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岭头单丛茶晒青香气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头单丛茶鲜叶晒青后香气组分增加。香气精油总量增加,尤其是高沸点香气精油总量增加明显,而低沸点香气精油总量减少。鲜叶中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丁基甲酚,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香叶醇,α-萜品醇,吲哚,甲苯,4-甲基-3-戊烯-2-酮,戊醛等较高,占总量的71.37%。晒青叶中橙花叔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顺)-茉莉酮,香叶醇,吲哚,4-甲基-3-戊烯-2-酮,已醛,甲苯等,较高,占总量的81.62%。  相似文献   

2.
遮荫和施肥对夏茶醇系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叶香气与其品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在茶叶香气成分中,醇系香气物质占据了重要地位。试验表明,岭头单丛茶鲜叶中含量较多的香气物质有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以及香叶醇和萜品醇;在肉桂茶香气中,橙花叔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这3种醇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共占香气成分总量的50%以上;香叶醇、萜烯醇类物质、芳环醇(如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a-萜品醇等都是组成和影响祁门红茶香气的主要芳香物质;香叶醇、苯甲醇、苯乙醇等是韩国传统绿苯Jacksol茶的主要香气成分。由此可见,醇系香气物质对茶叶品质有着重要的影…  相似文献   

3.
乌龙茶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武夷肉桂品种鲜叶为原料,通过3种做青强度对做青过程中香气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GC/MS检测。结果表明,已醛、正戊醇、芳樟醇氧化物I、芳樟醇氧化物II、(2)-已酸-3-已烯酯+苯乙醛、α-法尼烯、香叶醇、苯乙醇、β-紫罗酮、茉莉酮、橙花叔醇、吲哚等香气组分随做青强度增加而积累,品质也相应提高,同时表明,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高含量的橙花叔醇可以作为优质肉桂茶的香气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茶树萜烯类香气物质合成相关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萜烯类化合物与茶叶香气品质密切相关,茶叶中橙花醇、芳樟醇、橙花叔醇、α-法尼醇、α-紫罗兰酮、茶螺烯酮、石竹烯、古巴烯、柏木醇等萜烯类香气物质通过MVA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MEP途径(2-C-甲基-D-藓糖醇-4-磷酸途径)合成,调节机制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茶叶的品质.本文综述了茶叶萜烯类香气物质合成途径中相关酶的研究进展,探讨该代谢途径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汝城白毛茶白茶品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汝城白毛茶白茶品质特征,以春季汝城白毛茶群体鲜叶为原料加工白茶,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汝城白毛茶白茶外形白毫满披、芽头肥壮,汤色杏黄、亮,香气花香、稍浓郁,滋味鲜醇尚爽,叶底嫩、完整、亮;水浸出物含量为42.42%,茶多酚含量为36.86%,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66%,咖啡碱含量为4.58%,儿茶素含量为11.92%。香气组分检测共获得45种成分,其中主要香气成分有水杨酸甲酯、香叶酸甲酯、香叶醇、β-芳樟醇、反-3,7-二甲基-2,6-丁二烯酸、β-紫罗酮、橙花叔醇、1-乙基-2-甲酰吡咯、3,5-辛二烯-2-酮、氧化芳樟醇Ⅱ(呋喃型)、氧化芳樟醇Ⅰ(呋喃型)、2-丁基-2-辛烯醛、反,反-3,5-辛二烯-2-酮、α-雪松醇、橄榄醇、2-正戊基呋喃、橙花醇、顺-茉莉酮、苯乙醇和苯甲醛和5,6-环氧-β-紫罗酮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固相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工夫红茶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旨在探究该品系红茶的香气特征。结果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季一芽一叶工夫红茶共检测出39种主要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酯类、酮类、杂氧化合物与烯烃等,其中醇类、醛类、酯类是该红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占香气总量的84.28%。该品系红茶香气类型与中阿杂交的大吉岭及云南红茶属于同一类,香气成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乙醇、β-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2-正戊基呋喃、β-环柠檬醛、β-紫罗酮及苯甲醛等和相对含量较少的壬醛、柠檬烯、β-月桂烯、顺-茉莉酮、橙花醇、α-雪松醇、苯乙醛、α-萜品醇等都呈花果香,是花果香型红茶的主要成分,表明茶树新品系‘椀香茗’夏茶鲜叶制工夫红茶花果香浓郁、香气好,具有开发高香优质红茶的潜质。  相似文献   

