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察了低温压榨、高温压榨花生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低温压榨花生油、高温压榨花生油的色泽分别为黄﹕红(12﹕1.8)和黄﹕红(15﹕2.7);烟点分别为220℃和260℃;酸价分别为0.50毫克/克和0.97毫克/克;过氧化值分别为2.16mmol/千克和2.44mmol/千克。经油炸实验表明:90分钟内,低温压榨花生油酸价增加了76.08%,过氧化值增加了70.78%;高温压榨花生油酸价增加了59.17%,过氧化值增加了71.43%,低温压榨花生油比高温压榨花生油更适合日常煎炸。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油茶籽品质的影响,将整粒刁i去壳油茶籽与去壳油茶籽仁在不同包装条件下贮藏180d,测定贮藏期间油茶籽的酸值、过氧化值、烂籽率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增加,酸值、烂籽率呈直线上升状态,过氧化值呈波浪状上升趋势。整粒不去壳籽与去壳未破损籽仁储藏品质较稳定,而去壳破损的油茶籽仁储藏稳定性较差:真空包装的油茶籽品质明显优于非真空包装的油茶籽。由于去壳未破损油茶籽中提取出来的油茶籽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均与未去壳储藏的油茶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霉变籽粒率低于未去壳储藏的油茶籽,可以考虑采用剥壳后真空储藏的方式来储藏油茶籽仁。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不同贮藏条件对油茶籽品质的影响,将整粒不去壳油茶籽与去壳油茶籽仁在不同包装条件下贮藏180 d,测定贮藏期间油茶籽的酸值、过氧化值、烂籽率等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随贮藏时间的增加,酸值、烂籽率呈直线上升状态,过氧化值呈波浪状上升趋势。整粒不去壳籽与去壳未破损籽仁储藏品质较稳定,而去壳破损的油茶籽仁储藏稳定性较差;真空包装的油茶籽品质明显优于非真空包装的油茶籽。由于去壳未破损油茶籽中提取出来的油茶籽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均与未去壳储藏的油茶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且霉变籽粒率低于未去壳储藏的油茶籽,可以考虑采用剥壳后真空储藏的方式来储藏油茶籽仁。  相似文献   

4.
为快速测定花生油过氧化值和酸值,保证食用油质量安全,构建了花生油过氧化值和酸值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采集32份花生油近红外光谱,并按标准方法进行过氧化值和酸值测定。经优化,过氧化值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过氧化值谱区范围为6 094.3~7 506.0 cm-1,维数为6,模型的决定系数(R2)为91.93,交叉验证根均方差(RMSECV)为1.23;酸值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矢量归一化",酸值谱区范围为6 094.3~7 506.0 cm-1,维数为7,模型R2为93.88,RMSECV为0.074。综上所述,所建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花生油的过氧化值和酸值。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企业生产加工的油辣椒在常规储藏条件下的品质稳定性,对储藏过程中油辣椒样品感官性质、顶空氧含量、酸价、过氧化值和色价等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室温、避光、干燥的条件下,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油辣椒的感官特性无异常变化;顶空氧含量与色价有所降低,酸价增加,最大变化值为1.07mg(KOH)/g;而过氧化值总体上呈先上升后减小的趋势。同时,在储藏过程中油辣椒品质稳定性受季节性温度和顶空氧含量影响较大。因此,低氧、低温条件和储藏时间为10个月内更有利于保持油辣椒品质的稳定性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温度、光线、容器材质、氮气保护等因子对茶油毛油和精炼油贮藏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压榨毛油与精炼茶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长.对茶油储藏酸价的影响因素中容器材质效果最为显著,随后依次为温度和光线,氮气保护的影响最小.而对于茶油储藏过氧化值的变化,影响最大的是容器材质,其它依次是光线、温度和氮气保护...  相似文献   

7.
