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白粉病对冬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小麦感染白粉病后籽粒品质及产量的变化,选用对白粉病高感的小麦品种偃展4110和中抗品种豫农416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并结合药剂控制发病等级的方法,分析了白粉病对小麦籽粒蛋白组分、面团流变学参数及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白粉病病情指数的增加,小麦籽粒总蛋白质、清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降低,而醇溶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增加,蛋白组分间不平衡加剧,同时,弱化度降低、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拉伸曲线面积和降落值提高。病情指数增加导致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和反弹值降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白粉病对穗粒数的影响相对较小,对千粒重的影响最大,白粉病严重时,千粒重降低5~7g,偃展4110和豫农416的产量损失分别达26.2%和15.8%。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小麦籽粒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确立能够准确预测小麦籽粒产量的敏感光谱参数和定量模型,于2003~2006年连续3个生长季,通过不同小麦品种和不同施氮水平的4个大田试验,在小麦不同生育期采集田间冠层高光谱数据并测定植株氮含量、重量和叶面积指数及成熟期籽粒产量,定量分析小麦籽粒产量与冠层高光谱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小麦籽粒产量随施氮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不同地力水平间存在显著差异.灌浆前期叶片氮积累量和叶面积氮指数均能够较好地反映成熟期籽粒产量状况,而叶片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及叶面积氮指数在拔节~成熟期的累积值与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回归拟合效果更好.对叶片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及叶面积氮指数的光谱反演,在不同品种、氮素水平和年度间可以使用统一的光谱参数.根据"特征光谱参数-叶片氮素营养-籽粒产量"这一技术路径,以叶片氮素营养为交接点将模型链接,建立了基于灌浆前期高光谱参数及拔节期~成熟期特征光谱指数累积值的小麦籽粒产量预测模型.经两年独立试验数据检验表明,利用灌浆前期关键特征光谱指数可以有效地评价小麦成熟期籽粒产量状况,拔节~成熟期特征光谱指数的累积值能够稳定预报不同条件下小麦成熟期籽粒产量的变化.因此,利用冠层特征光谱指数可以快速无损地预报小麦成熟期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3.
小麦氮素高效利用基因型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氮高效型品种选育和栽培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田试验,以14份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效率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生理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差异。基于氮肥吸收效率和氮肥农学效率将参试材料分为氮高效型、中效型和低效型。与氮中效型和低效型品种相比,氮高效型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在农艺性状上,氮高效型品种具有较高的粒重、收获指数(HI)、叶面积指数(LAI)和开花期旗叶面积;在生理上,氮高效型品种开花期旗叶的叶绿素含量、氮含量、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而成熟期旗叶氮含量较低。聚类分析表明,淮麦30、徐麦32、矮抗58和扬麦16为氮高效型品种。经相关分析,小麦粒重、HI、LAI和开花期旗叶的面积、叶绿素含量、氮含量与氮效率呈显著正相关,小麦成熟期旗叶氮含量与氮效率呈显著负相关,这些指标可作为氮高效型小麦品种筛选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分和施肥量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及品质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5个高蛋白品种的2因素3水平的裂区试验,研究了水分和施肥量对高蛋白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肥料对大豆各种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水分条件下,品种间差异并不明显.不同水分间差异明显,中水条件下,叶绿素和品质都明显高于高水和低水.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叶面积、叶绿素、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中肥条件下,各种生理指标较好,产量也最高,达3616 kg·hm-2.产量在肥料和品种的裂区试验中品种间差异明显,其中农大35318最高,达3752.67 kg·hm-2.水分、施肥量二因素是通过影响高蛋白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影响豆荚干重积累,最终影响产量和品质形成.  相似文献   

5.
施肥对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5个油菜品种,设氮肥(对照、施氮),磷肥(对照、施磷)和钾肥(对照、施钾)试验,分析了氮磷钾肥对油菜产量和菌核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油菜平均增产203.7%,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增加17.7%;施磷油菜平均增产47.2%,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下降31.0%;施钾油菜平均增产30.1%,菌核病病情指数平均下降21.9%.分析认为,施氮因病原菌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以及油菜枝繁叶茂提高田间阴湿度致使油菜病害加重;施磷为油菜抗性生理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施钾通过对植株代谢过程的调控和植物形态学的调节提高了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生产上可以通过调控氮肥施用,合理增施磷钾肥,达到既提高油菜产量又有效减轻菌核病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从莆大麦5号的选育试论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麦整个生产发育过程中 ,受到多种病害侵染和为害 ,大麦白粉病是其中主要的一种 ,植株受白粉病侵害较重时 ,生长衰弱 ,早衰枯萎 ,籽粒变小 ,千粒重降低 ,产量损失轻者 2 0 %左右 ,重者可达 30 %以上。但是 ,大麦白粉病是专性寄生菌 ,品种间抗性有较大差异 ,选育抗白粉病的大麦品种 ,是消除白粉病为害的最有效途径。饲料大麦品种莆大麦 5号的选育 ,在大麦白粉病抗性育种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九·五”期间全省推广面积达 3 33万hm2 ,其中 1999年种植面积占全省大麦总面积的 4 6 % ,成为福建省新的大麦当家品种 ,从莆大麦 5号的选育 ,…  相似文献   

7.
