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葡萄采后致腐病原菌鉴定及侵染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地球,巨峰,玫瑰香,马奶葡萄为试材,对鲜食葡萄采后腐烂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致病力测定和鉴定及其侵染规律的研究.研究表明,引起葡萄采后腐烂的病原茵主要有灰霉,黑曲霉,青霉,根霉,链格胞和拟茎点霉属6个属.其中黑曲霉和根霉为高温致腐菌,灰霉菌和链格胞为低温致腐菌,根霉和黑曲霉只有在有伤时才可以侵入,在不同品种上或同一品种上的不同部位主要致腐菌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孟兆华 《小麦研究》1999,20(1):33-34
小麦籽粒黑胚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互格链格孢(Altemaria altemata)麦根腐德氏霉(Drechslera sorokiniana)和镰孢霉(Rasarium spp)三种病原菌,其中互格链格孢是最常见的黑胚病厚菌。黑胚病原菌多于籽粒发育期间侵染种子,面团期是侵染的最佳时期。小麦籽粒发育期间的降雨、灌溉和露水强烈地影响着黑胚的发生,黑胚影响小麦品质,使出粉率白度降低,使籽粒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刘建军  赵振东 《种子》1997,(6):31-36
小麦籽粒黑胚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互格链格孢,麦根腐德氏和镰孢霉三种病原菌,其中,互格链格孢是最常见的黑胚病原菌,黑胚病原菌多于籽粒发育期间侵染种子,通常,面团期是侵染的最佳时期黑胚抗性由一对或几对主基因控制,在分离群体中对黑胚抗性进行选择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对贮藏后期新鲜大蒜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控制研究,从发病的鲜蒜中分离出3种病原真菌,回接至健康鲜蒜,从接种后的发病鲜蒜上又分别重新分离得到相应病原真菌,并对纯化后的菌株进行不同臭氧浓度和不同臭氧处理时间条件的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的菌株经分离鉴定确认为交链孢属(Alternaria)、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斜链拟青霉(Paecilomyces cateniobliquus Liang),根据发病情况确定交链孢属为主要致病菌,且病症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0℃条件下,采用21.44 mg/m3臭氧处理大蒜12 h对交链孢霉感染发病起到较好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以黄金梨为试材,研究贮藏期病原菌种类、侵染和发病规律。试验共分离到9种病原菌。回接实验表明,该9种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并确定引起黄金梨贮期腐烂主要病原菌有交链孢霉(Alternaria sp.)、总状毛霉(Mucor racemosus)、拟茎点霉(Phomopsis sp.)和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  相似文献   

6.
初加工葡萄贮藏期间病原菌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经过热处理初加工葡萄果粒为样品,对其在贮藏期间发生腐烂的主要病原菌进行调查,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培养和回接试验,确定了腐烂病害的病原茵分别为青霉、链格孢、镰刀茵和葡萄孢,而且确定了病害为混合侵染.  相似文献   

7.
不同保鲜剂对哈密瓜采后病原菌抑制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鲜剂BG1,BG2,Azoxystrobin,Amistar均为瓜类抑菌性保鲜剂,通过这四种不同保鲜剂对哈密瓜采后病原菌抑制效果研究,探索出能控制哈密瓜采后病害的适应性好及效果明显的保鲜剂,以便在哈密瓜生产和经营中推广应用,减少哈密瓜采后运输、贮藏保鲜过程中的损失,提高哈密瓜生产和经营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BG1对青霉属(Penicillium sp.)、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根霉属(Rhizopus sp.)都有较强抑制作用;BG2对交链孢属(Alternaria sp.)抑制作用强;Azoxystrobin对青霉属(Penicillium sp.)抑制作用强;Amistar对根霉属(Rhizopus sp.)抑制作用强。  相似文献   

