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反刍动物的严重传染病。以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为特征,主要侵害绵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蓝舌病在养殖牛、羊、鹿等动物的时候,是应当值得注意的。1病原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琼脂凝胶扩散试验在我省蓝舌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蓝舌病是由库蠓传播、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侵害反刍动物的严重传染病。蓝舌病病毒系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主要引起山羊、绵羊发病和死亡,牛及其他反刍动物常为隐性感染.但可通过媒介昆虫传播,成为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张念祖等(1979)在我省首次发现该病,近年来,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先后报道在本国发生该疫情。  相似文献   

3.
蓝舌病是由环状病毒属(Orbivirus)的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引起牛、羊及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自1905年在南非首次报道了蓝舌病以来,世界上许多地区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1979年我国首次在云南发现并相应分离到蓝舌病病毒,随后在湖北、安徽、四川、山西、广西等省发现该病,从而确定本病在国内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蓝舌病是一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能引起反刍动物的高热,白细胞减少,口。舌、唇和胃肠道粘膜水肿、发组、充血、淤血坏死等炎性反应,孕畜可引起流产。该病最早发现于南非,目前在非洲、美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的一些国家均有发生。我国有些省市和地区也有发生,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蓝舌病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典型病毒,为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目前至少有24个血清型。由于基因序列重排和点突变现象的存在,还可能出现新的血清型。病毒颗粒呈圆形,20面体对称,直径50nm—60nm,具有双层衣壳,外衣壳由VP2和V…  相似文献   

5.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绵羊等反刍动物的虫媒病毒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鼻腔及胃肠黏膜发生卡他,溃疡性炎症。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本病毒血清型相当复杂,乞今已发现至少24个血清型,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性。  相似文献   

6.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传染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其他反刍类家畜也可能被感染。该病最早于1876年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906年定名为蓝舌病。1949年后,该病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陆续发生。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首次发现蓝舌病,并分离出蓝舌病病毒,从而确定了蓝舌病的存在。随后湖北、四川、安徽、山西也相继报导了该病。该病分布于全球大多数地区,成为世界性危害的虫媒传染病。  相似文献   

7.
继利用蚀斑抑制中和试验对蓝舌病病毒山东分离株(L001)进行血清型鉴定后,又对蓝舌病病毒甘肃分离株进行了血清型鉴定,证实甘肃分离株为蓝舌病病毒11型。  相似文献   

8.
蓝舌病病毒是引起绵羊、牛蓝舌病的病原.该病毒是一种结构复杂的RNA病毒,对其分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可以阐明其致病机制和遗传学规律,有助于蓝舌病预防治疗的研究.国内对该病毒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简述了蓝舌病病毒基因结构和蛋白特点及对其的利用,为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蓝舌病1型病毒VP7蛋白关键性氨基酸表位定位,本试验应用抗蓝舌病1型病毒VP7蛋白单克隆抗体淘选噬菌体展示的7肽随机肽库,对筛选的共有序列噬菌体扩增纯化,通过ELISA、竞争性ELISA分析共有噬菌体拟位与蓝舌1型病毒VP7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反应性。结果表明,含有LNWPMVR基序的噬菌体拟位能够与蓝舌病1型病毒VP7蛋白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且此结合能被蓝舌病1型病毒抑制或阻断,表明噬菌体7肽模拟了BTV蛋白上与蓝舌病1型病毒VP7蛋白单克隆抗体结合的抗原决定簇,提示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的第163-189位氨基酸(LNAGARGDVQQIFQGRNDPMMIYLVWR)构成蓝舌病病毒VP7蛋白特异性表位。  相似文献   

10.
用禽类成髓细胞病毒(AMV)反转录酶将蓝舌病病毒RNA反转录成cDNA,以dATP、dGTP、dCTP、dTTP和bio-11-dUTP作为TaqDNA聚合酶的底物,应用PCR技术合成了生物素化蓝舌病病毒核酸探针,经斑点杂交试验证明,合成的探针为蓝舌病病毒特异性核酸探针。  相似文献   

11.
蓝舌病     
蓝舌病张峻峰,杜宗沛,林洪强(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哈尔滨·150030)蓝舌病(Bluetongue)是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虫媒病毒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和胃肠道粘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由于危害严重,防制困难,...  相似文献   

12.
蓝舌病     
蓝舌病唐顺贤(青海畜牧兽医学院)蓝舌病(Bluetongu。)是绵羊、牛等反刍动物的虫媒病毒传染病,以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和胃肠道粘膜严重卡他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由于危害严重、防制困难,在国际上被列为A类疾病并予以重点研究.历史与分布蓝舌病最早于18...  相似文献   

13.
蓝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BTV)引起的一种严重侵害反刍动物的传染病,国际兽医局将它规定为A类传染病,我国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本病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牛为隐性带毒,不显病状.  相似文献   

14.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库蠓传播的一种严重威胁绵羊和山羊的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流行。牛是贮存宿主,但通常不发病。已知的蓝舌病病毒分为24个血清型。以前,蓝舌病病毒几乎没有在欧洲出现过,但在1998年以后.陆续有几个血清型从土耳其和中东入侵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巴尔干半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5.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发于绵羊的传染病。该病以发热、颊粘膜和胃肠道粘膜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为特征,病羊乳房和蹄部也常出现病变,该病主要通过昆虫库蠓叮咬传播,也可经胎盘垂直感染,多发生于湿热的晚春、夏季、河流分布广的潮湿低洼地区。 症状:潜伏期3~10天,病羊体温升高至40℃以上,稽留5~6天,精神萎顿,双  相似文献   

16.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库蠓叮咬在反刍动物和骆驼中间传播流行。本文对该病的流行历史,传播,病原学,临床症状,诊断方法以及防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广西牛羊蓝舌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舌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其特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减少,口腔、鼻腔和胃肠道粘膜的溃疡性炎症变化。山羊、牛等也能感染本病。蓝舌病病原属于呼肠孤病毒环状病毒属。本病最早发现于南非,现已扩散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已...  相似文献   

18.
蓝舌病病毒通过吸血昆虫(库蠓)在易感反刍动物之间叮咬进行传播。在家畜中,蓝舌病易发于某些品种的羊,具有典型症状,呈地方性流行;牛感染蓝舌病通常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作者分析和总结了近年蓝舌病疫情发生和传播可能的潜在路线,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概况,致病机理及宿主对蓝舌病病毒的免疫反应,并对蓝舌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建议要加强对该病的深入研究,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19.
蓝舌病及其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蓝舌病是由库蠓传播,由蓝舌病毒(Bluetongue disease virus,BTV)引起,主要侵害绵羊并可感染其它反刍动物的病毒性传染病。本文综述了蓝舌病的历史与分布、病原特性、监测及诊断技术、流行特征及其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蓝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蓝舌病(Bluetongue disease),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disease virus,BTV)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是OIE规定的A类传染病之一,主要发生于绵羊。各种绵羊,不分性别和年龄都有易感性,但以1岁左右的绵羊最为易感。该病主要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库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也可经垂直传染,经胎盘感染胎儿,导致母畜的流产、死胎或胎儿先天性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