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野生龙葵果实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法,对龙葵果红色素的最佳浸提及浸提溶剂条件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以1.5%柠檬酸溶液为提取剂,微波火力为中高火,料液比为1:20,微波处理时间1 min是微波辅助提取龙葵果红色素的最佳浸提条件.与传统的加热提取和常温提取相比,此法极大地缩短了提取时间,而且提取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超声波辅助浸提法提取野生龙葵果红色素的优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龙葵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法,对龙葵果红色素的浸提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其最佳浸提工艺。即浸提溶剂为柠檬酸水溶液,质量分数为1.5%;料液比为1∶10(W/V,g∶mL);提取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30min。  相似文献   

3.
龙葵果红色素的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葵果成熟时为黑紫色,含量丰富的色素。本文通过对龙葵果红色了佳提取条件的研究,确定了龙葵果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80%醋酸溶液,1:600物料比,80℃恒温,浸提90min。  相似文献   

4.
为提取红甜菜中的色素,通过超声波辅助浸提技术,在单因数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并以甜菜红色素吸光值为响应值,对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料液比对甜菜红色素吸光值影响最大,浸提时间影响最小。超声波辅助提取甜菜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超声波浸提功500 W、时间25 min、温度30℃、料液比1:5.02,吸光值达到0.675,验证试验与响预测值接近,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该工艺的条件合理。  相似文献   

5.
胡位荣  林斌  李婉君  孙茹  刘顺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993-13996,14154
[目的]寻找红肉蜜柚果实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方案。[方法]以红肉蜜柚果实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曲面法对果肉红色素超声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选择超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为自变量,以红色素提取液在471 nm处吸光度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设计方法,模拟得出了红肉蜜柚红色素提取的回归方程。[结果]石油醚为提取剂时,超声辅助提取使红肉蜜柚果肉红色素吸光度增加106.1%;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浸提溶剂,浸提温度22℃,浸提时间32 min,料液比1∶4.3 g/ml,此时红肉蜜柚果实红色素提取液的吸光度为1.312。[结论]研究可为红肉蜜柚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安吉白茶茶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安吉白茶茶多酚的提取工艺,为安吉白茶茶多酚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安吉白茶为原料,以茶多酚得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离子沉淀法、醇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离子沉淀法在沉淀比为3∶20、沉淀pH为6、浸提时间为2.5 h、浸提温度为8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8%;醇提法在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2 h、乙醇浓度为70%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15.9%;微波辅助提取法在浸提温度为70℃、料液比为1∶25、微波时间为40 s、微波功率为80 W的条件下茶多酚得率为20.7%。[结论]微波辅助提取法是茶多酚工业化生产较理想的一种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7.
实验以龙葵果实为原料,采用浸提法,对龙葵红色素的最佳浸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龙葵红色素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520nm,以4.5%的盐酸为浸提剂,物料配比(W/V)为1:10,在60℃的条件下,浸提4h,龙葵红色素的提取量最大.且连续浸提2次,总提取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法提取枸杞红色素的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枸杞红色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采用体积比2∶3的0.1mol/LHCl与95%乙醇的混合溶液作为提取剂、微波功率400W、提取时间30s、料液比为1∶10进行浸提.与传统的溶剂浸提法相比,提取时间由24h缩短为30s,色素得率由15.20%增加到16.87%.  相似文献   

9.
胭脂虫红色素的微波萃取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波萃取胭脂虫红色素的影响因素,利用正交试验对微波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为微波功率为560W,微波作用时间为40s,料液比为1∶4,合适的提取次数为10次.经过10次浸提色素的得率可达42.11%.  相似文献   