7.
信阳毛尖茶芳香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茶叶香气成分分类、形成机理和绿茶香气成分提取、分析方法,引出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形成的诸多因素,分析出信阳毛尖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苯乙烯、α-雪松醇、α-蒎烯、δ-杜松烯、甲苯、戊醇、苯甲醇、苯乙醇、2-乙基己醇、橙花叔醇、反香叶醇、芳樟醇、橙花醇、反式植醇、庚醛、壬醛、苯甲醛、β-环柠檬醛、6-甲基-5-庚烯-2-酮、紫罗酮、5,6-环氧基紫罗酮、Z-茉莉酮、2,2,6-三甲基环己酮、棕榈酸、2-乙基呋喃、己酸顺式-3-己烯酯、2-乙基吡咯等。  相似文献   

8.
原产地域保护绿茶洞庭碧螺春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韩孝坤  郭雯飞  吕毅 《茶叶》2006,32(3):150-154
采用GC和GC-MS的分析方法研究了洞庭碧螺春新茶的香气组成。在鉴定的42种成分中,主要是醇类和醛类。含量较高的成分为壬醛,己醛,芳樟醇,香叶醇,顺-茉莉酮,6,10,14-三甲基-2-十五酮等,而绿茶中常见的青叶醇、芳樟醇氧化物、水杨酸甲酯、β-紫罗酮等含量很低。洞庭碧螺春最重要的香气特征是具有高含量的壬醛和己醛,以及芳樟醇和香叶醇。此外,本文还将碧螺春的香型特点与龙井茶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报道利用气一质联用鉴定出的龙井茶香味组成,并用日本的釜炒茶作了对比。龙井茶中已知的香气成分有76种。其中四种倍半萜烯醇,即:雪松醇、杜松醇T、香榧醇和β-桉叶油醇以及2,6,6-三甲基-2-环已烯二酮-[1,4]和三甲基吲哚等都是新近鉴定  相似文献   

10.
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选用云南省内市售的36个普洱茶样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富集其香气物质并用GC-MS分析香气成分;结合香气感官审评结果,研究了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组成,并比较了陈香普洱茶与其它普洱茶在香气成分上的主要差异。结果表明,通过感官审评确定了具有陈香的普洱茶样品5个;这些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以杂氧化合物和醇类为主(两种成分之和>40%),主要香气成分有1,2,3-三甲氧基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β-萜品醇、环氧芳樟醇、芳樟醇氧化物Ⅰ、3,4-二甲氧基甲苯、1,2-二甲氧基苯、雪松醇、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1,2,3-三甲氧基-5-甲基-苯、β-芳樟醇、1,2,4-三甲氧基苯、β-紫罗酮、α-法呢烯等;与其它普洱茶相比,陈香普洱茶中的β-芳樟醇、癸醛、壬醛、水杨酸甲酯、3,4-二甲氧基甲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以及2,6-二叔丁基对甲苯酚等成分的含量要明显高于其它普洱茶,而β-萜品醇、雪松醇、β-紫罗酮、1,2,4-三甲氧基苯、1,2-二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苯以及长叶烯等明显低于其它普洱茶。  相似文献   

11.
桂花龙井茶和柚子花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姚珊珊  郭雯飞 《茶叶》2005,31(4):228-232
分析了用特级炒青绿茶窨制的抽子花茶和用龙井茶加工的桂花茶的香气成分和其他的一些成分,阐明这两种特种花茶的香气化学特征以及其加工工艺对生化成分的作用。柚子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萜烯醇类和含氮化合物(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如芳樟醇、橙花叔醇、法尼醇等。桂花龙井茶的香气成分主要为紫罗酮类、醇类和酯类,如β-紫罗酮、α-紫罗酮、二氢β-紫罗酮、芳樟醇及其氧化物、软脂酸甲酯等。  相似文献   

