.3%。其发病规律是:除青霉属外,其它12种病原菌初期主要侵染蒜薹的薹梢部位,之后再逐渐向薹梗、薹基部位蔓延。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黄金梨为试材,研究贮藏期病原菌种类、侵染和发病规律。试验共分离到9种病原菌。回接实验表明,该9种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并确定引起黄金梨贮期腐烂主要病原菌有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相似文献   

18.
姬妍茹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303-307
研究大庆地区19种具有清热、解毒功能的野生植物对小麦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等5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制备参试植物乙醇提取液,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液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出对至少1种供试病原真菌有65%以上抑菌效果的植物样品6种。龙葵全株提取物对所有病原真菌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率为78.31%,对玉米圆斑病菌抑制率为84.87%;野亚麻根提取物对3种病原真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圆斑病菌抑制率为73.94%、水稻纹枯病菌抑菌率为72.7%。龙葵及野亚麻乙醇提取物对大部分参试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汉麻、苍耳、菊芋对5种参试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生长速率测定法室内测定了 4种N 硝基 N 取代酰基 2 ,4 ,6 三氯苯胺类新化合物(F1~F4 )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 ,F1,F2 ,F3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较弱 ,只有F4 (N 硝基 N 六氢吡啶酰基 2 ,4 ,6 三氯苯胺 )对花生白绢病病原菌、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有较强抑制作用 ,在 7 5× 10 - 4g·L- 1浓度下 ,对两种病原菌的校正抑制百分率分别为80 0 %和 86 2 %。本文对抑菌机制也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20.
河南麦田野燕麦病原真菌资源调查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中国河南省小麦田常见杂草野燕麦上的病原真菌种类,以期为更好的利用植物病原真菌资源和开发生物除草剂奠定基础。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野燕麦病害样品进行分离,结合形态观察和rDNA ITS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最后用人工接种法对部分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从81份自然发病样品中分离到157个菌株,共鉴定了9个属的17种真菌。对于做致病性测定的28个菌株,其中新月弯孢菌株YM1362对供试杂草表现出很强致病性,而对棉花、大豆、花生等植物没有致病性。结果表明野燕麦上的病原真菌主要为链格孢属、弯孢属、平脐蠕孢属和凸脐蠕孢属;其中菌株YM1362具有开发为防治双子叶作物田中禾本科杂草的生物除草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