氮肥和密度对冬小麦光合生理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给小麦高产栽培中氮肥和密度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以矮抗58和周麦22号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和播种密度对小麦植株光合生理、物质积累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增施氮肥和增加密度能显著提高小麦叶面积指数、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使植株在灌浆期仍能保持较高的光合能力,促进花后干物质的积累,有利于产量的提高.不同品种的籽粒产量对氮肥和密度的响应存在差异,周麦22号的平均籽粒产量高于矮抗58.在本研究条件下,矮抗58籽粒产量在375万基本苗·hm-2和360 kg·hm-2施氮量处理组合下最高;周麦22号籽粒产量在225万基本苗·hm-2扣240 kg·hm 2施氮量处理组合下最高.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芒果品种植株叶片碳稳定性同位素(δ13C)与叶片若干生理指标的相互关系,测定64个芒果品种的δ13C值,及叶片中氮、磷、钾、水分、叶绿素和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芒果叶片δ13值与叶片含水量、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脯氨酸含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芒果叶片氮、磷、钾含量均与δ13C值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片氮含量是引起品种间δ13C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BNS型杂交小麦的高产形成机理,以3个不同类型的BNS型杂交小麦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播量与追氮量下BNS型杂交小麦生育后期的冠层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品种相似,BNS型杂交小麦的冠层性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呈规律性的变化。花后13 d时,冠层上部叶片叶绿素含量逐渐上升,至花后20 d时达最大值,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此时中部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而下部叶片急剧衰亡;冠层中上部叶面积指数因品种不同而有一定差异,叶片功能期越长产量越高;不同类型小麦品种冠层透光率亦有所不同。冠层中上部透光率在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时较高,在灌浆中期随叶面积指数的下降而降低,灌浆后期透光率增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的冠层结构及产量因素受播量与追氮量的影响不同,杂交小麦生育后期受播量与追氮量的影响较大。良种良法配套是实现杂交小麦高产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0.
黄淮麦区小麦主推品种(系)干热风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立黄淮麦区小麦干热风抗性评价指标,并筛选出抗干热风的品种(系),以黄淮麦区推广的91个小麦品种(系)为供试材料,于灌浆期对其设置温室模拟干热风处理,探讨干热风对小麦植株冠层形态特征、旗叶功能期、产量性状及籽粒主要营养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经干热风处理后,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冠层黄化程度不尽相同,而所有小麦品种(系)冠层的绿光标准化值下降,旗叶功能期缩短,千粒重下降,蛋白质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淀粉含量显著降低。同时,确定了旗叶功能期和千粒重抗逆指数共同作为小麦干热风抗性的评价指标,并鉴定出山农19等高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及济南17等敏感品种。利用旗叶功能期和千粒重抗逆指数能够鉴定出小麦干热风相对抗性,可为小麦品种布局以及抗干热风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有机质土壤条件下施氮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研究高有机质含量土壤条件下施用氮肥对强筋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为3.09%的地块,通过播前底施和拔节期追施等量氮肥(225kg/ha),对两个强筋小麦品种(8901-11和济麦20)的产量和部分生理及品质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有利于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氮素含量以及旗叶硝酸还原酶活性;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蛋白质产量、沉淀值、谷蛋白大聚合体及谷蛋白含量,且追施效果优于底施;追施氮肥可以更好地调节籽粒蛋白的组成及含量,从而改善籽粒营养及加工品质。对于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等三种蛋白质组分的含量,不同小麦品种的施氮反应不尽相同。本试验中,施氮处理对8901-11的影响大于对济麦20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高产高效的小麦品种,以陕西关中平原现行栽培以及新育成的15个主要小麦品种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两个施肥处理下(不施肥,推荐施肥),研究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氮磷效率差异及其内在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在施肥和不施肥条件下,部分小麦品种间的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为2 757.5~4 589.5kg·hm~(-2),不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为1 928.3~3 065.8kg·hm~(-2)。无论施肥与否,部分小麦品种间氮、磷效率均差异显著。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与收获指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不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仅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施肥条件下,品种间产量高低与开花期旗叶碳氮比有关;而不施肥条件下,品种间产量高低与叶绿素相对含量和旗叶衰老速率有关。在施肥条件下,品种间氮、磷利用效率的高低主要与可溶性糖转运量、开花期旗叶碳氮比及其衰老速度有关;而不施肥情况下,品种间氮、磷利用效率主要与收获指数有关。