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用2个马铃薯品种:春薯4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表现高度抗病)和津引8号(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表现高度感病)对采自中国马铃薯主产区(河北、云南、四川、黑龙江)的60个马铃薯晚疫病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侵染率、病斑面积、产孢能力)和寄生适合度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的致病性、寄生适合度和其地域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来源于河北的菌株致病性和寄生适合度最强,而来源于四川的菌株致病性和寄生适合度最弱。  相似文献   

2.
水稻稻瘟病品种-小种组合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分小种接种法在共18个品种-小种组合上进行了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griseaBarr.)寄生适合度测定方法的研究。用综合病指法、流行速率法、抗性组分法三种方法推求了不同品种-小种组合的寄生适合度;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了三种寄生适合度估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以综合病指寄生适合度(PFID)、流行速率寄生适合度(PFr)、综合抗性组分寄生适合度(PFRC)为因变量,以侵染几率FIP、病斑面积(FSS)、产孢面积(FPS)和产孢量(FPD)为自变量的相对寄生适合度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抗氟吡菌胺突变体对不同杀菌剂的交互抗性并评估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方法】通过紫外线照射菌丝体、紫外线照射孢子囊和药剂驯化的方法获得抗氟吡菌胺的马铃薯晚疫病菌突变体,计算突变体的突变频率,测定抗性突变体的抗性水平,研究突变体在无药条件下继代培养10代后抗性能否稳定遗传,测定突变体在RSA培养基和离体叶片上的适合度(菌丝生长速率、产孢子囊能力及复合适合度指数),比较抗性菌株与其亲本敏感菌株的竞争力,分析对氟吡菌胺表现不同敏感性的菌株对不同药剂的交互抗性,并通过笔者实验室建立的抗性风险量化标准评定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结果】共获得21个抗性菌株,抗性水平介于61—3 157倍,紫外线诱导孢子囊的突变率为2.78×10~(-7);大多数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与其亲本菌株无显著性差异;竞争力测定试验中,2株突变体的第1、3、7代的共18次抗药频率测定中,有3次测定的抗药频率显著低于初始频率,有4次测定的抗药频率显著高于初始频率,其余11次测定的抗药频率与初始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突变菌株的抗药性均能稳定遗传;抗氟吡菌胺菌株及其亲本菌株对氟吡菌胺的lgEC_(50)与这些菌株对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甲霜灵、氟醚菌酰胺的lgEC_(50)之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104(P=0.654)、0.311(P=0.170)、0.228(P=0.081)、0.376(P=0.093)、0.214(P=0.351)、0.122(P=0.599)、0.963(P=0.000);致病疫霉对氟吡菌胺基本抗性风险值为15。【结论】氟吡菌胺与氟醚菌酰胺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霜脲氰、烯酰吗啉、双炔酰菌胺、甲霜灵之间无交互抗性,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固有抗性风险为高度,应加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管理,建议生产上将氟吡菌胺与其他类药剂交替或混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全球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倡议组织”GILB(GlobalInitiative on Late Blight),于1996年发起,由国际马铃薯中心(CIP)组织召集.国际马铃薯中心也把晚疫病研究列为其优先项目.介绍了近期GILB的主要研究项目和工作,包括①寄主抗性常规抗病育种、群体测试、基因型-环境(G×E)互作效应、标准化国际田间试验(SIFT)、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数量抗性性状定位(QTL)等内容.②晚疫病菌研究包括分子标记技术,病菌传播和病害流行研究等为晚疫病研究的主体和中心;③综合防治这部分的工作仍然需要以上所述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大力支持才能取得更好的实效;④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⑤世界马铃薯晚疫病会议;⑥全球区域性和专题性联络小组的设置.还介绍和讨论了国际马铃薯中心与中国的有关合作成果及国内其他有关成果.  相似文献   

