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美酒河流域白酒糟饲料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程度,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试验将其加工成全混合颗粒饲粮(占比30%),研究其对黔北麻羊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t-配对试验设计,将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24只黔北麻羊羔羊分为2组:对照组、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饲喂人工精粗混匀饲粮;试验组饲喂白酒糟全混合颗粒饲粮,白酒糟占比为30%。试验期共70 d:预饲期10 d,正式期60 d。测定指标包括干物质采食量(DMI)、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粗灰分消化率,血浆葡萄糖(Glu)、尿素氮(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甘油三酯(TG)、肌酐(Cr)。结果显示:(1)试验组DMI、ANG、AD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应地,F/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DM、CP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sh消化率未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3)2组间血浆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说明,饲喂白酒糟(占比30%)全混合颗粒饲粮,可显著提高黔北麻羊断奶羔羊生长性能,对血浆生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白酒糟是有益的饲料资源,值得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添加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对舍饲育肥牦牛生产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左右、体重水平相当、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牦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TMR全混合日粮)、试验Ⅰ组(TMR+1%酵母培养物)、试验Ⅱ组(TMR+0.75%小肽)和试验Ⅲ组(TMR+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结果表明:(1)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可以显著提高舍饲育肥牦牛日粮中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其中粗蛋白质(CP)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Ⅲ组的OM、CP、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87%、13.79%、17.52%、11.19%。(2)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平均日采食量(DMI)、平均日增重(ADG)和F/G差异极显著,试验Ⅰ、Ⅱ、Ⅲ组DMI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2.20%、6.51%、12.20%;ADG分别提高25%、10.74%、28.09%;F/G则分别降低了11.74%、5.39%、13.26%(P<0.01)。(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尿素氮(UN)、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球蛋白(GLB)差异不显著(P>0.05);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组TP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了13.02%、7.55%、18.48%;ALB分别提高了12.04%、5.41%、12.23%(P<0.05)。综上所述,小肽与酵母培养物组合可提高舍饲牦牛的生产性能与养分表观消化率,并改善血清中生化指标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探究刺蒺藜提取物(Tribulus terrestris extract,TTE)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及五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选用(37±2)日龄的"杜×长×大"断奶仔猪128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8头猪。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25、250和500 mg/kg TTE的试验饲粮,试验期28 d。分别于51和65日龄时称取空腹体重,收集血液和粪便,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和5-HT含量以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1)随饲粮TTE添加水平的增加,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增加,料重比(F/G)降低;与对照组相比,500 mg/kg组37~51日龄、51~65日龄和37~65日龄时的ADG分别显著提高18.65%、17.62%和18.10%(P0.05)。2)饲粮添加TTE能提高断奶仔猪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Ash)表观消化率;与对照组相比,250 mg/kg组49~51日龄时的CP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5.38%(P0.05),49~51日龄和63~65日龄时的Ash表观消化率分别显著提高22.96%和52.46%(P0.05)。3)饲粮添加TTE能提高断奶仔猪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血清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51日龄时,250和500 mg/kg组的血清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99.42%和114.53%(P0.05),500 mg/kg组的血清M DA含量极显著降低46.98%(P0.01);65日龄时,250和500 mg/kg组的血清M DA含量分别极显著降低53.57%和57.74%(P0.01)。