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园林施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园林施工的质量。季节要素对园林施工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有效降低季节要素的影响,可以在园林施工过程中要科学合理的使用苗木反季节栽种技术。基于此,概述苗木反季节栽植,说明了苗木反季节栽植的现状,论述了苗木反季节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2.
晋陕蒙砒砂岩区十大孔兑沙棘种植抗旱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植沙棘是治理砒砂岩区严重水土流失最为有效的途径,十大孔兑沙棘生态减沙工程大面积实施时正是春旱季节,种植与春旱矛盾凸显,严重影响到种植质量和成活率。为此,提出分类整地,选择沟道、河滩地,采取蘸泥浆、坐水栽植,使用抗旱保水剂、生根剂,以及专用工具,去头埋头种植,冷藏苗木反季节造林等措施,以提高栽植成活率,达到沙棘生态减沙工程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现行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苹果树幼苗栽植过程所存在的人工栽植效率低、树苗直立度不理想、夹持皮带滑移导致株距变异系数高等问题,该研究以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为指导,研制了两点夹持式苹果树幼苗栽植机。该机具在现有连续开沟定距栽植机的基础上,对树苗实施上、下两点夹持,克服了原来一点夹持使得高株苗木相对地面初始角度难以保证的问题,以提高栽植后的直立度;对夹持输送形式进行改进,采用2条同步带代替原来V型带夹持输送苹树苗木以降低滑移率和株距变异系数;对动力匹配进行优化,加装限深轮提高栽植深度稳定性。根据不同品种苹果苗木栽植要求,开沟深度及宽度可调,栽植株距也可按需调节。田间试验表明:栽植后的苹果苗木直立度合格率由原来的90.63%提高至97.14%,平均栽植深度合格率由91.43%提升为93.33%,平均栽植株距变异系数由原来的5.03%降为3.74%,栽植效率由11.89株/min提升到12.26株/min,是人工栽植的37倍。对比现有机具,该研究改进机具的各项性能指标得到改善提升,为后续苹果生产全程机械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秋季是北方造林的黄金季节,具有造林成本低、明春苗木易成活、见效快的特点。近日,平泉县水保局成立了水保秋季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苗木检质、调运、栽植等环节的协调检查指导工作。为更好地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任务,促进全县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提高栽植苗木成活率,发挥工程效益,县水保局抢抓有利时机,搞好秋季栽植。苗木栽植中,依据平泉县京津风沙源治理水利项目设计要求,水  相似文献   

5.
在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的种植与管理是重点内容。无论是栽植质量还是后续的管理与维护,都对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美观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基于此,对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种植管理要点进行探讨,分析苗木的种植要求、栽植方法、支撑设置及土壤管理等要点内容,阐述养护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园林绿化苗木栽植的注意事项,进而从种植穴挖掘、移植前准备、苗木栽植、日常灌溉、除草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分析园林绿化苗木栽植和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根据闻喜县实际情况,提出影响造林成活率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冬季干燥、风大天冷和春季干旱,人为因素是苗木质量不高、栽植不认真、管护工作不到位。针对具体问题,在实践中总结出了整地要提前、鱼鳞坑集水面积要大、苗木质量要高、栽植要认真、实行"保证金"制、严格管护、应用新技术等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做法。  相似文献   

8.
现如今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提高,环境保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基于此,做好园林绿化也是工作重点之一,而在园林绿化之中,苗木的栽植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绿化苗木栽植管理在园林绿化施工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下面就对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希望给双龙街道绿化苗木经营户一些借鉴。基于此,分析苗木栽植管理技术,希望给双龙街道绿化苗木经营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在园林施工中,反季节园林施工不可避免。在园林施工中,有效应用反季节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达到反季节施工目标。基于此,对反季节种植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该技术在园林施工中有效应用的优势,细化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实际应用,为园林施工中有效应用反季节种植技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方农业》2013,(3):84
