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肉鸡包涵体肝炎 (InclusionbodyhepatitisIBH)是由鸡腺病毒 (Fowladenovirus)感染 ,以发病迅速、病程短促、死亡率高、死前极度衰弱、流行期短、贫血和有包涵体肝炎为特征的传染病。1999年 10月 ,某肉鸡场发生一种危害幼龄鸡的传染病 ,该病突然发生 ,鸡群死亡率上升 ,病程短。以贫血为主要症候群 ,同时伴有肌肉出血和内脏出血等 ,经诊断为肉鸡包涵体肝炎。1 发病情况某肉鸡场购进AA商品代雏鸡 2 0 0 0只 ,在 12日龄发现部分鸡只表现羽毛松乱、拉稀 ,送检时 ,疑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经用抗法氏囊病…  相似文献   

2.
发病情况某肉鸡养殖户饲养肉鸡3800只,28日龄时发现鸡群中部分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两翅轻瘫,粪便稀薄,呈绿色,并且出现死亡鸡只16只。户主解剖3只死鸡,发现胸肌和腿肌有出血点,怀疑是传染性法氏囊病,采用法氏囊卵黄抗体注射,症状未见减轻,且死亡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3.
一起雏鸡包涵体肝炎的诊疗邓绍基骆永泉(广西贺州市畜牧局贺州542800)鸡包涵体肝炎主要特征是雏鸡突然死亡,病鸡严重贫血,黄疸,剖检肝脏肿大、脂肪变性和出血等病变。现将诊疗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1996年4月6日,广西贺州市一养鸡户从外地购进1日龄...  相似文献   

4.
作者制备了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高免卵黄液,并对其口服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患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600只上海土鸡经投用抗生素药物治疗4 d无效后,采用口服高免卵黄液(2 ml/只)进行治疗,每天口服2次。1 d后,有12只发生死亡,其余鸡只逐渐恢复正常(治愈率98%)。表明高免卵黄液对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也反映出口服高免卵黄液是一种较好的免疫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1发病情况 某养殖户饲养2000只AA肉鸡,25日龄时部分鸡出现精神萎顿,拉黄色稀粪,继而排白色水样稀粪的症状。诊断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后,用800mL卵黄抗体进行注射,每只鸡注射0.4mL,第2d病情好转,但第3d发现全群鸡开始闭目缩颈,精神萎顿,拉黄色稀粪并陆续出现死亡,当日死亡15只,  相似文献   

6.
1发病情况某养殖户饲养商品肉鸡2000羽,饲喂全价饲料,生长发育良好,31日龄突然死亡2羽,死亡的鸡,肌肉丰满,体况良好,未引起重视。2d后近三分之一的鸡发病,陆续死亡17羽,请当地兽医诊疗,兽医诊断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立即对全群鸡肌注抗法氏囊病高免卵黄抗体,病情未得到控制,进一步扩大。2临床症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少、下痢、嗜睡、羽毛蓬乱、曲腿蹲立,少数病鸡呈现黄疸症状,有的鸡临死前有的发出呜叫声,并出现头背反弓等神经症状。3剖检变化胸肌和腿肌苍白并有出血斑点,肝脏苍白、质脆、肿胀、肝肿大,呈黄色到棕色,表面有条索状出血斑点,严重的病例出现肝破裂。胆囊肿大,充满深绿色浓稠胆汁,肾、脾肿大,肾高度肿胀,呈灰白色,脾呈土黄色,易碎。根据以上变化初步确定为鸡包涵体肝炎,治疗同时采取病料进行实验室诊断。4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培养:无菌采取病变肝脏,将病料制成1∶5悬液,加入抗生素,使其含量为500μg/mL,混匀,于4℃放置2h,取上清液接种5日龄腺病毒阴性鸡胚的卵黄囊内,在接种后5~10d鸡胚死亡,见胚体出血,肝脏有坏死灶。包涵体检查:将胚体肝脏制成病理切片,用苏木紫伊红染色,镜下可见肝细胞核内有圆型均质红染的嗜酸性...  相似文献   