食用抗氧化剂对花生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丁基羟基茴香醚等6种食用抗氧化剂及其复配剂共15种抗氧化材料添加到花生油中,以不添加任何抗氧化剂的花生油为对照,每个处理取100 g置于恒温摇床振荡(50℃,110 r/min),113 h后检测其过氧化物的含量,并进行加热(280℃)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抗氧化剂对花生油的抗氧化活性不同;复配型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活性优于单一剂型;15个处理中有10个处理的花生油过氧化值约1 mmol/kg,其中添加TBHQ BHA处理的效果最好,过氧化值为0.92 mmol/kg,比对照减少3.26 mmol/kg;加热(280℃)各处理花生油,其油色不变或轻微变淡,清晰、无析出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电磁炉、微波炉、常规加热对大豆油、花生油进行处理,测定其酸价和过氧化值,以比较三种加热方式对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磁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最大,微波炉加热对油脂品质的影响次之,常规加热的影响最小;花生油、豆油对热效应的敏感程度依次增加;间歇加热、加新油加热有利于油脂品质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储藏温度对香菇鸡丁自热菜肴品质的影响,以建立自热食品货架期预测模型方法,促进自热食品产业的加速发展和规模化生产。【方法】采用货架期加速试验(accelerated shelf life testing, ASLT)的方法,研究不同储藏温度(42、52、62℃)对香菇鸡丁自热菜肴包的感官品质、酸价、过氧化值、丙二醛和色差值的影响;通过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分析选出货架期预测模型的关键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构建基于理化指标变化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和Q10模型,并与货架期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结果】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香菇鸡丁的酸价、丙二醛、a*及b*值上升,感官评分和L*值下降,过氧化值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波动变化。丙二醛、酸价和色差与感官之间的相关性呈负相关,可作为品质预测模型关键指标;动力学模型分析显示,香菇鸡丁丙二醛变化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通过Arrhenius方程建立预测模型,丙二醛活化能Ea为34 132.30 kJ·...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储藏温度对糙米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粘度速测仪对不同温度(30、25、20、15℃)下储藏的糙米进行定期测定。[结果]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峰值粘度随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越高峰值粘度上升越快;不同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米峰值粘度影响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峰值粘度间差异极显著。30、25℃储藏样品的最低粘度随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时间对糙米最低粘度的影响显著;30、25℃与20℃和15℃糙米最低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崩解值随储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下降;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米崩解值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崩解值差异均极显著。糙米最终粘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温度越高最终粘度上升越快;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最终粘度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最终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回生值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对回生值影响极显著。[结论]为糙米的安全储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储藏温度对糙米糊化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粘度速测仪对不同温度(30、25、20、15℃)条件下储藏的糙米进行定期测定。[结果]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峰值粘度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越高峰值粘度上升越快;不同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米峰值粘度影响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峰值粘度间差异极显著。30、25℃储藏样品的最低粘度随着储藏时间延长不断增加;储藏温度、时间对糙米最低粘度的影响显著;30、25℃与20和15℃糙米最低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样品的崩解值随着储藏时间延长先增加后下降;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糙崩解值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崩解值差异均极显著。糙米最终粘度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温度越高最终粘度上升速度越快;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对最终粘度影响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最终粘度间差异均极显著;不同温度储藏糙米回生值随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同,储藏温度对回生值影响极显著。[结论]该研究为糙米的安全储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均匀设计方法,研究SFE-CO_2萃取花生油工艺。选取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_2流量四个因素,每个因素十个水平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花生油最大出油率可达48.75%,对应的较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4.5 MPa、温度45℃、时间140 min,CO_2流量220 L·h~(-1)·kg~(-1)。通过检测,SFE-CO_2萃取花生油品质好,酸值(0.6 mg·g~(-1))、过氧化值(3.4 mmol·kg~(-1))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9.586%)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一级食用花生油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过氧化值(POV),首次研究了药用植物野鸢尾总黄酮对3种植物油脂的抗氧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野鸢尾总黄酮对大豆油、菜籽油和花生油均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其中对大豆油的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花生油,最后是菜籽油。可作为具有潜力的天然抗氧化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4.
油茶籽储藏过程中品质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油茶籽在常温储藏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烂籽率随时间的延长不断提高。油脂的酸值、过氧化值在前4个月上升缓慢,在储藏5、6个月开始快速上升;油茶籽种仁的含油率呈上升—下降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呈增加趋势,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整体呈降低趋势;活性成分(角鲨烯、维生素E)在储藏后均较储藏前有所降低。综合试验结果,建议油茶籽的常温储藏期不超过4个月。  相似文献   

15.
