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强度的60Co-γ射线对豌豆主要农艺性状的辐照效应,明确适宜辐照剂量,本研究以大白豌、食荚大菜豌、大黑莓、朱砂红4个豌豆品种为材料,选取3种60Co-γ射线辐照剂量(150 Gy、200 Gy和300 Gy)进行诱变处理。结果表明,3个剂量的辐照对M0代群体的田间出苗率和后代成活率形成了负面影响,降低了相对出苗率,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出苗率呈不断降低趋势;不同剂量处理对4个材料的出苗期和分枝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作用,比对照推迟3~7 d出苗,推迟0~5 d分枝,对花期、成熟期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剂量处理对M1代群体株高、有效分枝数、结实数等主要农艺性状均存在影响。本研究筛选出了6个理想单株,为进一步构建不同类型的豌豆突变体库以及深入开展饲用豌豆育种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豌豆的γ射线诱变育种剂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苹果汁中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辐照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对苹果汁中4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3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行了降解,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对苹果汁中农药的降解效果和苹果汁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60Co-射线辐照对两类农药的降解作用都很显著:辐照剂量为9kGy时菊酯类农药的降解率达到最大,其中,氯菊酯65.72%、氟氯氰菊酯94.14%、氟氰戊菊酯72.41%和溴氰菊酯67.84%;辐照剂量为7kGy时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降解率达到最大,灭多威61.64%、克百威76.55%和抗蚜威63.17%.60Coγ射线辐照会使果汁的糖度轻微降低,酸度略有增加;苹果汁的透光率和色值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生鲜草鱼肌肉为材料,采用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处理草鱼肌肉,并测定辐照前后草鱼肌肉的品质,以研究60Co-γ射线辐照剂量对肌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草鱼肌肉中的细菌总数呈指数下降,肌肉中的含水量明显减少(p<0.05),而辐照剂量对鱼肉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灰分含量无影响,辐照前后草鱼肌肉的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无显著性差异。草鱼肌肉在0和2 kGy辐照其挥发性盐基态氮(TVB-N)值保持在一级鲜度,4~10 kGy剂量辐照保持在二级鲜度;辐照剂量的增加,使TBA值增大,草鱼肌肉产生刺激性气味加重,肌肉颜色逐渐由红色变为暗红色,肌肉组织表面逐渐变得不光滑。在低于8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对草鱼肌肉的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60Co-γ-射线对玉米淀粉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5、10、15、20和25kGy,然后对不同辐照剂量的玉米淀粉样品测定其淀粉含量、色度和黏度等特性指标。结果表明:通过辐照有效改变了淀粉的性能,淀粉部分结构受到破坏,颜色和黏度发生改变;随着辐照强度的提高,淀粉亮度降低,黄度升高,糊化温度降低,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了解辐照处理对淀粉糊流变特性的影响,采用60Co-γ射线对马铃薯淀粉进行0~400 kGy辐照处理后制成淀粉糊,使用流变仪研究了不同剂量处理辐照后马铃薯淀粉糊的流变特性。静态流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辐照剂量处理后马铃薯淀粉糊均呈假塑性流体特征,符合幂定律;辐照剂量越大,马铃薯淀粉糊的表观黏度和剪切稀化程度越低,并逐渐偏近牛顿流体。动态流变特性测定结果表明,马铃薯淀粉糊的弹性模量峰值及其相应的峰值系统温度和20℃弹性模量均随辐照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辐照处理后淀粉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辽宁双台子河口湿地的芦苇生长状态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不同水层深度的芦苇生长状况变异度进行了多项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指标在同一样地内的变异度不同,5个形态指标种群内变异系数的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叶宽、茎粗、叶长、株高、节间长;不同样地各种形态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也存在明显差异;F检验表明,芦苇的5个形态指标表现为差异显著;不同形态指标在样地间的多重比较分析中多数表现为差异显著。表明芦苇是在不同水深情况下形态变异较高的物种,且在15cm水层深度生长状况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60Coγ射线源不同辐照剂量处理蓝莓果实,考察其感官及外观品质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处理是提高蓝莓冷藏品质和延长贮藏期的有效方法;辐照剂量不同,影响效果也大不相同,其中以1.0~2.5 k Gy辐照处理效果为好,确定辐照蓝莓的最低有效剂量为1.0 k Gy,最高耐受剂量为2.5 k Gy。该结果可为蓝莓辐照保鲜提供现实的应用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60Coγ射线辐照对鲜食核桃采后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60Coγ射线辐照对鲜食核桃冷藏期间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以辽核4号核桃品种为试材,经0、0.1、0.5、1.0和5.0 kGy剂量的60Coγ射线辐照,采用0.03 mm厚聚乙烯(PE)袋包装后在(0±1)℃下贮藏,定期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脂氧合酶(LO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好果率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以5.0 kGy剂量处理能显著地加剧核桃衰老进程;0.5 kGy剂量辐照处理则明显提高了鲜食核桃冷藏期间的SOD、CAT活性,降低了MDA的积累,抑制了POD、LOX活性,从而减缓了其膜脂过氧化作用,极显著地提高了其好果率及感官品质,因此0.5 kGy为鲜食核桃贮藏期90 d内的较佳辐照剂量.  相似文献   

