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2 毫秒
1.
多年来开展的沙棘生态减沙工程为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沙棘生态减沙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各种技术和方法,一些新技术在项目实施中被积极采用,对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重点阐述了手持GPS和Excel、VPstudio、Auto CAD等软件在沙棘生态减沙工程图斑绘制与面积测算上的应用,指出了新技术所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自1985年将沙棘作为黄土高原治理的突破口以来,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北部砒砂岩地区大规模开展了沙棘资源建设工程,并取得显著成效;水利部1998年以来相继在国家立项实施了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生态工程和晋陕蒙砒砂岩区窟野河流域生态减沙工程,形成了更大规模的治理效益。总结了3个沙棘治理项目的完成情况,分析了其建设效益和减沙效果。3个项目在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累计保存沙棘面积22.679万hm2,平均每年减沙2 414.6万t。  相似文献   

3.
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对沙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沟垄集雨结合覆盖措施在高寒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中的应用效果,该文以青海湖流域为例,基于野外试验分析了高寒半干旱地区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对沙棘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区所在地2009年膜垄(窄垄)、土垄(窄垄)和平地3种处理产流后的集流效率分别为62%、33%和23%;沟垄栽植沙棘成活率平均为49%,比平地栽植的成活率高27%,同等条件下窄垄的沙棘成活率(59%)高于宽垄(40%),垄上覆膜和沟内覆砾石处理的沙棘成活率较低;相对于平地栽植而言,沟垄集雨结合砾石覆盖可以有效促进沙棘生长,但丰水  相似文献   

4.
窟野河流域自然条件恶劣,地貌复杂、地形破碎,干旱、暴雨、风沙频繁,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多年来在该流域内开展的沙棘生态工程建设对于治理该地区的水土流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结合长期的沙棘工程监理工作实践,详细地阐述了沙棘生态减沙工程监理工作中的一些主要做法,并结合实际谈了监理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26个林草植被径流小区10年和3年观洲,分析了陕北安塞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人工林草植被蓄水减沙效益.结果表明:不同人工林草植被除生长慢的柠条幼林外,其余8个林种均较对照牧荒坡蓄水效益显著;柠条成林、刺槐成林保土减沙效益最好,2~4年生沙棘幼林,1~6年生刺槐幼林、1~6年生刺槐×紫穗槐幼林减沙效益较好;2~4年生侧柏×紫穗槐幼林有一定减沙效益;幼树生长慢的柠条幼林、沙棘×油松、沙棘×杨树幼林无减沙效益.退耕农地种植牧草,蓄水减沙效益均好于对照农耕地,以沙打旺草  相似文献   

6.
牛河梁因富含铁矿而掠采,遗弃矿满谷满坑。其气候特点是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却又遭受严重破坏。矿坑回填物是尾矿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元素及有机质含量为零,且含有毒元素。夏季地表温度达45℃以上,地表面寸草不生。为保护文化遗产,实现生态修复,必须采用超常规技术措施。在树种选择上,必须选择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和繁殖力高的树种—火炬树、沙棘。火炬树与其他树种(沙棘除外)的配置比例为7∶3,采取种植穴整地,客土栽植;并配以扶正、浇水、验收、责任、指导等5项成活率保证措施。据统计,4种立地类型造林成活率为89.8%。说明这种造林方法适用于辽西其它矿区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沟壑区沙棘与混交乔木树种生长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不同立地条件下栽植的沙棘与混交乔木树种刺槐、油松、侧柏、柳树等按栽植1年、3年、6年、8年进行成活率、保存率及生长量调查,结果表明:沙棘适宜的立地条件为阴坡和半阴半阳坡;半阴半阳坡的塬边、沟道栽植沙棘纯林效果较好,坡地宜栽植沙棘与油松、侧柏等乔木树种的混交林;阴坡的塬边、下坡、沟道适宜栽植沙棘,上坡适宜栽植油松;塬边栽植沙棘可以作为绿篱,为封山禁牧的绿色屏障;阳坡上栽植刺槐较适宜。  相似文献   

