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该文从影响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胚状体植株再生以及胚胎发生机理三方面综述了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游离小孢子培养即小孢子在外界胁迫诱导的条件下,从其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为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可调控性及相关胚胎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个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胚胎发生响应有差异的甘蓝杂交种,分别采用醋酸洋红、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及荧光素双醋酸酯(FDA)3种染色方法,对甘蓝小孢子体内配子体发育、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过程及细胞死亡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正常发育方向是单核小孢子经历2次不对称核分裂后发育成三核花粉,而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在体外经32.5℃热激胁迫1 d后,小孢子绝大部分死亡,培养3 d后小孢子死亡率达到90%左右。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途径以B途径为主:第1次分裂为对称分裂,其后2个核进行反复分裂形成多细胞团,依次经历球型胚、心型胚、鱼雷胚,直至子叶胚的形成。除了以上典型B途径外,培养过程中还同时存在多种发育途径:第1次不对称分裂后,生殖核继续分裂即为A-G途径;营养核和生殖核两者同时继续分裂的A-VG途径。结论:甘蓝小孢子在体外经32.5℃热激胁迫1 d后,B途径为其主要孢子体发育途径;热激胁迫迅速诱导了小孢子的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白菜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及发育途径.[方法]以大白菜F1代杂交种为试材,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和发育途径.[结果]细胞热激后膨大是胚状体诱导的关键因素.大白菜小孢子诱导成胚有3种途径,小孢子均等分裂途径、小孢子不均等分裂途径和小孢子直接萌发出胚途径.均等分裂途径是在连续的均等分裂以后形成原胚,原胚继续分裂形成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不均等分裂途径形成的两个细胞中较大的细胞继续分裂最终形成有极性的胚状体.[结论]该研究结果为大白菜小孢子的高频率诱导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玉米GD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探明玉米GDS不育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用光镜对新育成的玉米GDS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BG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GDS不育系小败育发生的时间较早,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Ⅰ就表现出败育的特征,不能通过减数分裂。败育成2种形式:1)绒毡层异常膨大,小孢子母细胞浓缩解体;2)绒毡层液泡化程度低,小孢子母细胞早期开始浓缩解体.  相似文献   

5.
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若干因素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早熟和中晚熟大白菜为试材.在福州环境条件下,研究基因型和供体植株的生理状况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的大白菜小孢子胚胎诱导率无明显差异,不同品种材料的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存在很大差异;供体植株采蕾期的气温条件是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关键因素,采蕾之前3d的气温在14C/24C(夜/昼)最适宜小孢子发育;盛花期的花蕾和供体植株营养状况良好,有利于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辣椒小孢子胚胎发生机理,以甜椒品种晋椒203为试验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制作培养0,3,7,15d的花药石蜡切片,利用番红-固绿、碘-碘化钾和考马斯亮蓝3种染色液分别对小孢子的细胞质、淀粉粒和蛋白质染色。结果表明:高温诱导3d后,小孢子体积明显膨大,细胞核移向中央。少数小孢子分裂产生大小、结构特征相等的两个细胞,进而增殖形成多细胞结构。起初具有胚性的小孢子内积累了大量淀粉,随着分裂的进行,有些多细胞结构内会沉积较多的淀粉,也有些多细胞结构没有淀粉积累,不被碘-碘化钾染色。具有胚胎发生能力的小孢子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这些变化必然影响辣椒小孢子胚状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不同游离方式辣椒小孢子的胚胎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甜椒、牛角椒、羊角椒、线椒和朝天椒5个不同类型的10个辣椒品种为试材,研究通过直接机械游离、看护培养自然游离和先花药预培养再机械游离3种不同的小孢子游离方式的胚胎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先花药预培养再机械游离小孢子的胚胎发生最好,看护培养自然游离小孢子的胚胎发生次之,直接机械游离小孢子的胚胎发生最差,仅获得少量球形胚;小孢子在培养前期需要花药壁的存在,高温预处理之后则需要花药壁及时破裂。  相似文献   

8.
低温预处理和基因型对甘蓝型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生长在大田自然环境下的1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方式、处理时间、花序长度及其基因型对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处理的油菜花序,其小孢子无胚胎发生能力;30~40cm长的花序冷藏处理10d,小孢子仍有一定的胚胎发生能力;花序长度在0~40cm时,用于处理的花序越长,则能进行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花序的有效处理时间越长;但随着花序处理时间的延长,小孢子产胚率有下降的趋势。此外,材料的基因型对小孢子产胚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辣椒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综述了辣椒游离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提高产胚率的培养技术、雄核发育和胚胎发生基本程序,以及小孢子胚的植株再生、小孢子植株的倍性鉴定和加倍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预处理是诱导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的重要方法。分别对分蘖、穗子、花药和小孢子进行高温预处理,比较预处理形式对小麦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预处理穗子不仅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而且得到的胚状体最多。  相似文献   

