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加快对虾复产步伐,推广健康养虾技术,江苏省水产局于4月上中旬,召开了全省对虾健康养殖流动现场会,期间,参观了如东、大丰、赣榆3个县(市)6个省级对虾健康养殖示范点的虾池改造现场,会上还专门邀请了全国对虾养殖顾问组成员、青岛海洋大学俞开康教授讲授了目前国内外健康养虾动态及虾病防治技术要点,并在现场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咨询、解答。今年以来,江苏省对虾养殖业开局较好,沿海重点养虾县(市冲D强了对养殖业的领导,广大虾农投入的积极性增强。据初步统计,该省沿海通过完善经营机制,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新建和改造虾…  相似文献   

2.
最近两年来,大丰对虾养殖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这与进行科学养虾,掌握养虾的客观规律有关。作者对大丰对虾养殖进行合理投饵进行探讨,供养虾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3.
长毛对虾具有耐高温、抗病力强等优点,是南方沿海对虾养殖的优良品种,并且从放养到起捕的养殖时间方面与中国对虾养殖有合理穿插安排的机会。这给人们一个启示,就是在南方沿海可以进行多品种、多茬对虾养殖。浙江省乐清县于1989年进行了三茬养虾的试验。其中4月~11月安排中国对虾与长毛对虾双茬养殖,11月~翌年的2月安排养白虾。在养虾的同  相似文献   

4.
骆文宗 《科学养鱼》2001,(11):34-35
1993年我国沿海较普遍地发生了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主要为病毒病,使我国养虾业遭受沉重打击。国家、各级政府每年因此投入大量的资金,组织科技人员进行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防治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虾病的危害。各地纷纷探索健康养殖模式,如卤水对淡养虾、高位池养虾、工厂化养虾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萎靡的养虾业逐渐复苏。但有的模式因投资大不宜大规模推广,近两年来广西合浦沿海群众兴起的土池封闭式养虾模式,因其投资少、效益好、养殖成功率高而在当地得到迅速推广。现将该模式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93’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的病因和今后对策我国的对虾养殖业。从1978年全国海水养殖会议提出在沿海大面积推广人工养殖以来.15年来发展突飞猛进、目前,从养虾整个生产和总体技术水平看;对虾养成(商品虾养殖)。人工育苗和亲虾越冬基本都是成功的。对虾病害尽管是...  相似文献   

6.
位于渤海西岸的河北省黄骅县排河镇,开发沿海滩涂人工养殖对虾成绩卓著。近几年来,人工养殖的734亩对虾年年高产,平均亩产(达12厘米以上的)对虾200公斤以上,最高的亩产达400公斤,居国内领先地位。养虾年产值均在250万元左右,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25%,平均每个养虾户年均纯收入在2800元左右。由于养虾产量高,收入大,这个镇人均生活水平几年来均超过1500元,成为全县富裕乡镇之一。总结他们养虾高产的经验主要有:  相似文献   

7.
孙颖民  杜荣斌 《海洋渔业》1984,6(3):131-133
对虾因具有食品价值高、养殖周期短、生长快、对汇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随着精养技术的不断提高和人工育苗技术的生产性突破。以及联产承包制在水产养殖生产中的不断落实,在大、中型水面对虾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沿海渔民筑池引水,百亩以下小水面精养对虾。以高产夺利润、养虾致富的可喜局面。但目前由于技术问题。虾池生产力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为此。我们谈谈小水面精养对虾的有关技术,仅供从事养虾生产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球性病毒性虾病使对虾养殖陷入困境,闽东区沿海虾农谈虾色变,不少虾塘抛荒“改行”,为了恢复元气大伤的养虾业,福建宁德地区面对现实不松劲,地县水产部门多次派人到沿海乡镇生产点调查研究、研讨对策,动员虾农相信科学,增强信心,重整旗鼓。沿海四县从调查养殖模式、品种结构入手,推行封闭式立体生态养殖,开展虾塘综合利用,虾贝、虾鱼、虾蟹混养、轮养、套养、稀养等新的养殖方式,使濒临夭折的养虾业柳暗花明。全区共放养东方,长毛、墨吉、斑节对虾58220亩,其中虾贝,虾鱼,虾蟹混养套养33300亩,推行封闭式蓄水立体生态养殖21000亩,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福鼎县12000亩虾塘在3月底已基本落实租赁工作,虾塘改造及养成准备有秩序地进行。他们采  相似文献   

