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化学防治是当前茶树病虫害综合治理中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正确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有效防治茶树病虫害、提高茶叶品质和增加茶园经济效益的关键。部分农药由于性质稳定、残留高,有的具有强烈异味,有的尚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作用,在茶园施用将会严重影响到茶叶品质和出口贸易,还会污染环境并危及人体健康,这类农药不适合在茶园中施用,属于茶园禁用农药,为了引起广大茶叶生产者的重视,现根据有关资料将茶园禁用农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国家标准GB 2763.1—2018作为增补标准于2018年12月2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新增茶叶中百草枯和乙螨唑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值。百草枯和乙螨唑分别是我国茶园中禁限用农药和未登记农药,不允许在茶园中使用。然而,百草枯曾是我国茶园草害防治的主要化学农药之一,由于其理化特性与环境行为,导致茶叶中仍存在百草枯残留的风险隐患。尽管乙螨唑未在我国茶树上登记使用,但由于茶树害螨发生以及乙螨唑的防治效果,茶叶中存在违规使用未登记农药的潜在风险。因此,国家标准新增两种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应引起业界对茶叶质量安全的重视,实时监测茶叶中百草枯和乙螨唑的残留水平,确保茶叶农药残留低于限量标准,保障茶叶质量安全和茶叶消费安全。  相似文献   

3.
正长乐林场位于杭州西北40公里的余杭区径山镇,现有茶园700亩。主要发生的害虫以茶尺蠖、茶毛虫为主,尤其是茶尺蠖经常大暴发,有的年份大片茶园被食成秃枝,导致茶树枯死,严重影响茶叶产量与质量。自2006年后,茶毛虫发生渐趋严重,受灾面积常达数百亩,该虫的毒毛和脱皮壳触及人体皮肤痛痒难忍,严重影响茶园管理。过去防治这两种害虫主要采用化学防治,由于常年滥用农药和使用单种化学农药,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田间的自然天敌被杀伤。因此,虽然农药用量和防治费用不断增大,但防治效果反而下降。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现象时常发生,影响茶叶销售和经济收入。近几年来,在中  相似文献   

4.
朱俊庆 《茶叶》2004,30(2):103-103
发展无公害茶叶是当今茶叶生产的热点。在无公害茶园的病虫防治中,应认真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才能降低农药残留,使茶叶中的农残符合无公害茶叶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茶叶作为三大饮料之一,被视为健康饮料风靡世界,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科技检测技术不断更新,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项目的增加,限量指标的日趋严格,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就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茶叶的出口交货。本文试想从茶叶的源头抓起,运用HACCP的原理实施对茶园管理,通过控制茶园中农药种类和浓度的施用,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6.
我国茶叶农药残留的新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除部分源自被污染的环境外,其主要来源是直接施用化学农药.因此,茶叶中农药残留品种及含量的变迁与化学农药品种的衍化更新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早期在茶园中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导致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茶叶中高水平的六六六、DDT残留.有机氯农药被禁用之后,70年代开始在茶园主要使用毒性较低、降解较快的敌敌畏、马拉松、辛硫磷、乐果、杀螟松等有机磷农药防治虫害,代森锌、托布津和波尔多液等防治螨类和病害.80年代初又引进高效低残留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由于这类农药对害虫天敌的杀伤力强,并出现了抗药性等问题,至80年代末,茶园中开始使用第三代农药,如安全低毒、具选择性的昆虫生长调节剂扑虱灵和除虫脲.目前,我国茶园杀虫剂的品种已比较齐全,与化学防治最发达的国家日本相当,但杀螨、杀菌剂的开发进展缓慢,有的地区为了控制茶树螨害,不得不使用已禁用的三氯杀螨醇,加上茶园经营体制改革后,分散型农户在农药使用方面缺乏指导,在茶园中使用剧毒农药的事件屡有发生.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大量茶样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分析,试图阐述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演替趋势及存在问题,以揭示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新特点,探讨进一步控制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文献报道和研究实践,从时间、空间和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探讨贵州生态茶园建设对降低茶叶农残的作用。在时间上,近年来随着贵州大力发展生态茶园,茶叶农残合格率稳中转好,维持在99%以上;在空间上,贵州名优茶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好、生态茶园多的地区;在病虫害防治上,生态茶园可以间接减少茶叶农残量。建设生态茶园可以降低茶叶农药残留,是控制农药残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茶叶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对比了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中涉及茶叶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与欧盟及日本制定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分析了中国与欧盟及日本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指标的差异,提出了我国茶园农药的使用和管控建议,以期为茶叶安全优质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茶叶农残超标问题一直阻碍着茶叶种植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出口创汇。据了解 ,自 2 0 0 0年 7月 1日起 ,欧盟将对进口中国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采取限制 ,原有标准均上调 10~ 10 0倍。同时将扩大到11个农药检测品种 ,其中 4种菊酯类和扑虱灵农药是目前茶园常用农药品种 ,为此 ,切实解决该问题 ,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已迫在眉睫。我省对解决该问题尤为重视 ,1992年由省计委下达“八五”重点攻关课题《茶叶中农药残留降解技术研究》 ;1994年省政府下文【闽政办 ( 1994 ) 31号】禁止三氯杀螨醇等剧毒、高残留农药在茶园中使用 ;1996年省政府就茶叶…  相似文献   

