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和施肥对巨能草生物量及C、N、P积累与分配的影响,为巨能草栽培中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巨能草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利用控水、控肥的试验方法,设计干旱(田间持水量的25%)和正常水分(田间持水量的75%)2个水分梯度以及低肥(复合肥施肥量为2g/盆)、中肥(复合肥施肥量为4g/盆)、高肥(复合肥施肥量为8g/盆)3个养分水平,进行完全随机组合试验,共计6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下巨能草生物量及其分配比例,C、N、P积累与分配特征,N、P吸收和利用效率,以及C∶N、C∶P、N∶P的变化。【结果】在正常水分条件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巨能草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都显著增加;干旱胁迫后,巨能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积累显著降低,施肥对巨能草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也有显著影响。在正常水分条件下,施肥对巨能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没有显著影响;在干旱条件下,除低肥处理外,中施肥量和高施肥量均能显著提高巨能草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比例。施肥和干旱胁迫处理对C、N、P积累量及分配比例也有一定的影响,与正常水分条件相比,干旱胁迫后巨能草的C、N、P积累总量均降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尽管低肥处理的N、P吸收效率显著低于中、高肥处理,但其N、P利用效率却显著高于中、高肥处理;干旱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的N、P吸收效率和P利用效率并无显著差异,但N的利用效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正常水分条件下,施肥处理对地上部分的C∶P、N∶P无显著影响,但高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下部分的N∶P,中、高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部分的C∶N和地下部分的C∶P;干旱条件下,施肥处理对地上和地下部分的C∶P及N∶P的影响都不显著,但高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地上和地下部分的C∶N。【结论】干旱胁迫处理减少了巨能草的生物量及其对C、N、P的积累,影响了C、N、P的分配,施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干旱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在巨能草的施肥管理中,应更多地注重对N素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4种乡土速生树种幼苗对土壤镉(Cd)污染的生长生理响应与Cd富集特征,以期筛选出优良的土壤Cd污染修复树种。【方法】利用楝科的红椿(Toona ciliata)、香椿(T.sinensis)、川楝(Melia toosendan)和苦楝(M.azedarach)幼苗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土壤Cd污染条件下(CK:0.12 mg/kg,T1:2.5 mg/kg,T2:5 mg/kg)的活性氧(H2O2和MDA)、抗氧化酶(SOD和POD)、生物量、重金属积累与分配的差异。【结果】(1)T2条件下,红椿和苦楝的H2O2和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SOD和POD活性有不同程度降低;T1和T2条件下,香椿和川楝的H2O2和MDA含量均变化不大(P0.05)。(2)T2条件下,红椿的叶片、细根干重、总生物量,及川楝的粗根和细根干重显著下降(P0.05),香椿和苦楝的生物量并没有受到显著影响(P0.05)。(3)除红椿外,其余树种各器官的Cd浓度、Cd积累量及Cd积累总量在土壤Cd污染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与其他器官相比,4种树种的细根Cd浓度和Cd积累量均最大;Cd积累总量的大小次序分别为香椿(409μg)川楝(339μg)苦楝(168μg)红椿(163μg)。(4)伴随土壤Cd污染程度的加剧,各树种的Cd富集系数明显下降(P0.05),川楝的富集系数在T1和T2条件下均最高;土壤Cd污染条件下,香椿的Cd转运系数没有显著变化(P0.05),T2条件下,其余树种的Cd转运系数显著降低(P0.05);红椿的耐性指数在土壤Cd污染条件下不同程度降低,但其余树种的耐性指数没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综合来看,土壤Cd污染条件下香椿的生物量受影响最小,并具有较高的Cd富集能力和生理耐受性,因此具有良好的Cd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镉(Cd)胁迫对红椿(Toona ciliata Roem.)生长及养分[碳(C)、氮(N)、磷(P)和钾(K)]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Cd处理[0(对照)、10、20、40、80、160 mg·kg~(-1)]对其幼苗生长发育、生物量以及养分积累与分配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红椿幼苗生长特性指数(如叶数、叶长、叶宽、根长及地径和株高)与根、茎、叶生物量随Cd浓度增加而降低,但低Cd处理(40 mg·kg~(-1))对各器官指数、株高及总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Cd胁迫浓度增加,根、茎、叶中Cd浓度逐渐升高,且根大于茎;根K、茎K、叶K和叶N累积量随胁迫浓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而根C、根N、茎N、根P和叶P累积量则逐渐降低。