采用3种不同的包装形式进行食用油储藏,考察不同包装材料对食用油储藏指标的影响.试验得出,在50℃干燥箱贮藏过程中,不同包装材料灌装的大豆油油样指标变化程度由低到高依次为:玻璃瓶装、PET装、软包装复合食品袋装.可以看出,玻璃瓶对油样的贮藏效果最好.为保持食用油品质,可加入限量的抗氧化剂来弥补包装材料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 4、 2 0、 -2 0℃ 3种不同温度下储藏头孢霉菌 ( Cephalosporium sp.)菌种 ,发酵后比较菌丝脂肪酸组分和菌种储藏的关系。 4℃储藏菌种 ,单烯酸和饱和脂肪酸随储藏天数增加而增加 ,多不饱和脂肪酸逐渐减少。 2 0℃和 -2 0℃储藏菌种 ,在 1 0~ 1 5d左右 ,多不饱和脂肪酸可达到最大值。菌种活化 ,对于获得高不饱和脂肪酸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光照条件,以及不同储藏方式、储藏时间对蓝花野茼蒿种子萌发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其生态入侵预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蓝花野茼蒿种子属于需光发芽种,且在不同储藏条件、储藏时间下均能有64%以上的萌发率。冷藏时间对4℃冷藏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无显著影响;室温和-20℃储藏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均有先推迟再提前的趋势;到储藏200 d后,3个储藏条件种子均在第4天开始萌发。且50和100 d储藏种子的萌发开始时间在3个储藏条件间有显著差异。不同储藏条件下,种子储藏100 d后均可达到最高的萌发率(室内储藏种子和-20℃储藏种子的萌发率达100%,显著高于4℃冷藏种子的78.67%),但随着储藏时间增加到200 d,萌发率又降低(室内储藏的86.47%,显著高于4℃储藏的64%和-20℃储藏的66%)。3个储藏条件的种子,在储藏50 d时的萌发速率均比未储藏的显著降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到100 d,萌发速率均又显著升高;但随着储藏时间达到200 d,室内储藏种子的萌发速率继续加快,而4和-20℃储藏又有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8.
酸价和过氧化值是反映植物油脂品质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试验选用日常食用的植物油,针对人们贮存和大豆油的方式以及市场上油炸行业反复使用植物油脂时间的长短,探讨在常温条件下不同贮存方式对植物油脂的酸价与过氧化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开口放置的植物油的酸价与过氧化值高于封口放置,两者都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三种植物油中,大豆色拉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最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温度、空气以及抗氧化剂储藏条件对牡丹籽油过氧化值(POV值)影响,通过测定POV值来提高牡丹籽油的贮藏。[方法]利用过氧化值测定试剂来检测牡丹籽油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的POV值,并添加不同的抗氧化剂来抑制牡丹籽油氧化。[结果]牡丹籽油在4℃储藏条件下相对于25和45℃的POV值增长较慢,表明在低温时牡丹籽油易于储藏。在密封储藏条件下,牡丹籽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过程会变慢,牡丹籽油保存的时间更长。在25℃条件下,设定不同时间对牡丹籽油的POV值分别在见光与避光条件下进行试验,8 d之后,牡丹籽油见光条件下的自由基开始快速生长,加速了氧化过程,因此应采取避光措施来储藏及运输牡丹籽油。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牡丹籽油的氧化速率,选取8种抗氧化剂进行试验,最适宜牡丹籽油贮藏的添加剂是合成抗氧化剂BHA,还有TBHQ,较好的天然抗氧化剂的种类是竹叶黄酮、V_C。[结论]牡丹籽油要在低温、密封、避光条件下进行储存。且在选择添加剂时,竹叶黄酮作为一种低价的食品添加剂,可以考虑作为牡丹籽油的一种新型植物源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0.
储藏时间对花椰菜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花椰菜种子储藏过程中的种子活力及相关生理生化水平的变化状况,以储藏1、2、4年的花椰菜Yuan-H和Yuan-I种子为材料,调查了不同储藏时间下种子活力、田间出苗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花椰菜种子储藏1~2年,种子活力、田间成苗率降低不明显,平均出苗时间增加不明显,而幼苗苗高、干重和真叶数有明显降低趋势;储藏4年,发芽率60%,苗高等幼苗素质明显受抑。随着储藏时间的增加,种子中SOD、POD、CAT和脱氢酶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因品种和储藏时间而异。种子活力、成苗率与SOD、POD和脱氢酶活性显著正相关(P0.5),与MDA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