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猪杂交配套系杂种优势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杜长大杂交繁育体系与斯格配套系各纯系和杂交组合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斯格祖代猪与父母代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断奶窝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父母代猪与祖代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斯格父母代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与长大母猪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斯格父母代猪与长大母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繁殖性状的杂优率处于小到较高水平,斯格配套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杜长大杂交体系父母代与商品代各时期平均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斯格配套系父母代和商品代与杜长大杂交体系父母代和商品代日增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日增重具有中等杂优率。  相似文献   

2.
对会泽县某种猪场的568头新加系后备母猪2014年2—9月的配种、产仔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以9月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活仔窝均重最高,分别为(12.68±2.01)头、(11.88±2.04)头、(16.75±3.52)kg,与6、7、8月之间差异显著(P0.05);6、7、8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大大、长大、长长、大长、杜杜5个组合中,以长大组合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活仔窝均重最高,分别为(12.4±2.35)头、(11.05±2.75)头、(15.45±4.15)kg,但大大、长大、长长、大长组合之间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活仔窝均重差异不显著(P0.05);大大、长大、长长、大长4个组合与杜杜组合之间的窝均产仔数、窝均活产仔数差异显著(P0.05);长大、大长组合与杜杜组合之间活仔窝均重差异显著(P0.05);大大、长长、杜杜组合之间的活仔窝均重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整体评定,在484头初产母猪中,窝产仔数≥10头的母猪占87.6%,窝产活仔数≥10头的母猪占72.52%,21日龄断奶仔猪存活4 691头,哺育率90.55%,说明新加系猪种适宜在滇东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测定杜长大三元杂交体系和斯格配套系各杂交组合的繁殖性能,计算出繁殖性状的杂种优势率;选用5个与繁殖性状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对测定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利用混合效应线性模型计算出繁殖性状各位点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斯格祖代猪与父母代猪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断奶窝重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父母代猪与祖代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斯格父母代猪的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与长大母猪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斯格父母代猪与长大母猪的初生窝重差异显著(P<0.05),初生重、断奶重杂优率低,其余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处于较高水平。显性效应在初生窝重、断奶窝重的杂种优势中起着很重要作用,加性效应是初生重和断奶重杂种优势的主要遗传学基础,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数的杂种优势的产生存在上位效应。  相似文献   

4.
青海八眉猪及其杂交组合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通过青海八眉猪(本)以及与长白猪,大约克夏猪杂交组合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青海八眉猪纯繁时,它的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重、初生窝重,断奶仔数,断奶重,断奶窝重七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以3-6胎较高,长×本组合的7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以3-6胎较高。约×本组合的7项繁殖性能指标均以4-6胎较高。  相似文献   