此外,茎C、叶C和茎P在低Cd处理时无显著差异,但较高Cd胁迫处理(≥40.00 mg·kg~(-1))则显著抑制并改变其累积与分配格局。红椿幼苗具有一定的抗Cd胁迫能力,但较高浓度Cd胁迫(≥40.00 mg·kg~(-1))显著影响了红椿幼苗的生长特性及其养分格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胁迫对巨桉幼树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及巨桉对Cd的富集特征。【方法】2018年5-9月,以1年生巨桉幼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Cd含量处理,即0 mg/kg(CK)、12.5 mg/kg(T1)、25 mg/kg(T2)、50 mg/kg(T3)、100 mg/kg(T4),10月测定各处理植株的株高、地径并收获全株,测定各器官(吸收根、运输根、主干、枝条、叶)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Cd含量,计算各器官的Cd富集系数以及不同处理Cd转运系数。【结果】(1)随着Cd含量的增加,巨桉幼树株高、地径净生长量均呈下降趋势,且T2~T4处理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总生物量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随着Cd含量的增加,巨桉幼树各组织器官内N、P、K元素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3)随着Cd含量的增加,植株各器官中Cd含量总体均呈增加趋势,且在同一Cd处理水平下,各器官Cd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吸收根>运输根>主干>枝条>叶。(4)随着Cd含量的增加,吸收根的Cd富集系数总体呈增加趋势,运输根的Cd富集系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主干、枝条和叶的Cd富集系数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Cd含量的增加,Cd转运系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巨桉幼树对Cd的转运能力有限,但其生长迅速,即使在高含量Cd胁迫下生长并未受到明显抑制,说明巨桉幼树对Cd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可以初步确定巨桉为重金属Cd污染地区土壤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运筹对红麻Hibiscus cannabinus L.不同器官养分含量和吸收以及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探讨不同红麻品种养分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合理施肥依据.【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试验设2种红麻品种,即福红992与红优2号;3种施肥水平,即低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0、0.05和0.10 g·kg-1),中肥(N、P2O5和K2O分别为0.15、0.75和0.15 g·kg-1)和高肥(N、P2O5和K2O分别为0.20、0.10和0.20g·kg-1);以及3种施肥方式,即全部NK肥作基肥(T1),60%的NK肥作基肥和40%的NK肥作追肥(T2)以及全部NK肥作追肥(T3).【结果和结论】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红麻各器官中NPK含量、植株NPK吸收总量以及土壤速效NPK含量均出现增加的趋势.随着NK肥追肥比例的上升,红麻各器官中NP含量,以及植株NP吸收总量均出现下降的趋势;麻皮中P含量、各器官K含量、土壤速效养分、红麻吸K量均出现上升的趋势.在本文试验条件下,高肥且全部做基肥施用时,有利于红麻对养分的吸收和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施肥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晋杂12号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为试验材料,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N,P,K施用量对高粱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用N,P,K(基础地力)时,高粱根系和地上部生长及产量均较低,施用任意2种养分均会明显促进高粱生长;对N,P,K这3因素中任2因素设计最佳施用量时,施P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施K肥没有增产效果。高粱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拔节到抽穗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大,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时期干物质积累均高于对照,成熟期全株干物质积累量比对照增加19.77%。高粱干物质分配主要在茎叶部分,施肥对干物质分配比例没有显著影响。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最大的是K,其次是N,最低的是P。不同生育期高粱N,P,K养分吸收量和分配比例表现不同,N,P,K养分主要分配在茎叶上,穗部中养分分配比例大小为P>N>K。在施肥条件下,成熟期高粱N,P2O5,K2O养分吸收比例为1∶0.32∶2.22。