9.
番茄生长通过光合作用实现有机物累积,而光合作用和温室温度、光照强度和土壤供水量相关。为此,设计了番茄光合作用模型系统,探究了光合作用与干物质累积之间的关系。引入辐射热积Q_z表征番茄生长周期中阳光辐射和温度的累积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当Q_z62时,干物质累积和辐射热积呈线性关系;当Q_z62时,呈M=alnQ_z-b对数形式关系。探究干物质累积去向,分析结果表明:①地表植株和根系分配干物质累积量、根系分配系数呈指数关系,且随着辐射热积的增加而降低。②叶片、茎和果实等重要部分干物质累积分配方式如下:茎分配系数呈逐步降低趋势;叶片分配系数在苗期显著增长,但到开花期后开始下降;果实分配系数在开花期开始出现,到成熟期时趋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黑土区玉米穗质量与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尺度效应,在分析玉米穗质量与影响因素空间变异的基础上,利用联合多重分形方法研究玉米穗质量与影响因素的多尺度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玉米穗质量的变异程度为中等,茎粗的变异程度随时间变化由中等变为弱变异,其他影响因素的变异程度为弱变异;玉米穗质量与影响因素的空间相关范围介于7.15~66.51 m;玉米穗质量、叶绿素含量、土壤容重、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具有强烈空间相关性,茎粗、土壤含水率、土壤饱和含水率具有中等空间相关性;单一尺度上茎粗和叶绿素含量对玉米穗质量的空间变异性有显著影响,多尺度上叶绿素含量、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维数、茎粗、土壤含水率对玉米穗质量的空间变异性有显著影响;玉米穗质量与土壤特性、不同时期作物生长指标的多尺度相关程度绝大部分都大于单一尺度上的相关程度;随取样时间变化,玉米穗质量与茎粗在单一尺度和多尺度上的相关程度均先增后降,但开始降低的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为探寻夏玉米适宜的限额灌溉控制指标,通过灌水下限(适宜水分CK1;轻旱LD;中旱MD;重旱CK2)与灌水定额(30、45、60、75、90 mm)两因素组合,研究调亏模式下限额灌溉对夏玉米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耗水量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同一灌水定额下,轻旱处理的总耗水量总体较大;LD60和LD75两处理获得了较好的穗部性状表现和较高的籽粒产量,且年际间变异不大;LD60和LD90两处理的WUE值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年际间差异,主要与其耗水量变化有关.总之,夏玉米低定额补灌定额不宜小于60 mm,拔节后遭受轻度水分胁迫时灌水60 mm可满足需求,遭受中度以上干旱时可适当增加灌水量,更有利于夏玉米抗旱稳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大田试验,以常规施肥量下普通水源灌溉为对照(CK),研究了减量施肥条件下,池塘养殖废水灌溉后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和0~60 cm土壤剖面中氮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池塘养殖废水灌溉条件下,水稻产量以常规施肥量下处理最高,较CK处理增产2.3%,氮磷吸收量分别增加了4.4和2.0 kg/hm~2,80%常规施肥时其产量和氮磷吸收量与CK处理相似,而60%常规施肥量下产量和氮吸收量较CK处理显著降低;在水稻生长期内,100%常规施肥(100%CF)、80%CF和60%CF处理耕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平均增加3.8%、-2.3%和-10.1%,全磷含量分别平均增加3.3%、-4.2%和-10.7%;土壤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含量在0~60 cm土层深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在同一土层深度下,会随着施肥量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减量施肥下池塘养殖废水灌溉不会导致土壤剖面中氮磷量的增加。综合考虑作物的产量效应和土壤氮磷素累积的环境风险,水稻全生育期池塘养殖废水灌溉,可节约化肥20%和清水灌溉量5 700 m3/hm2。  相似文献   

13.
基于充分滴灌条件下,定量分析了东北典型区玉米膜下滴灌与不覆膜滴灌下太阳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土壤温度和作物耗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晴天覆膜使得净辐射峰值时间滞后约1 h,在阴天覆膜处理土壤热通量能够为玉米生长提供更多的能量;全生育覆膜与不覆膜处理,冠层上方获得净辐射分别为133.25和135.42 W/m2,覆膜处理获得的可供能量低于不覆膜处理的,但在玉米生长中后期,覆膜处理提高了2%的净辐射;全生育期覆膜提高了0~80 cm土层平均地温1.13 ℃和土壤积温149.68 ℃;覆膜滴灌下玉米生长初期和后期的耗水量显著低于不覆膜滴灌处理下的,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减少10.21%,生育期内平均作物系数Kc显著降低7.42%.  相似文献   

