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18份高粱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测定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重、生育期等5个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等3个品质性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8份高粱种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方差分析表明,18份高粱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间差异达显著、极显著或者不显著水平.参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利用好小麦资源材料,对19份绵麦系列小麦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等15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着复杂的相关关系,有1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有23对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偏相关。产量与8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千粒重>穗粒数>容重>株高>最高苗>生育期>有效穗;产量与6个品质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稳定时间>最大阻力>籽粒蛋白>面积>吸水率>湿面筋;蛋白质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最高苗>有效穗>基本苗>穗粒数>产量>容重>千粒重>株高>生育期;稳定时间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容重>最高苗>产量>生育期>有效穗>千粒重>株高>基本苗>穗粒数;面积与9个农艺性状的关联系数的序次为:基本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株高>最高苗>有效穗>生育期>容重。供试材料从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可被聚为三类,第Ⅰ2、3、4类育种时可以作为高产材料加以应用,同时Ⅰ3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矮杆材料加以运用;Ⅰ1和Ⅰ4类群育种时可以作为优质品质材料加以运用。第Ⅱ类育种时可从粒重方面加以应用;第Ⅲ类从优质矮杆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发掘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的优异基因资源,拓宽燕麦资源的遗传基础,对采自不同喀斯特山区的80份野生燕麦进行了农艺性状调查鉴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份供试材料多数表现为株高较高的材料穗长相对较长;有效穗多的材料其穗粒数及穗粒重均较多;穗长较长的材料其小穗数也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而穗粒数偏少情况下,其千粒重则表现的较高.各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穗粒重/株>穗粒数/株>有效穗>小穗数>千粒重>穗长>株高.简单相关和偏相关性状分析中,偏相关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中分别有7对和10对性状达到极显著平准.  相似文献   

4.
山东大豆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 069份大豆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概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大豆品种中黄豆资源丰富,且生育期、株高、百粒重等农艺性状变幅大,选择范围广。在品质方面,蛋白质含量≥40%的品种989份,占92.52%,为我省培育高蛋白大豆品种提供了充足的原始材料。对蛋白质含量≥45%的164份品种进行各性状间相关性分析证明,高油、高蛋白育种在后代选择中紫花品种蛋白高于白花品种,百粒重大的品种含油量高。  相似文献   

5.
山东高粱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省现有的1223份高粱地方品种资源的农艺性状和部分材料的抗逆性、抗病虫性以及籽粒的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和单宁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株高以高秆品种最多,其次是特高秆品种,生育期集中在106~120d,千粒重以小粒品种和中粒品种最多,分别占34.59%、43.34%;穗长集中在20.1~35cm,穗粒重集中在30.1~70g;穗型以散穗最多,粒色以红粒为主,壳色以黑壳最多。高粱抗性中,已经鉴定的材料有2份耐盐性为1级,96.09%材料的耐盐级别为4、5级,有4份材料抗旱为1级,有2份材料对黑穗病免疫,多数材料不抗螟虫和蚜虫,但有9份材料抗螟性为1、2级;在已经测定的种质资源中有79.16%的材料蛋白质含量低于12.5%,有7份材料的蛋白质含量超过15%,有81.54%的材料赖氨酸含量在0.21%~0.40%之间,有4份材料赖氨酸含量超过0.45%,单宁平均含量0.645%,基本成正态分布,有101份材料含量低于0.1%。总之,山东省地方品种资源农艺性状、抗性、籽粒品质变异类型丰富,可以为高粱育种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徐翠莲  杨衍菊  王瑞清 《种子》2013,32(2):85-88
为了给南疆地区小麦育种和品质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对疆内外引进的13个冬小麦地方品种的5个农艺性状和4个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单株粒重与单株穗数、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或偏相关;单株粒数与单株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或偏相关。因此,在保证单株穗数的前提下,可通过增加单株粒重和单株粒数来提高小麦的产量。(2)干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蛋白含量之间无显著正相关;沉淀值与蛋白含量也无显著相关性。(3)除穗长和蛋白含量在0.1水平上显著偏相关,偏相关系数达0.537外,其余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均无显著相关或偏相关关系。因此,在育种中可以适当将高产和优质结合起来,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农家品种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遗传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河南省龙生型农家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等品质性状的变异规律,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品种具有遗传多样性。河南省龙生型花生品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属平均水平,但平均油酸含量高于平均水平。龙生型花生在中、小果型及单株荚果数、油酸含量方面性状表现突出,具有育种利用价值。南阳花生和柘城麻壳在低蛋白品种选育、东明集小花生及郏县三四粒在食用品质及抗病性方面具有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宁夏水稻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40余份宁夏水稻品种的9个农艺性状和5个碾米、外观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两组性状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每穗实粒数与整精米率和透明度有关,千粒重和单株粒重与垩白率、透明度有关,从而构成农艺和碾米、外观品质性状间的显著相关,前3个典型相关系数占总相关信息的75%以上,这表明在宁夏优质高产育种过程中,在对产量性状选择的同时,通过对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少数几个农艺性状的选择,达到间接改良品质性状的目的,提高优质高产的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9.
