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究不同谷物对断奶马驹肠道内容物中酶活力、淀粉含量及VFA浓度的影响,为断奶马驹肠道发育健康、养分消化、饲粮搭配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出生日期、体重(112.39 kg±7.50 kg)相近,5月龄断奶的哈萨克公马驹18匹,随机分为3组,每组6匹,分别补喂玉米、燕麦和大麦。在相同的粗饲料条件下,以等淀粉原则确定各组精料的补喂量,进行为期60 d的补饲试验。马驹屠宰后,采集各肠段内容物,测定淀粉酶活力、淀粉含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结果】(1)燕麦组马驹小肠淀粉酶活力极显著高于玉米组(P<0.01),显著高于大麦组(P<0.05);玉米组马驹小肠β-淀粉酶活力极显著高于燕麦组和大麦组(P<0.01)。(2)燕麦组马驹回肠支链淀粉含量极显著低于玉米组和大麦组(P<0.01),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玉米组(P<0.05),粪便中支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大麦组(P<0.05);玉米组马驹盲肠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燕麦组(P<0.05),极显著低于大麦组(P<0.01),结肠直链淀粉含量也显著低于燕麦组和大麦组(P<0.05)...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补喂不同谷物对断奶马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断奶马驹健康饲养服务。将5月龄断奶哈萨克雄马驹18匹等分为3组,分别饲喂玉米、燕麦和大麦。以2 g/kg体重淀粉需要量确定谷物的实际补饲量,试验期60 d,于试验第0、30及60天晨空腹颈部静脉采血,制备血浆,分析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显示,第30天,大麦组血浆球蛋白高于燕麦组,提高了24.6%(P<0.05),玉米组血浆肌酐高于大麦组,提高了32.7%(P<0.05);在试验60 d,燕麦组血浆肌酐显著高于玉米组,提高了34.9%(P<0.05)。血浆中甘油三酯浓度试验30 d,玉米组高于大麦组,提高了59.1%(P<0.01);试验60 d,玉米组高于燕麦组和大麦组,分别提高了44.4%和73.3%(P<0.01)。在试验30 d,燕麦组和大麦组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高于玉米组,分别提高了39.6%、33.0%、53.1%和51.2%(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燕麦组比玉米组提高了25.8%(P<0.05)。在试验60 d时,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大麦组比玉米组显...  相似文献   

3.
《中国饲料》2022,1(19):35-42
为研究不同碳源饲粮对安格斯牛×湘西黄牛(♂×♀,安本杂牛)肉常规养分、品质及核苷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0月龄左右、体重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去势安本杂牛21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7头。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玉米组饲喂以玉米淀粉为主要碳源的饲粮,大麦组饲喂以大麦淀粉(在玉米组基础上用大麦替代玉米)为主要碳源的饲粮,玉米组和大麦组按等氮原则进行配制。玉米组和大麦组粗饲料为水稻秸秆,精粗比为9:1,试验期100 d。试验结束后,试验牛空腹12 h后屠宰,取12 ~ 13肋背最长肌分析常规养分和品质|排酸24 h后取12 ~ 13肋背最长肌进行核苷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1)玉米和大麦组淀粉摄入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分别增加了251.90%和241.77%,大麦组粗蛋白质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增加了34.26%。(2)大麦组牛肉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大麦组和玉米组粗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分别增加了106.71%和83.84%。(3)各组肉色、剪切力和pH24 h差异不显著(P > 0.05),玉米组b*值有增高趋势|玉米组和大麦组蒸煮损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分别降低了11.23%和14.29%。(4)各组饲粮牛肉5’-核苷酸含量、味精当量浓度(EUC)及味觉活性值(TAV)差异均不显著(P > 0.05),5’-IMP(鲜味)含量在5’-核苷酸中含量最高且味觉活性值大于1。由此可见,饲喂玉米淀粉或大麦淀粉作为碳源饲粮可提高牛肉粗脂肪含量和降低蒸煮损失,其中,玉米淀粉的效果优于大麦淀粉。因此,建议生产中育肥后期的安本杂牛以玉米作为主要碳源进行饲喂,肉品质效果更佳。 [关键词] 安本杂牛|肉品质|5’-核苷酸|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饲喂不同淀粉来源开食料对犊牛的影响,试验分4组,每组16头,分别采用大麦淀粉、玉米淀粉、燕麦淀粉和小麦淀粉。开食料采用颗粒料,其中包含25%的淀粉,试验期为12周。分别在断奶前(1~49日龄)和断奶后(50~84日龄)测定饲料消耗、营养摄入量、体增重、骨骼生长和一些血液指标。整个试验周期内开食料平均采食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玉米淀粉组、小麦淀粉组、大麦淀粉组和燕麦淀粉组。断奶前,饲喂玉米淀粉组和小麦淀粉组犊牛消耗的粗饲料比其它两组多。断奶后,饲喂玉米淀粉组犊牛粗饲料的采食量最高,小麦淀粉组、大麦淀粉组和燕麦淀粉组次之。