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感染引起的、库蠓传播的一种严重威胁绵羊和山羊的传染病,在世界许多地方都有流行。牛是贮存宿主,但通常不发病。已知的蓝舌病病毒分为24个血清型。以前,蓝舌病病毒几乎没有在欧洲出现过,但在1998年以后.陆续有几个血清型从土耳其和中东入侵希腊、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以及巴尔干半岛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反刍动物的严重传染病。以口腔、鼻腔和胃肠道黏膜发生溃疡性炎症变化为特征,主要侵害绵羊。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疫病。蓝舌病在养殖牛、羊、鹿等动物的时候,是应当值得注意的。1病原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反刍动物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5,(9):136-137
<正>蓝舌病是由呼肠弧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成员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由库蠓传播的反刍动物的一种烈性传染病,病死率平均为29%。19世纪后期南非就有蓝舌病发生,但直到1905年,Spreull经过系统研究确定蓝舌病这个病名。1943年前,该病仅发生于南非。此后,世界各地都有蓝舌病的报道。自1979年我国云南首次发现绵羊蓝舌病以来,湖北﹑安徽﹑四川等地相继报道该病。  相似文献   

4.
正牛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患病动物症状为水肿、充血、食欲不振。本文阐述了牛蓝舌病的病原、发病机制、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手段,意在为牛蓝舌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1病因牛蓝舌病的病原是蓝舌病病毒,该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5.
蓝舌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本文从蓝舌病的病原、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及疫苗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蓝舌病是由呼肠弧病毒引起的绵羊等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从对蓝舌病血清学调查中发现不少地区都存在蓝舌病阳性山羊、绵羊、牛.有些地区山羊的检出率达45%.为了弄清蓝舌病与山羊流产的关系特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要发生于绵羊的传染病,临床上比较少见。但其他反刍类家畜也可能被感染。该病最早于1876年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906年定名为蓝舌病。1949年后,该病在全世界50多个国家或地区陆续发生。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首次发现蓝舌病,并分离出蓝舌病病毒,从而确定了蓝舌病的存在。随后湖北、四川、安徽、山西也相继报导了该病。该病分布于全球大多数地区,成为世界性危害的虫媒传染病。  相似文献   

8.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主发于反刍动物的虫媒传染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法定报告的多种动物共患病之一。牛和山羊对部分血清型的蓝舌病病毒也易感。2006年以来欧洲地区不断暴发蓝舌病疫情,给当地畜牧业和社会经济都造成了巨大损失。本文介绍近年来欧洲蓝舌病的流行情况以及欧盟采取的防控措施,总结了有关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对我国蓝舌病防控的几点启示,以期为我国蓝舌病的预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国内首次报道山羊蓝舌病病理学动物蓝舌病是经库蠓传播的一种主要侵害绵羊并可感染其他动物的非接触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BTV)对绵羊的致病性研究较多,对山羊的致病性研究得很少,而且结果也不一样。在新疆动物蓝舌病血清学调查时,作者发现,山羊蓝舌病阳性群中,...  相似文献   

10.
正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Blue tongue vires,BTV)引起的反刍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畜主要临床症状为口鼻、胃肠道黏膜出现溃疡性炎症变化。该病可导致胎儿畸形、幼畜发育不良甚至死亡,给反刍动物养殖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蓝舌病诊断和检测类标准是检测和判断蓝舌病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蓝舌病(BT)是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BT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可以通过库朦在反刍动物间传播。反刍类动物感染蓝舌病后的平均病死率约为30%,其中绵羊的病死率则可高达80%。蓝舌病是OIE规定的上报疫病,我国农业部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蓝舌病严重危害我国畜牧业及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以昆虫为传播媒介的反刍动物的一种非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可引起高热稽留、消瘦以及口、鼻和胃黏膜出现感染性炎症等症状,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划定为A类动物疫病。从蓝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免疫、病理变化、诊断、预防措施等方面,对蓝舌病进行全面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主要由库蠓传播的反刍动物病毒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动物疫病。该病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国家,给畜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近年来国内外该病爆发频率明显增多,影响范围也逐渐扩大,流行特点有了新变化。文章对蓝舌病的流行情况、防控措施进行总结,希望能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蓝舌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兽医导刊》2007,(10):71-71
由于蓝舌病疫情从德国和法国东部逼近瑞士边境,瑞士联邦兽医局10月9日发出蓝舌病最高级别警告,并决定将蓝舌病监控范围扩大至瑞士全境。  相似文献   

15.
蓝舌病是反刍动物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蓝舌病病毒由昆虫库蠓传播.该病能严重引起绵羊发病死亡,水牛、黄牛、山羊易感性低于绵羊.我国自1979年首次在云南省发现动物蓝舌病以来,先后已在29个省区检出蓝舌病抗体.楚雄州山羊饲养量位居云南省第一位,因此,了解蓝舌病在本州反刍动物中的感染流行情况,对今后制定该病的防制措施意义十分重大,为此目的,笔者对楚雄、双柏、姚安、元谋4县(市)的牛、羊蓝舌病进行了血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原来蓝舌病病毒抗原提取中,步骤繁琐效率低的特点,研究了一种高效提取蓝舌病病毒抗原的方法。进行了蓝舌病病毒在细胞内生长特性的研究,采用酶染色等方法对不同接种量、不同培养时间的细胞内病毒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可以在感染细胞未产生病变前收获细胞,通过简单加工获得高浓度的病毒抗原。该方法快速高效,适用于蓝舌病的抗原生产,用于蓝舌病C—ELISA以及琼脂扩散实验中。该方法可推广用于其它病毒的纯化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蓝舌病病毒(BTV)的分离效率,2015年在师宗县设置监控点,选择蓝舌病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监控动物,5—10月份每周采血1次,每次每头动物分别采集常规全血、EDTA抗凝血和肝素抗凝血各1份,检测蓝舌病抗体、蓝舌病病毒核酸并进行病毒分离。结果表明:蓝舌病病毒核酸阳性可以持续4~5周,蓝舌病抗体阳性可以持续5~6周。BTV核酸开始转为阳性到核酸转阳后的第1周和第2周采集的肝素抗凝血,或者蓝舌病抗体转阳前1周到蓝舌病抗体转阳和蓝舌病抗体转阳后1周采集的肝素抗凝血BTV分离效果最佳。说明通过蓝舌病抗体检测或蓝舌病病毒核酸检测确定分离蓝舌病病毒最佳分离时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正>蓝舌病是一种由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病毒引起的严重侵害反刍动物的非接触性烈性传染病,是OIE划定为A类,我国列为一类的动物重要疫病。本病最早于1876年发现于南非的绵羊,1906年正式命名为蓝舌病,1934年发现于牛[1],我国于1979年在云南省确定了绵羊蓝舌病的存在[2]。目前该病已广泛发生于20多个国家。蓝舌病主要感染绵羊,临床以发热、消瘦,口、鼻和胃  相似文献   

19.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以库蠓作为传播媒介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家饲和野生反刍兽的传染病。目前,蓝舌病病毒有26个血清型分布世界各地,且型与型之间不发生交叉免疫,主要感染绵羊、山羊、牛、鹿等反刍兽,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甚至导致反刍兽死亡。检测蓝舌病病毒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以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为主。文章综述了蓝舌病的流行分布情况、病原特性、传播媒介、发病机理与临床症状、诊断技术与疫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蓝舌病是由蓝舌病病毒引起的绵羊等反刍动物的虫媒病毒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口腔、鼻腔及胃肠黏膜发生卡他,溃疡性炎症。蓝舌病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本病毒血清型相当复杂,乞今已发现至少24个血清型,各型间无交叉免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