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基础科学   4篇
  49篇
综合类   24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分析了原州区退耕和禁牧前后近10 a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和农民收益及牧业收入情况。对比发现,畜牧业收入的增幅高于农民纯收入的增幅,原州区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国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饲料、人工、资金、技术投入的增多,以及政策的扶持使该区畜牧经济影响因子的关联度出现了较大变动。  相似文献   
2.
柠条秸秆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和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北方农牧交错带不同保墒措施下旱地玉米的土壤水分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甘农118为试验材料,监测了单膜(SFP)、双膜(DFP)、柠条秸秆沟埋(CPDP)和裸地(CK)4种不同处理下0~100 cm土壤水分季节变化、垂直变化及年际变化,测定了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SFP和DFP处理明显改善0~4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率,较CK处理保墒效果提高35.65%~47.91%,但随着玉米生育期的推进,由于玉米生长耗水和土壤蒸发作用,建植后土壤体积含水率均接近或低于萎蔫系数(7.20%)。连续2 a种植玉米4种处理土壤贮水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CPDP和CK处理土壤贮水量分别减少了68.42和68.07 mm,其次为SFP(53.49 mm),DFP减少最小(48.98 mm),说明研究区内玉米生长需要消耗大量土壤水分。SFP和DFP能够增加玉米对降雨和土壤水的利用,不同年份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较CK处理分别提高12.55%~35.71%和25.11%~54.70%。SFP和DFP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建议在研究区种植玉米时可以采取SFP措施,而CPDP耗水量较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相对较低,不宜采取此种保墒措施。  相似文献   
3.
荒漠草原植物的生长和生存受降水影响很大,本研究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猪毛蒿种群为研究对象,2017-2020年连续4年监测了降水改变条件下土壤水分特征,测定了猪毛蒿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等光合特征,并对其内禀水分利用效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4年中无效降水事件(<5 mm)发生次数较多,占当年降水频次的60.00%~82.54%;大雨(≥25 mm且≤49.9 mm)和暴雨等级(≥50 mm)降水事件较少,平均单次降水事件的降水量仅为3.3~6.5 mm·次-1。不同处理各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存在较大差异,表层(10 cm)土壤含水量较次表层(20 cm)和深层(60 cm)的变幅大;次表层(20 cm)土壤平均含水量低于表层,与小降水事件发生频次较高无法入渗补给以及植物吸收消耗有关;深层(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小,较稳定。净光合速率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而增大,当光合有效辐射在400~1600 μmol·m-2·s-1时,增雨处理提高了猪毛蒿的净光合速率;在光合有效辐射>1600 μmol·m-2·s-1时,猪毛蒿净光合速率有下降趋势,且增雨处理下降幅度最大。光合有效辐射在>400 μmol·m-2·s-1时,胞间CO2浓度呈直线下降,达到1600 μmol·m-2·s-1时,胞间CO2浓度最小。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未有显著变化,但增雨处理下猪毛蒿的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大于其他处理。气孔限制值随着光合有效辐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时降水的增加减小了气孔限制值。猪毛蒿的内禀水分利用效率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均在较低的光照强度时(<400 μmol·m-2·s-1)随着光强的增加而迅速增大,之后增速减缓。各处理中猪毛蒿最大内禀水分利用效率和最大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在1600~2000 μmol·m-2·s-1时达到最大。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猪毛蒿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对应的光照强度由2000减小至1600 μmol·m-2·s-1。在荒漠草原,当光照强度>400 μmol·m-2·s-1时,适度干旱提高了猪毛蒿的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土壤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对土壤渗透性能的影响,以天然草地为对照,以土壤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平均渗透速率和渗透总量表征土壤渗透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及散点聚类法对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林龄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kii)林地土壤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渗透性能大小依次为:15a>24a>36a>天然草地(CK)。即随着人工柠条林林龄的增加,其土壤渗透性能力逐渐减弱,对照天然草地的土壤渗透能力最小。不同林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入渗过程回归模拟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符合Kostiakov模型,相关系数在0.8003~0.9535之间,且F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Kostiakov模型是比较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区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入渗特征的模型。。  相似文献   
5.