7.
肉鸡包涵体肝炎(IBH)是一种白羽肉鸡的传染性疾病,近几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以发病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批次发病特点明显为特征,病鸡以贫血和出血性黄肝病为主要病变,该病是由腺病毒引起,广泛流行于我区许多地区。据笔者多年收集的典型病例来看,该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取320只30~40H龄SPF鸡,经滴鼻和点眼接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接种后24~72h出现死亡,病死率51.25%,死亡鸡剖检变化主要为法氏囊肿胀、出血,甚至呈紫葡萄样,脾脏肿大、出血,骨骼肌出血,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呈现以法氏囊淋巴滤泡内髓质淋巴细胞坏死为主的特征性病变,并可在巨噬细胞浆内发现病毒包涵体。电镜观察,在法氏囊内淋巴细胞、异染性细胞、巨噬细胞浆内,见大量晶格状排列的病毒粒子和包涵体,表明IBDV首先损害法氏囊淋巴滤泡髓质内未成熟的B淋巴细胞,病毒在淋巴细胞内以包涵体方式增殖。  相似文献   

9.
肉鸡包涵体肝炎的诊断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包涵体肝炎是禽腺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禽腺病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许多国家都有鸡场污染或发病的报道。其特征为病鸡死亡突然增多,严重贫血、黄疸、肝肿大有出血和坏砸灶,肝细胞见有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10.
包涵体肝炎是鸡的一种由腺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于3 ̄10周龄的肉用仔鸡,产蛋鸡也有发生。临床上报道此病的并不多见,未见我县有资料记载。今年1月份,宽甸县一养鸡专业户饲养的肉用仔鸡发生了包涵体肝炎,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2006年1月25日,我县青椅山镇一养鸡专业户饲养的3700只23日龄肉鸡,突然出现死亡,随后可见病鸡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羽毛松乱,无光泽,鸡冠肉髯苍白,多数病鸡排出淡黄绿色的稀便,整个肛门周围的羽毛全部被这种粪便所污染,病鸡后期蹲在地上衰竭死亡,病程2 ̄3天。最开始发病时每天死亡3 ̄4只,多者20 ̄30只,到…  相似文献   

11.
从疑似IBD病鸡的法氏囊组织中分离到1株ARV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暴发类似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的江苏省某鸡场采集病鸡法氏囊组织制成组织悬液,接种鸡胚卵黄囊,部分鸡胚3~5d死亡,部分鸡胚不死亡但有病变。用感染胚卵黄囊和绒尿膜混合物,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盲传3代后,发现以合胞体为特征的细胞病变(CPE)。感染细胞做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可见细胞浆内病毒粒子呈整齐的晶格状排列。用免疫沉淀法提取病毒抽提核酸,经SDS-PAGE电泳,可见规律排列的10条带,呈3-3-1-3排列。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参考毒株S1133株的核酸谱带的数目和位置相同。血清学试验与ARV呈阳性反应,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呈阴性反应。证明分离病毒为ARV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病毒引起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特征.该病为禽类主要疫病之一,呈世界性分布. 1 发病情况 吉林省敦化市某肉鸡饲养户饲养的400多只肉鸡,23日龄时突然发病,并出现死亡.最初少数病鸡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等症状.第2天早晨许多鸡同时出现了以上症状,排白色石灰样稀便,并死亡10多只,以后每天都出现死亡且数量上升至每天20多只.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诊断为肉鸡为法氏囊病,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 本病是由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被称为鸡的"艾滋病"。下面将一例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诊断过程介绍如下。2006年1月8日,河北省涿州市某养鸡户饲养的2000只 AA 肉食鸡。于15日龄时发现个别鸡只排黄白色稀粪,病鸡精神委顿,怕冷。后于2日后出现大量死亡,于当日来本门诊就诊。1 临床症状鸡群发病后呈突然发病,病程呈一过性,病初见有些鸡只啄自己肛门周围羽毛,排黄色稀粪,不久大群出现腹泻,排白色米汤样水便,病鸡精神委顿,怕冷,部分病鸡震颤,病程长者,病鸡羽毛松乱瘦小。2 剖检症状解剖几只病死鸡,表现为明显的传染性法氏囊症状。病死鸡脱水,腿及胸部肌肉有条状出血,似刷状。法氏囊病变具有特征性,肿大,呈淡黄色,囊腔中有胶冻样或干酪样或奶油样坏死物。法氏囊黏膜皱褶上有条索状或斑块状出血,严重病例,法氏囊明显出血,如紫葡萄样。较温和病例,法氏囊一周左右开始萎缩,呈蜡黄色,  相似文献   