施肥高粱在不同生育期对N,P,K的吸收比例与对照相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肥料配施对樱桃番茄栽培基质养分含量、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樱桃番茄为试材,采用日光温室槽式栽培方式.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分别为单施无机肥料对照(CK),T1有机肥50%,N∶P∶K=1∶7∶2,T2有机肥40%,N∶P∶K=1∶3∶3,T3微晶化磷矿粉,T4微晶化钾矿粉.【结果】配施处理提高了基质pH和EC以及基质中全N、速效N、P、K含量,促进了植物对养分的吸收;T2和T4处理提高了基质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T1和T3处理显著提高了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脲酶活性与pH极显著正相关,与EC极显著负相关;中性磷酸酶活性与速效N、速效K、pH显著负相关,与全N正相关;蔗糖酶与全P、速效P及速效K显著正相关,与全N极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与EC显著正相关.【结论】在以基质为栽培介质,施用无机肥料的栽培条件下,配合施用生物有机肥和微晶化矿粉能显著地影响基质的理化性质和基质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氮水平条件下磷养分对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幼苗生物量、养分积累以及养分利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油茶幼苗对氮、磷养分的需求,为油茶幼苗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林4和长林53两个品种的一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开展苗期施肥控制试验,设置2个氮(0,8 mmol/L)水平和4个磷(0,0.4,0.8,1.6 mmol/L)水平的交互处理,测定油茶幼苗各器官生物量、氮磷含量。【结果】(1)在不施氮(N0)条件下,施用磷肥可以显著增加生物量,且在P1和P2处理下生物量积累较高;在施氮(N1)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均在P0处理下生物量最高。(2)长林4和长林53生物量分配均表现为地上部>根部。无论是否施氮,磷水平对长林4的生物量分配及根冠比均影响不大,而长林53在N1P3处理下的根生物量及根占比显著小于N1P0处理。(3)在不施氮(N0)条件下,长林4和长林53分别在P3和P0处理下氮含量达到最大值,磷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1和P2处理时较大,而施氮(N1)条件下,氮含量及氮、磷积累量均在P0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无论是否施氮,2个油茶品种苗期...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水平对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及其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施肥水平下木薯氮磷钾养分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差异,探讨粤北坡岗地优质高产木薯氮磷钾养分的最佳用量。【方法】以木薯品种南美119为材料,采用“3414”方案,在粤北翁源进行大田试验。试验共设14个处理。【结果】施肥处理的氮素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的氮素则主要分配到根部;不同施肥处理的磷素均主要分配到地上部;不施肥处理和不施钾处理的钾素主要分配到根部,不施氮处理的钾素在根、冠间分配较均衡。在木薯不同生长阶段,植株氮磷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施氮、磷、钾化学肥料处理植株氮磷钾含量的下降速度小于不施氮、磷、钾化学肥料的处理。处理N2P2K2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均为最大,不施肥处理(N0P0K0)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在各生育期均为最小(P<0.05)。产量最高的是N2P3K2处理,为22 694.06 kg·hm-2,其次是N2P2K2处理,为21 417.87 kg·hm-2。【结论】木薯产量、氮磷钾养分积累及其在根冠间的分配,对施肥水平高度敏感, 适当比例的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既可以显著增加木薯植株的氮磷钾含量和积累量,又可以提高产量。在粤北坡岗地木薯生产中,氮素最重要,在氮素得到满足的条件下,磷素较钾素更重要。在本试验条件下,氮磷钾养分最佳用量为358.80 kgN·hm-2、89.10 kg P2O5·hm-2和187.50 kg K2O·hm-2。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麻疯树营养特性,为麻疯树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麻疯树FD-8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方法,设置复合肥施用量0(CK)、1.415、2.830和4.246 t/ha共4个处理,调查秋播麻疯树周年生长性状及养分积累状况。【结果】施用复合肥能明显促进麻疯树生长,但施肥量对地径和茎高生长的影响因生长阶段不同而有差异。不同处理下周年生麻疯树N、P2O5、K2O积累量分别为0.185~0.750、0.249~1.047和1.089~4.514 g/株,比例约为1.0∶1.4∶6.2;随施肥量的增加,周年生麻疯树根、茎及叶的N、P2O5、K2O积累量显著增加(P<0.05),但根、茎及叶的N、P2O5、K2O含量先增加后下降;施肥量也影响N、P2O5、K2O在麻疯树根、茎、叶的分配。【结论】施用复合肥(N∶P2O5∶K2O=18∶8∶18)4.246 t/ha有利于补充麻疯树周年生长对N、P、K的需求,并促进苗木各器官协调生长。  相似文献   

11.
