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与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作物栽培技术的回顾与现状我国是个农业古国,伴随着农业发展的悠久历史,作物栽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远在中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了“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生产,形成了原始的栽培技术;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人类已有选择地栽培小麦、粟、季等农作物,人类的作物栽培技术已由原来简单盲目表象为定向栽培;龙山文化时期(距今5000年)出现了犁耕,春秋时期则逐渐由牛耕代替了人拉犁,青铜器(商代)工具和铁犁(秦汉)的出现进一步推进了栽培技术的进步;同时由于水利灌溉设施的发展,古代栽培技术从原始的粗放耕作逐步过渡到了原始精耕细…  相似文献   

2.
“石犁”辨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犁耕的起源是我国农史发展上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长期来,人们研究的手段通常采用考古方法上的类型学与比附学,即以春秋战国时期出土的三角形铁犁铧的器形为基点,凡新石器时代出土的三角形“犁式”石器,均定为石犁,而忽视了这种器物作为耕具的可行性。例如,从已经出土的这种三角形石犁的大小来分析,最大的达60厘米强,作为犁耕农具,牵引力至少得150公斤以上,而据科学测定,一匹马正常与持久的牵引力为30至40公斤。因此,这已绝非三、五个人力所能胜任了;小的长度不足5厘米,这种被称为石犁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3.
两汉时期铁犁和牛耕的推广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乃至基本上普及于全国。铁犁和牛耕技术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生产力不仅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且也是促进当时手工业和商业大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石质三角形器和三角形石刀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原始社会至商周时期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但对它们的确切用途,考古界与农史界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这一分歧,我们可以在定名上窥其一斑,如对三角形器有称为“犁”(或双刃石犁)、“锸”、“耜”等几种,尤以前者为甚;对三角形石刀有称为“靴形石犁”(或单刃石犁)、“斜柄破土器”、“斜柄三角形石刀”、“石钺”、“石锄”等几种。我们认为,存在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在现有的研究中过多地从考古学上的类型学与比附学上着手,如三角形器是以其与南方地区的铁犁铧十分相似来推定的,从而忽视了它们作为犁耕工具使用的可能性。笔者认为,由于犁耕是农业生产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耕作方  相似文献   

5.
犁是中国传统农具中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犁耕技术的发展、进步,与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制度的更迭、历代统治者的重农与革新、土地利用方式的增加、相关行业技术的进步、人口迁移与生产环境的变化、科技文化交流与民族文化交融等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是这些因素的推动,使我国古代犁的形制一次次改变,犁耕技术一次次取得重大突破,犁在社会发展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一次次提升。  相似文献   

6.
江浙的石犁和破土器——试论我国犁耕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何时发明犁耕?这不仅是农业史和科技史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古代史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之一。但是。长期以来对于犁耕起源问题诸说纷起,莫衷一是。关于我国犁耕的起源,归纳起来有以下看法:(一)“牛耕当始于神农”,(二)起源于商代,(三)起源于春秋战国之际,(四)汉代“赵过始为牛耕”。从大量史料看,上述有些说法已经不能成立,如说犁耕始于神农,显然为时过早。因为神农是传说时代的人物,他曾发明了农业,而农业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先经历了火  相似文献   

7.
作者研究了影响上海-50拖拉机犁耕油耗的主要因素,分析计算了该机在不同土壤比阻、不同作业区长的开熟荒地、旱田、割后地和水田犁耕时的油耗。制订了犁耕油耗标准,确定了相应的发动机技术状况修正系数、作业区长修正系数、地表修正系数和坡度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8.
今年5月中旬,我站试制生铁犁尖成功,首批生产了210多个,解决了夏耕犁尖供应问题。我们自己翻砂的生铁犁尖,是依照进口犁尖规格,每个重9.5市斤,很好使。这些犁尖规恪统一,坚硬耐磨。三(?)犁的生铁犁尖每付可以耕500多畝地(耕深20公分),翻垡很平整。生铁犁尖容易制造,能及时保证生产需要。原料不缺,成本很低。按三(?)犁计算,每畝平均犁尖成本为0.014元,较过去用钢犁尖每畝降低0.073元。  相似文献   

