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1 毫秒
1.
1885年10月12日(清光绪十一年九月初五)台湾建省,距今100周年了。 由于台湾长期与大陆分离,对台湾茶业情况知之甚少,今年初在从事台湾问题研究的兄长处与其谈至台湾茶业,产生了兴趣,就此翻阅了一些史书及资料,对台湾建省前后的茶业作了大致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台湾产茶、采茶、制茶的起始,乌龙茶、包种茶的产生及其原因,以及建省前后的台茶出口和茶业组织形式等情况作了整理,并仓促作文以为台湾建省百年纪念。  相似文献   

2.
安台茶业合作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安溪县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安溪与台湾地理位置相近 ,自然气候条件相似 ,语言文化习俗相同 ,有着密切的地缘、血缘、文缘和茶缘关系。台湾乌龙茶源自安溪。安溪台湾茶业合作 (以下简称“安台茶业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自 1990年至2 0 0 0年 7月 ,已在安溪登记注册的台资茶叶企业共有 2 4家 ,投资总额 976万美元。安台茶业合作 ,对双方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茶农观念的转变 ,制茶技术的革新 ,销售市场的开拓 ,茶叶生产的发展 ,台胞投资的丰厚回报等。安溪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安溪茶叶有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 ;台湾在茶叶技术 ,机械设备以及国际贸易等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加强安台茶业合作 ,发挥各自的优势 ,取长补短 ,互惠互利 ,共同发展 ,前景美好  相似文献   

3.
台湾省茶叶的生产,在农业中早已占重要地位,是台湾三大农产品之一。清末开始,已成为我国重要的产茶区之一。 一、台湾茶业生产史要台湾茶业起源于清嘉庆年间(一七九六至一八二○年),由福建移民带入茶种,先在台北县文山区种植,后随移民向南发展而逐渐扩大分布至桃园、新竹、苗栗、南投一带。  相似文献   

4.
正张天福老人家生前曾多次告诉我:当年民国政府根据"建教合一"(现"科教合一")理念,决定在福安城关和社口镇建立福建省立福安农业职业学校、福建省建设厅福安茶业改良场,与坦洋工夫有着直接的关系。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有感于福建茶业的落后和台湾茶业的先进,1934年11月福建省政府组织考察台湾实业团赴台考察,张天福为其中一员。考察回来后他提出"欲振兴茶业,则培养专才,设立茶业研究机关,谋栽培与制造上之改良。"这一茶业发展的"建教合一"思想催生省政府  相似文献   

5.
管曦 《福建茶叶》2010,32(6):42-45
文章在分析闽台茶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DEA分析2002年-2007年闽台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的变动。认为在生产效率和技术进步方面福建都优于台湾,资源禀赋的差异对闽台茶业的生产效率影响较大,表现为福建茶业存在劳动力和间接费用的投入过多,而台湾茶业存在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投入过多。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快双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实现闽台茶业区域内双向合作,建立深层次的茶业分工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台湾乌龙茶历史乌龙茶是台湾茶业发展的肇基者,目前台湾的植茶面积23000公顷,年产茶叶23000公吨,乌龙茶的种植面积占45%,即达10000公顷;乌龙茶年产量占65%,即15000公吨。乌龙茶是台湾的主要茶类。台湾茶业的发展,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茶叶一直是台湾的重要经济产物,为台湾的经济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台湾的命运曲曲折折,历经不同阶段的移民,不同背景的政权统治,台湾岛在未开发前,孤悬海外,除了少数原住民外,是沿海渔民、流亡人士的栖护所。十五、六世纪西方帝国主义人侵,光有荷兰、西班牙的分占台湾南北,又有英…  相似文献   

7.
《中国茶叶》2012,(5):39
5月4日,台湾发展研究院台湾茶业研究所首度对外发表将金花菌植入茶叶的发菌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制茶技术,使台湾茶产业跨人微生物制茶技术阶段。台湾发展研究院茶研所长陈文章及3位副所长辜文彦(结构生物学博士)、翁育萍(分子生物学博士)及左如玉  相似文献   

8.
从1982年到1992年,台湾茶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变化,这是台湾200年的茶业史上重大的转折点。台湾传统的茶叶生产主要是以外销为主,但近10年来已急速地转成供应内需。茶叶的外销量占总产量的比例由1982年的70%减少到1992年的23%。外销衰退的主因在于外销为主的红茶与绿茶,因为台湾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使人工的成本提高,导致生产成本过高,而无法与国际上相同产品竞争,因此,红茶、  相似文献   

9.
正为进一步扩大交流范围,共同推进中华茶业发展,经两岸主办方共同协商,并征求上级主管部门同意,由中国茶叶学会与台湾茶协会联合主办的原"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现更名为"两岸四地茶业学术研讨会"。第九届两岸四地茶业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6月在安徽合肥  相似文献   