4)饲粮添加TTE能提高断奶仔猪的血清5-HT含量;与对照组相比,250 mg/kg组65日龄时的血清5-HT含量极显著提高33.81%(P0.01)。综上,饲粮添加500 mg/kg TTE可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ADG,降低F/G;添加250 mg/kg TTE可提高断奶仔猪的CP和Ash表观消化率,提高血清5-HT含量,改善抗氧化能力,从而减少应激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单宁和高单宁饲粮条件下添加聚乙二醇(PEG)对绵羊和山羊瘤胃总细菌、总厌氧真菌、原虫数量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1.5~2.0岁、体重45 kg左右、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绵羊和绒山羊各4只为试验动物。采用自身对照设计,共分4期进行,第1期饲喂基础饲粮(Ⅰ组,对照组),第2、3、4期除饲喂基础饲粮外再分别添加占采食量2%单宁(Ⅱ组)、6%单宁(Ⅲ组)、6%单宁+12%PEG(Ⅳ组);每期试验30d,其中预试期12 d,正试期18 d。结果表明:1)山羊Ⅲ组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Ⅳ组干物质(DM)、OM、CP表观消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绵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晨饲前(0 h)山羊Ⅲ、Ⅳ组,6 h绵羊和山羊Ⅳ组瘤胃原虫数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0 h绵羊和山羊试验组瘤胃总细菌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 hⅡ、Ⅲ组山羊瘤胃总厌氧真菌的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在饲粮中添加单宁会降低瘤胃总细菌和总厌氧真菌数量以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PEG可削弱单宁对瘤胃总细菌生长的影响;山羊的瘤胃微生物区系受单宁的影响程度比绵羊更大。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白酒糟TMR颗粒饲粮对育肥山羊血液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采用t-配对试验设计,将32只黔北麻羊育肥羊分为2组,对照组与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组饲喂白酒糟TMR颗粒饲粮。试验共持续70 d,包括10 d预饲期和60 d正式期,正式期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20 d。测定指标包括血浆葡萄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酐(Cr)和瘤胃pH、纤维素酶活(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挥发性脂肪酸浓度。结果显示:(1)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Glu水平提高了25.5%,差异显著(P0.05);两组TC、TG、Cr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差异不显著(P0.05)。(2)处理组与对照组瘤胃pH差异不显著(P0.05),处于正常范围;两组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木聚糖酶均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乙酸、丙酸、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分别高出11.03%、15.86%、11.74%(P0.05);丁酸和乙酸两组间数值差异较小,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白酒糟TMR颗粒饲粮可提高育肥山羊机体能量水平,对其余血液生化指标无负面影响,也未对黔北麻羊育肥山羊瘤胃发酵产生有害影响,为生产实践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期云上黑山羊粗蛋白质(CP)需要量。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体况健康、体重为(28.16±1.13) kg的生长期云上黑山羊公羊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羊),分别饲喂CP水平为8.54%(1组)、10.59%(2组)、12.56%(3组)、14.51%(4组)、16.50%(5组)的饲粮,进行预试期15 d、正试期30 d的饲养试验。在正试期第11~15天和第26~30天,分别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2次为期5 d的消化代谢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平均日增重(ADG)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组的ADG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干物质采食量(DMI)呈现先升高后逐渐保持稳定的趋势,3组、4组和5组的DMI显著高于1组和2组(P<0.05);料重比(F/G)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3组的F/G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2)随着饲粮CP水平的提高,CP摄入量、尿中CP含量、可消化CP摄入量和CP沉积量显著升高(P<0.05);CP表观消化率逐渐升高,5组的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3...