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喹诺酮类抗菌药(QN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一类较新的合成抗菌药[1],该类药物的开发可以追溯到1962年,Lesher从合成抗疟药氯喹中分离出一种副产品———萘啶酸[2],喹诺酮类历经40多年的发展,共开发出了4代喹诺酮类药物,共计50多  相似文献   

2.
《北方牧业》2013,(2):27
<正>绝大多数抗生素都是经过肝脏分解,肾脏代谢的。这一特殊的生化特性,决定了在肝肾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抗生素的应用的慎重性,以下五类药物对肝肾的损害尤为严重。1喹诺酮类不良反应: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光敏反应+肝毒性+骨骼损伤。目前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上常用的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等。本类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眩晕、视觉异常。偶可引起多动、自言  相似文献   

3.
正喹诺酮类是指人工合成的一类具有4-喹诺酮环结构的杀菌性抗菌药物。该类药物由于具有抗菌谱广、杀菌力强、生物利用度高、抗菌机制独特且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等特点[1],在兽医临床上广泛用于犬的皮肤、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感染的治疗。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变态反应、肝肾功能异常、骨骼肌肉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代谢与营养系统  相似文献   

4.
喹诺酮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喹诺酮类(4-quinolones),又称吡酮酸类或吡啶酮酸类,是人工合成的4-喹诺酮基本结构,对细菌DNA螺旋酶(DNA Gyrase)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但由于药物本身特性及不合理用药和滥用药物现象的存在,引起了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皮肤过敏及光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泌尿系统反应、呼吸系统反应、软骨毒性、肝脏毒性、生殖毒性、跟腱炎和局部刺激症状等,对动物及人类健康造成了一定危害。因此,医护人员及兽医工作者应熟练地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征,避免其造成的伤害,从而保障人与动物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1 毒性反应 1.1 软骨毒性 所有喹诺酮类均能引起幼龄实验动物关节软骨病。在高剂量和/或长期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有些药在成年动物中亦有相似的软骨毒性,但上述毒性有种间差异。 1.2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喹诺酮类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呕吐、腹泻、消化不良是人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第三代比第一、二代要低。在  相似文献   

7.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喹诺酮类药物为一类化学合成的广谱、高效、低毒的抗微生物药。自 1 962年萘啶酸问世以来 ,经过 3 0余年的发展 ,已有数以千计的喹诺酮类化合物得以合成 ,特别是氟喹诺酮类的兴起 ,使喹诺酮类药物原料药和制剂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巨大发展。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已成为很多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在医院治疗中 ,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频率仅次于青霉素类。2 0世纪 90年代共有 1 1个喹诺酮类原料药上市 ,第 4代喹诺酮类药物已经进入临床应用 ,目前尚有 50余个产品在临床研究阶段。近年来 ,日本、美国、瑞士等国家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8.
利用胶体金标记的抗氟喹诺酮类单克隆抗体制备了氟喹诺酮类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对牛奶中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双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氟甲喹、达氟沙星检测限为20g/L。对依诺沙星、恶喹酸检测限为40g/L,检测时间5min,与三聚氰胺、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在500g/L浓度时,不发生交叉反应。试纸条的检测结果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重复性较好,在4℃条件下可以保存12个月,所以该研究制备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试纸条可用于牛奶中11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相似文献   

9.
<正>喹诺酮类药物(FQNs)是一类化学合成的具有喹诺酮环基本结构的杀菌性抗菌药,现共有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第一、二代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窄,内服吸收差,不良反应多,已基本淘汰。第三代又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喹诺酮环上加入氟原子增强了抗菌活性和生物利用度,不良反应少。近年来研究发现,氟喹诺酮也出现了抗药性,为降低抗药性风险,6,7位去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如加雷沙星、奈诺沙星等抗菌谱广,对耐药菌株有效且不良反  相似文献   