干物质、粗蛋白质、淀粉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摄入量根据固体饲料采食量计算。出生、断奶和断奶后(84日龄)分别测量体重、前脊高、后脊高、胸围、腹围和体长,出生时和断奶时各组犊牛间这些数据差异均不显著,但饲喂玉米淀粉组犊牛体重和体尺均高于其它组。整个试验期的平均日增重、总干物质采食量、饲料利用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玉米淀粉组、小麦淀粉组、大麦淀粉组和燕麦淀粉组。血糖,血中尿素氮、甘油三酯、胆固醇和肌酸酐都随着日龄的增大而减小。与饲喂小麦淀粉组、大麦淀粉组和燕麦淀粉组的犊牛相比,玉米淀粉组犊牛在第8、10、12周血糖低而尿素氮浓度高。燕麦淀粉组的腹泻率比其它组的高。添加淀粉的开食料对犊牛的呼吸、体温和日常表现没有影响。综上所述,饲喂添加玉米淀粉犊牛开食料的采食量高于其它3组。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谷物淀粉对断奶马驹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研究不同谷物淀粉调控肠道菌群的生物学作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18匹5月龄断奶哈萨克马驹,按照平均体重[(112.36±7.50)kg]相近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匹.在相同的粗饲料条件下,以谷物淀粉摄入量相同为原则,按照每头马驹每千克体重补喂谷物淀粉2 g(干...  相似文献   

6.
大麦替代日粮中玉米对育肥羊瘤胃发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使用大麦替代日粮中玉米对羊瘤胃发酵指标的影响。以5只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杂交绵羊为试验动物,饲喂精粗比为6∶4的日粮,将大麦分别以50%和100%含量等量替代日粮中玉米。试验组分别为玉米组,大麦-玉米组和大麦组。结果表明:玉米组、大麦-玉米组和大麦组的瘤胃p H平均值分别为6.15,6.14和6.13,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与玉米组相比,大麦-玉米组和大麦组的瘤胃总VFA浓度平均值分别升高了3.7%和5.3%(P0.05),大麦-玉米组和大麦组差异不显著;与玉米组相比,大麦-玉米组和大麦组乙酸浓度平均值分别升高了5.3%和9.1%(P0.05),3组之间乙酸平均浓度差异显著,丙酸和丁酸浓度平均值差异不显著;大麦-玉米组和大麦组的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的平均值均显著高于玉米组(P0.05),分别升高了4.3%和9.1%;大麦组的瘤胃氨态氮浓度的平均值显著高于玉米组和大麦-玉米组(P0.05),较之玉米组升高了12.5%,大麦-玉米组和玉米组差异不显著。结论,作为羊的能量类饲料,理论上大麦比玉米具有更好的瘤胃发酵特征,可以替代羊日粮中的部分或全部玉米。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研究补喂复合益生菌对3~6月龄伊犁马粪便纤维含量、VFA浓度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90.23 kg±11.02 kg)、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伊犁马哺乳马驹10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分阶段补喂等量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和苜蓿干草的基础上,试验组每匹马驹每天补喂0.075 g(2×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0.133 g(3×1010 CFU/g)植物乳杆菌复合菌,进行为期90 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马驹粪便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淀粉的含量(P < 0.05;P < 0.01),分别比对照组低3.50%和11.32%;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马驹粪便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 < 0.05;P < 0.01),分别比对照组高14.65%和64.29%;极显著提高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 < 0.01),比对照组高16.17%。由此可见,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降低马驹粪便中纤维的含量、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增加3~6月龄伊犁马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补喂复合益生菌对3~6月龄伊犁马粪便纤维含量、VFA浓度和血浆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90.23kg±11.02kg)、健康状况良好的3月龄伊犁马哺乳马驹10匹,随机分为2组,每组5匹,分别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分阶段补喂等量营养水平的精料补充料和苜蓿干草的基础上,试验组每匹马驹每天补喂0.075g(2×1011 CFU/g)枯草芽孢杆菌和0.133g(3×1010 CFU/g)植物乳杆菌复合菌,进行为期90d的饲养试验。结果显示,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显著或极显著降低马驹粪便中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淀粉的含量(P<0.05;P<0.01),分别比对照组低3.50%和11.32%;显著或极显著提高马驹粪便中乙酸和丙酸的浓度(P<0.05;P<0.01),分别比对照组高14.65%和64.29%;极显著提高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P<0.01),比对照组高16.17%。