8.
砒砂岩区沙棘林生态工程减洪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水保法"计算沙棘林在砒砂岩区的减洪减沙效益,分析晋陕蒙砒砂岩区沙棘林生态工程的减洪减沙量,以及对研究区直接入黄支流的减洪减沙作用。结果显示:研究区流域内沙棘林占流域内总林地面积的比例逐年增大,沙棘林的减洪减沙量也逐年增大,从2002年到2008年,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等三支流沙棘林平均每年总减洪量480.84万m3,总减沙量302.65万t。研究结果对砒砂岩区配置水土保持措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树种水土保持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定位径流小区和人工模拟降雨装置测试沙棘、油松沙棘混交林、油松、山杏的蓄水保土效益,结果表明:沙棘、油松沙棘混交林减水、减沙效益都达到92%以上,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  相似文献   

10.
晋陕蒙沙棘生态工程在忻州市黄河流域多沙粗沙区实施,由于责任明确,投资到户,农民群众踊跃参加,造林成活率高达95%,保存率达86%,不仅控制了水土流失,隗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开辟了财源,为农民提供了增收渠道。在总结沙棘种植推广经验的同时,就沙棘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植被覆盖对砒砂岩地区边坡侵蚀的减流减沙效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植被覆盖对砒砂岩地区自然边坡坡面侵蚀产流产沙规律的影响,阐明植被覆盖的减流减沙效益,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西召沟内选取坡度在10°左右的裸地、草地、柠条、沙棘和油松5种植被覆盖类型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在冲刷流量为200L/h时分别对各植被覆盖边坡进行野外实地放水冲刷试验,对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坡面侵蚀的减流减沙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植被覆盖可明显增加砒砂岩自然边坡水流冲刷的稳定性。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坡面径流强度大小排序为裸地油松草地柠条沙棘;产沙强度大小排序为裸地草地柠条油松沙棘。相对于草地、柠条和油松覆盖的坡面,沙棘覆盖的砒砂岩自然边坡减流和减沙效益均最大。  相似文献   

12.
辽西5种人工林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森林生态系统对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和养分输出3个层次对辽西半干旱地区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功能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油松纯林、松×沙混交林、沙棘纯林、杨树纯林、杨×沙混交林在2002年雨季的月均地表径流系数分别为荒地的10.1%、6.5%、2.3%、8.6%、5.3%。在各人工林类型中,以沙棘林的地表径流量为最少,依次为沙棘林<杨×沙混交林<松×沙混交林<杨树林<油松林。在5种人工林生态系统中,沙棘林的水土保持功能最好,其次是混交林,最后是杨树和油松纯林。今后的植树造林工程一定要多栽植各种混交林,尽量少营造油松和杨树等纯林。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不同生长年限植被减水减沙效益整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恢复年限植被减水减沙效益变化特征,为黄土高原地区进一步合理配置林草措施和生态恢复的可持续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共收集到18篇相关文献,运用整合分析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恢复年限增加对植被减水减沙效益的影响。[结果]4年生以上草地植被和5年生以上林灌植被可以发挥稳定的减水减沙效益,且减沙效益基本保持在80%左右。林地枯落物对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受不同恢复阶段限制因素的影响,林草植被减水减沙效益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栽植扰动阶段、水土保持阶段、水分限制阶段。  相似文献   