5.
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的繁殖性能比较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分析了长白×撒坝、长白×大约克、长白×汉普夏、皮特兰×杜洛克4个二元杂交287头经产母猪共604胎的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头重、断奶窝重、断奶头重及断奶时仔猪成活率等繁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长撒杂交组合较长大、长汉、皮杜杂交组合在窝均产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抗病性能上有较大的优势,仔猪成活率差异不明显,而洋洋组合较洋本组合有较大的初生窝重及断奶窝重经济效益则以长撒杂交组合最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出能够提高黔南黑猪繁殖、生长和胴体性能的途径,筛选出优质黔南黑猪杂交组合配套系,以黔南黑猪和二元杂交猪为母本,杜洛克为终端父本,开展杜黔(杜♂×黔♀)、杜大黔(杜♂×大黔♀)、杜长黔(杜♂×长黔♀)和杜长大(杜♂×长大♀)杂交试验,在饲养管理环境和营养水平相同条件下,对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组合的后代的杂交性能。结果显示:杜黔组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每窝断奶仔猪数均高于其他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的断奶仔猪死亡率均低于其他杂交组,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的出生重较其他杂交组低,且与杜长黔组和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而出生窝重与杜长大组差异不显著(P0.05);21日龄重,杜黔组较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大黔和杜长黔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30日龄断奶窝重,杜黔组与杜长黔和杜大黔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杜长大组差异显著(P0.05);杜黔组与其他3组日增重差异显著(P0.05),杜长大组最高,杜黔组最低;平均料重比杜黔组最大,杜长大组最小,且差异显著(P0.05);平均始重、平均末重、饲料总消耗量、平均日采食量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杜黔组猪的胴体重、瘦肉率、脂率、眼肌面积和其他3组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通过杂交改良可显著提高黔南黑猪生产性能,其中以杜长黔和杜大黔杂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皖南花猪按头型可分为狮子头型、马脸型和桩头型,为研究皖南花猪母猪不同头型母猪间的繁殖性能差异,研究通过整理安徽省皖南花猪保种场以往数据,现场记录等方法,统计皖南花猪不同头型经产母猪(370窝)的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35日龄窝断奶仔猪数和35日龄断奶窝重等繁殖性能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35日龄断奶仔猪数、35日龄断奶窝重均显著高于狮子头型及桩头型母猪(P0.05);皖南花猪桩头型母猪在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仔猪初生窝重等繁殖性能上优于狮子头型母猪,但在35日龄断奶窝重这一指标中低于狮子头型母猪。研究表明皖南花猪马脸型母猪繁殖性能与狮子头型、桩头型母猪相比更为优异,为皖南花猪种质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用杜洛克、长白、大白和皮特兰优良瘦肉型猪进行二元杂交,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猪与杜洛克进行三元杂交,用杜洛克、长白、大白等优良瘦肉型母猪与皮特兰公猪进行三元杂交,比较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大长和长大生长发育最快;杜×大长皮断奶窝重与成活数最好;杜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长南(长白♂×南昌白♀)和长大、杜长南(杜洛克♂×长南♀)和杜长大的生产性能,选用杜长南仔猪29头,杜长大仔猪31头进行肥育试验;统计了长南110窝,杜长南122窝,长大97窝,杜长大281窝的产仔成绩。结果表明,杜长南与杜长大的日增重分别是746g和743g,料重比3.20和3.19,瘦肉率67.90%和66.95%,差异均不显著(P>0.05)。长南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比长大分别多0.88和1.04头,杜长南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比杜长大分别多0.88和0.98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提高宗地花猪繁殖性能的方法,试验利用宗地花猪与江口萝卜猪进行二元杂交,然后分别与宗地花猪进行回交、与黔北黑猪进行三元杂交,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纯繁组母猪的产仔及哺育成绩,探索不同的杂交方式下母猪的繁殖性能。结果表明:江♂×宗♀二元杂交组合仔猪哺乳期生长成绩最佳,21日龄窝重和断奶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P0.05),21日龄个体重显著高于黔♂×(江×宗)♀三元杂交组(P0.05);黔♂×(江×宗)♀三元杂交组窝产活仔数和断奶头数分别为8.29头和7.57头,均显著高于纯繁组(P0.05);宗♂×(江×宗)♀组的窝产活仔数和仔猪育成成绩优于纯繁组,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选择江口萝卜猪和黔北黑猪与宗地花猪进行杂交,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仔猪哺育成绩,从而提高宗地花猪杂交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1.
大蒲莲猪是主要分布于山东鲁西南地区的濒危地方猪种,为促进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对以大蒲莲猪为母本的长蒲二元杂交组合和杜长蒲、大长蒲三元杂交组合进行了生产试验测定。结果长蒲组合平均窝产活仔14.8头,杂交猪60~210日龄肥育期日增重517g;杜长蒲、大长蒲三元杂交组合平均窝产活仔分别为11.7头和11.8头,杂交猪平均肥育期日增重为577g和584g,二者差异不显著。大长蒲三元杂交猪均为纯白毛色,杜长蒲杂交猪出现白、黑、花等不同的毛色分离。与同期饲养的杜长大“洋三元”杂交猪相比,杜长蒲、大长蒲杂交猪肥育性能略低,但母猪繁殖性能好,产仔多,仔猪生长快,成活率高,耐粗饲。适于在管理较粗放的中小型猪场和农户饲养推广。  相似文献   

12.
试验测定了民猪、巴民杂交1代母猪、丹系大白母猪窝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及毛色性状。民猪母猪与巴克夏公猪杂交,母猪平均窝产仔数11.43头,窝产活仔数10.29头;39窝仔猪中,有21窝全窝仔猪全部是黑仔猪,占54%。巴民杂交1代黑色公母猪横交,母猪窝产仔数8.92头,窝产活仔数8.22头;32窝仔猪中,仅有1窝全窝仔猪都是黑色仔猪,占3%。杂交1代黑色母猪与巴克夏公猪级进杂交,母猪平均窝产仔数9.29头,窝产活仔数8.76头;33窝仔猪中,仅有2窝全窝仔猪都是黑色仔猪,占6%。杂交一代黑色母猪与杜洛克公猪杂交,13窝仔猪中,没有出现全窝仔猪都是黑仔猪现象,有3窝仔猪中出现全身为棕色个体(或带黑斑点)。纯繁大白猪窝产仔数11.64头,窝产活仔数10.66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长白、大白种猪的杂交繁育,比较繁殖性状(产仔总数、产活仔数、断奶成活数)和生长肥育性状(100kg日龄、100kg背膘),结果显示:长大、大长交纯繁产仔数分别提高1.6%、7.41%,窝产活仔数提高3.31%、5.43%,窝平断奶数提高3.19%、5.13%,长大、大长100kg较正日令缩短10d~11d,分别占5.78%、6.79%,100kg较正背膘略厚,正反杂交比较大长(大约公猪×长白母猪)组合略优。  相似文献   