5.
转无毒基因马铃薯抗晚疫病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的马铃薯晚疫病是危害全球马铃薯生产的严重病害.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把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以增强抗病性被证明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应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将具有能激活植物自身防御系统的无毒基因与适合于植物背景、非专一性的病原物诱导启动子组合成嵌合基因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中.通过农杆菌或基因枪的介导转化植物,可筛选出高效广谱的抗真菌和细菌病害的转基因植株.本研究从病原细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中获得的无毒基因avrD(0*93kb)和从病原真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中获得的无毒基因Elicitin(0.294kb)分别与非专一性病原物诱导启动子Pill和BG组成含2个嵌合基因(Pill-avrD,BG-Elicitin)的植物表达载体pYH144和pYHEt.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转化马铃薯,其中用pYH144载体转化2个品种(克新1号,2号),用pYHEt载体转化3个品种(Desiree,克新2号,4号),通过组织培养分别获得潮霉素(HygromycinB)标记的转基因马铃薯试管苗.将转基因试管苗扩繁,应用马铃薯脱毒微型种薯生产技术获得转无毒基因微型薯,在温室(15~25℃和湿度高)条件下,观察转无毒基因马铃薯植株中对晚疫病菌自然感染的抗性.1998年和1999年(每年的3-5月)的温室试验初步表明用avrD和elicitin基因分别转化的转无毒基因马铃薯植株都具有较明显的对晚疫病菌侵染的抗性,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不表现或表现轻微的感病症状,对照植株(未转化)则表现明显的感病症状.转基因植株生长正常,且在感染后期(恢复期)生长良好.对照植株在恢复期生长弱和缓慢.在获得较多数量的转无毒基因马铃薯微型种薯的时候,将进行人工接种晚疫病菌和田间种植试验,从中筛选出抗真菌病和细菌病的转基因马铃薯株系.  相似文献   

6.
《农技服务》2019,(6):43-44
为探索不同化学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效果,进行了5种不同化学药剂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试验。结果表明: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30克/亩)+75%苯酰·锰锌水分散粒剂(120克/亩)、60%霜脲嘧菌酯水分散粒剂(45克/亩)+75%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150克/亩)、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30毫升/亩)+25%嘧菌酯悬浮剂(20克/亩)、500克/升氟啶胺悬浮剂(24毫升/亩)+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30毫升/亩)、68.75%氟菌·霜霉威悬浮剂(75毫升/亩)+70%丙森锌水分散粒剂(150克/亩)均对马铃薯晚疫病有较好的防控效果,10天防效在80%以上,20天防效均在60%以上;各药剂组合对马铃薯的增产效果较好,增产73.9%~86.2%。各药剂组合中,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30克/亩)+75%苯酰·锰锌水分散粒剂(120克/亩)的防控、保产效果最好。生产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可5种组合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7.
接种晚疫病菌对马铃薯茉莉酸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翠花  郭江波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6):152-153,157
以抗晚疫病马铃薯转基因株系DR1、DR3a和晚疫病敏感型野生株系DG为材料,通过半定量RT-PCR法研究了接种晚疫病原菌生理小种89148-9后0、12、24、48、72 h叶片中茉莉酸合成途径关键酶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和丙二烯氧合成酶(Allene oxide synthase,AO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接种晚疫病原菌后,DR1、DR3a和DG叶片中poaos基因和polox基因的表达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转基因株系叶片内基因的表达量高于野生型,且表达量达到峰值的早晚也不同。说明poaos和polox基因参与了马铃薯的抗晚疫病反应,但不同基因在不同马铃薯株系的表达模式不同,这可能是不同马铃薯株系抗、感晚疫病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采用含毒介质培养法测定了68%精甲霜灵·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64%恶霜·锰锌(杀毒矾)可湿性粉剂、72%霜脲·锰锌(克露)可湿性粉剂、50%烯酰吗啉(安克)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18.7%烯酰·吡唑酯(凯特)水分散粒剂、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等7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的毒力,并将7种药剂组成9个药剂组合,进行田间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除70%代森锰锌及杀毒矾外,其余5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在0.017~0.243 mg/L之间;田间试验各药剂组合均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和增产效果,其中代森锰锌+克露+安克+克露、代森锰锌+克露+凯特+克露、代森锰锌+克露+金雷+克露、代森锰锌+安克+金雷+安克、代森锰锌+安克+凯特+安克等5个组合对晚疫病防效均达90%以上,增产率13.92%~18.54%,每667 m2增加纯收入660~905元.根据药剂的防效和增收效果,提出防治广东冬种马铃薯晚疫病药剂交替使用组合方法为:前期使用代森锰锌保护剂,发病期间使用克露+金雷+克露、安克+金雷+安克、安克+凯特+安克.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测定7个不同药剂拌种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药剂拌马铃薯种薯块对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显著防效,高巧(60%吡虫啉) 10 mL+银法利10 mL+清水200 mL、52.5%噁酮·霜脲氰(抑快净) 5 g+清水200 mL、0.3%丁子香酚20 mL+清水200 mL 3种组合(药剂)拌种薯15 kg效果均较好,依次比清水拌种分别增产33.10%、27.14%、25.74%。建议多采用植物源农药0.3%丁子香酚拌种薯。另外,用AUDPC法评价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严重程度是较好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晚疫病抗性反应中木质素及防御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不含R基因的马铃薯水平抗性材料LBr-12和感病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为材料,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 (P.infestand后,对马铃薯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木质素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LBr-12和Favorita的PAL、PPO、POD的酶活性都升高,其中抗性材料与感病品种相比,升高幅度大,持续时同长;同时抗病品种的木质素含量增幅也大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马铃薯种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主要分析了贵州省种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为贵州省马铃薯产业化发展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马铃薯病毒病的普查及鉴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黑龙江省近30个县市马铃薯主产地的系统调查采样,经鉴别寄主反应、血清学测试、电镜观察、种薯传毒试验,系统鉴定出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tato virus Y,PVY)、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烟草花叶病毒(Tobacoo mosaic virus,TMV)、烟草脆裂病毒(Tobacoo rattle virus,TRV)、马铃薯Y病毒坏死株系(PVYn);标样K-04和番茄黑环病毒(Toma-to black ring virus,TBRV)有强烈的阳性反应,球形粒体,直径约30 nm,但在田间表现蕨叶症状,可认为该标样疑似番茄黑环病毒引起,或可能携带番茄黑环病毒。TRV,PVYn为局部分布,马铃薯蕨叶病呈局部零星发生。经研究证实至2005年黑龙江省无马铃薯黄矮病毒(Potato yellow dwarf virus,PYOD)马铃薯帚顶病毒(Potato mop top virus,PMTV)、安第斯马铃薯潜隐病毒(Andean potato latent virus,APLV)、安第斯马铃薯斑驳病毒(Andean potato mottlevirus,APMV)、马铃薯V病毒(Potato virus V,PVV)、马铃薯黑环斑病毒(Potato black ringspot virus,PBRSV)的分布,没有发现侵染马铃薯的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苜蓿花叶病毒(Alfalfa mosaic virus,AMV)。  相似文献   