10.
酸藤子果皮红色素微波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晓冬  黄晓昆  李美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675-10677
[目的]探索酸藤子果实红色素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取微波法提取酸藤子果皮红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提取级数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微波法提取酸藤子果皮红色素的优化工艺条件为:以原料70倍量的pH值3.0柠檬酸磷酸盐缓冲液,在微波功率450W的条件下提取180s,提取级数为2次。该条件下,色素提取率达90.46%,果皮总花色苷得率为50.66mg/100g。[结论]微波法是一种高效的、节约成本的酸藤子果皮红色素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龙葵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方法]以天然植物龙葵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乙醇提取龙葵生物活性成分,将提取物配置成50、100、150、200 mg/m L 4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利用滤纸琼脂扩散法研究不同浓度龙葵生物成分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种菌种生长的影响。[结果]一定浓度的龙葵乙醇提取液对3种菌种均有抑制作用,且随着龙葵提取液质量浓度的增加,3种菌种的抑菌效果越显著,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最明显。[结论]龙葵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抑菌效果随着龙葵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并比较龙葵不同部位中龙葵碱的含量。[方法]采用乙醇一乙酸提取法对龙葵不同器官中的龙葵碱进行对比提取试验,采用吸光度法进行生物碱含量测定,并对不同器官的生物碱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茎中龙葵碱的含量为0.06%,叶中含量为0.19%,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为0.33%,成熟的果实中的含量为0.06%。龙葵碱含量在植株各部位的大小顺序为:茎〈成熟果实〈叶〈未成熟果实。[结论]该方法优化了龙葵碱的提取条件,为龙葵碱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温室盆栽实验,接种从垃圾填埋场土壤中筛选的淡紫拟青霉菌和绿色木霉菌,研究其对龙葵(Solanum nigrumL.)的生理活性和吸收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对龙葵生长有促进作用,可增强龙葵对Cd、Pb的吸收能力。单一Cd污染时,淡紫拟青霉菌能增强龙葵的抗氧化能力,促进Cd从植物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迁移;单一Pb污染时,绿色木霉菌能降低龙葵的抗氧化能力,不能明显促进Pb的迁移。在Cd、Pb复合污染时,两种真菌的混合液能较好地促进龙葵对重金属的吸收,龙葵对Cd的富集系数最高可达到4.25,而其对Pb的富集系数最高仅为0.19。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温度处理对黑果龙葵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北方常见黑果龙葵幼苗为试材,设置昼/夜温度(35/30、30/25、25/20、20/15、15/10),通过对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测定,分析不同温度对龙葵幼苗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猝灭特性和光能分配等的影响,研究龙葵幼苗适应性反应以及生理机制。[结果]随着温度降低,龙葵幼苗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Fv/Fm、ΦPSⅡ、q P均逐渐减小,qN增大,并且随时间的延长增大幅度提高;低温导致龙葵幼苗叶片PSⅡ的部分失活或受到一定伤害,原初光能转换效率下降,电子传递活性减弱,有效抑制了光合碳代谢电子供应效率,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并随温度的降低抑制作用加剧。[结论]该研究为新型野生蔬菜龙葵的人工栽培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镉对龙葵幼苗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镉胁迫条件下龙葵幼苗生长、生理响应及镉积累特性.结果表明,镉胁迫下,龙葵幼苗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并且具有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镉胁迫还导致龙葵叶片色素含量下降.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平均含量在高浓度镉(150 μmol·L-1)处理条件下分别较对照降低55.5%、63.9%和43.3%.低浓度镉(25 μmol·L-1)处理15 d内显著促进龙葵幼苗根系活力,平均根系活力较对照上升10.4%,而高浓度镉处理下,根系活力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镉处理10 d之后达到峰值;随着镉浓度的升高和胁迫时间的延长,龙葵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和渗透调节物质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相对于对照植株,低浓度镉处理下龙葵叶片平均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上升17.7%、117.7%、5.6%和95.3%,而高浓度镉处理下上升幅度更大,分别为39.0%、194.6%、56.3%和758.0%.从积累部位来看,镉主要积累在龙葵幼苗地上部,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叶片>茎>根系,高浓度镉胁迫20d之后根茎叶镉含量为5 d时的1.73、1.49和1.40倍,分别为1 287.25、1 718.14和2 385.27 μg·g-1DW.  相似文献   

16.
几种茎叶处理除草剂防除棉田龙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龙葵是新疆棉田近年来主要危害杂草之一,筛选高效防治药剂对控制其危害.[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对8种新疆大田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对龙葵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灭草松、扑草净和草甘膦对龙葵的防效最佳,施药后第1d灭草松的防效达52.6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灭草松和扑草净在药后5d的防效可达到100;,而草甘膦和氯氟吡氧乙酸药后9d对龙葵也能达到100;的防治效果,其对龙葵的生物量抑制效果均在70;以上;三氟啶磺隆和苯磺隆的药效较好(在第9d防效>85;),但药效缓慢.[结论]杂草危害不重时可喷施三氟啶磺隆钠盐进行防治,而灭草松、草甘膦、扑草净和氯氟吡氧乙酸可作为应急防治棉田杂草龙葵的除草剂.  相似文献   

17.
几种茄属植物基因组DNA提取与RAPD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适于茄子及其近缘野生种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并对DNA初步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SDS-氯仿-异戊醇法不适于茄属植物DNA提纯,而改进的CTAB-酚-氯仿-异戊醇对其成株叶/芽即可获得较高产率及纯度的DNA;PCR反应扩增出不同片段,引物OPG—11扩增片段在栽培品种与野茄中无差异,而在红茄与龙葵中呈现出一定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8.
龙葵果中原花青素优化提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龙葵果为原料,以原花青素提取率为考察指标,研究提取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原花青素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野生龙葵果中原花青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60%的乙醇,料液比1∶15,提取温度25℃,提取时间80 min。此优化条件下提取野生龙葵果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最高,达0.055 2%。  相似文献   

19.
野生龙葵果中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研究对野生龙葵果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全面地分析测试,对矿物质及维生素含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野生龙葵果的其它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一些常用果蔬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野生龙葵果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20.
柑橘木虱是毁灭性病害黄龙病的媒介,其寄主范围比较严格,仅为芸香科内的一些植物。我们发现在自然状态下,柑橘木虱成虫可在柑橘园中常见茄科杂草-龙葵上停留。对比试验显示,木虱成虫在龙葵上的存活期最长可达45天,而在藿香蓟、含水海绵和无水海绵上分别为27、9天和2天;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发现部分龙葵叶片中含有黄龙病病原菌。这些非寄主植物可能有助于柑橘木虱躲避不良环境或长距离迁移扩散,成为柑橘木虱和黄龙病的潜在库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