由此可见,补喂复合益生菌能够降低马驹粪便中纤维的含量、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增加3~6月龄伊犁马血浆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菌群的多样性,为全面评价断奶后马属动物小肠发育、健康、功能等提供参考依据。选取6匹平均体重为(147.08±4.86) kg的哈萨克断奶马驹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饲粮营养水平条件下饲养60 d。采集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内容物,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肠段内容物中菌群的多样性。结果显示:1)断奶马驹十二指肠菌群的ACE指数和PD_whole_tree指数均显著高于空肠(P<0.05)。2)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是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最主要的优势菌,其次是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其中空肠中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比回肠提高了26.98%(P<0.05),回肠菌群中变形菌门和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空肠(P<0.05或P<0.01)。在科水平上,回肠中肠杆菌科和巴斯德氏菌科的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空肠(P<0.05),且巴斯德氏菌科的相对丰度还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5);十二指肠中瘤胃球菌科的相对丰度较空肠提高了156.04%(P<0.05)。在属水平上,回肠中肠...  相似文献   

10.
《养猪》2019,(2)
为研究水浸大麦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70.5±1.7)kg的10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2组,处理一组为10%脱壳大麦组,处理二组为10%水浸大麦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生长猪。预试期3 d,正式试验期56 d。结果表明:1)水浸大麦组的料重比显著低于脱壳大麦组(P0.05);2)水浸大麦组的干物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脱壳大麦组(P0.05);3)水浸大麦组眼肌pH显著高于脱壳大麦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10%的水浸大麦替代10%的脱壳大麦显著降低了料重比,提高了养分表观消化率和眼肌pH。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探究断奶前马驹和母马粪便菌群多样性,为丰富此阶段马驹肠道菌群多样性提供依据。选取5匹5岁(2胎)、平均体重(453.34±54.23)kg、健康的纯血马母马,以及母马所生的5匹马驹,出生日期相近(±5 d),平均体重(185.65±9.54)kg,3公2母。母马和马驹在相同环境下饲养,母马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相同,马驹除哺乳外采食的粗饲料和精料补充料相同。马驹6月龄断奶,在断奶前1周用灭菌收粪袋采集母马和马驹的粪便样品。结果显示,母马粪便中菌群α多样性Chao1和ACE指数显著高于马驹(P < 0.05),分别比马驹高18.94%和15.62%;母马与马驹共有的菌种数为1 399个,母马与马驹特有的菌种数分别为150和68个;在门水平,母马与马驹粪便中排在前十的菌分别是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广古菌门、疣微菌门、螺旋体菌门、Unidentified_Bacteria、纤维杆菌门和无壁菌门,母马粪便中厚壁菌门丰度显著高于马驹(P < 0.05);拟杆菌门母马比马驹高33.93%,差异不显著(P > 0.05)。由此可见,母马粪便菌群多样性显著高于断奶前马驹;母马与断奶前马驹粪便主要菌是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母马粪便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均高于断奶前马驹。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究给泌乳期伊犁马补喂不同剂量的鞣花酸对哺乳期马驹体重、体尺、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哺乳期马驹健康生长发育提供参考依据。选取5月份产驹、9~11岁、5~6胎、泌乳30 d且日均8h挤奶量(2.61±0.47)kg的18匹带驹伊犁马泌乳母马,将18匹马驹按照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母马分组与马驹保持一致),每组6匹(3公3母)。在相同放牧、饮水和挤奶条件下,对照组母马不补喂任何添加剂,试验组母马每天每匹补喂鞣花酸15、30 mg/kg BW(15 mg/kg鞣花酸组、30 mg/kg鞣花酸组),试验期为90 d,每30 d测量1次马驹体重及体尺,并采集血液样品,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5 mg/kg鞣花酸组马驹体高、胸围和体长总增长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96%(P>0.05)、33.66%和21.22%(P<0.01);30 mg/kg鞣花酸组马驹体高、胸围、体长总增长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2.67%(P>0.05)、26.79%(P<0.01)、17.28%(P<0.05);试验60 d时,30 mg/kg鞣花酸组尿酸含量比15 mg/k...  相似文献   

13.