10.
利用胶体金标记的抗氟喹诺酮类单克隆抗体制备了氟喹诺酮类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对牛奶中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双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氟甲喹、达氟沙星检测检测限为20ug/L;对依诺沙星、恶喹酸检测检测限为40ug/L,检测检测时间5min:与三聚氰胺、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在500μg/L浓度时,不发生交叉反应。试纸条的检测结果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重复性较好,在4℃条件下可以保存12个月,所以本研究制备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试纸条可用于牛奶中11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牛奶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胶体金标记的抗氟喹诺酮类单克隆抗体制备了氟喹诺酮类胶体金免疫检测试纸条.该试纸条对牛奶中恩诺沙星、沙拉沙星、双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氟甲喹、达氟沙星检测,检测限为20μg/L;对依诺沙星、恶喹酸检测,检测限为40μg/L.检测时间为5min.与三聚氰胺、磺胺类药物、氯霉素、大环内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在500μg/L浓度时,不发生交叉反应.试纸条的检测结果与仪器检测结果一致,重复性较好,在4℃条件下可以保存12个月.本研究制备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试纸条可用于牛奶中11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一)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特点与分类喹诺酮类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分布广,毒性低,给药方便,与常用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趋势为:增强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提高生物利用度;降低光敏度和提高安全性;探索改善和解决耐药性问题。1.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主要有萘啶酸、吡咯酸。本类药物抗菌谱窄,抗菌作用弱,只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等)有作用,仅用于泌尿道和肠道感染。由于作用较弱,体内代谢容易失活,生物利用度低,并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现已不用。2.第二…  相似文献   

13.
高旅 《动物保健》2005,(1):33-33
喹诺酮类是指有4-喹诺酮环结构的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有氟甲喹、达氟沙星、沙拉沙星、二氟沙星、麻保沙星。其中氟甲喹为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其他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乳酸环丙沙星治疗黄牛肺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6 2年美国Sterling -winthrop研究所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以来 ,许多学者就致力于开发这类药物。至今已形成喹诺酮类药物的系列产品。此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杀菌活性强、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乳酸环丙沙星作为喹诺酮类第三代新型广谱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氟喹诺酮类(Flouroquinolones)亦称氟吡酮酸类,是一类全人工合成的新型抗菌药物,因其化学结构中均含氟原子,故称为氟喹诺酮类。本类药中的早期品种,如第一代药物萘啶酸、第二代药物氟甲喹、吡哌酸等,抗菌作用较弱,国内较少使用。现国内主要应用第三代品种,自80年代中期诺氟沙星用于禽病防治以来,已有十种药物陆续上市使用,且剂型正在走向多样化,是禽用药物研究、开发、应用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在家禽细菌与霉形体病防治中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对保障我国养禽业的发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这类药物的普遍使用,滥用现象已…  相似文献   

16.
1喹诺酮类药物简介喹诺酮类药物(Quinolones)是指一类具有4-喹诺酮环结构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已成为很多感染性疾病的首选药物,使用频率仅次于青霉素类[1],按发明先后及抗菌活性不同,已发展至第4代。自1987年以来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司帕沙星(Sparflo  相似文献   

17.
1特点与抗菌谱喹诺酮类药是较新的合成抗菌药,特点是作用于细菌的DNA,与其他抗微生物药之间无交叉耐药性,不受质粒传导耐药性影响。对多种耐药菌株有较强的敏感性,杀菌力强,吸收快,分布广,不良反应少。喹诺酮类药物分为四代,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为第三代,常用药物有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相似文献   

18.
(续上期)5.喹诺酮类是指一类有4-喹诺酮环结构的药物,该类药物研究进展迅速,近年我国新开发成功的有氟甲喹、达氟沙星、沙拉沙星、二氟沙星、麻保沙星,国外上市的还有奥比沙星。其中氟甲喹为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其他为第三代喹诺酮类(氟喹诺酮类)药物。该类药物在水中极微溶解,在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易溶解。(1)药理作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为广谱杀菌性抗菌药,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支原体、某些厌氧菌均有效,例如对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巴氏杆菌、绿脓杆菌、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均敏感。对耐甲氧苯青霉素的金…  相似文献   

19.
<正> 自1962年开始到现在,喹诺酮类兽药逐渐发展并不断有新的药物合成,是目前合成抗菌药中最具发展前途的一类药物。按开发年代可将喹诺酮类的药物分为三类:1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系1962年至1969年开发,主要药物有:萘啶酸、恶喹酸、吡咯酸,由于该类药物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弱,且有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因此:临床上应用受到限制。2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系70年代开发,以吡哌酸为代表,该类药物在抗菌谱、抗菌作用、体内代谢等方面均优于第一代,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用于尿路及肠道感染。主要药物有:新恶酸、噻喹酸、吡喹酸、吡哌酸。3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系70年代后期以来研制的一系列新型氟取代的喹诺酮类衍生物。该类药物的抗菌谱明显比第一、二代扩大,抗菌活性也显著增  相似文献   

20.
孙毓秀 《饲料研究》1997,(10):11-11
喹诺酮类抗菌剂在家禽饲养中的展望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孙毓秀喹诺酮类抗菌剂的研究起始于1962年美国Lesher等合成了吡酮酸类抗菌药物萘啶酸,它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DNA的合成,与其他抗感染药物之间不存在交叉耐药性,在临床上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特别是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