8.
小麦籽粒黑胚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有互格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麦根腐德氏霉(Drechslerasorokiniana)和镰孢霉(FusariumSPP.)三种病原菌,其中,互格链格孢是最常见的黑胚病原菌,黑胚病原菌多于籽粒发育期间侵染种子,通常,面团期是侵染的最佳时期。黑胚抗性由一对或几对主基因控制,在分离群体中对黑胚抗性进行选择是有效的。通过选育抗病品种是控制黑胚最有效的途径。黑胚的发生既受遗传控制,同时又受环境影响,小麦籽粒发育期间的降雨、灌溉和露水强烈地影响着黑胚的发生,氮肥和花粉对黑胚的发生也有影响。由不同的病原菌引起的黑胚对种子发芽率、粒重和产量的影响不同,互格链格孢对上述三因素基本上无影响,由麦根腐德氏霉引起的黑胚其大多数种子不能发芽,由镰孢霉引起的黑胚其种子基本上无发芽力,黑胚使出苗率和幼苗活力降低,由麦根腐德氏霉和镰孢霉引起的黑胚其籽粒重量显著低于正常籽粒的粒重,从而导致产量的显著降低,黑胚影响小麦品质,使出粉率和面团稳定性降低,使面粉色泽度增加(白度降低)、籽粒的α-淀粉酶活性提高,黑胚的控制除了通过选育抗病的品种外还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冬小麦种子表面粘附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唐山、秦皇岛等5个地区收集45个冬小麦品种(系),通过洗涤检验法和吸水纸培养检验法,在供试的45个冬小麦品种种子表面分离到9个属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的细链格孢菌(Alterndrid tenuis Nees)和小麦链格孢菌(A.triticold Prasada)、丹尼链格孢菌(A.dennisii M.B.Ellis);离蠕孢属的小麦根腐离蠕孢菌9Bipoldris Sorokinidnd Shoem.);镰刀菌属的禾谷镰刀菌(Fusdrtum grdminedrdm)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弯孢霉属(Curvularia);突脐孢属(Exserohilum);德氏霉属的小麦穗氏霉菌(Drechslerd tritici-repentis Shoemaker);茎点霉属的勒韦茎点霉菌(Phomd leveillet Boerema);哈氏霉属的顶孢哈氏霉菌(Hdrzia acremonioides Harz.);侧隔霉属(Pleurophraium)。其中Alternaria分离频率最高,达58.06%,其次是Bipolaris和Fusarium,分别为22.11%和7.44%,对分离得到的各种孢子进行萌发率测定结果表明,离蠕孢属(Bipolaris)孢子萌发率最高,有6种真菌对小麦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0.
田平芳  张志铭  谭天伟 《种子》2004,23(10):32-34
以河北省广泛栽培的6个赤豆品种为材料,进行种子带菌分析.利用洗涤检验法和琼脂平板法获得种子表面带菌21个属,其中数量较大的是: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链格孢属(Alternaria)、镰刀菌属(Fusariun)、茎点霉属(Phoma)和枝孢属(Cladosporium).利用吸水纸法分离出种内寄藏真菌22个种隶属于18个属,还有一个未定名种.其中细交链孢(Alternaria alternata),蜡叶枝霉(Cladosporium herbarum),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半裸大孢变种(Fusarium semitectum var.majus)和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的分离频率最高.同时还确定了各种菌在种子内部的定殖部位.  相似文献   

11.
枸杞硬枝扦插霉变病原菌鉴定及药剂毒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引起枸杞育苗过程中插穗霉变的病原菌的种类,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回接试验,并针对主要病原菌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引起霉变的主要致病菌为粉红聚端孢霉、链格孢和黑根霉,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4.14%、26.26%和58.59%,回接霉变率均为100%,萌芽率分别为25%、5%和50%。40%氟硅唑EC 4个浓度对黑根霉的抑菌率差异极显著,6000倍和8000倍对链格孢的抑菌率达100%;25%苯醚甲环唑1000倍对黑根霉、链格孢和粉红聚端孢霉的抑菌率分别为83.19%,82.35%,80.09%。本研究结果有助于降低枸杞育苗过程中插穗的霉变率,提高插穗的成苗率。  相似文献   