对秦岭林区遭受华山松大小蠹危害不同阶段的被害华山松韧皮部内的营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蓝变真菌危害初期,华山松韧皮部内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显著提高,丙二醛(M DA)含量明显增加;但随着华山松大小蠹种群数量的增加和蓝变真菌对华山松韧皮部和木质部组织危害的加剧,韧皮部组织内的PAL、PPO和SOD活性逐渐降低,在枯立木阶段降至最低;与此同时,华山松韧皮部内的水分及蛋白质、糖类、粗脂肪、淀粉等营养物质含量,则随华山松大小蠹和共生蓝变真菌危害的加剧而不断减少。华山松大小蠹的入侵危害降低了华山松韧皮部的生理生化抗性,加速了其营养的分解。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不同营养物质对莱氏野村菌生长的影响,为其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查氏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果糖、木糖、甘露醇、可溶性淀粉)、氮源(酵母浸粉、尿素、牛肉蛋白胨、硝酸钠、硝酸钾、硫酸铵、水解酪蛋白、胰蛋白胨、硝酸铵)、维生素(抗坏血酸、硫胺素、烟酸、吡哆醇、核黄素、生物素、泛酸)及不同碳氮比(5∶1,10∶1,15∶1,30∶1,60∶1,120∶1,240∶1,480∶1)对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株菌落直径、菌丝干质量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适宜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落生长的最佳碳源是蔗糖,氮源是水解酪蛋白,碳氮比是15∶1,维生素是生物素;有利于菌丝生长的最佳碳源是可溶性淀粉,氮源是酵母浸粉,碳氮比是15∶1,维生素是泛酸、核黄素和抗坏血酸;明显促进产孢量增加的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水解酪蛋白,碳氮比是15∶1,维生素是硫胺素。【结论】明确了促进莱氏野村菌MZ060806菌落扩展、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氮源、维生素种类及碳氮比。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l)、黎蒴(Castanopsis fissa)、山杜英(Elaeocarpussylvestris)和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对杉木林进行改造,从2008年4月到2009年4月,对5种改造林分的土壤养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林分的土壤pH值变化范围为4.3~5.1,属强酸性土壤,一般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红锥林0~20 cm和20~40 cm土层、火力楠林、黎蒴林和山杜英林0~20 cm土层的碱解氮含量下降后上升,其他均为下降、上升后下降。土壤速效磷含量夏季(7月)较高,秋季(10月)较低。土壤有效钾呈现下降后上升的趋势。5个林分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均为0~20 cm土层高于20~40 cm土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3种生长模式人参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及影响人参皂苷积累的主要养分因子,运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和超声提取-高效液相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人参中9种单体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人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为野山参>林下参>园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系数为85.6%,属中等变异,土壤全量氮、磷、钾变异系数大于1009,为强变异,结合国家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可知,人参土壤碱解氮含量为国家5级水平,速效磷为国家2级水平,有效钾含量为641.4 mg/kg,远大于国家1级水平(200mg/kg);野山参和林下参中9种单体皂苷中以单体皂苷Rb1、Rc、Rb2、Rd和Rg1含量较高,5种单体皂苷显著高于园参(P<0.05),林下参中单体皂苷含量以15 a生含量最高,其中Rb1、Rc、Rb2、Rd和Rg1分别为20.207、22.865、12.435、17.201和7.770 mg/g,为制定林下参适宜采收参龄提供参考;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直接影响人参皂苷的积累.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以野山参和林下参土壤为参考,科学施加氮、磷肥有助于提高园参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来源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对体外瘤胃发酵和养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配制NFC来源分别为玉米淀粉、果糖、低聚果糖和多聚果糖的4种苜蓿-豆粕型日粮,用饲喂60d后的4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山羊提供瘤胃液,对4种NFC来源日粮进行体外发酵试验,测定产气量、发酵液pH、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产量、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甲烷产量及干物质(DM)和中性洗涤纤维(NDF)的表观消失率。【结果】不同来源NFC日粮DM和NDF的表观消失率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最高值均出现在玉米淀粉组,其余处理组DM表观消失率差异不显著,果糖组的NDF表观消失率较低;NFC来源极显著影响TVFA产量,其最高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多聚果糖和玉米淀粉组;玉米淀粉组丙酸占TVFA物质的量的比例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组,但丁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占TVFA物质的量的比例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组。玉米淀粉组的产气量和多聚果糖组的甲烷产量与果糖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2组。NFC来源对体外瘤胃发酵液pH、木聚糖酶和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乙酸和戊酸占TVFA物质的量的比例及甲烷与TVFA物质的量比无显著影响。【结论】与果糖、低聚果糖和多聚果糖组相比,玉米淀粉组日粮的DM和NDF表观消失率及丁酸占TVFA物质的量的比例极显著升高,而TVFA产量及丙酸占其物质的量的比例极显著降低;与果糖和低聚果糖组相比,多聚果糖组日粮的NDF表观消失率和TVFA产量均更高。  相似文献   

16.