12.
选用水古、龙井43、鸠坑三个品种的鲜叶,经排放、杀有制成龙井茶。用气相色谱(GC)分析加工过程中游离香气和酸系香气前驱体变化,同时用比色法检测相应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果表明,三个品种排放叶酶活性均增加了45%以上,醇系香气前驱体释放量与酶活性趋势一致。用外源β-葡萄糖苦酶酶解鲜叶、排放叶,测得香叶酸、芳樟醇、楼花醇等组份大量释放,说明该酶与萜烯类香气前驱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对龙井茶香气成分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代毅  须海荣 《茶叶》2008,34(2):85-88
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西湖、越州、钱塘三个产区的龙井茶的香气物质,经GC/MS分析,共分离鉴定出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西湖龙井含有26个组分、钱塘龙井32个组分,越州龙井25个组分,含量分别占其提取物总量的56.21%、55.32%、55.19%.不同产区的龙井茶香气物质构成种类基本一致,芳樟醇、丁酸-反-3-己烯酯、异戊酸-顺-3-己烯酯、香叶醇、己酸-顺-3-己烯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顺茉莉酮、α-雪松烯、香叶基丙酮、β-法尼烯、β-紫罗酮、十五烷、2,4-二叔丁基苯酚、橙花叔醇、十六烷、十七烷、十四酸异丙酯、咖啡因、己酸-反-2-己烯酯等香气成分分别占西湖龙井香气物质提取总量的45.55%,钱塘龙井的40.80%,越州龙井的51.78%,是龙井茶中的主要香气成分,对构成其特征风味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历史名茶霍山黄芽茶叶香型特征,比较其不同等级茶叶香气质和量的差异,从原产地安徽省霍山县大化坪镇选其特一级、一级和三级茶样,以SDE法提取香精油、GC-MS配合标准样品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共检出香气成分44个,包括了萜烯醇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烯类、烷类、杂环类、萘和酚类共10类香气化合物;3个等级茶叶香气共有成分26个,其中主要成分是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顺式芳樟醇氧化物、反式芳樟醇氧化物、乙酸叶醇酯、苯甲醛、β-荜澄茄烯、2-戊基呋喃等,前2个含量最大,这些化合物构成了霍山黄芽清香持久香气的物质基础;(2)从特一级、一级至三级茶样,分别测出41、34和32个香气成分,而且高等级茶叶香气成分个数较均匀地分布于上述10类香气化合物中;以内标法进行相对定量,测得特一级、一级的香气含量分别高出三级的香气含量33.7%、9.8%。分析认为:3个等级茶样的品种、栽培条件和加工工艺相同,采摘时间和芽叶质量则是影响其香气质(香气化合物种类)和量(含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特征比较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陈荣冰  张方舟 《茶叶科学》1998,18(2):113-118
用GC/MS法分析了丹桂与名优乌龙茶品种的香气组成。结果表明,丹桂等5个名优乌龙茶品种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丹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香叶醇、(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肉桂茶是橙花叔醇、α-法呢烯、吲哚、香叶醇、芳樟醇;黄旦是橙花叔醇、香叶醇、α-法呢烯、(Z)-3-己烯基苯甲酸酯、β-紫罗酮+(Z)茉莉酮;铁观音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β-紫罗酮+(Z)茉莉酮;毛蟹是橙花叔醇、吲哚、α-法呢烯、苯甲醛、2-苯乙醇。丹桂与其他4个名优乌龙茶品种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都是橙花叔醇,说明橙花叔醇是构成福建乌龙茶品种最主要的香气成分。尤其是丹桂与其母本肉桂的橙花叔醇含量均很高,分别达69%和61%。但是,不同品种主要香气成分的含量及组成存在明显差异,由此构成了不同品种的香型特征,这与感官审评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究茶树品种"乌牛早"所制绿茶主要香气特征成分,以福鼎大白茶所制绿茶为对照,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HS-SPME/GC-MS),对扁形、卷曲形、珠形等三种类型共6个绿茶的香气特征成分及组成比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绿茶共检测出77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烷烃、醇类、萜烯类、醛类及酮类等5类化合物。烷烃类含量比例最高,醇类含量次之。