12.
甜樱桃果实采后致病菌的分离及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深入研究危害采后甜樱桃果实的主要病原菌,以3个产地的甜樱桃果实为试材,对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甜樱桃的致病菌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对其在贮藏过程中的发展状况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侵染甜樱桃果实的4个病原菌主要为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柔膜菌目链核盘菌属(Monilinia Honey)、炭疽病菌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桃炭疽盘长孢菌(Gloeosporium laeticalor Berk.)、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链格孢属(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葡萄孢属(Botrytis cinerea Pers. ex Fr.)。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板法对甘肃省的4个皮燕麦和裸燕麦种子样本的种带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分离出的真菌超过19个属。表面不消毒的皮燕麦和裸燕麦种子带真菌率均达100%,交链孢属真菌Alternaria spp.为优势菌,分出率达38%~98%。单个样本中出现频率≥10%的有12个属的真菌:Alternaria,Bipolaris,Botrytis,Chlamydomyces,Cladosporium,Epicoccum,Fusarium,Gonatobotrys,Mucor,Penicillium,Rhizopus,Trichothecium。不同来源种子样本种带真菌种类差异极大:镰刀菌属真菌Fusarium spp.仅在通渭的燕麦样本中分离到,且早熟禾镰刀菌Fusarium poae为优势种类,占分出镰刀菌总数的40%~100%;葡萄孢属真菌Botrytis spp.仅从合作的燕麦样本中分离到一些种带真菌,可以使种子霉腐或侵染种子根和胚芽。  相似文献   

14.
葱蒜类蔬菜真菌病害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征 《中国农学通报》2007,23(5):326-326
结合福建省农业有害生物普查,对葱蒜类蔬菜的病害进行了调查和病原鉴定。已查明福建省的葱蒜类蔬菜真菌性病害有葱霜霉病(Peronospora schleidenii )、葱锈病(Puccinia allii)、蒜和韭菜灰霉病(Botrytis allii)、大蒜青霉病(Penicillium cyclopium)、葱紫斑病和大蒜叶枯病(Alternaria porri)、葱黑霉病和大蒜黑斑(紫斑)病(Stemphylium botryosum)。笔者对病害的症状和病原形态作了描述,提出了病害的检疫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丝瓜伤流液对果蔬几种病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离体平板培养和活体接种试验,研究了丝瓜伤流液对辣椒灰霉、番茄早疫、苹果轮纹三种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丝瓜伤流液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平板试验,体积分数为0.3的邯丝伤流液对三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 90.70%,36.97%,40.87% ;活体接种试验,体积分数为0.5的邯丝伤流液对辣椒灰霉病、番茄早疫病、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73.60%、47.12%、42.84%。三种病原菌中,丝瓜伤流液对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杧果蒂腐病菌潜伏侵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广西大学杧果园的两个杧果品种果树及果实不同时期带菌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开花期之前一个月就有蒂腐病菌潜伏在春梢上。从各时期组织中至少分离到10种引起杧果果实腐烂的真菌,其中Dothiorella dominicana Pet.et Cif.、 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Pat.、Diplodina sp.为主要病原菌,Pestalotiopsis mangiferae (P.Henn.) Sutton.、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 为次要病原菌,其它真菌只在一定情况下引起蒂腐病症状。D. dominicana.、B. theobromae和 P. mangiferae于开花期之前一个月潜伏侵染枝条,Diplodina sp.从幼果期侵入并潜伏至贮藏期发病,P. mangiferae从青熟果期开始潜伏侵染。  相似文献   

17.
芥末精油对果蔬采后病原菌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芥末精油对果蔬采后病原菌灰霉菌、链格孢、青霉菌和炭疽病菌的抑制效应,以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与最低杀菌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芥末精油对供试的病原菌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当芥末精油空间浓度达到2μL/L时,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均达到100%。相同浓度的芥末精油对不同的病原菌的抑制率均不同。  相似文献   

18.
11株侧柏内生真菌的农药活性及分子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别采用生长速率法和种子萌发法测定了11株侧柏内生真菌J46、J77、J80、J85、J86、J94、Y51、Y52、Y57、Y125、Y127发酵液对苹果腐烂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等12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对反枝苋种子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有10株内生真菌对至少一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大于50%;其中Y52、J94、Y127、J77、J46等5种内生真菌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制率高于70%,J94、Y52、J77、J46等4种内生真菌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率高于70% 。内生真菌对反枝苋种子幼根的生长表现出较强抑制作用,抑制率在70%以上的有8株。对筛选出的8株具有较好抑菌或除草活性的侧柏内生真菌进行了ITS 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确定其均为链格孢属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ria)。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立枯病的病害分析及生防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Radix pseudostellariae)在每年3月~5月份都会发生严重真菌病害,经实地调查、组织分离和显微鉴定,得到主要致病菌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其导致的病害为太子参立枯病。同时还在病土中分离纯化得到对太子参种苗有致病能力的病原菌互隔文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生防实验结果表明,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F18菌株对病原菌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芽孢杆菌(Bacillus spp.) 多种菌株对病原菌互隔文链孢霉(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