14.
<正>切花菊是新沂市鲜切花的主要栽培品种,年栽培面积稳定在333.33hm2以上,常规钢架大棚生产667m2纯收入1.5万元,采用双弓三膜技术栽培切花秋菊,采花期能延迟到元月,667m2纯收入在3~4万元以上,栽培技术如下:1切花菊的生物学特性切花菊是菊花的一个品种,有着和菊花共同的生活习性。菊花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适应性很强。菊花喜温凉,耐寒性强,生长最适温度在21℃左右,可以在5℃左右的条件下越冬,地下根可耐-10℃的低温。菊花是喜阳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  相似文献   

15.
针对高粱在机械收获过程中的脱粒不净问题,研究了高粱穗瓣与籽粒的拉伸力学特性。试验选取了“辽杂37号”“晋杂34号”和“兴湘梁2号”3个品种的高粱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收获期、生长部位为试验因素,以拉伸断裂力为试验指标,研究各因素对高粱穗瓣、籽粒断裂时拉伸断裂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品种、收获期、生长部位对高粱穗瓣、籽粒拉伸断裂力的影响极显著,影响拉伸断裂力的主要试验因子是生长部位。拉伸断裂力的大小与高粱自身的生长部位有关,高粱穗瓣断裂所需的力随着生长位势由上到下逐渐增大,变化范围2.479~9.627 N,且高粱籽粒拉伸断裂力随生长位势的变化趋势与穗瓣基本相似,变化范围2.386~8.314 N。3个品种中,“兴湘梁2号”的承载能力最强,所需拉伸断裂力最大。不同收获期的高粱有着不同的力学性质,综合来看,高粱收获宜选择在蜡熟期。该研究为高粱收获装备的研制优化与适时收获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勤生  王泓  张树海 《农业机械》2012,(24):152-154
采用60Coγ-射线对琼脂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2、4、6、8和10kGy,然后对不同辐照剂量的琼脂样品测定其特性黏度和流变性等指标。结果表明:琼脂经过辐照后其特性黏度和黏度值与对照相比均有所上升,其中6kGy辐照剂量的样品粘均分子量最大;而2kGy和10kGy样品的黏度值最高,与对照相比,增加量约为12.8%。辐照前后琼脂胶的流体特征基本不变,均为牛顿流体。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南方农机》2022,(7):43-45
物理辐射因子诱变育种技术在现代农业植物育种中是一种直接利用物理辐射进行诱变的育种方式,在实际育种期间,可通过使用含有物理辐射因子的辐射中子、质子或紫外射线,在没有人工控制的灯光条件下直接照射植物种子,诱导物种染色体、结构和生殖行为发生变异,是一种新的育种技术.辐射诱变技术在农业上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该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热带桉树树干液流与环境因子间的时滞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对海南省西北部儋州林场生长季(5-10月)桉树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实时监测,并同步监测了光合有效辐射(PAR)、大气温度(Ta)、相对湿度(Rh)和0~60 cm土壤含水率(SWC),运用错位相关法分析了液流速率与PA...  相似文献   

19.
胁迫后复水对水稻叶面积的补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不同历时的水分胁迫及胁迫后复水条件下水稻叶面积变化规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并未改变水稻叶面积在整个生育期间的单峰变化;水分胁迫对水稻叶面积的扩展生长存在抑制效应,抑制程度与胁迫程度、胁迫历时正相关;胁迫后复水对叶面积有补偿效应。重度胁迫大于轻度胁迫后复水的补偿效应。分蘖期轻度胁迫下胁迫时间越长补偿越明显,拔节期胁迫时间延长补偿效应降低。复水后加肥有助于叶面积补偿效应的提高,促进叶面积相对扩展速率增加并使响应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20.
休闲期耕作覆盖对马铃薯苗期生理生态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马铃薯苗期干旱的问题,针对宁夏南部旱作区季节性干旱特点,在2013—2015年秋作物收获后,通过设置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分析休闲期土壤蓄水保墒效应和马铃薯苗期土壤水温变化特征,研究不同耕作覆盖措施对马铃薯苗期生长、生理指标及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耕作方式下,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对改善土壤水温状况、降低马铃薯叶片抗氧化酶活性、促进苗期生长和提高块茎产量均有显著影响,且耕作与覆盖交互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在两年休闲末期和马铃薯苗期,同一耕作方式下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0~200 cm土层平均土壤蓄水量较不覆盖处理分别显著增加5.1%、7.3%和10.5%、9.2%。马铃薯苗期,同一耕作方式下地膜覆盖显著提高0~25 cm土层土壤温度1.9℃,而秸秆覆盖显著降低土壤温度3.4℃。与不覆盖处理相比,地膜和秸秆覆盖处理可获得较低的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能更有效增加苗期出苗率、株高和生物量积累,从而显著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在所有的处理组合中,深松结合秸秆覆盖处理具有较高的平均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较传统耕作不覆盖处理分别显著提高40.0%和14.9%。因此,考虑宁夏南部旱作区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可行性,深松结合秸秆覆盖措施有利于马铃薯抗旱保苗和块茎产量的提高,可在该地区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