10.
茶叶作为三大饮料之一,被视为健康饮料风靡世界,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科技检测技术不断更新,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项目的增加,限量指标的日趋严格,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就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茶叶的出口交货.本文试想从茶叶的源头抓起,运用HACCP的原理实施对茶园管理,通过控制茶园中农药种类和浓度的施用,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含量,以达到不断提高茶叶的卫生质量,为人们提供日常需要的健康饮料.  相似文献   

11.
茶叶作为三大饮料之一,被视为健康饮料风靡世界,但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科技检测技术不断更新,茶叶中农药残留检测项目的增加,限量指标的日趋严格,我国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就日益突出,已严重影响到茶叶的出口交货.本文试想从茶叶的源头抓起,运用HACCP的原理实施对茶园管理,通过控制茶园中农药种类和浓度的施用,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的含量,以达到不断提高茶叶的卫生质量,为人们提供日常需要的健康饮料.……  相似文献   

12.
苏峰 《福建茶叶》1995,(2):33-33
茶叶是人类健康的天然饮料,其卫生状况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而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是最直接影响人的健康。早在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多次提出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在国际贸易中,茶叶农药残留量也有十分严格的检验标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检测手段的进步,人们对茶叶产品中农药残留问题有新的认识和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菜园管理体制的改革,茶园分散,在使用农药上缺乏科学指导,致使茶叶产品中农药残留有抬头的趋势。因此,控制农药残留是摆在各级政府和各位茶叶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本文试图就如何降低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3.
茶园农药须注意更新换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不断更新茶叶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更新限用或禁用农药名单,加之茶园害虫已对部分农药产生较高抗性,因此茶园农药须注意更新换代。本文梳理了目前茶园农药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推荐了几种用于防治茶树害虫的新农药。  相似文献   

14.
茶园病虫害生态控制实践和操作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叶作为一种国际贸易商品和全世界三大无酒精天然饮料之一,对其自然品质和卫生指标的检验在各国都较为严格.由于茶园病虫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致使茶叶中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偏高往往成为茶叶销售和贸易中的一大难题,在国际茶叶贸易中曾多次发生销毁和索赔事件,引起广大消费者的不安.因此,探索茶园病虫防治的新对策势在必行,笔者对茶叶有害生物采用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 management,IPM)策略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工作方针.  相似文献   

15.
浅谈浙江茶叶农药残留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德彪 《茶叶》2000,16(3):130-131
1 浙江茶叶农药残留现状 茶叶农残是茶叶生产长期存在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自50年代中期化学农药开始在我省茶区广泛使用以来,由于农药品种局限、使用技术不当、安全用药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茶区环境污染和茶叶农药残留.为解决茶叶农残问题,70年代开始严格禁止茶园使用六六六、DDT,其后又根据国家规定相继禁止甲胺膦、乙酰甲胺膦、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等高毒高残农药在茶园中使用,大力推广优化防治和综合防治技术,重视安全合理用药,使茶园年用药次数由原来7~8次减为目前3~4次,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茶园的清洁状况是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茶叶的关键,也是茶叶生产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将根据近年来对福建省茶叶生产区茶园污染的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茶园污染的预防与综合治理措施。1茶园农药残留现状1.1茶园土壤农药残留量BHC、DDT禁用近二十年后,茶园土壤中BHC、DDT残留甚低,基本上都在100μg·kg-1(绿色食品产地土壤农残标准)以下。不同层次上壤其农药残留量不同,表层土壤BHC为3.7μg·kg-1,略高于深层土壤的3.5μg·kg-1,两者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R=0.528*);茶园土壤BHC残留量高于背景土壤(…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摩洛哥通报的拟于2019年7月1日起将对从我国进口的茶叶执行的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分析了这48项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的特点,比较了摩洛哥标准与我国及欧盟标准的差异,提出了摩洛哥实施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下的我国茶园用药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控制外收青叶农药残留有新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闰强 《茶叶》2002,28(3):156-156
作为浙江省"三农五方"科研推广项目"茶园病虫害综防体系建立及茶叶中农药残留技术推广"实施单位之一,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经多年的努力,成绩显著.在控制好自营茶园农药残留的基础上,花大力气解决外收青叶中农药残留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探索,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和体系.在2001年公司采用统一管理模式和利益驱动模式控制外收青叶中的农药残留,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19.
加工工艺对茶叶中敌敌畏残留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继鹏  杜德红  徐召学  汪东风 《茶叶》2005,31(3):187-188
茶树是叶用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正是病虫害易发季节。在此季节中,生产者为提高产量和质量,常要使用农药。由于茶叶是直接制自茶树新梢芽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加入WTO后,国内外消费者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尽管各级政府倡导茶叶无公害及有机茶的生产,消费者也青睐茶叶绿色产品,但在茶园中禁止使用农药,近期还不太可能。因此,随茶叶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有关茶叶中农药的降解研究已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20.
茶叶质量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微生物的存在、重金属残留等。研究表明,茶叶中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灌溉水、土壤、采摘部位、生长周期有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拟通过监测不同采摘季节茶叶中重金属的含量,结合茶园生产中灌溉水中重金属监测数据和茶园管理措施,分析茶叶中重金属含量的随同采摘季节变化规律,降低茶叶重金属污染,减少企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