广西籽粒苋地方种质资源极其丰富多样,为了给广西籽粒苋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考察收集的61份广西籽粒苋资源为试材,对籽粒的蛋白质、淀粉、脂肪、硒含量等4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蛋白质、淀粉、脂肪、硒平均含量分别为14.59%、41.37%、4.89%、0.056 mg/kg。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硒含量变异最大。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的相关性:蛋白质与淀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脂肪呈极显著负相关,脂肪与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硒呈现显著负相关。不同来源的种质品质性状比较结果表明,百色市地方种质资源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和硒的平均含量明显优于广西其他地市。通过鉴定,筛选出多项品质优异资源4份,双项品质优异资源7份,高蛋白质、高淀粉、高脂肪和富硒含量单项优异资源16份。  相似文献   

10.
大豆品系在黄淮南部主产区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黄淮南部大豆产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于2011年和2012年对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5个试验点测试的107份大豆品系的产量、品质及其他相关性状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大豆品系的平均产量为2601.73 kg/hm2,与对照‘中黄13’相比,共有48份大豆品系表现增产,占总数的44.86%;各试验点的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总体较高,而且蛋脂双高的品种比例在各试验点均在70%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23和-0.48;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r=0.48,r=0.59,r=0.64)。偏相关分析也表明,大豆的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且单株粒数是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通径分析显示,该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最大。蛋脂总量与株高、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0,r=0.23),与有效分枝呈显著负相关(r=-0.19),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29,r=-0.44,r=-0.37)。生产中,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应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引进大麦品种资源的特性并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对美国引进的47份大麦种质进行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47份引进资源株高多为中间型和高秆型材料,穗长属中等偏短,穗粒数较高,倒伏率高,千粒重低,多数资源属于早、中熟材料。引进材料籽粒蛋白质含量表现不一,筛选率较低,小区产量表现变化幅度较大,且整体不高。相关分析表明,生育期、穗长、穗粒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都明显影响小区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生育期、株高、穗长和穗粒数均具有极显著负相关,且各农艺性状之间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为探索国家现代农业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100份燕麦资源的利用价值,并从中筛选出可直接利用的优质品种,采用田间观察和综合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变异情况和部分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表现。农艺性状分析表明:轮层数、株高和千粒重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在育种过程中较容易选择;上数第2片叶长、上数第2片叶宽和穗粒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在育种中应放宽标准。若干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皮裸性、粒色、茎叶蜡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偏小;粒形、芒色、茎粗度和旗叶叶相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大。通过鉴定筛选出13个抗旱、抗病、早熟的优质燕麦品种,20个大穗大粒品种,以及一系列单一性状突出的品种。为燕麦新品种选育和合理利用燕麦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987年测定208份材料的产量性状、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其中42份材料的湿面筋含量分析品质性状与8个农艺性状的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株粒重、千粒重、穗长;沉降值与株穗数、株粒重;湿面筋含量与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均呈显著负相关。抽穗期与产量性状和沉降值呈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与湿面筋含量无相关,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株高与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及沉降值有负向变化趋势,与穗长、单株粒重、湿面筋无相关。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进一步发掘喀斯特山区野生燕麦的优异基因资源,拓宽燕麦资源的遗传基础,对采自不同喀斯特山区的80份野生燕麦进行了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中,筛选出的特征根累积贡献率大于85%的有穗粒数因子、穗长因子、株高因子以及千粒重因子,共4个主成分;灰色关联度分析中,株高与穗长、有效穗与穗粒数、小穗与株高、穗粒重与穗粒数、千粒重与穗粒重之间相互的关联度最大,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5.
