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是清代改土归流以后恩施地区长期流传的一种茶叶制作技艺。该技艺通过蒸汽杀青、整形上光等步骤制成“形似松针、清香持久”的蒸青针形绿茶,保留了最原始的制茶痕迹,是我国茶叶制作技艺发展的活化石。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发展有别于我国传统制茶技术以明初为关键节点的分期方式,而是根据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以清初改土归流为节点,分为改土归流前的奠基期、改土归流后的形成期、1949年以后的发展期,其发展过程具有工艺独树一帜、民族文化融合等显著特征,探析其发展流变及其价值可为传统工艺创新提供借鉴,为当地茶农生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正"恩施玉露"创制于清朝康熙年间约1680年,为全国为数不多的蒸青绿茶,当时称为"玉绿",1938年改名为"玉露"。196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是恩施州茶叶产业重点打造的一张"名片"。恩施玉露被评为湖北十大名茶,品牌价值被权威机构评定为4.06亿元,在市场上受到众多消费者的青睐。但由于缺乏专用品种的支持,产品质量一直不稳定。本课题通过收集、挖掘传统的恩施玉露本地群体种资源,选育出早生、优质、高产、适制恩施玉露茶的专用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恩施玉露是传统的针形名优茶,本文在对传统手工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机械的概念设计,分析了整形上光机的开发思路、设计原理、设计方案和创新点,为这一新型针形做形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为恩施玉露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蒸青绿茶杀青工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2003,(4):28-28
蒸青绿茶,是古老的茶叶种类之一。自唐代即盛行蒸青制作茶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蒸青绿茶制作工艺传至日本,日本制茶业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碾茶、煎茶、玉露茶等种类,并在栽培、加工、制作方面取得发展,煎茶成了日本绿茶的当家茶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条煎茶生产线,蒸青绿茶生产在我国悄然兴起。蒸青绿茶讲求三绿(干茶色泽绿、浸泡汤色绿,泡后叶底绿),讲求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海藻味的绿豆香。要达到这一质量要求,就必须在茶叶采摘、鲜叶贮存、杀青、温度控制、加工工艺掌握等方面予以重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茶叶的…  相似文献   

5.
资讯     
《中国茶叶》2010,32(1)
湖北恩施召开"恩施玉露"品牌建设座谈会1月10日,湖北恩施市召开"恩施玉露"品牌建设座谈会,邀请国家及省茶叶专家为进一步加快"恩施玉露"品牌建设支招。座谈会上,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鲁银成表示,"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蒸青绿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18日,湖北省农业厅组织省内外科研、教学、农业、工商、财政和流通等方面的知名茶叶及相关专家组成评审论证委员会,对恩施市人民政府和恩施玉露茶产业协会共同申报的打造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进行了评审和论证。恩施玉露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加工工艺,优越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叶品质等得到专家们的高  相似文献   

7.
恩施玉露是我国历史上保存下来的唯一蒸汽杀青针形绿茶。为解决目前市场上恩施玉露茶加工所用品种较为单一的问题,选用12个茶树品种采摘的鲜叶制成恩施玉露,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并测定生化品质成分,研究了不同茶树品种的恩施玉露茶适制性,筛选出鄂茶14号、鄂茶1号、鄂茶10号较为适制恩施玉露茶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恩施玉露茶的品质现状与市场情况,研究团队调研市场销售的恩施玉露茶样48只,分别对茶树品种、感官品质和茶叶售价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调研的48只恩施玉露茶样原料品种有龙井43、浙农117、茗山131、乌牛早、群体种,其中龙井43占83.3%;感官品质得分主要集中在87~88分之间,品质差异较小,得分超过90分的仅有4只;调研的茶样市场售价在680~11 660元/kg,售价情况与品质得分无显著相关。本研究结果为恩施玉露品质提升、标准化生产和市场规范提供了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CK),对湖北恩施地区引种的中茗6号、中茗7号、中茶108、槠叶齐及本地品种鄂茶1号、玉露1号的栽培生长特性、产量品质指标及恩施玉露适制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茗6号成活率高,氨基酸含量高;鄂茶1号产量较高,耐寒、耐旱性强;玉露1号春季萌发时间早,芽头肥壮,3个茶树品种均有较佳的恩施玉露适制性,综合表现优,适宜在恩施地区作为恩施玉露适制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0.
郭雅玲  赖凌凌 《热带作物学报》2011,32(11):2152-2156
以福鼎大毫茶为原料,以摊放程度、杀青方式、二青方式为因素,进行3因素2水平L4(23)正交试验,从感官品质、生化成分含量、茶汤色度值和滋味化学鉴定得分等品质指标探讨微波杀青、微波二青工艺对大叶类卷曲形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工艺对提高绿茶"清汤绿叶"品质和滋味鲜爽度有益,能够显著提升卷曲形绿茶的色泽、明亮度、绿度、鲜度和总体品质。综合感官审评结果和品饮习惯,认为卷曲形绿茶的优选工艺流程为:"摊放减重率20%~25%→微波杀青→揉捻→炒二青→搓团提毫→烘干"(即Q4),制出的卷曲形绿茶外形色泽绿润、梗鲜绿,与传统工艺的品质风格迥然不同,香气清纯、滋味鲜爽、汤色绿艳、叶底绿亮均匀。  相似文献   