从最佳产量和实际生产考虑,在推荐施肥条件下高产高效品种有伟隆121和伟隆123。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特性并发掘可供育种利用的优良基因资源,对保存的874份湖北省小麦种质资源从地理分布、农艺性状、品质及抗病性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湖北省小麦种质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江汉平原麦区分布数量最多,而鄂西北山地麦区小麦资源最为富集,除东经112°74′至114°15′之间、北纬31°18′至32°09′之间和北纬29°37′以南地区分布较少外,其他地区分布较为均匀;(2)供试小麦种质以具有长芒、白壳、红粒、弱冬性和中熟等性状为主,4个产量性状(株高、穗长、千粒重和穗粒数)和4个品质性状(硬度、沉淀值、粗蛋白和赖氨酸含量)的变异幅度大,多样性指数高;(3)抗病性以对根腐病、黄矮病和条锈病抗性最强,而对赤霉、叶锈、秆锈及白粉病的抗性较差;(4)各性状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粗蛋白含量=赖氨酸含量>株高>穗粒数>沉淀值>穗长>硬度>条锈病抗性=黄矮病抗性>根腐叶病抗性>成熟期>赤霉病抗性>根腐穗病抗性>冬春性>芒>壳色>白粉病抗性>粒色>叶锈病抗性>秆锈病抗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国家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有效利用国外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采用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来自6个国家的728个小麦品种(系)19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智利小麦的穗粒数多,蛋白质含量高,生育期偏长;中国小麦的粒重高,植株偏低;俄罗斯小麦的单株穗数多;墨西哥小麦的面粉吸水率高;荷兰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好.中国小麦的6个产量性状和4个品质性状、俄罗斯小麦的植株性状、墨西哥小麦对黄矮病的抗性及澳大利亚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变异类型丰富.荷兰小麦的6个产量性状、中国小麦的植株性状和俄罗斯小麦的4个品质性状变异程度最大.聚类分析表明,中国、智利和澳大利亚等3个国家小麦种质资源的变异类型较多,而俄罗斯种质资源变异类型较少;上述6个国家在育种过程中相互利用了彼此的种质资源,但各自的种质资源均具有独特的遗传特点.由此说明,从不同国家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既可以改良中国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和抗病性,也有助于拓宽中国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5.
152个黄淮地区小麦主要品种(系)的多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抗病抗虫育种提供依据,于2004~2006年在山东济南对152份来自黄淮地区的小麦主栽品种(系)进行了抗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及蚜虫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品种(系)中表现高抗条锈病的品种(系)占46.71%,中抗品种占25.66%;高抗叶锈病的品种占23.68%,中抗品种占24.34%;高抗白粉病的品种占28.29%,中抗品种占55.92%;高抗蚜虫的品种(系)占5.26%,中抗品种占13.16%.综合来看,对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表现中抗以上的品种(系)47个,占30.92%;兼抗(中抗以上)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和麦蚜的有5个品种(系),占3.29%.  相似文献   

16.
水氮处理对燕麦功能叶衰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燕麦高产栽培中水氮管理提供依据,在防雨棚肥水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水氮处理对燕麦不同生育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氮及其互作对燕麦叶片各生育期生理指标影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在水分胁迫条件下,适量施氮可使整个生育期保持较高的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及较低的MDA含量,延缓功能叶片衰老,增加燕麦产量;过量施氮会加剧燕麦的水分胁迫效应,导致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下降,提高MDA含量,加快叶片衰老,降低产量。在供水较充足的条件下,施氮明显提高叶片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使叶片衰老进程变缓,产量大幅增加,但当施氮量达到180kg.hm-2时,肥效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不同落黄类型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及叶片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不同落黄类型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不同落黄类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和穗、茎、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结果表明,早衰落黄型、灰白落黄型、全身落黄型小麦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和旗叶光合速率均存在较大差异。早衰落黄型和灰白落黄型品种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衰减发生早,下降速度快,旗叶光合速率低,籽粒物质积累在灌浆前中期多而后期较少;全身落黄型品种叶绿素含量衰减发生晚,下降速度缓慢,旗叶光合速率高,穗、茎、叶对籽粒灌浆的贡献率较大,籽粒平均灌浆速率高,籽粒饱满指数较高。因此认为,全身落黄型是小麦高产育种选择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将多个不同的抗病亲本及优良农艺亲本进行复合杂交,选育出抗病且农艺性状较好的小麦新品系观4.为了明确观4的抗病性及品质状况,对该品系的抗病基因及品质性状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观4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其白粉病抗性主要来自亲本92R179中的Pm21基因,而条锈病抗性则主要源于YW243中的抗条锈病基因YrX;辽春10号中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7+8也遗传到新品系观4中.因此,观4可作为优良小麦亲本应用于小麦品质和白粉病、条锈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