14.
沙棘“柔性坝”取得了良好的拦沙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对沟道土壤粒径分布的影响,试验测定了种植沙棘“柔性坝”的沟道内不同位置、不同深度的土壤颗粒级配,同时与一条未种植沙棘的小支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未种植沙棘的沟道相比,由于沙棘的生长及其对坝内生态环境的逐渐改善,坝内淤积的泥沙整体上呈细化趋势,上游断面处此变化最为明显;受局部地形的影响,单个坝体内泥沙淤积无明驻规律;由于沙棘“柔性坝”的存在,沟道内泥沙粒径从上游到下游呈递减趋势,且沙棘对粒径大于0.25mm的粗颗粒泥沙具有较好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三北”沙棘种植地区,主要包括黄土高原南部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生态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黄土高原中部半干旱草原气候“生态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黄土高原北部干旱荒漠草原气候“生态型”沙棘种植地带、冀北辽西半干旱半湿润草原气候“生态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东北北部冷湿草原气候“经济型”沙棘种植地带,每一地带基本上都有各自适宜的自然种源区及良种繁育中心(基地、站、点)。各地带需要布设不同适宜性的沙棘品种,并严格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方能实现预期的生态经济功能。各中心(基地、站、点)要建立所代表地带的沙棘属植物基因种质资源保存圃、起示范作用的标准沙棘种植园及优良沙棘种苗繁育基地,还要有一定的沙棘种植面积作为示范推广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北”地区生态经济问题,推动沙棘种植开发步伐。  相似文献   

16.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对象,选取油松、樟子松、俄罗斯大果沙棘、胡枝子、紫穗槐等,采用保水剂、营养袋、客土、原土栽植等不同栽植方式进行造林,研究釆煤沉陷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栽植方式对釆煤沉陷区植被恢复与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影响明显:(1)在客土栽植方式下,俄罗斯大果沙棘成活率最高,达96.3%,其冠幅、高度、盖度及林下土壤全氮和水解氮含量均为最高;樟子松成活率68.1%,平均高度71.4 cm,但土壤全氮、水解氮和有机质含量均最低;油松成活率为65.7%,胡枝子成活率为51.7%,紫穗槐成活率仅10.6%。(2)不同栽植方式中保水剂栽植对油松影响最大,其成活率为82.3%,明显高于对照,林下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均有较大提高,有机质和水解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3.7和3.5倍;营养袋栽植对樟子松影响最大,其成活率达86.2%,明显高于对照,林下土壤水解氮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对照的1.5和2.1倍。(3)采用保水剂和营养袋栽植明显增加了林下植被覆盖度和草本种类。  相似文献   

17.
毛乌素沙地沙棘日灼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毛乌素沙地进行沙棘种植试验观测,发现日灼危害是沙棘种植当年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日灼危害特点,设计出用厚纸板卷成筒状预防沙棘日灼的办法。该方法简单、实用,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人工降雨装置,在荒坡和不同郁闭度的天然沙棘林内进行百年--遇短历时暴雨模拟试验,测得荒坡径流量、土壤侵蚀量分别为39860m^3/km^3、736.64t/km^2。与荒坡比较,沙棘林有明显的减水减少沙效益,郁闭度越大,减水减沙效益越好,并且当郁闭度大于0.5时,即可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枣树是朝阳市退耕还林的首选树种,但因近几年严重春旱频繁发生,栽植成活率、保存率很低,严重影响了本区大面积开发枣产业,为此辽宁省水土保持研究所开展了提高枣树栽植成活率、促进幼树早产早丰技术的试验研究。在半干旱地区栽植枣树,采取覆盖地膜(黑色地膜优于白色地膜)、秋季挖大穴(1m×1m×1m)回填沉实后春栽、对根系进行药物处理(吲哚丁酸更为有效)等措施,可大大提高枣树的栽植成活率、保存率,并可促进树体生长发育,实现早产早丰。在无条件覆地膜的情况下,要采取春季挖小穴(0.5m×0.5m×0.5m),随挖随栽的栽植方式,尽量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保证较高水平的栽植保存率。  相似文献   

20.
完善沙棘标准化体系 推进沙棘资源建设和产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棘的大规模种植与开发是近20多年的事,期间沙棘标准不断完善,现已颁布行业标准10多项、地方标准20多项、企业标准多项,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沙棘标准涵盖了育苗、种植、验收、效益监测、种子、沙棘籽油、沙棘黄酮、沙棘原汁等资源建设、行业管理、产品开发等各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出台,有效地规范了育种、育苗、种植和管护过程,提高了种植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材率,加快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资源开发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