9.
为了充分发挥浙江省沿海河口围垦区的养殖条件优势,促进海虾淡化养殖技术的推广和发展,以避免病害侵扰和海水养虾的困境,进一步提高养虾产量和效益,笔者进行了刀额新对虾和斑节对虾的苗种淡化生产技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相关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2002年我国养殖对虾产量超过32万吨,再次位居世界第一。养殖对虾的出口再创历史记录,出口量达10.8万吨,出口额达5.7亿美元, 这些都为对虾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原因,欧盟禁止了我国养殖对虾的进口,使我国丧失了出口对虾的第三大市场。另外去年我国养殖对虾的池边交货价也创下了8元/500克的历史最低价,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养虾业者的积极性。总体上来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对虾养殖作为优势产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对沿海农村、农业经济的振兴,渔民的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破除各个方面的干扰因素,把握各种机遇,积极开拓美国市场,使得去年出口美国的养殖对虾取得了重大突破,对美出口养殖对虾超过4万吨。但对虾的养殖形势仍很严峻,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养虾业者必须主动遵守养虾规范,养殖的对虾必须符合主要出口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为了对虾出口美国贸易的顺利开展,本文介绍了国外对美对虾出口的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市对虾养殖始于80年代中期,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沿海渔(农)民群众积极开发沿海滩涂,建造养虾池塘,发展对虾养殖。十多年来,对虾养殖几起几落,终于走上了稳定发展的新时期。目前,养殖对虾已成为群众参与热情最高、劲头最足、投入最多、效益最好及风险最大的海水养殖业,是沿海“强镇村、富百姓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水产科技》1998,(1):28-28,33
针对我市养虾业的虾池老化、虾病严重、对虾产量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的现实,电白县爵山、龙山等沿海镇的部分对虾养殖户采取高位池养虾的方式,其技术原理是通过对养殖水源采取过滤、沉淀、消毒等措施,避免虾池养殖水体与海区污染水体自由交换,  相似文献   

13.
对虾养殖与近岸水环境保护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自然环境以及近岸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分别从不同侧面讨论了这些影响,包括:为建造养虾池对沿海湿地造成的破坏;虾池排放水对近岸生态系统造成的富营养化;养殖对虾,尤其是引进品种对本地对虾种群造成的“生物污染”;养虾用水对近岸生态区系的影响;以及养虾用化学药品对近岸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并对发展对虾养殖与保持良好的近岸水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沿海人工养殖对虾热湖的不断高涨,人们的注意力已不再是“人工能不能养虾,养虾能不能赚钱”,而是把注意力逐渐集中到“如何提高养虾成活率”“怎样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上来。滦南县自一九七九年发展养虾以来,由大面积鱼虾管养到大面积对虾粗养,不断走上了大面积精养高产的道路,一九八五年成为养虾千吨县,一  相似文献   

15.
我省的闽东沿海是我省发展的对虾养殖业最早的基地之一,然而,近一二年随着养虾面积的发展,带来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虾农普遍亏本,广大虾农和投资者的积极性严重挫伤。造成上述被动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与该区域养虾集中在内湾海域有关。观就闽东内湾海域虾池位置、面积与对虾养殖的关系探讨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栏将从本期开始连载《泰国沿海对虾养殖的环境管理》一文,希望能对今年对虾养殖业有所帮助。 目前,泰国约有51%的虾场采用精养方式,21%的虾场为半精养,28%的为粗养虾池。泰国对虾养殖面积的扩大以及采用精养方式对泰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养虾的发展也对自然环境产生负效应。该研究课题主要目的是(1)了解对虾养殖现状,评价虾业对环境的影响;(2)回顾现有的有关养虾对环境影响的政策和法规;(3)建议减少环境污染的措施;(4)对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淡水养虾业发展与市场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八十年代由于对虾养殖发展迅猛,年产量近20万吨,是世界的主要对虾输出国,期间淡水养虾业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到1993年随着对虾流行病的发生,对虾养殖业迅速滑坡,淡水养虾业才逐步兴起,并成迅猛发展趋势。以江...  相似文献   

18.
阎斌伦 《水产养殖》2003,24(3):21-22
凡纳(滨)对虾(下简称凡纳虾)又称南美白对虾、万氏对虾、白腿对虾等,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的赤道南北沿海,是一个热带虾种。我国于1988年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伟权教授引进,经十几年的探索,现已在全国各地沿海开展养殖,尤其是在福建、广东、海南三省盛行养殖。由于该种虾适应性较强(耐盐范围广、耐密养等)、生长快、抗逆能力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我市养殖对虾大面积暴发传染性流行病,而且发病率高、病害来得早、范围广、损失大是我市养虾史上所罕见,使我市对虾养殖业又陷入困境,广大虾农因之大伤元气而情绪纸落,对搞好今后的对虾养殖生产信心不足。为了探索养虾防病新技术,为广大虾农提供成功范例,针对虾病主要是由于环境等外界不良因子的诱发,  相似文献   

20.
泰国是一个农业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七十年代以来,泰国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暹罗湾和安得曼海沿岸发展了斑节对虾和墨吉对虾的人工养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对虾养殖业。1980年七、八、九三个月,我参加广东养虾实习团前往泰国沿海五个国立渔业站和十多个私营养殖场、公司,进行参观学习,现将他们发展人工养殖对虾的经验和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