刘宁涛 《中国种业》2020,(12):46-50
以寒带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中的177份小麦种质资源为材料,调查了(千粒重,幼苗习性,灌浆日数,生育日数,株高,穗型,芒型,植株整齐度,粒色、产量)10个农艺性状,对小麦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育日数变异系数最小,为4.28%;遗传多样性指数以千粒重性状最高,达到2.08;聚类分析得到3个类群,其中第Ⅲ类群的3份种质在灌浆速度、穗型、粒色、产量方面可以作为育种亲本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6.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浙江项目组从全省26个县(市,区)收集到黑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累计34份。本研究对这34份黑大豆种质进行连续两年的田间种植鉴定,发现这些黑大豆材料在农艺性状、遗传变异及品质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基于农艺性状的分析表明,这批黑大豆材料以紫花棕毛为主,而其生育日数、百粒重、株高等性状具有显著性差异;基于品质性状的分析表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4.9%和19.4%;基于基因型的聚类分析表明,类群划分与其地理分布、农艺性状都有相关性。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浙江省黑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基础,为黑大豆地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15份春大豆和14份夏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大豆的单株粒数、百粒重和株高对产量的直接作用较大,在育种时可优先考虑;夏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对产量直接较大,单株粒数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因此通过这3个性状进行选择效果较好。同时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不同来源高粱品系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来自中国、美国、印度的61份高粱品系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成熟期对高粱的9个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品系间性状表现具有丰富多样性,其中生育期和淀粉的变异程度最低,株高、穗长、单宁的变异程度较大,穗粒重、千粒重、粗蛋白、脂肪的变异程度较为明显。株高、穗粒重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宁、粗蛋白与脂肪呈极显著正相关,单宁、粗蛋白、脂肪与总淀粉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1份高粱品系可划分为三个类群,各类群都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征。供试高粱品系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均有着巨大的改良潜力,为进一步改良高粱品种和亲本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苦荞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与蛋白质含量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来自5个国家的55份苦荞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及蛋白质含量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具有中、矮秆,主茎节数、有效花序数、蛋白质含量适中,一级分枝数偏多、总分枝数偏少,千粒重、单株粒重偏低和生育期较长等特点.主成分分析将9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5个综合指标,其累积贡献率达87.77%.入选材料应是主茎节数、一级分枝数、总分枝数适中,有效花序数和千粒重偏高,中矮秆的材料.据此标准,筛选到九江苦荞和苦刺荞2份综合农艺性状优异的材料.基于性状表现,供试材料可分为低产晚熟型、多分枝高蛋白型、早熟粒重型等3类,但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江苏淮北地区50~80年代推广的夏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趋势是:单株粒数、每荚粒数、百粒重、单株粒重、收获指数、粒茎比、生育后期和脂肪含量增加,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分枝数、生育前期和全生育期减少。蛋白质含量没有改进。产量的年遗传改进为2.6%。相关分析表明,单株粒重、每荚粒重、百粒重、收获指数、粒茎比与产量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遗传改进研究是确定育种目标和后代选择方向的重要依据。提高单株荚数和粒数,仍是今后淮北夏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品质方面,宜在保持现有脂肪含量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蛋白质含量。大豆全生育期不必再缩短,以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