14.
分娩胎次及季节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7,(6)
统计分析了不同胎次及产仔季节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娩胎次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的怀孕天数、健仔数、产活仔数、总产仔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死胎数、死仔数、寄入仔猪数、寄出仔猪数、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产仔季节对杜洛克母猪的产仔胎次、怀孕天数、健仔数、死胎数、产活仔数、死仔数、总产仔数、寄入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断奶公仔数、21日龄断奶母仔数、21日龄断奶总仔猪数、21日龄断奶窝重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对配种情期、木乃伊数、寄出仔猪数、哺乳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统计分析了苏钟猪纯系及其杂交系母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整齐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母猪窝产活仔数的增加,仔猪初生重的平均数逐渐降低,标准差逐渐升高,整齐度不断降低。纯系苏钟猪窝产活仔数与标准差存在正相关,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与平均数存在负相关,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杂交系苏钟猪窝产活仔数与标准差存在正相关,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与平均数存在负相关,差异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同时,不同产仔区间母猪窝产活仔数对仔猪初生重的标准差和平均数也存在较显著的影响,母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的整齐度间存在一个较优的经济区间。  相似文献   

16.
以太湖猪为母本、抗应激皮特兰或杜洛克为第l父本、无氟烷基因的长大或大长公猪为第2父本的土四元杂交组合,经过示范与推广,结果表明,杜(皮)太二元母猪初配情期受胎率87.88%,经产母猪情期受胎率达到95.16%,窝均产仔13.72头,产活仔13.29头,35d断奶窝重112.99kg;长大杜(皮)太等四元杂交瘦肉猪日增重684.44g,料重比2.96:1,瘦肉率61.91%;且无应激现象的发生,肉质正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个体重对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个体重及成活率的相关性,特选择一大型规模猪场2~6胎母猪在1个月内所产的118窝计1350头仔猪作为试验对象,要求所有初生仔猪均由亲本母猪带仔哺乳,且按窝产活仔数不同(6~17头)分组测定仔猪初生个体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并观察断奶成活率,同时对其相关性状作方差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间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对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802、-0.851、-0.698,P0.01);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对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37、0.741,P0.01)。试验结果表明,窝产活仔数越多,初生仔猪个体就越小,早期断奶也越轻,成活率也低;初生仔猪个体越大,早期断奶就越重,成活率也越高。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适当控制猪窝产活仔数并提高初生仔猪个体重,能有效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并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从江香猪、苏太猪不同杂交组合繁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从江香猪的繁殖性能,试验选择苏太猪对其进行正交和反交,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和纯繁组母猪的产仔及哺育成绩,探索不同杂交组合母猪的繁殖性能,包括母猪产仔数、仔猪初生窝重和个体重、仔猪21日龄窝重和个体重、仔猪断奶窝重和个体重、断奶头数等指标。结果表明:从江♂×苏太♀正交组合(香苏猪)仔猪哺乳期生长性能最佳,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21日龄个体重、21日龄窝重、断奶窝重显著高于纯繁组和苏香猪(P0.05);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但香苏猪、苏香猪指标均优于纯繁组。说明选择从江香猪和苏太猪进行正反交可提高母猪窝产仔数和仔猪哺育成绩,从而提高从江香猪杂交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9.
二元杂种母猪胎次、断奶至配种间隔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武  庞冲  吴珍芳 《养猪》2006,(6):15-16
此研究以广东省某猪场长大和大长二元杂种母猪1461条完整的发情配种记录和产仔记录为材料,对母猪胎次、断奶至配种间隔与窝产活仔数、初生窝重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第1胎母猪断奶至配种间隔最长为12.12d,随着胎次增加逐渐缩短;第3胎母猪窝产活仔数最多为10.50头,初生窝重最大为14.72kg,2~5胎都维持较高水平,且差异不显著;在排除繁殖障碍等疾病的前提下,断奶至配种间隔较长的母猪繁殖性能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猪窝产活仔数与初生仔猪个体重对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个体重及成活率的相关性,特选择一大型规模猪场2~6胎母猪在1个月内所产的118窝计1350头仔猪作为试验对象,要求所有初生仔猪均由亲本母猪带仔哺乳,且按窝产活仔数不同(6~17头)分组测定仔猪初生个体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并观察断奶成活率,同时对其相关性状作方差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间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差异显著(P〈0.05);窝产活仔数对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和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R=-0.802、-0.851、-0.698,P〈0.01);初生仔猪窝个体均重对21日龄早期断奶仔猪窝个体均重及断奶成活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837、0.741,P〈0.01)。试验结果表明,窝产活仔数越多,初生仔猪个体就越小,早期断奶也越轻,成活率也低;初生仔猪个体越大,早期断奶就越重,成活率也越高。只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适当控制猪窝产活仔数并提高初生仔猪个体重,能有效提高早期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并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