10.
安台茶业合作回顾与思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与台湾有着源远流长的密切历史关系和各自优势,安溪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目前祖籍安溪的台湾同胞有200多万人.台湾乌龙茶源自安溪,安台两个产茶区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极为相似.安溪县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茶叶品种资源和劳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广阔,台湾茶叶技术和经营理念较先进,双方为合作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1 安台茶业合作回顾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安溪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安台茶业充分利用双方各自的优势,进行了近十年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合作企业不断升级转变,两岸茶业互惠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福建乌龙茶生产现状及闽台茶业合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闽台茶业合作交流的实际出发,在简介了福建乌龙茶的生产现状,归纳了福建乌龙茶业调整优化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阶段闽台茶业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合作交流建议:①品种资源共享;②精深加工互通;③国茶文化共举。  相似文献   

12.
从闽台两地茶叶生产的历史渊源、发展现状和特点、茶类结构以及茶产业的互动发展等方面,介绍了闽台两地的茶业发展过程,显示了两地在文化、技术和产业等方面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情况。阐述了海峡两岸茶人同宗同祖的深厚渊源与共生共荣、同创辉煌的茶人情怀,携手展望茶产业的光明未来。  相似文献   

13.
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乌龙茶产业发展迅猛,效益高涨,但总体上科技对产业的贡献率不高,严重制约着福建乌龙茶产业的国际化拓展。从根本上看,在培育优良乌龙茶茶树品种的前提下,加强我省乌龙茶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的投入和研发至关重要。鉴于乌龙茶加工标准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的产业需求,及福建乌龙茶加工的现代化水平仍然偏低的现状,尊重传统加工技术、加强现代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的自主研发、培养新型职业茶农、加强闽台乌龙茶产业合作与交流等不失为福建乌龙茶加工技术的发展良策,也是实施福建省茶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手摇饮料是中国台湾的特色茶饮,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发迹,逐渐发展成为一条规模化产业链以及台湾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剂品。手摇茶饮新鲜健康、价格合理、方便快捷、时尚潮流,预计在大陆年轻消费群体中也有很大潜力。手摇饮店在经营上应站在年轻消费群体的立场,注重店铺设计、品牌形象、服务品质、创意创新等经营要点,以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15.
台资企业在福建开发茶叶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台商到福建投资开发茶叶,有经济、地理及人文方面的原因。台商投资重心在闽南,特别是安溪;投资方向有观光茶园,种植与加工及茶叶深加工与系列产品开发。台商企业的经营方式主要有自产自销型、自产兼收购型、纯收购型及加工与经营机械结合型。其经济效益与从业基础、经营管理水平有关。台资在福建投资茶业推动了福建茶叶发展,具体表现在促进了大陆制茶机械改进,促进乌龙茶制作工艺的改革,促进茶叶销售,也促进大陆茶叶  相似文献   

16.
梳理了1986—2018年我国茶产业政策变迁趋势,并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我国茶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使用Tobit模型检验了茶产业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业政策数量能够显著提升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促进作用在解决了内生性后依然存在;(2)鼓励型政策数量和直接政策数量对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持久性,限制型政策数量和间接政策数量对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时滞效应;(3)直接政策对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大,间接政策对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最小。为提升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应加强政策支持,提高产业政策时效性。  相似文献   

17.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在产业融合理论及耦合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包含茶旅融合动因、融合路径、融合效益的机理模型,并通过构建耦合函数模型对浙江省茶旅融合情况进行实测,发现浙江省茶旅产业均处于增长阶段,但旅游产业的发展比茶产业更慢,且茶产业对旅游产业具有明显的引领作用,此外,茶旅融合程度也从失调状态发展到耦合协调状态。最后,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促进浙江省茶旅融合发展,突破茶产业的发展难题,实现茶产业转型升级,从产品创新、加强宣传、完善配套、培育一体化品牌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茶叶科技创新与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陈宗懋  孙晓玲  金珊 《茶叶科学》2011,31(5):463-472
在引列了1910~2009年世界茶产业的发展和1950~2010年我国茶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茶产业和我国茶产业的发展与科技发展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和科技创新成果较多的年代相应地出现茶产业的快速发展.文中列出了一批对世界茶产业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引列了我国与世界主要产茶国相比的七个差...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对中国茶业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在概述了我国茶业在国内经济和世界茶业中的地位和差距的基础上,对我国茶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入世后我国茶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茶业的五条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乌龙茶种质资源种群遗传多样性AFLP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银染法AFLP分子标记技术用5对引物组合对来自福建武夷山市、安溪县、台湾省和广东潮安县45份乌龙茶品种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5对引物扩增出208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92.03%;最大遗传距离为0.481,最小遗传距离为0.124,种质资源间遗传多样性估值较高,达0.311。按照地理分布分组分析表明,种群内遗传多样性以武夷山最高,其次为安溪乌龙茶种质资源,以台湾的乌龙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最小;种群间遗传相似性,以武夷山与安溪种群间最高,达0.9505,以台湾和潮安县类型间的相似性最低,相似性系数为0.77。构建的种间和种群间进化树表明,可将45份乌龙茶品种划分为二大类型,福建类型和广东潮安类型。结合种群间相似系数,提出乌龙茶种质资源与其加工工艺的演化路径是一致的,也是由武夷山向安溪再向台湾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