14.
鸡包涵体肝炎是由禽腺病毒引起鸡的急性传染病,以病鸡死亡突然增多,严重贫血、黄疸、肝脏重大出血和坏死灶,可见肝细胞核内有包涵体为特征。该病又称贫血综合征。1流行特点本病可发生水平和垂直传播,在自然感染时,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15.
鸡包涵体肝炎由腺病毒引起,以肝脏出血、严重贫血、黄疸、肌肉出血和死亡率突然增高,并在肝细胞中形成核内包涵体为特征,该病又称贫血综合征。最近,在吕梁地区肉鸡养殖场零星出现一种黄肝病,经诊断分析认为,目前流行的黄肝病中以包涵体肝炎多见。虽然主要是零星发病,但有的鸡群发病严重,现结合实践把本病的情况做个简介。  相似文献   

16.
自制抗IBD高免卵黄液防治IBD效果张德龄,贾俊元(甘肃省兽医技术推广总站)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已成为威胁养鸡业的主要疫病。据不全完统计,1991-1992年甘肃省发病607684只,死亡251538只,致死率41.4%,...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份,鸡西市某个体养鸡场共饲养2万多只新罗曼褐鸡,分为6个舍饲养,其中1个舍的3400只95日龄鸡突然发病,第1天死亡3只,第2天死亡60多只,第3天死亡130只。发病后第3天应用鸡法氏囊病(IBD)高免卵黄抗体注射液对鸡群进行紧急注射1毫升/只,用磺胺氯丙嗪钠饮水3-5天,病情得到很好地控制,整个病程6天,共死亡610只鸡,死亡率为18%。  相似文献   

18.
93年年初,某县畜牧兽医站门诊室在就诊病死鸡中,时常见有肝脏肿大、质脆、有点状或斑状出血以及肾脏肿大的病死鸡。经实验室检查,并结合流行病学和临诊特点,诊断为鸡包涵体肝炎(IBH),现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该县南坎乡某养鸡户,93年1月26日从乡供销社购进AA肉鸡650只。7日龄、28日龄分别用新城疫Ⅳ系苗饮水免疫,14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免疫,35日龄时发现鸡群中有少数鸡抬头向天,或低头向下,羽毛松乱,拉稀便,有的病鸡呼吸时甩头。病鸡突然死亡,就诊前共死亡15只,死亡率2.3%。 二、症状和病变 流行初期,病鸡无前驱症状,发  相似文献   

19.
普遍认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易引起鸡只的继发感染,但继发球虫感染尚未见报道。1991年8月中旬,本地区一养鸡户,用全价配合饲料平面饲养3750羽43日龄商品肉鸡,9日龄新城疫 L 系苗滴鼻首免,突然发生以法氏囊肿大、胶冻样渗出、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为91%,死亡率为13%。病情缓解,死亡停止3天后,死亡率又急剧回升(?)57%。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鸡传染性法氏(?)病继发鸡球虫病。现报道如下:一、原发性鸡传染性法氏囊病诊断1.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发病突然,病鸡精神沉郁,食欲降低或废绝,羽毛逆立无光,行走步态不稳,排白色水样便。发病第四天达死亡高峰,第七天死亡停止,呈一过性。剖检病死鸡见胸肌、大腿内侧肌呈条状斑状出血。法氏囊肿大1—2倍,呈土黄色、红色、甚至紫红色,并附有黄色或暗红色渗出物,切开囊腔粘膜皱褶有出血点,囊腔中积有黄色、暗红色胶冻样物。肾肿大,有出血点。2.实验室检查①心血、肝、脾、法氏囊组织触片,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阴性。②病鸡翅下  相似文献   

20.
<正>鸡包涵体肝炎(InclusIonBody Hepatitis,IHB)是由禽腺病毒(FowIAdeno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肝炎,肝细胞内形成核内包涵体、贫血和肌肉出血,主要发生于2~7周龄的肉鸡。包涵体肝炎病毒有9~11种血清型,目前认为鸡腺病毒8型、2型、3型、4型、5型等血清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