11.
外文摘译     
▲88.089 绿茶工艺中蒸青条件对制茶品质的影响/大森熏·中村晋一郎等//茶叶研究报告P987,6,No.65,P.80 本试验是研究绿茶制造工艺中蒸青时间和蒸气量对茶叶品质的影响。试验采用250K型全自动传送带式蒸青机。蒸青时间设15、30、40、50、60、90、150秒七种处理,蒸气量设50、70、83、95、108、125、148千克/小时七种级别。研究结果表明:①在15—150秒内,蒸青时间延长,成茶的外形和  相似文献   

12.
安溪铁观音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传统铁观音品质特征为外形紧结重实,色泽鲜润砂绿、汤色金黄,香气清幽细长,滋味醇厚甘鲜,叶底肥厚软亮匀齐,富有绸面光泽,绿叶红镶边。尤其在香气和滋味中具有独特的“音韵”,使人“既尝天真味,又闻圣妙香”,从而名弛中外,久享盛誉。近年来,在传统铁观音加工工艺的基础上,一种色泽翠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爽、香气清锐、外形紧实圆结的清香型铁观音,  相似文献   

13.
针形绿茶在我国绿茶产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代表产品有恩施玉露、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针等,以外形条索纤细紧圆、挺直如针,色泽苍翠绿润等品质闻名于世。做形是形成针形绿茶独特外形品质的关键工序,通过对茶条施加不同方式、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使茶条产生塑性变形,加之茶叶一些内含成分如果胶质等的黏结作用,使形状固定下来。此外,做形过程茶条的不断旋转、摩擦使叶组织结构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增强了细胞膜的透性,促进了茶梗内水分和非脂型儿茶素等可溶性内含物向叶面输送,并减少苦涩味,协调茶汤呈味物质;并且损伤的叶细胞液泡中丰富的内含物在湿热条件下诱发香气,转化汤色,形成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4.
<正>9月30日,国家级"非遗"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基地及恩施玉露博物馆在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润邦茶业公司举行授牌、开馆仪式。据了解,恩施玉露博物馆是恩施州首家茶叶类专业博物馆,以恩施玉露的发展为线索,以恩施玉露茶生产加工的真实场景为主体,集中展示了恩施玉露加工制作从纯手工制作到现代化连续化生产的发展历程,融入了中华5000年历史中茶文化的发展、演变和传承,展现了古代、近代到现代农事活动的器具场景和民俗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恩施玉露茶连续化加工过程主要茶叶品质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茶氨酸、茶多酚、可溶性糖及叶绿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在精揉阶段达到最高;儿茶素中C、EC、EGC、EGCG和ECG含量随着加工的进行呈现降低的趋势。氨基酸、叶绿素及C含量差异极显著,其它内含成分差异不显著。由此说明,连续化加工有利于保持恩施玉露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一、蒸青绿茶概述蒸青绿茶具有汤色嫩绿、叶底清绿、干茶色泽翠绿和口感鲜爽、回味甘醇、苦涩味低、保质期长的品质特点,深受茶叶界人士和消费者青睐.日本人称蒸青绿茶为具有真色、真香、真味的纯真天然风味茶.蒸青绿茶是我国一个古老绿茶品种,盛于唐宋时期,但由于其加工工艺复杂,劳动强度大,自元明以后逐步被炒青绿茶所取代,在国内长期处于濒绝状态.我国茶种和蒸青绿茶加工技术传入日本以后,蒸青绿茶在日本得到了发展,并成为日本的主要茶类,50年代末日本发明了滚网筒式蒸汽杀青机,把蒸青绿茶生产推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周开相  胡贤春  费永俊 《茶叶通讯》2011,38(3):26-28,31
湖北恩施州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蒸青绿茶——恩施玉露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更是历史名茶宜红的重要产区,为了进一步加快其发展,通过查阅大量的资料、实地走访、结合营销理论,运用战略分析模式SWOT法,对恩施州的茶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产业规模化,打造品牌;政策开放化,联合作战;技术先进化,加快改良;文化深入化,加强竞争;...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高职院校在非遗传承与创新中仍旧还存在一定问题,如对非遗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健全的体制机制、缺乏乏非遗传承与创新的资源库与平台等。本文为探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进高职院校的推广实践方法,如开设恩施玉露选修课、开办学生社团、举办恩施玉露专题讲座等茶文化活动,分析高职院校中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的传承创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茶叶,依制法和品质特征的不同,分为绿茶、红茶、青茶、黄茶、黑茶、白茶六大类。绿茶,历史最久,花色最多。制法源于我国。初制先高温杀青,再经揉捻和干燥而成。因杀青方法不同,又有炒青、烘青、晒青、蒸青绿茶之分。“清汤绿叶”是其品质特征。我国主产区有浙江、安徽、湖南等。名茶“西湖龙井”素以“色绿、香郁、味  相似文献   

20.
普洱茶(生茶)紧压茶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普洱茶(生茶)紧压茶是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精制蒸压成型、干燥等工艺制成,有圆饼形、碗臼形、方形、柱形等形状和规格,质量卫生指标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紧压茶产品。其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纯持久,滋味浓厚回甘,汤色绿黄清亮,叶底肥厚黄绿。一、晒青茶精制1.晒青毛茶的收储管理初制或者收购的晒青毛茶入库归堆是在毛茶验收定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