选择母体体格和体况相近,犊牛健康、出生体重和体尺相近的荷斯坦公犊牛10头,随机分为2组(n=5),分别补饲玉米秸秆(CFS)和青干草(H),通过消化试验和饲养试验,探讨了犊牛哺乳期补饲不同品质的饲草对营养物质摄入量、消化率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定量饲喂牛奶,自由采食精料和饲草。结果显示:断奶时,2组牛精料采食量基本一致;粗料采食量H组高于CFS组(554.4 g/d和172.0 g/d,P<0.01);H组干物质采食量高于CFS组13.4%,但差异不显著(P>0.05)。H组DM和EE消化率略高于CFS组(P>0.05)。H组NDF、ADF消化率比CFS组分别提高了17.53%(P<0.01)、101.26%(P<0.01),但总干物质、粗蛋白质等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无明显差异( P>0.05)。H组日增重比CFS组提高了8.19%(696.3 g/d和753.2 g/d,P>0.05);胸围、胸宽增量分别提高了5.20%、78.26%,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体高、体长增量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另外,观察到补饲H的犊牛后躯发育明显优于补饲CFS。结果表明:哺乳期间补饲青干草,可提高断奶时犊牛干物质采食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特别是纤维性物质的摄入和消化;有利于小母牛更早、更多地利用粗饲料,有利于其向乳用方向发育。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蒸汽压片对玉米的营养特性、体外瘤胃发酵和分子结构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分为2个处理,分别为未处理玉米(UC)和蒸汽压片玉米(SFC),每个处理3个重复。测定未处理玉米和蒸汽压片玉米的淀粉特性、养分含量、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组分、体外产气参数和分子结构,并对玉米分子结构与CNCPS组分和体外产气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蒸汽压片玉米的淀粉含量、淀粉糊化度、直链淀粉含量及总碳水化合物、中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1)、中速降解蛋白(PB2)、慢速降解蛋白(PB3)、不可降解蛋白(PC)含量显著高于未处理玉米(P<0.05),淀粉相对结晶度及粗脂肪(EE)、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蛋白质(CP)、快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A)、慢速降解碳水化合物(CB2)、非蛋白氮(PA)、快速降解蛋白(PB1)含量低于未处理玉米(P<0.05)。2)蒸汽压片玉米的1~4 h产气量显著高于未处理玉米(P<0.05),而缓慢产气部分(b)和潜在产气量(a+b)显著低于未处理玉米(P<0.05)。3)蒸汽压片玉米的总碳...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谷物类型(玉米或大麦)以及大麦(常规或蜡质)中支链淀粉对瘤胃发酵、消化和瘤胃氨氮的利用及乳蛋白合成的影响。采用6头牛进行3×3重复拉丁方设计,试验处理分别为(以干物质计):CORN组:40%玉米;NBAR组,30%常用Baronesse大麦,10%玉米;WBAR组:含30%高支链淀粉(蜡质)的Baronesse大麦。谷物经蒸汽碾压制成全混合日粮。NBAR组和WBAR组较CORN组瘤胃氨提高,分别为8.2、7.4和5.6mM。其他瘤胃发酵参数包括日粮养分在瘤胃中的消化率和微生物蛋白合成未受影响。玉米的体外干物质有效降解率(58.2%)较大麦(50.7%)提高62.8%。蜡质大麦的淀粉结晶性能远远高于常规大麦。WBAR组与CORN组和NBAR组相比,全肠道干物质和有机物消化率降低;CORN组与其他大麦试组相比,全肠道淀粉消化率提高,牛奶尿素氮水平降低。本研究中,发现日粮中谷物加工程度是日粮应答的影响因子。蒸汽碾压玉米(加工指数为58.8%)与大麦最低限度的加工(加工指数为79.2%~87.9%)相比,全肠道淀粉消化率降低,瘤胃氨浓度升高,大麦干物质降解率降低。大麦日粮与玉米日粮相比,瘤胃氨氮用于合成微生物蛋白的效率降低。本研究中蜡质Baronesse大麦瘤胃和全肠道降解率低于常规谷物。究其原因,可能与淀粉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差异有关,同时两种大麦的不同加工方法可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含不同加工方式玉米(粉碎玉米和蒸汽压片玉米)的2种开食料对羔羊血清生化指标和瘤胃代谢组的影响。选取24只体重相近的8日龄湖羊公羔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分别饲喂含粉碎玉米和蒸汽压片玉米的开食料。每组分别在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随机选取6只羔羊,采血(每组6个样本)测定血清生化指标,随后屠宰收集瘤胃内容物(断奶前每组5个样本,断奶后每组6个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以变量投影重要度(VIP)>1.0、差异倍数(FC)>2或FC<0.5且P<0.05为标准筛选2组羔羊瘤胃内的差异代谢物,用KEGG数据库研究差异代谢物的功能和代谢通路,以P<0.05作为关键代谢通路的判别标准。结果显示:蒸汽压片玉米组羔羊血清中尿素氮和β-羟丁酸的浓度在断奶前、后均显著高于粉碎玉米组(P<0.05)。