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通过监测饲粮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中性洗涤纤维(NFC/NDF)对12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甲烷(CH_4)产量的影响,获得我国生产模型下的CH_4排放规律和CH_4转化因子,为提高奶牛能量利用效率、建立国家或区域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探索减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选取45头体况良好的12月龄的荷斯坦后备奶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头):低NFC/NDF组(饲粮NFC/NDF=1.12)、中NFC/NDF组(饲粮NFC/NDF=1.36)和高NFC/NDF组(饲粮NFC/NDF=1.64),试验期为63 d,包括14 d的预试期和49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高NFC/NDF组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有机物采食量(OMI)、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采食量(NFCI)、总能摄入量(GEI)、平均日增重(ADG)以及干物质(DM)和粗蛋白质(CP)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中NFC/NDF组和低NFC/NDF组(P0.05)。2)随着饲粮NFC/NDF的增加,CH_4产量、CH_4产量/代谢体重、CH_4产量/DMI、CH_4产量/OMI、CH_4产量/中性洗涤纤维采食量(NDFI)和甲烷能(CH_4-E)产量显著降低(P0.05)。作为CH_4转化因子的CH_4-E产量/GEI在中NFC/NDF组和高NFC/NDF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低于低NFC/NDF组(P0.05)。3)瘤胃CH_4排放量与荷斯坦后备奶牛的体重、DMI、饲粮NDF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饲粮NFC/NDF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基于DMI和NDFI的CH_4排放量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最高(0.86)。由此可见,将饲粮NFC/NDF由1.12提高至1.64时,能够显著提高12月龄荷斯坦后备奶牛的DMI、ADG以及DM和CP表观消化率,且能够显著降低瘤胃CH_4产量。可基于DMI和NDFI建立12月龄后备奶牛瘤胃CH_4排放量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小麦秸秆和小麦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对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采食量、产奶性能和消化率的影响。选取体重、胎次、泌乳期和产奶量相近的36头健康荷斯坦泌乳中后期奶牛,将其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小麦秸秆组和小麦青贮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隔栏单独饲养。对照组饲喂全株玉米青贮的TMR饲粮,小麦秸秆组饲喂含有12%小麦秸秆的TMR饲粮,小麦青贮组饲喂含有20%小麦青贮的TMR饲粮,试验期共70 d,其中预饲期14 d,正式期56 d。结果表明,小麦秸秆组奶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ry matter intake,DM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小麦青贮组(P0.05),对照组和小麦青贮组奶牛的DMI无显著差异(P0.05)。3组奶牛的可消化干物质采食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小麦秸秆组奶牛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CF)的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小麦青贮组奶牛(P0.05),对照组和小麦青贮组奶牛之间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泌乳时间的延长,3组奶牛的日均产奶量逐渐降低。对照组奶牛的日均产奶量最高,为(16.84±4.92)kg/d;小麦青贮组奶牛的日均产奶量为(16.60±4.68)kg/d;小麦秸秆组奶牛的日均产奶量最低,为(16.37±3.66)kg/d,但3组奶牛的日均产奶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泌乳天数的增加,对照组奶牛乳蛋白率、乳糖率高于小麦秸秆组奶牛和小麦青贮组奶牛,但差异不显著(P0.05)。小麦秸秆组奶牛的乳脂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小麦青贮组(P0.05),小麦青贮组奶牛的乳脂率与对照组奶牛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使用小麦秸秆和小麦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对泌乳中后期荷斯坦奶牛无显著影响,生产中可以利用小麦秸秆和小麦青贮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作为奶牛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生长性能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并以此确定山羊饲粮中红曲米酒糟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28只体况良好、体重一致的贵州白山羊,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其分为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不含红曲米酒糟的基础饲粮,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含10%、20%和30%红曲米酒糟的试验饲粮。试验持续38 d,包括预试期10 d,正试期28 d。结果显示:各组山羊的干物质采食量(DMI)、末重(FW)、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从数值上看,以试验Ⅰ组的生长性能最佳。试验Ⅲ组血浆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与试验Ⅲ组血浆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一定量(10%~30%)的红曲米酒糟对山羊的生长性能没有负面影响,并能有效改善脂质代谢状况,综合来看,以红曲米酒糟添加量为10%时饲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研究刺梨果渣对山羊生长性能和血浆脂代谢的影响,为开发利用刺梨果渣作为饲料资源奠定基础。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24只体况良好、年龄(4~7月龄)和体重[(16.81±2.43)kg]相近的山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处理Ⅰ组、处理Ⅱ组分别饲喂刺梨果渣含量为12%、24%的全价混合颗粒饲粮。