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及其某些代谢产物,以其天然、强抗菌性及安全可靠等优势,已逐步成为取代传统食品保鲜技术的关键技术之一。综述了乳酸菌用于食品保鲜的类型、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抗菌机制,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为研究开发新型食品保鲜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菊花为药食同源植物,其精油含量丰富。菊花精油化学成分主要有萜类、酚类、酯类、醛类、酮类和醇类化合物,其中一些成分对抗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食品保鲜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文中综述了菊花不同部位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菊花精油的抗菌机理和保鲜作用,以期为菊花精油在抗菌和保鲜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抗菌肽广谱抗菌,对食品中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在酸性条件下活性强,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易被人体消化水解且无毒副作用,是一种新型的食品防腐剂,已经成为食品生物防腐保鲜剂研究中的一项热点。通过综述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抗菌肽对不同食品腐败菌的抑制效果,研究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保鲜与加工》2003,3(4):39-39
1996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将稳定性二氧化氯列入食品添加剂中作防腐剂,使用范围为果蔬保鲜、鱼类加工,最大使用量分别为0.01g/kg和0.05g/kg。该标准同时将二氧化氯列为食品加工助剂。目前,二氧化氯被WHO列为AI级安全消毒剂,已被发达国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氯在蔬菜保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二氧化氯的性质、作用机理、安全性及近年来国内外二氧化氯在蔬菜保鲜中的应用研究状况,展望了二氧化氯在蔬菜保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以仔姜为研究对象,采用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二氧化氯和山梨酸钾溶液浸泡及复合处理(1-MCP+二氧化氯+山梨酸钾)对仔姜进行保鲜,定期测定仔姜硬度、腐烂率、色泽和失重率等感官指标,可溶性糖、总酚和VC含量等营养品质指标以及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组织结构等指标,研究1-MCP、二氧化氯和山梨酸钾3种保鲜剂单独及复合处理对仔姜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保鲜剂单独及复合处理均可延缓仔姜腐烂率、硬度和失重率的下降,抑制仔姜可溶性糖、VC和总酚含量的下降,抑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其中,复合保鲜剂的保鲜效果最好,贮藏60 d时,仔姜仍能保持较好的生理状态和活性成分含量。研究结果可为仔姜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低温保鲜食品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食品保鲜技术研究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服务自我的一个长远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保鲜方法不断地得以推出和应用.低温保鲜是目前食品保鲜方式中成本最低、保鲜期较长、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各种装置将食品温度降到一定数值以下,以减少食品物理、化学变化及微生物繁殖的影响,在更长的时间内达到保持其原有色、香、味、形等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几种新型食品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食品保鲜技术存在的缺陷,对冰温贮藏、辐照贮藏、高压脉冲电场、超高压杀菌技术和纳米保鲜等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的特点及其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新型食品保鲜技术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近日,一项对虾安全保鲜技术由萧山区疾控中心和浙江省农科院食品研究所科研人员研究成功。该技术采用国际公认的安全防腐保鲜剂——稳定态二氧化氯溶液对南美白对虾进行浸泡杀菌,并研究开发出小包装对虾产品的包装贮运模式及关键技术,还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标准化安全加工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10.