11.
回顾了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的研究历史与现状,阐述了影响芸薹属游离小孢子胚胎发生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基因型、株龄及采花期、小孢子发育时期、亲本植株的生理状况、环境条件、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等。同时对芸薹属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油菜小孢子培养以有效产生纯合两倍体植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SincehaploidembryoidswerefirstobtainedfrommicrosporecultureofBrassicanapustherehasbeenarapidprogressintheapplicationofthistechniqueingeneticstudiesandbreedingutilizationofrapeseed.Therelativesimplicityofthecultureprotocolandhigh-frequencyrecoveryofdoubledhap-loidplantsmakesmicrosporecultureapotentiallypowerfultechniqueforvarietaldevelopment.Never-theless,therearestillsomeobstaclesintheefficientuseofthistechniquesuchasrecalcitrantgeno-types,secondaryembryogenesisofembryoids,andthelackofefficien…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甘蓝类蔬菜小孢子培养中有关取样、选样、胚胎发生以及影响胚胎发生的关键因素、植株再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目前甘蓝类小孢子培养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近年来,单倍体育种逐步得到发展,游离小孢子培养是产生单倍体的较好途径,本文综述广为种植的甘蓝类蔬菜游离小孢培养概况。材料的选取,小孢子的分离、培养以及提高产胚率等培养技术,并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甘蓝类蔬菜小孢子培养的优势、潜力和当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小孢子培养在油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1982年Lichter首 在甘蓝型油菜中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成功以来,国内外在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方面已取得大量研 成果,包括油菜小孢子胚状体发生的影响因素,小孢子植株的再生、成苗、大田移栽、染色体加倍等 近年来又对一些关键技术环节加以了改进,笔者在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 建立了大田条件下油菜高效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用该体系对甘蓝型油菜和新疆野生油菜的体细 杂种后代进行小孢子培养的出胚率达到300枚/皿以上,采用小孢子苗直接移栽大田技术,成活率 到89.0%。此外还成功构建了含127个DH系的黄籽油菜DH群体及含115个DH系的粒重分 离 体。  相似文献   

16.
Techniquesformicrospore cultureof Brassica napushave been improved rapidly,and embryogen-esis has been achieved in a wide range of genotypes.Plants regenerated from microspore-derived em-bryoids can be haploid,diploid or polyploid. From rapeseed microspore culture it is reported that70 % -90 % of regenerated plants are haploid.The usual methods of chromosome doubling involvesoaking roots(most common) or whole plants in a colchicine solution,or culturing plantlets incolchicine-containing medium…  相似文献   

17.
萝卜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及发育途径(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萝卜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及发育途径。[方法]以中国萝卜品种山东花叶心里美为试材,研究其离体小孢子培养中的细胞核分裂特征及发育途径。[结果]离体小孢子培养过程中出现2种细胞核分裂特征的差异:①进行配子体发育的不均等分裂,即分裂形成2个大小不等的营养核和生殖核,该类小孢子形态与正常发育中双核期的小孢子相同;②进行孢子体发育的均等分裂,即形成2个大小相等的营养核。对小孢子发育进一步进行观察发现,均等分裂的细胞继续发育形成4细胞结构、多细胞团、球形胚、心形胚、鱼雷形胚及子叶形胚。[结论]该研究结果为萝卜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研究 BAU-2诱导的雄性不育小麦花粉发育过程中的显微、亚显微结构变化,探讨了 BAU-2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细胞学作用机制。观察结果表明:(1)单核小孢子发育至大液泡时期(单核小孢子中晚期)败育而形成败育花粉,是 BAU-2诱导雄性不育的原因。(2)单核小孢子败育与花药绒毡层的功能异常密切相关。(3)与小麦 T 型雄性不育系相比,BAU-2诱导产生的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败育程度更彻底。  相似文献   

19.
游离小孢子培养是近年来大白菜育种上研究的热点之一.该文阐述了大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优势,对影响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的基因型、花粉发育时期、供试材料生长的外界环境、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以及胚状体发生及植株再生等的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小孢子培养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理论和实际意义上论述了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