试验持续37 d,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试验结果表明:(1)处理Ⅰ组和处理Ⅱ组采食量(ADF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处理Ⅱ组净增重(ANG)和日增重(AD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处理Ⅰ组料重比(F/G)最低,显著低于处理Ⅱ组(P0.05),也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2)在16 d,处理Ⅱ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Ⅰ组(P0.05)。在31 d,处理Ⅱ组血浆三酰甘油(TG)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刺梨果渣可作为山羊饲料原料。12%水平可改善山羊饲料利用率,24%水平可改善血液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讨低蛋白质饲粮添加过瘤胃赖氨酸(RPLys)与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将18只体况良好的黔北麻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个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2.49%的基础饲粮;2个处理组饲喂低蛋白质水平饲粮(CP=10.25%),处理Ⅰ组饲粮中添加0.5%RPLys和0.2%RPMet,处理Ⅱ组饲粮中添加1.0%RPLys和0.4%RPMet。结果表明:(1)各组间干物质采食量(DMI)、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均无显著差异(P>0.05)。(2) 2个处理组血浆尿素氮(PU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间其余生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3) 3组山羊瘤胃发酵参数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RPLys和RPMet不影响山羊的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有利于提高血液氮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添加0.5%的RPLys和0.2%的RPMet为宜。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中部分扣除或过量添加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对杜寒杂交肉羊育肥阶段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氮和能量代谢的影响,旨在为我国肉羊饲养标准中脂溶性维生素需要量参数的制订提供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择120只90日龄断奶后体重为(26.0±0.1) kg的杜寒杂交肉羊,根据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2个重复,每个重复2只(公母各占1/2)。对照组(PC组)饲喂基础饲粮,不扣除任何维生素;试验组分别在PC组基础上扣除30%的维生素A(PC-VA组)、维生素D(PC-VD组)和维生素E(PC-VE组);另设过量添加组,其3种脂溶性维生素添加量均为对照组的7.5倍(PC-7.5组)。预试期10 d,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第60~90天,PC-VE组公羊干物质采食量(DMI)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PC-7.5组母羊平均日增重(ADG)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 0.05); PC-7.5组母羊饲料转化率(FCR)最高(P 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 0.05)。部分扣除维生素E和试验周期对公羊DMI和ADG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摄入高倍剂量脂溶性维生素和试验周期对母羊ADG和FCR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摄入高倍剂量脂溶性维生素和试验周期对肉羊的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质和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0.05)。结果提示,饲粮长期扣除30%的维生素E或摄入过量的脂溶性维生素可降低杜寒杂交肉羊增重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对肉羊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能量水平和养殖环境温湿指数(THI)对育肥肉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3×2双因素设计,选用30头初始体重为(345.4±28.8) kg的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公牛,随机分为6组,每组5头,在2种养殖环境[室外围栏(THI=31)和日光棚(THI=45)]中分别饲喂低、中、高3种能量水平(综合净能水平分别为6.46、6.96和7.41 MJ/kg)的全混合日粮(TMR)。预试期7 d,正试期63 d。结果表明:在THI=31时,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育肥肉牛的干物质采食量(DMI)逐渐降低,且低能量水平组显著高于高能量水平组(P0.05)。育肥肉牛的平均日增重(ADG)在2种养殖环境THI中均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增加,而料重比(F/G)则均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降低,以THI=31时低能量水平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和养殖环境THI的交互作用对DMI、ADG和F/G均有显著影响(P0.05)。THI=31时各能量水平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P0.05)。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中性洗涤纤维(N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HI=31时低能量水平组(P0.05)。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和THI=31时高能量水平组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THI=31时低能量水平组(P0.05)。