专业从事果树苗木、绿化苗木繁育综合性实体性大型苗木繁育基地,已为很多县级(区)建立果业示范区。瑞欣苗木以诚信为根、质量为本做为一贯的做事原则,在苗木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1;矮化核桃苗针对不同地理环境,苗木品种已形成适合北方。南方多雨。光照条件差,栽植效益对比,平原,山区等多种复杂气候环境的品种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其中,园林绿化成为社会大众追求精神享受的重要途径。在园林绿化施工中,苗木质量是保障园林绿化条件的基础,所以加强园林施工苗木管理势在必行。基于此,论述了园林绿化苗木栽培的基本原则,苗木栽植前期的准备工作,同时论述了园林绿化建设中的苗木栽培施工和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应用沙漠造林器栽植苗木的保水效果,观测其沙漠造林器是否更有利于苗木成活,同时为提高沙漠地区苗木栽植成活率提供科学支持。[方法] 通过采用对比两种栽植方式(铁锹和沙漠造林器)下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并使用相应公式计算,从土壤有效含水量、土壤水分亏缺程度、土壤水分变异系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定哪种栽植方式更好。[结果] ①在草方格内进行人工栽植,采用沙漠造林器会大大降低各土层土壤水分的损耗风险,并且造林器作用下的土壤含水量均高于铁锹,最高达1.42倍,最低是1.04倍。②两种栽植方式深度不同,以致柠条根系所在土层不同,进而对水分的利用策略不同。铁锹组柠条主要利用15—40 cm土层土壤水,造林器组柠条主要利用20—50 cm土层土壤水。造林器组柠条根系所对应的土层土壤水分亏缺程度较轻,更有利于柠条的初期生长。③铁锹栽植苗木成活率为45%~55%,沙漠造林器栽植苗木成活率为70%~75%,提高了25%左右。沙漠造林器栽植苗木成活率更高。[结论] 从土壤水分保持以及对应的所栽柠条成活率等方面综合来看,相比铁锹栽植,使用沙漠造林器栽植柠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山区旱作果树综合栽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梁地区属干旱和半干旱区,发展果树生产主要措施,就是要合理规划,科学栽植。具体要搞好栽植地的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栽前进行苗木根系处理,推广节水栽植法,搞好园田管理与树体管理。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松桃县在引进民间资本参与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大胆创新,为破解植物措施存在的苗木栽植延迟、苗木品质不佳、后期管护不力等难题,以2017年水保工程为试点,采用"先建后补"新模式,改进项目点选择、大户选择、品种选择、质量监管和工程款支付方式,有效地缩短了工期、节省了投资、保证了质量,加之后期管护持续有力,达到了预期目的,有力地推动了全县产业脱贫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园林绿化苗木的种植是园林工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程,种植工程分为各种花草树木的栽植和苗木栽植后养护管理两个部分。概述园林植物尤其是大树的栽植技术措施,栽后养护管理措施,浅析掌握园林种植工程技术重要性,工作责任心在园林种植工程各环节的体现及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在对城市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园林设计和园林施工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设计施工过程中,由于时间的不确定性,很多植物的种植存活率相对偏低。反季节种植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园林施工时季节更替带来的不便,使得设计施工能够在非正常季节下顺利进行。为了使反季节种植更好地发挥效果,概述反季节种植技术,从苗木的选择、土壤的处理、运输、种植方式以及后期的养护进行探讨,分析了反季节种植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7.
吴桂林 《南方农业》2022,(5):163-167,171
园林绿化施工是一项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作.为能给长江中下游地区园林施工企业生产提供有效帮助,侧重于探究长江中下游地区园林绿化施工中乔木类植物栽植技术,在对导致苗木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的措施有:1)选择苗木时选壮苗、健康苗;2)起挖苗木时,土球大小要符合球茎比例标准,切忌挖散土球;3)及时起挖、...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多年从事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林业工作的实践,系统总结了荒山造林、工程造林提高成活率的一些关键措施。如造林苗木随起随栽,尽量减少假植时间;苗木运输过程中精心包装,夹层填加冰块或具有保湿功能的植物,保持湿润、通风;起挖苗木栽植前进行及时必要的临时假值,防止太阳曝晒,对苗木地上部分截干、修枝、摘叶,对地下部分截根、修根、浸水;栽植时采取幼苗根系裹泥浆,大苗浇水并多次覆土;栽植后及时浇水、覆土保墒,造林成活的幼苗冬季进行覆土埋苗等,可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19.
坡改梯后营造经济林是一种有效的发展水土保持经济的模式,但由于坡改梯后梯田土壤瘠薄,80%的经济林生长不良,不能及早地发挥经济效益,因此改良坡改梯地水土保持经济林建园技术成为实际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泾川县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通过土壤改良、改进栽植方法、优化栽植管理等,有效地提高了坡改梯地经济林苗木成活率,为坡改梯地经济林早果早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青海省高速公路沿线植物群落稳定性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海省高速公路沿线植被退化现象严重问题,以青海省马平、平西、平阿高速公路工程为依托,通过调查和试验对影响公路人工植物群落稳定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土壤盐分质量分数、苗木适应性、栽植密度以及降雨量是该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植物群落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植物成活率与土壤盐分含量呈一元一次负线性关系,栽植密度与其分盖度和植被总盖度均呈一元二次关系。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调整这些主要影响因子,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降低土壤盐分含量,选用乡土植物,调整合理栽植密度,保证土壤水分含量,使其向有利于植被恢复的方向发展,为类似地区高速公路沿线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