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科学养鱼》2012,(12):47-48
今年以来,汕尾市甲东、金厢、大湖、捷胜镇等地利用沿海荒沙滩、沙坡地新建高位池养虾面积1300多亩,对虾养殖的热情继续高涨。采用高位池高密度精养对虾、虾鱼混养、虾蟹混养,一部分虾池搭建了防冷冻大棚养殖等方式,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现全市对虾精养殖面积已达到8万多亩,1-10月份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连江大官坂垦区3.5 hm2虾塘对虾、梭子蟹和贝类多茬生态混养技术。利用虾、蟹、贝和外源天然饵料及虾塘内的浮游生物组成食物链,进行生态养殖。生态混养过程基本未出现病害,不用抗生素,产品风味天然。虾蟹贝生态混养,不仅充分利用了水体空间,而且各养殖品种的代谢产物得到循环利用,从而改善了虾塘养殖的生态环境,是一种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对虾养殖会议去年底在嘉兴结束。会议传达了全国对虾会议精神,传授了泰国的养虾经验,总结交流了1994年对虾养殖、虾塘综合利用,虾病防治情况。 去年全省对虾养殖再次受到虾病困扰,17号台风的袭击使养殖生产又如雪上加霜,面对灾害,各级水产部门、科研单位及广大虾农采取积极措施,通过虾塘综合利用等形式,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第一茬中国对虾养殖14.18万亩,产量1912吨,第二茬多品种虾类养殖5.06万亩,产量604吨,虾塘混养面积达14.67万亩(个别混养二个品种重复计  相似文献   

4.
海水池塘混养技术已发展多年,方法多种多样,有虾鱼、虾蟹、虾贝、虾海参、虾藻等。本文介绍虾、蟹、贝、鱼混养,立体生态综合利用的海水池塘养殖模式——五放七收。  相似文献   

5.
黑鲷、对虾、缢蛏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虾贝生态养殖是优化养虾池塘生态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 ,我们在乐清湾沿岸虾塘实施千余亩黑鲷、对虾、缢蛏(或泥蚶)生态混养技术示范 ,取得了平均亩产9~12厘米体长对虾50公斤、黑鲷20公斤、缢蛏500公斤或泥蚶250公斤的产量 ,每亩毛利润6000元。现将其生态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塘选择与改造沿岸进排水比较方便的常规虾塘均可以作为生态混养场所 ,面积以5~30亩大小为宜。待上年虾塘养殖产品收获完毕 ,就可对池底进行翻耕、曝晒、耙平 ,并按黑鲷、对虾、缢蛏(或泥蚶)生态混养对养殖生态地形的要求改造常…  相似文献   

6.
<正>对虾养殖是我国海水养殖中最具活力的养殖产业之一。在闽南地区除有排污条件的高位池及棚室工厂化养殖模式外,传统的土塘养殖目前仍然是虾类主要养殖方式。闽南沿海地区主要养殖的虾类为凡纳滨对虾、日本囊对虾和金刚虾(斑节对虾),适宜采用鱼、虾、贝混养模式。在虾塘混养合适的鱼和贝类不仅可以清除病虾、抑制虾病发生,提高虾的成活率,还可增加混养种类的收入。漳州沿海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对虾海水养殖地区之一,本文对几个对虾养殖区的不同混养模式进行分析,探讨最佳的海水虾塘混养方案,以供对虾养殖户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温岭市江下乡东门村养殖专业大户赵业秋,1994年春牵头承包了本村隔岭塘的一口虾塘,面积为22亩,原是一般虾塘,水深仅70—80公分,客观条件并不优越,但他针对近两年虾病严重、养虾风险较大的实际情况,采取贝类精养、虾类稀养、蟹类套养,综合性半封闭式立体养殖新技术,在大灾之年丰产丰收。综合产量达11015公斤(其中:一季中国对虾160公斤、二季长毛对虾700公斤、三季脊尾白虾75公  相似文献   

8.
1994年7月18日至8月3日,由渔业局养殖处、办公室和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4位同志组成的虾病调查组,对山东省潍坊市、烟台市和青岛市,上海市,广东省汕尾市、汕头市和潮州市及福建省漳浦市和厦门市部分地区的对虾养殖生产及病害防治工作进行了调查。 1994年山东省对虾养殖面积60.3万亩;上海市养虾1.5万亩;广东省养虾14.4万亩,已经收获7.31万亩,产量1393吨,比去年同期的1200吨增加8.9%;福建省养虾16万亩,其中有6万亩混养蟹、鱼、贝;厦门市养虾2.45万亩,其中混养鱼贝蟹1万多亩,7月已收获对虾365吨,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针对去年养虾情况,今年各级政府和水产主管部门都十分重视养虾生产及病害防治工作,在大灾之后的1994年积极筹集资金扶助和组织虾农清淤消毒、购运亲虾。广大虾农们与这场虾病进行着十分顽强的抗争,积极采取各种防病措施,减少虾病,降低损失。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温岭县上马乡—18亩面积的虾塘,改革养虾技术,实行以虾为主,综合利用,立体养殖获得成功,一季中国对虾产量2854公斤,平均亩产158.56公斤。二季长毛对虾产量1440公斤,平均亩产80公斤,塘内中边滩面套养缢蛏4亩,产量5100公斤,该虾塘养殖技术改革的成功,为振兴我县对虾养殖业树立了典范,其  相似文献   