饲粮能量水平、养殖环境THI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NDF和ADF表观消化率(P0.05)。THI=31时各能量水平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P0.05),而总蛋白含量反之。THI=31时低、中能量水平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高于THI=45时各能量水平组(P0.05),且其在THI=31和THI=45时均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而降低。饲粮能量水平和养殖环境THI的交互作用对除葡萄糖含量外的其他血清生化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上,当饲粮综合净能水平为6.96 MJ/kg、粗饲料与精饲料配比为45∶55时,在寒冷地区冬季采用日光棚养殖可提高饲粮的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改善育肥肉牛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粗蛋白质(CP)和粗脂肪(EE)水平对冬毛期雄性水貂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氮代谢的影响,以明确冬毛期水貂饲粮CP和EE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即2个CP水平(32%和36%)和3个EE水平(10%、20%和30%),共配制6种试验饲粮。选取84只(120±5)日龄健康雄性水貂,随机分成6组,每组1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预试期7 d,正试期85 d。结果表明:32%CP组水貂平均日增重(ADG)、蛋白质消化率、脂肪消化率、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及氮代谢各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36%CP组(P0.05或P0.01)。30%EE组水貂末重、ADG和氮沉积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10%EE组(P0.05或P0.01);30%EE组水貂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干物质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碳水化合物消化率、食入氮含量和粪氮排出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10%EE组(P0.05或P0.01)。饲粮CP和EE水平对水貂脂肪消化率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合以上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CP水平为36%、EE水平为20%或30%时,冬毛期水貂可获得较佳的生长性能,且能够提高水貂对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低蛋白补饲过瘤胃赖氨酸(RPLys)对山羊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将18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处理Ⅰ组、处理Ⅱ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CP)水平为12%,不含RPLys|处理Ⅰ组CP为10%,补饲0.5%的RPLys|处理Ⅱ组CP为10%,补饲1%的RPLys。结果显示:(1)各组山羊的生长性能差异不显著(P > 0.05)|2个处理组的CP和粗脂肪(EE)消化率高于对照组(P < 0.05),且处理Ⅱ组高于处理Ⅰ组(P > 0.05)。(2)各组山羊的血液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差异不显著(P > 0.05)。由此可知,在低蛋白时补饲RPLys可提高山羊饲粮养分消化率,未对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能力产生不良影响。综合来看,RPLys的添加水平为1%时效果最好。 [关键词] 过瘤胃赖氨酸|血液生化指标|养分消化率|山羊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全株桑枝叶对育肥湖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54只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湖羊公羔[初始体重为(25.02±1.81) kg],随机分为3个组,每个组设1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湖羊公羔。3组试验羊分别饲喂全株桑枝叶添加比例为0(CON组)、4%(MUL4组)和8%(MUL8组)的试验饲粮。整个试验期包括7 d的预试期和63 d的正试期。结果表明:1)各组之间终末体重、干物质采食量(DMI)和料重比(F/G)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饲粮中全株桑枝叶添加比例的增加,育肥湖羊的平均日增重呈一次线性增加(P0.05),MUL8组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2)饲粮中全株桑枝叶添加比例对育肥湖羊的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表观消化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3)随着饲粮中全株桑枝叶添加比例的增加,育肥湖羊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均呈一次线性增加(P 0.05),其中MUL8组血清T-AOC显著高于CON组(P 0.05),MUL4组、MUL8组血清GSH-Px活性显著高于CON组(P0.05)。育肥湖羊血清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随着饲粮中全株桑枝叶添加比例的增加,育肥湖羊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呈一次线性增加(P0.05),其中MUL4组和MUL8组瘤胃液NH3-N浓度显著高于CON组(P0.05)。