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牛奶所产生的不良气味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口感,同时也会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文章主要对使牛奶产生的腐臭味、氧化味、饲料味、不干净味、麦芽味和高酸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综述,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评价牛奶气味的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2.
奶牛饲料对牛奶风味的影响及其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奶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食品,但如果牛奶中带有某种不良气味就会降低消费者的喜爱程度,同时也会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本文就牛奶中产生风味的成分、饲料味在奶牛体内的转移方式、奶牛饲料对牛奶所造成的不良风味及其去除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3.
美国俄勒岗州立大学的Michael C.Qian及其同事指出.UHT灭菌可生产出可在常温保鲜达6个月的牛奶,但会使牛奶产生蒸煮味,在美国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生乳的气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奶牛场生产过程中数据的研究和分析,对奶牛场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跟踪,检测出异常气味牛奶中的差异代谢产物。目的是阐明牛奶异味的概念、原因和解决方案,从而为减少乳制品生产中异常奶味和异味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刘茹馥 《中国猪业》2008,3(6):64-64
配合饲料中的香气味一改以饲料本身固有的气味为主,在配合饲料中加入适量调味剂,如香味素、甜味素、鲜味剂、咸味剂等,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刺激食欲但对饮料营养价值影响不大。若片面追求饲料感官效果,过量添加调味剂,则有可能会产生某些毒副作用甚至会影响酮体品质,降低其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6.
生乳的滋味、气味是衡量奶牛健康和牧场生产管理的指标,也是《生乳质量标准》中重要的感官指标,影响成品牛奶的口感和质量。进行牛奶异味研究,有效控制生鲜原料奶风味产生的影响因素,研究解决生乳异味问题,是提高生乳品质,提高奶牛养殖效益的重要途径。本文从生乳滋气味的概念、分类、检验方法、产生原因分析,为奶牛场饲养管理、原奶品质把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1 骨粉1.1 观察法:一般纯正骨粉为黄褐色或灰白色,部分颗粒呈蜂窝状;而掺杂骨粉则呈灰白色,基本无蜂窝状颗粒。1.2 焚烧法:把骨粉投入火中,真骨粉会散发出烧毛发的气味,且会产生较多的蒸气;而掺杂骨粉所散发的气味和蒸气相对地淡而少;未脱胶的变质骨粉有异臭味;假骨粉无气味和蒸气产生。同时,脱胶骨粉燃烧后的骨灰呈灰黑色;蒸骨粉和生骨粉的骨灰呈墨黑色;假骨粉的灰粉则呈灰白色。1.3 浸泡法:将骨粉放在清水中浸泡,真骨粉始终不会分解,而有的假骨粉浸泡时间一长就会变成粉状,静置后还会出现沉淀。生骨粉和蒸骨粉在浸泡…  相似文献   

8.
在屠宰检疫过程中发现气味和滋味异常的肉尸时,应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1饲料气味由于动物生前长期饲喂带有浓郁气味的饲料,例如:独行菜、亚麻子饼、鱼粉、萝卜及芸香类植物等,使肉有饲料气味。绵羊长期饲喂萝卜,其肉具有强烈的口臭味;饲喂以甜菜根为主的饲料时,则肉具有肥皂味或油酵气味;长期饲喂泔水的猪,其肉和脂肪发出使人厌恶的废水气味;用鱼粉鱼鳞骨或鱼罐头厂的废渣喂猪时,其肉常常有鱼腥味;用青燕麦、芸薹饲喂绵羊,其肉具有强烈的刺鼻和令人作呕的气味。2药物气味宰前不久给动物经口或注射过具芸香或其他异常气味的…  相似文献   

9.
在市场肉类检验中,常发现有气味和滋味异常的肉,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可分为以下五种情况。1饲料气味由于动物生前长期饲喂带有浓郁气味的饲料,如萝卜、甜菜、油渣饼、鱼粉、鱼肝油下脚料、蚕蛹粕等,使肉带有饲料气味。绵羊长期饲喂萝卜,其肉具有强烈的口臭味;饲喂以甜菜根为主的饲料时,则向具有肥皂味;长期饲喂泔水的猪,其肉和脂肪发现使人厌恶的废水气味;用鱼粉或鱼罐头厂的废渣喂猪时,其肉常常带有鱼腥味;用青燕麦饲喂的绵羊,其肉具有强烈火的刺鼻和令人作呕的气味。2药物气味宰前给动物灌服或注射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如醚…  相似文献   

10.
李坚 《中国奶牛》2001,(6):48-48
牛奶品质监控的主要目的是力求生产不含掺杂物、体细胞和细菌数低的较为安全的优质牛奶。牛奶品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牛奶的安全性和产品的要求。诸如奶成分、感官因素(味道、气味和外观)、细菌数、体细胞数,以及有无掺杂物(药物或化学残留物)都是与奶品质监控有关的关键监测目标。牛奶成分的影响。研究表明,奶成分变化的60%多是受遗传因子的影响,其余的是受饲养、营养、气候、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高浓度的精科日粮会造成乳脂肪含量降低,而粗饲料比例高的日粮却有利于乳脂肪含量的提高;泌乳初期和末期,其乳脂肪和非脂干物质…  相似文献   