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重建的土壤养分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时空互代方法,构建了由天然草地和7,12,27a柠条林组成的序列,对其下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200cm土壤剖面上的有机质含量由草地、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依次增加,有机质含量增加的显著程度随着林龄的增加在更深土层上体现。(2)全氮含量由草地到幼龄林阶段显著增加,由幼龄林到中龄林再到老龄林依次减少。幼龄林、中龄林、老龄林之间全氮含量减少的最大幅度随林龄增加向土壤深层移动。碱解氮与全氮具有一致的规律。(3)整个土壤剖面上有效磷含量依次为:老龄林<幼龄林<中龄林<草地。(4)3个不同林龄的柠条林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在柠条行内和行间的空间差异均不显著。柠条行内与行间的有机质和全氮相关程度很高,有效磷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盐渍土时空变化信息的图谱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针对盐渍土动态变化监测中,无法实现变化信息的定位可视化表达问题,该文应用地学信息图谱的分析理念,提出了表达盐渍土类型变化的时空复合单元,探讨了盐渍土时空变化信息的图谱可视化表达方法。以盐渍化比较严重的银川平原为研究区,利用2000、2004和2009年3a的卫星遥感图像,进行了土壤盐渍化遥感制图,在GIS技术支持下,获取了2000-2004年、2004-2009年2个时段的盐渍土时空变化信息图谱,实现了盐渍土时空变化信息的可视化表达。为定位分析盐渍土演化的驱动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荒漠草原区固沙人工柠条林生长过程中土壤性质演变规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开展荒漠草原区固沙人工林生长过程中土壤性质研究,对于沙化草地土壤质量演变规律分析和人工林有效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测定6,15,24,36年柠条林地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养分、pH和电导率以及土壤水分与温度等指标变化,分析荒漠草原区种植固沙柠条人工林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6年到15年柠条林地,土壤粗沙粒和细沙粒成分显著升高(P<0.05),但从24年柠条林地开始土壤粗沙粒和细沙粒含量显著下降(P<0.05),土壤极细沙粒和粘粉粒含量开始显著增加(P<0.05)。从24年柠条林地开始,土壤有机碳、全N和全P含量显著升高,土壤电导率和水分含量呈现增加趋势,而土壤pH和温度显著下降;而且土壤全N积累量高于土壤有机碳,土壤C/N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在荒漠草原区,人工柠条林发育生长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和土壤环境的改善,而且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田间丛生克隆植物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无性分株种群调节机制。【方法】于2005-2006年田间连续调查2~4年生规则行生柳枝稷固定长度种植行无性分株群内分株个体高度分布及分株群整体分株质量建成。同时在高低分株密集直立发生格局下,沿垂直方向以0.2m为固定空间间隔,对分株群垂直空间局部分株密度进行细分。【结果】证实了柳枝稷分株群整体密度依赖死亡机制的缺失;基于空间细化的密度界定,发现了无性分株种群内平均质量与密度异速关系的异化。分株高度均值层的分株数量与种群平均分株个体质量间的常用对数线性关系显著,并表现出对-4/3自疏轨迹的更好趋近。垂直填塞过程可能主导了上述异速关系的形成,即通过严格高度正态分布分株群垂直方向分株高度均值空间初始拥挤效应,伴随分株平均质量增长,分株群绝对高度不等性持续增加,同时围绕分株高度均值空间可能发生局部性的分株上下迁移过程,分株高度均值空间内分株密度相应下降,界定为拟自疏过程。【结论】相对于密度依赖死亡导致的水平填塞,柳枝稷无性分株种群的调节机制表现为亚种群尺度空间对数量的密度效应等价置换过程。  相似文献   
9.
封育禁牧的时间效应已经成为科学和政府决策关注的焦点,研究以宁夏盐池县典型荒漠草原围封6、10、15年样地的围栏内外2种主要土壤类型——灰钙土和风沙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样线调查法及方差分析法,探究不同封育年限对荒漠草原颗粒组成及土壤碳氮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封育会导致灰钙土及风沙土土壤细颗粒含量增加,灰钙土封育6年样地土壤细颗粒较围栏外增加量最明显,后随封育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增幅减少的趋势;风沙土封育15年样地围栏内土壤细颗粒增加量高于封育6年样地。2)灰钙土及风沙土封育6年样地均表现为围栏内土壤碳氮(有机碳、全碳、全氮)含量高于围栏外,而围封10年及15年样地围栏内外土壤碳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3)灰钙土围封6年样地围栏内土壤碳氮比高于围栏外,而围封10年及15年样地无此规律,围封不会影响风沙土土壤碳氮比。围封可以有效使土壤颗粒细化,但不同土质对封育年限的响应有所差异,人工封育的最佳时间尺度应根据草原退化程度和草原不同土壤条件而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为例,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了畜牧业纯收入、种植业纯收入、打工收入和政府补助四个因素对农牧户收入的影响,发现畜牧业收入和打工收入是影响农牧户收入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又对影响以上4个因素的主要因子进行了划分和分析,发现农牧户会根据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提高,主动地调整种植结构和养殖结构;随着脱离农牧业生产的农牧户增多,使得打工收入成为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得出影响农牧户收入下降、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农牧户羊只养殖的最优数量,降低饲草料投入成本的方向,以及最优的劳动力配置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