育肥湖羊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浓度以及乙丙比、pH各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4%或8%的全株桑枝叶均未对育肥湖羊的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产生显著影响,但添加8%的全株桑枝叶可以提高育肥湖羊的平均日增重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过瘤胃蛋氨酸(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血浆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择体况良好,年龄、体重[(32.43±1.84) kg]相近的黔北麻羊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粗蛋白质含量为12.42%),且不添加RPMet;Ⅰ组、Ⅱ组的饲粮蛋白质水平均较基础饲粮低2个百分点(粗蛋白质含量为10.21%),且分别添加0.2%、0.4%的RPMet。预试期14 d,正试期7 d。结果表明:1)各组试验羊的末重、干物质采食量(DMI)、平均净增重(ANG)、平均日增重(ADG)、料重比(F/G)差异不显著(P0.05)。2)Ⅱ组粗蛋白质、粗脂肪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Ⅰ组(P0.05)。3)各组血浆生化(总蛋白、白蛋白、总氨基酸、尿素氮、尿酸、肌酐含量及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各组瘤胃pH、氨态氮浓度、挥发性脂肪酸比例和纤维素酶(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纤维二糖酶与木聚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由此可见,低蛋白质水平饲粮添加RPMet对黔北麻羊生长性能、血浆生化和抗氧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没有产生负面影响,且添加0.4%的RPMet还可提高饲粮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化率。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水合硅铝酸钠钙(HSCAS)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择(48.0±10.0)kg的健康"杜×长×大"生长猪45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和2.50%HSCAS的饲粮。试验期为70d,分为48~80kg(前期)和81~110kg(后期)2阶段进行。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0.25%HSCAS对猪生长性能、血清尿素氮(UN)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降低了后期粗蛋白质(CP)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P<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2.50%HSCAS显著提高了后期和全期的料重比(P<0.05),显著提高了血清UN含量(P<0.05),显著降低了后期生长育肥猪CP、粗灰分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P<0.05)。由此可知,饲粮中添加0.25%HSCAS对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和健康无明显影响,但添加量达到2.50%可显著降低其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探明以甜高粱青贮替代日粮中不同比例的玉米青贮对育肥期肉羊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选择体重(24.69±2.68)kg的3~4月龄小尾寒羊6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每只单栏饲喂,分别以甜高粱青贮替代日粮中0%(对照组)、25%、50%、75%、100%的玉米青贮进行饲喂,试验期90 d,每30 d测定肉羊生长性能指标,试验期末测定肉羊养分表观消化率及血常规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组61~90 d平均日增重(ADG)均低于1~30 d和31~60 d(P<0.05),各处理组日均采食量(ADFI)、日均粗料采食量(ADRI)、日均精料采食量(ADCI)和耗料增重比(F/G)均随饲喂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0.05);50%组1~90d的ADRI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ADG以50%组最高,F/G以100%组最低;各组间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和粗灰分(Ash)消化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化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中DM、CP和EE消化率均以50%组最高,Ash消化率...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蛋氨酸(Met)和赖氨酸(Lys)对离乳期梅花鹿仔鹿生长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6只健康3月龄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各组限量饲喂4种不同饲粮:对照组(Ⅰ组)饲喂16.28%粗蛋白质(CP)的高蛋白质饲粮,试验组饲喂13.40%CP添加0.23%Lys并分别添加0(Ⅱ组)、0.06%(Ⅲ组)、0.12%(Ⅳ组)Met的低蛋白质饲粮,试验期为56 d.结果表明:1)Ⅱ组平均日增重(ADG)最低,Ⅱ、Ⅲ、Ⅳ组ADG随饲粮Met水平增加而增加,Ⅳ组ADG与Ⅰ组基本相同.2)Ⅰ组56 d血清白蛋白(ALB)含量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56 d血清总蛋白(TP)含量显著高于Ⅱ组(P<0.05),28 d血清尿素氮(UN)含量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56 d血清葡萄糖(GLU)含量极显著低于Ⅱ、Ⅲ组(P<0.01),血清天冬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显著高于Ⅳ组(P<0.05),28 d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或P<0.01).3)Ⅱ、Ⅲ、Ⅳ组相比,Ⅳ组28 d血清UN含量显著低于Ⅱ组(P<0.05),Ⅳ组28 d血清AKP活性显著高于Ⅱ、Ⅲ组(P<0.05),但血清球蛋白(GLB)、TP含量随饲粮Met水平升高而增加,血清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UN含量随饲粮Met水平升高而降低.由此可见,在13.40%CP的饲粮中添加Lys和Met,仔鹿的ADG可达到16.28% CP饲粮的水平,饲粮中添加0.12%Met有利于仔鹿生长和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