11.
刘峰  马燕芬  高民 《饲料工业》2012,33(15):51-53
试验选择了24头泌乳前中期的同一胎次、健康无病、具有相近体重、产奶量与泌乳期的荷斯坦奶牛,将其分为4组,每组6头牛,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苹果味果味剂、香蕉味果味剂、混合香型果味剂,并设置对照组(不添加果味剂)进行奶牛饲养试验。对奶牛的生产性能以及奶样中风味物质进行评定。试验结果表明:①在奶牛生产性能方面,与对照组相比,3种果味剂都有减缓产奶量下降的趋势,其中香蕉味的作用效果最好(产奶量下降:香蕉味0.5%,苹果味11.9%,混合味8.86%,对照13.5%)。②对奶样进行感官评价,在单独的色泽、组织状态、奶香味、果香味、甜味、酸味、苦味、涩味、饲草味和牛体味中,4种样品基本没有差异,4个样品的综合风味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风味的总得分上,混合风味>苹果风味>香蕉风味=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脱脂乳和椰浆为原料进行风味发酵乳的制备。以感官评定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UHT椰浆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进行试验,利用响应面法对椰子风味发酵乳的最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对风味发酵乳的影响程度最大的因子是UHT椰浆添加量,其次为发酵时间。椰浆发酵乳的最佳配方为椰浆添加量16.5%,发酵温度45℃,发酵时间8h。以此配方制成的椰浆发酵乳,感官评分为45.56,产品颜色均匀,口感顺滑细腻,有浓郁的奶香、椰香风味和滋味。  相似文献   

13.
原料奶风味已成为衡量原料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原料奶中产生的不良风味不仅会影响奶户交奶和奶企收奶,而且还会影响消费者的口感,同时也会降低牛奶的营养价值。本文主要通过对原料奶中的固有良好风味和不良风味及其来源进行分析,并从整体上提出控制原料奶中产生不良风味的技术措施,为生产优质风味奶和奶制品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4.
牦牛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其特殊的生存环境使牦牛乳与普通牛乳相比,在营养价值、风味物质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使其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本文从牦牛乳商业化的产业链角度出发,对牦牛乳年产奶量及影响因素、营养成分、风味物质以及风味物质的浓缩和鉴定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生鲜牦牛乳作为高品质商业无菌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牛奶风味的影响因素包括多个方面,其主要取决于复杂的风味活性物质。一些风味活性物质直接来源于奶牛的饲料成分,但有些风味活性物质的来源还不确定。介于风味活性物质的复杂性,一些相关的信息较少,主要有两个假设,一是来源于动物所采食的饲料成分,一是消化产物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培养液风味的影响。试验选用自制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试验设5个处理组,果香味剂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5、10、15和20μg/ml。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果香味剂添加量为15μg/ml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果香味剂可能会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分泌水平的升高;②运用PT/GC-MS分析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除具有原有乳腺培养液的风味外,还有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丙酸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戊酯、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成分,而这些物质成分正好是果香味剂中进入到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物质,且当添加剂量为15μg/ml时,各物质成分含量为最高(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果香味剂能显著影响奶牛乳腺上皮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17.
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含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牛奶的品质和风味。牛奶中乳蛋白主要可以分为酪蛋白和乳清蛋白两种类型,其合成代谢过程均受到mTOR信号分子通路、JAK-STAT信号分子通路、GCN2-eIF2a信号分子通路的影响。牛奶中乳脂肪主要为三酰基甘油酯、磷脂等,对于牛奶的营养和风味均有重要影响,其受到脂肪酸相关酶ACACA、FAS、SCD1的调控。饲料营养是影响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精粗饲料配比及饲料添加剂的应用等方面。本文对牛奶中乳蛋白和乳脂肪的合成调控机理,及日粮组成对其的影响机制进行阐述,为改善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果香味剂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及培养液风味的影响。试验选用自制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设5个处理组,果香味剂的添加剂量分别为0、5、10、15和20μg/mL。结果表明:①当培养基中果香味剂添加量为15μg/mL时,乳腺上皮细胞培养液中总蛋白水平、甘油三酯及乳糖含量均达到最高,其中对脂肪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蛋白和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说明果香味剂可能会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分泌水平的升高;②运用PT/GC-MS分析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成分,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中除具有原有乳腺培养液的风味外,还有乙酸异丁酯、乙酸异戊酯、丙酸异戊酯、丙酸戊酯、丁酸异丁酯、丁酸戊酯、丁酸乙酯、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等物质成分,而这些物质成分正好是果香味剂中进入到乳腺培养液中的风味物质,且当添加剂量为15μg/mL时,各物质成分含量为最高(P〈0.05),之后呈下降趋势。果香味剂能显著影响奶牛乳腺上皮培养液中乳成分含量和风味。  相似文献   

19.
通过喜好测试、评分检验法对三种不同配方的婴儿奶的整体风味、乳香味口感、鱼腥味四个感官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配方一最受消费者喜爱,其整体风味、鱼腥味的掩蔽效果均优于其它两个配方,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