9.
针对浙江省水田地区常用的整地工艺方案。研究了在不同作业条件下,水田犁耕和旋耕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在排水条件下,犁耕和旋耕对土壤物理性质诸指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旋耕相对犁耕有较好的耕作质量。在浸水条件下,旋耕相对犁耕而言,对土壤物理性质诸指标有不良影响,且达统计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从汉代画像石看汉代的牛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燕 《农业考古》2006,(1):132-135
两汉时期是我国封建时代社会经济的大发展时期。推动这一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铁犁和牛耕技术的逐步推广,乃至基本上普及于全国。铁犁和牛耕技术结合形成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这一社会生产力是两汉时期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了两汉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汉代重视葬俗,视死如生,所以。汉代画像石题材丰富,多为表现人们生前活动的画面,其中,牛耕图在农业生产活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汉代人们田间耕作场景和牛耕技术,本文拟就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的牛耕图来探讨两汉的牛耕技术。  相似文献   

11.
连续四年在水泥模拟池内进行了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地下水位和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处理,水田土壤有机质均有所增加,不同耕作制度,以冬泡区土壤的有机质增加最多,但只施化肥进行冬泡的有机质量增加极少,并且第四年开始降低。施用常量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高水位区>低水位区;而不同地下水位对施用高量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各处理土壤中的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及其活化度均逐年有所增加。无定形氧化铁的含量一般是:耕层>下层,冬泡区>冬作区,高量区>常量区>化肥区。耕层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主要决定于水分和有机质含量,下层则主要受地下水位高低的影响。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活化度及其变化规律与无定形氧化铁的状况相似。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减小犁体阻力,提升耕作效率为目的,基于EDEM以抛物线曲面犁体为基础展开研究,对犁体耕作过程进行仿真分析,观察土壤颗粒的扰动行为,对犁体不同的导曲线、铧刃角、安装角和工作速度对于犁体耕作阻力的影响展开分析,得出了较为理想的犁体参数;结果表明,相比较于抛物线曲面,椭圆曲面在相对稳定阶段时阻力大小为1 591.551 N,比抛物线曲面降低了4.4%,并且对于土壤抬升效果更加明显;对犁体的前进速度、铧刃角和安装角进行单因素分析,在安装角为25°时犁体阻力最小,随着前进速度和铧刃角增加,犁体阻力也随之增大,故在合适的范围内应选取较低的前进速度和铧刃角以降低犁体阻力。  相似文献   

13.
恒界面池法研究TBP从盐酸中萃取铁的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磷酸三丁酯 -甲苯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铁的动力学性质 ,发现在实验条件下TBP萃取铁的动力学为扩散控制 ,并对其萃取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深松机在红壤耕地犁底层土壤深松阻力大、幅宽小、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气压劈裂的气压深松铲。采用CFD软件建立南方耕地红壤犁底层土壤的模型进行深松气压范围标定,并针对相同气压2 MPa下不同容重犁底层土壤的扩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壤犁底层容重1.8g/cm~3土壤的有效起劈气压范围为1.6~2.4MPa;容重1.6g/cm~3、1.8g/cm~3的犁底层土壤裂隙主要沿水平方向扩散,容重1.4g/cm~3的犁底层土壤裂隙则同时沿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扩散;容重越大的犁底层土壤,深松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验证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利用ANSYS进行土壤耕作过程的模拟研究,得到变形区应力分布,并研究耕作阻力的变化。试验与模拟结果均表明,靠近犁体曲率最大处的土壤变形区,在犁体前进方向上的应力最大;在耕作过程中,耕作阻力先逐渐增大,然后略有减小,最后稳定在某值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耕作方式对宜宾烟区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影响,本文通过定点试验,以常规耕作(CK)为对照,分别设置免耕(T1)、压实+翻耕25cm(T2)、翻耕25cm(T3)三种耕作措施,测定项目包括土壤含水量、容重和紧实度。结果表明:(1)翻耕能显著提高0~20cm耕层土壤含水量;(2)翻耕处理有助于降低耕层土壤容重大小;(3)翻耕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土壤紧实度。表明翻耕能有效改善宜宾烟区耕层土壤结构,使得深层土壤结构变疏松,提高了土壤含水量,降低了土壤容重和紧实度,从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悬挂犁机组系统为空间超额定力学系统,悬挂机构为空间机构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利用普遍静力学方程为基本方程并和协调方程、相关方程联立,建立了悬挂犁机组的空间静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土肥水资源利用问题剖析及应对粮食安全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山西土、肥、水现状的分析,剖析了耕地数量和质量、肥料施用及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造成山西耕地生产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及差距所在,提出了应对粮食安全的对策,即保证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机肥投入,合理施用化肥,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是大幅度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牵引犁受力图解法求解所存在的问题,用解析方法建立了牵引犁受力的矩阵方程组并利用计算机进行了求解,预测了各结构参数变化对机组受力工况的影响,从而为牵引犁机组的合理配置和各部件结构的强度计算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