13.
作者经过20多年的试验确定了呼和浩特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短期和长期预测方法。短期预测试验中在吸收了前人工作成果的同时,定期定时地观察了信号地、宅旁院地和育种试验地,长期预测的方程为y=31.4E-71.2。采用以上方法准确地预测了呼和浩特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不同抗性甘薯品种感染疮痂病后的细胞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薯疮痂病胁迫下,抗病性不同的甘薯品种金山1255(感病)和广薯8870(抗病)染病后,叶片细胞的超微结构都发生了变化,最敏感的部位均是细胞膜;活性氧产生的两个主要部位(叶绿体和线粒体)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攻击;感病品种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外膜外突成致密的小球,产生了大量的吞噬体,抗病品种则产生了大量用于修复细胞膜的高尔基小泡.  相似文献   

15.
甘肃定西马铃薯加工业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使系统成本最小而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的一套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通过对定西马铃薯加工业的现状,供应链优化的条件,马铃薯加工业现存供应链条的弱势的分析,论证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对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在满足服务水平需要的同时,为使系统成本最小而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的一套管理方法或管理模式。通过对定西马铃薯加工业的现状,供应链优化的条件,马铃薯加工业现存供应链条的弱势的分析.论证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油炸马铃薯片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白皮马铃薯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工艺对油炸马铃薯片的色泽、体积收缩率、吸油量和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切片厚度1 m m ,6 g·kg- 1柠檬酸溶液浸泡1 h 护色、5 g·kg- 1氯化钙溶液浸泡20 m in 硬化、- 18℃预冻1 h 和体积分数30% 乙醇溶液浸泡1 h预脱水、炸前向薯片表面撒少许面包屑、入炸油温180℃和油炸60~70 s 工艺试制的产品色泽均匀美观、体积收缩率较大、吸油量低和相对脆度高。  相似文献   

18.
以地窖为例,介绍了甘薯的窖藏技术以及贮藏时期分期管理的要点;在简要分析介绍甘薯在窖藏的过程中常发生的甘薯软腐病、甘薯黑斑病和甘薯小象甲的危害后,提出了一些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甘薯病毒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侵染甘薯的主要病毒种类、症状、传播方式以及甘薯病毒病的诊断和检测方法;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EMV)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我国甘薯脱毒研究的一些概况。  相似文献   

20.
蚜虫是马铃薯病毒病传播的主要介体,不仅可以造成马铃薯的减产,还会使马铃薯种薯质量大幅度下降。为进一步开展马铃薯蚜虫防治技术的研究,对主要马铃薯田蚜虫的种类分布、习性、危害方式及防治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期避免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