10.
推广虾塘综合利用(混养),也需有一套优化的养殖模式,用科学的养殖方法与本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进行养殖。几年来,我镇陈厝、南城、柯屿、垦区、农场7000多亩虾塘推广混养、套养和改养(土池养鳗)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本人结合几年来的实践主要探讨虾贝混养的一些做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小漠镇今年晚造大面积推广虾蟹混养的新模式,改变以往纯养虾的生产模式,走生态系养殖之路,有效地防止了虾病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使养虾生产再现生机。今年晚造对虾放养面积2100亩,其中纯养600亩,因发生虾病失收;进行虾蟹混养1500亩,占总养虾面积的71.4%,共收虾83吨,其中对虾18吨、青蟹65吨,产值479.8万元、纯利321.1万元,平均亩产55.3公斤、亩产值3198.6元、亩获纯利2140.7元,比早造对虾养殖亩产6.1公斤增产49.2公斤,增长率906%。进行虾蟹混养的虾农户户盈利。  相似文献   

12.
《科学养鱼》2005,(2):41-41
近年来,三门县围塘养殖实行多品种仿生态立体混养,水底套养缢蛏、蚶等贝类,水面混养青蟹、小白虾、鱼类,实行贝类、鱼类、蟹类、虾类四大类三层次仿生态立体混养,养殖品种从过去的缢蛏、中国对虾、毛蚶、青蟹4个,发展到青蟹、文蛤、缢蛏、泥蚶、大黄鱼、黑鲷、美国红鱼、鲈鱼、小白虾等30多个。目前,该县围塘立体混养面积达8万余亩,  相似文献   

13.
崔彦卿 《河北渔业》2002,(2):24-24,14
<正> 自90年代初期,全国沿海地区暴发病毒性虾病以来,对虾养殖业一直在低谷徘徊。人们以改换养殖品种或实行虾鱼混养、虾蟹混养、虾贝混养来提高养殖效益。近年来,我们进行了对虾与缢蛏混养的试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白虾又称脊尾白虾、白米虾、小白虾,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尤其是苏北沿海,是虾蟹贝混养的主要品种。本人从事多年养殖和技术服务工作,总结了一套养殖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蟹、虾、蛤混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民 《齐鲁渔业》2007,24(3):10-11
1993年,全国各地同时爆发了毁灭性对虾白斑杆状病毒疾病后,福建省连江县大官坂垦区1 066.7 hm2 (16000多亩)连片虾塘,在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相继构建了虾、蛎与鱼,虾、蟹与蛏、蚶,蟹、虾与蛤等多种混养、套养模式,引导广大虾农走上了一条投资风险小、产量高、效益好的路子。现就大官坂垦区梭子蟹、对虾与花蛤混养的经验和相关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温州沿海渔民自80年代中期以来率先打破虾鱼不能同塘混养的禁区,且取得了高产、高效的效益。目前对虾与青蟹混养已形成较大规模的养殖新格局,据统计:今年全市对虾与青蟹混养面积近1万亩,上半年已产出青蟹近500吨、产值达3000万元。现将虾塘混养青蟹的高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塘环境: 对虾与青蟹虽为两种不同生物,却有其共性和个性,运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创造一个适应对虾与青  相似文献   

17.
陈萍  王芳芳  翁歆之 《中国水产》2016,(11):109-112
正目前,具代表性的海水池塘综合养殖模式主要有:鱼虾混养模式、虾参混养模式、虾贝混养模式及多品种综合混养模式。本文从浙江省三门县最具代表性的海水围塘虾蟹贝混养模式出发,就模式发展历程、养殖特点做简要介绍,并重点对模式优势、存在问题做重点思考及分析。一、发展历程三门县是浙江省海水养殖重点县,该县海洋资源丰富,养殖历史悠久,现有海水围塘虾蟹贝(脊尾白虾、青蟹、缢蛏、泥蚶)立体综合生态混养面积8万多亩。发展初期以滩涂贝类增养殖为  相似文献   

18.
林野 《福建水产》1995,(4):63-67
福建沿海虾区近年深受虾病困扰,许多养虾区因此改为虾鱼混养,但实质上依然以养虾为主,在养殖结构上改变不显著。经济学上称这种因循保守行为谓:行业隋性。 1990年台湾虾农在遭受虾病灾害后,多数即转为养鱼;泰国对30万亩不宜养虾的池子进行调整;我国山东省养虾区,近年来对养虾区布局也进行了调整。笔者在1988年曾动议“养虾热”降温,为此近年屡同在养虾区工作的专家和同行探讨调整虾塘养殖结构的可行性;1994年以来又深入几个养虾区,直接向养虾区管理部门和虾农就这一问题作调查研究,获悉  相似文献   

19.
<正>在福建沿海滩涂围塘有近90%养殖对象均是对虾,因此,滩涂围塘一直也被称为“虾塘”。近年来,养殖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金刚虾)以及日本对虾成为水产养殖业的聚焦点,也是福建沿海围塘养殖主要的优质养殖种类。围塘的生态混养技术在某种程度已相当成熟,文献[1-10]简述了虾、鱼、贝多方式混养技术的机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0.
正海水池塘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即为通俗意义上的鱼、虾、贝混养,就是通过鱼、虾、贝的生理、生态的不同进行养殖,根据混养品种在栖息水层、食性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互补特点,进行水中养鱼、池底养虾、泥里养贝。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是互相促进、生态互补的,是一种立体生态养殖模式,是典型的"碳汇渔业"。这种养殖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品种成活率、节省饲料成本、缩短养殖周期,还可以合理使用饵料,恢复池塘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