2组羔羊在断奶前、后共有862个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P<0.05),蒸汽压片玉米组分别有458(高于)和404个(低于)代谢物的相对浓度与粉碎玉米组显著不同(P<0...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分析燕麦青贮替代日粮中燕麦干草和羊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平均胎次、体重、产奶量差异均不显著的荷斯坦泌乳奶牛32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奶牛。对照组奶牛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使用等干物质含量的燕麦青贮替代基础日粮中的100%燕麦干草(Ⅰ组)、50%燕麦干草(Ⅱ组)和100%羊草(Ⅲ组)。预试期14 d,正式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燕麦青贮的干物质(DM)、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均低于燕麦干草和羊草(P<0.05),Ca含量显著高于燕麦干草和羊草(P<0.05)。与对照组相比,Ⅰ组、Ⅱ组奶牛的乳脂率显著提高(P<0.05),Ⅱ组乳脂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Ⅲ组的乳蛋白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Ⅱ组奶牛的养殖利润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使用燕麦青贮替代燕麦干草和羊草对奶牛生产性能和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且使用燕麦青贮替代50%燕麦干草可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乳品质,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探究燕麦饲喂条件下断奶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细菌丰度的变化,为通过营养方式调节肠道微生物,增强马驹肠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选择出生日期和断奶日期相近、体重为(112.36±7.50)kg的哈萨克马公驹5匹,在相同的饲养管理和日粮营养水平条件下,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于试验最后1 d进行屠宰,分别采集马驹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内容物,利用16S 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各肠段内容物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1)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内容物菌群中共有OTU为1389个,特有的OTU数量分别为360、318和249个,各肠段内容物菌群的Chao1、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无差异显著性(P> 0.05);(2)马驹各肠段内容物10大优势菌门分别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菌门(Spirocha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  相似文献   

19.
李瑞丽  刘建新 《饲料工业》2006,27(15):22-24
通过尼龙袋法测定了5种淀粉源饲料在瘤胃的降解率。结果显示,玉米和荞麦在瘤胃的有效降解率(60.0%和61.6%)低于燕麦、小麦和大麦(78.9%、75.4%、69.8%)(P<0.05);燕麦的可溶性淀粉含量比较高,大麦和小麦表现出在9h内已经达到大部分被降解。  相似文献   

20.
《饲料工业》2019,(19):30-33
试验旨在研究群饲犊牛自由采食酸化奶的条件下,结构性饲料对哺乳犊牛和断奶应激期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3~5日龄、体重相近犊牛300头,随机分为6栏,每栏50头,随机选择3栏饲喂常规颗粒犊牛开食料(颗粒料组),其余3栏饲喂结构性犊牛开食料(结构料组)。两种日粮的配方完全一致。颗粒犊牛料中所有物料均经粉碎、混合、制粒,制成颗粒料。将饲粮配方中玉米和大麦取出,换为蒸汽压片玉米和带壳大麦,其余物料粉碎、混合、制粒,为颗粒浓缩料,再将颗粒浓缩料与蒸汽压片玉米、带壳大麦混合,制成结构性饲料。整个试验分为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共计90 d,哺乳期试验第1 d饲喂酸化奶,第15 d供应开食料。颗粒料组犊牛在哺乳期饲喂开食料,断奶后补饲苜蓿干草。结构料组犊牛断奶后饲喂结构性生长料。将结构性开食料与20%苜蓿干草混合,制成结构性生长料。结果表明:哺乳期间,结构性饲料采食量比颗粒料组高40%(P<0.05),日增重高19%(P<0.01);断奶应激期间,结构性饲料采食量比颗粒料组高29%(P<0.01),日增重高25%(P<0.01),饲料利用效率高11%(P<0.05);试验结束时,结构料组犊牛体重更高(P<0.05)。综上所述,在哺乳期自由饮用酸化奶的条件下,结构性饲料在哺乳期和断奶应激期的效果均优于传统颗粒开食料,可促进犊牛生长,缓解断奶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