以高寒高山柳(Salix paraqplesia)灌丛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退化程度高寒灌丛草甸的植物量、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结果表明:随着高寒灌丛草甸退化程度的加剧,地下植物量、地上植物量、优良牧草植物量、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都显著降低(P0.05),但土壤微生物数量则是轻度退化灌丛草甸最高(P0.05)。植物量、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植物量、土壤全氮、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灌丛草甸的退化表现出植被、土壤的协同退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土壤速效养分对不同抚育措施的响应以及季节变化,以期选择出可以有效改善林地土壤养分状况的抚育措施,为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与檀香Santalum album混交人工林抚育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珍贵树种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下表层土壤为试验对象,设置4个处理,即对照(CK)、铲草、施肥、铲草+施肥(铲+施),每处理4次重复,测定土壤速效养分和pH的变化,每季度测定1次。【结果】铲草施肥处理后土壤pH无显著变化,但增强了土壤酸碱缓冲性能,减缓土壤pH的季节性波动;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受季节和抚育措施变化影响显著,各处理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均在秋、冬季节出现峰值;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全年土壤铵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6.87%、8.17%和20.25%;铲草和铲+施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较CK分别增加12.69%和21.45%,施肥处理较CK减少1.81%;铲+施和施肥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CK分别增加50.63%和19.58%,铲草处理较CK减少2.53%;铲草、施肥和铲+施处理的土壤速效钾含量较CK分别增加117.18%、57.91%和142.54%。【结论】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对铲草施肥抚育措施出现的响应不同,但铲草施肥各措施都促进了土壤中一种或多种速效养分含量的增加,铲+施处理促进了林下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全面增加,对于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来说铲+施处理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抚育措施,对其生长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油茶凋落叶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索油茶养分循环提供依据。【方法】以油茶幼林、成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夏季、秋季凋落叶C、N、P、K、Fe、Cu、Mn、Zn等养分含量并分析其养分化学计量特征(C/N、C/P、N/P)。【结果】(1)油茶凋落叶中C、N、P等大量元素含量均受林龄与季节的影响。油茶成林凋落叶中的C含量极显著高于幼林(P0.01),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N、K含量显著高于幼林(P0.05),但是夏季与秋季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P含量极显著高于幼林(P0.01),秋季极显著高于夏季(P0.01)。(2)幼林凋落叶中的Zn含量显著高于成林(P0.05),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Fe含量以幼林显著高于成林(P0.05),夏季与秋季无显著差异(P0.05);Cu含量不受林龄与季节的影响;Mn含量以幼林极显著低于成林(P0.01),夏季极显著高于秋季(P0.01)。(3)油茶幼林凋落叶的C/N、C/P极显著高于成林(P0.01),而N/P极显著低于成林(P0.01)。【结论】季节和林龄对油茶凋落叶中的C、N、P、K、Fe、Zn、Mn含量有明显影响,其中幼林凋落叶中的大量元素含量均显著低于成林,并具有较高的C/N、C/P和较低的N/P,说明油茶幼林凋落叶的养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茶树自噬相关基因CsATG3b在茶树氮利用中的潜在作用,从茶树中克隆了CsATG3b基因,在拟南芥中验证其参与氮利用的功能。结果显示,CsATG3b的表达水平随着茶树叶片成熟度的增加呈上升的趋势;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低氮条件下,CsATG3b过表达株系(CsATG3b-OE)的根冠比和氮含量显著增加;过表达CsATG3b改变氮在植株体内的分配,正常氮条件下促进氮向茎生部位分配,低氮条件下促进氮向根系分配;过表达CsATG3b株系在低氮条件下显著上调根中氮吸收与转运相关基因AtNRT1.1、AtNRT2.1、AtNRT2.2和莲座叶中氨基酸转运基因AtAAP1、AtAAP4、AtAAP6及自噬相关基因AtATG3、AtATG5、AtATG8b的表达水平;过表达CsATG3b株系在正常氮条件下氮的积累增加,在低氮条件下的氮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过表达CsATG3b能够通过调控拟南芥氮的吸收转运基因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提高植株氮利用效率及耐低氮胁迫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微藻营养强化对卤虫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在培育水产经济动物苗种过程中投喂的营养强化的卤虫幼体,以促进苗种生长及提高存活率,本研究以卤虫(Artemiasp.)为研究对象,利用镜检、凯氏定氮和气相色谱等方法,测定了卤虫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体长、蛋白质以及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并选择采用湛江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小球藻(Chlorella pyenoidosa)强化营养卤虫幼体(三龄期),检测了投喂24h和48h后卤虫幼体体长、蛋白质、EPA和DHA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卤虫幼体的发育,EPA含量在120h时显著降低;3种微藻能促进卤虫幼体的生长,但不能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微藻强化48h后,可以提高卤虫幼体EPA含量。上述结果说明微藻营养强化有利于提高卤虫幼体生长和EPA含量,其中以扁藻的强化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