在食品保鲜领域,可食用天然抗菌保鲜膜是一种重要的可生物降解膜,具有易降解、成本低、来源广等特点。介绍了多糖膜、蛋白膜和脂质膜3种可食性涂膜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现状,综述了复合成膜技术、纳米颗粒制备技术及添加植物精油在制备可食性涂膜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可食性包装材料在保鲜领域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红芳 《保鲜与加工》2020,20(5):225-230
纳米银由于具有显著的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超强的活性以及杀菌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包装领域。本文综述了纳米银抗菌包装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分析了抗菌膜中银在食品模拟液以及真实食品中的释放特性,讨论了抗菌膜用于食品保藏的安全性,指出了抗菌膜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纳米银抗菌包装膜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植物种类繁多,含有多样性的化学成分,一些特定的化合物如酮类、萜类等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且植物提取物保鲜成本低、安全性高、副作用小,具有良好的抗菌价值,对葡萄保鲜具有重要意义。论述了应用于葡萄保鲜的植物种类及其提取物保鲜作用机理、植物提取物对葡萄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提取和应用方法,展望了植物提取物在葡萄保鲜方面的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食品包装是食品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在保持食品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多糖作为重要的活性物质,因其天然无毒、可生物降解,且对二氧化碳和氧气具有选择渗透性,常被用作生物聚合物材料生产可食性膜,以减少传统塑料包装的污染。为进一步开发应用多糖基可食性膜,综述了多糖基天然聚合物的组成、多糖基膜的特性及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多糖基膜在保鲜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黄芩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黄芩中的有效抑菌成分黄芩苷,探讨9种不同性质的DESs对黄芩苷提取率的影响,确定DES-1为最优提取溶剂;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得到在提取时间16 min、液固比20:1(mL:g)、提取温度85℃时黄芩苷有最高得率为66.99 mg/g。用黄芩苷制备复合保鲜液,通过测定鲜肉理化指标评价其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含有黄芩苷的复合保鲜液能够有效降低pH的下降速率及过氧化值和挥发性盐基氮的上升速率,有效抑制鲜肉脂肪氧化与蛋白质分解,且随着黄芩苷浓度的增大鲜肉的保鲜效果提高。研究结果能够作为黄芩苷在肉类贮藏保鲜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食用菌兼具营养及药用价值,被公认为"现代保健食品",已成为继植物性、动物性食品之外的第三类食品--菌物性食品。食用菌含水量高、组织脆嫩,在采收和贮运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引起褐变、变质或腐烂等,严重影响其食用性和商品价值,因此食用菌保鲜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探讨了影响食用菌采后保鲜效果的因素,对近年来国内外食用菌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食用菌生物保鲜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纳他霉素具有多烯大环内酯结构,是一种天然生物抗菌剂,在食品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它能有效地抑制霉菌和酵母菌等真菌,具有高效、无毒、安全、广谱等特性,可替代传统化学抗菌剂。文章主要概述了纳他霉素的理化性质、抑菌机制和安全性,总结其在乳制品、肉及其制品、焙烤食品、水果及其制品和调味品等食品中的应用效果,同时论述了其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纳他霉素在以上应用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了展望,为纳他霉素在食品及包装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应用参考和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17.
藜麦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藜麦是苋科藜属一年生双子叶植物, 作为一种营养价值突出的功能性健康食品, 不仅富含多酚、黄酮、皂苷、多糖、多肽、蜕皮激素等活性成分, 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矿物质(K、P、Mg、Ca、Zn、Fe)等营养物质, 具有均衡补充营养、增强机体功能、抗氧化、降血糖、降血脂、抗炎、提高免疫、防治心血管疾病以及抗菌抗溃疡等生理活性, 尤其适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慢性病人群及婴幼儿、孕产妇、儿童、学生、老年人等人群食用。藜麦因其全面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功能特性, 且优于大多数谷物, 成为适宜人类食用的全营养食品。本文综述藜麦的活性成分及其生理功能作用, 并展望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发展前景, 旨在对藜麦产业、食品保健和医药研发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Plasma-activated Water,PAW)中富含活性氧(ROS)、活性氮(RNS)等活性成分,并具有低pH、高氧化还原电位、高电导率等特殊理化性质,近年来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非热物理加工方式被应用到食品杀菌与保鲜领域。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不仅能有效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细菌、酵母、霉菌等,还能维持食品本身的品质不受显著性破坏,并且具有操作简单、处理时间短、效率高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在于果蔬和水产品的保鲜及肉制品的加工工艺中,满足目前市场对绿色无公害的产品需求。本文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在食品领域的应用进展,讨论了低温等离子体活性水对微生物的灭活机理、对食品营养品质和感官特性的影响及PAW目前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