其主要香气成分:2,6-二甲基环己醇、环氧芳樟醇、δ-杜松烯和β-紫罗酮。此外,卷曲形茶还含有5-叔丁基-3,5-己二烯-2-酮和α-白菖考烯;扁形茶还含有α-白菖考烯和2,3-辛二酮;珠形茶还含有壬醛、苯甲醇和苯乙醇,香气成分含量比例差异较大。与"福鼎大白茶"所制绿茶比,"乌牛早"所制绿茶还含有α-白菖考烯。结论:"乌牛早"所制绿茶主要香气成分:2,6-二甲基环己醇、环氧芳樟醇、δ-杜松烯、β-紫罗酮和α-白菖考烯等,以呈花香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探究历史名茶六安瓜片不同等级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选用内山六安瓜片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茶叶样品,以SDE法提取香精油,使用GC-MS配合标样做定性分析,加入癸酸乙酯为内标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4个等级的茶叶香精油中共鉴定香气成分96种,包括20种醇、18种酯、17种烯烃、16种醛、12种酮、7种杂环化合物和少量酸类;主要成分为芳樟醇、香叶醇、橙花叔醇、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苯甲醛、棕榈酸、芳香醇氧化物Ⅰ型、β-环柠檬醛、α-紫罗酮、顺-3-己烯-1-醇、庚醛和壬醛;从特级、一级、二级至三级,香气成分个数分别为79、60、55个和47个,相对于内标的含量分别为695.94、579.90、541.69和268.50,香气成分个数和香气总含量呈梯度递减;4个等级茶叶的共有高含量香气成分为芳樟醇、橙花叔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己酸-顺-3-己烯酯,其含量随着等级降低而减少。六安瓜片的香气化合物包含多种类型且存在一些较稳定的高含量香气化合物,显露清香高爽的香型特征,但4个茶叶等级之间香气组分和含量的差异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选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12个龙井茶,以SDE法提取茶叶香气,用GC-MS配合标准样品定性和定量分析,再以聚类分析探讨产区之间茶叶香气组成及含量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西湖产区龙井茶香气组分的数量较多、香气含量较高,尤其是芳樟醇、己酸叶醇酯、β-紫罗兰酮、橙花叔醇、苯甲醛、壬醛、香叶醇、雪松醇和反式呋喃型芳樟醇氧化物9种重要香气组分的含量较高。以这9种组分的含量为变量,以茶样为实体,作聚类分析。将13个茶样分为两组,来自西湖产区的6个龙井茶样和来自钱塘产区、越州产区的茶样各1个茶样聚为一组;其余5个茶样聚为一组。双浦镇虽属于西湖产区,但该地龙井茶香气和西湖产区的龙井茶样有一定差异;敬亭绿雪不能和西湖产区龙井茶聚为一类。据此认为:(1)原产地的西湖龙井茶香气的成分多、含量丰富;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龙井茶香型比较接近,各有一个优质茶样与西湖产区龙井茶聚为一类;敬亭绿雪距离原产地远,其香气组成与西湖产区龙井茶差别大。(2)可以选用合适参数,再以多元分析方法明确揭示几个茶区龙井茶香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了6个代表性紫芽茶中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紫芽茶中具有丰富的挥发性成分,化合物种类和数目高于对照绿茶;芳樟醇、香叶醇、α-松油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E, E)-2, 4-庚二烯醛、水杨酸甲酯、邻甲氨基苯甲酸甲酯、二氢猕猴桃内酯和对乙酰氨基苯酚等化合物是紫芽茶中含量最丰富的香气成分。相对气味活性值(ROAV)分析表明,β-大马士酮、β-紫罗酮、反式-2,4-癸二烯醛、2-己烯醛、α-紫罗酮和芳樟醇等6种香气成分可能是紫芽茶中一些关键的致香成分;另外,1-辛烯-3-醇、二氢猕猴桃内酯、正己醛、正癸醛、β-环高柠檬醛、反式-2-壬醛、正庚醛、β-环柠檬醛和正辛醛等9种成分可能对紫芽茶的整体香气具有重要的修饰作用。  相似文献   

20.
凤凰单枞5个名枞乌龙茶香气组分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GC/MS法分析了凤凰单枞马龙茶中5个高香型名机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各名枞的主要香气成分如下:八仙过海名枞是新植二烯、吲哚、芳樟醇及其氧化物、法呢醇、法呢烯;桂花香名枞是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顺式茉莉酮、苯基荣胺、法呢烯、新植二烯;黄枝香名枞是新植二烯、法呢醇、吲哚、法呢烯、2,3-辛二酮;玉兰香名枞是法呢醇、吲哚、法呢烯、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肉桂香名枞是橙花叔醇、吲哚、劳樟醇及其氧化物、植醇、戊酸,2-甲基酐。香气相似率分析表明,除八仙过海与黄枝香两名枞香型相近外.各单机香型间相似率均不高,表明各名枞香型确实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