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用4只河南本地泌乳奶山羊进行自身对照试验。试验期每隔5d添加半胱胺1次,剂量为100mg·kg-1BW,共喂3次。与对照期相比,试验期奶山羊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明显下降(对照期(286±059)ng·mL-1,试验期(113±021)ng·mL-1,P<001),血浆生长激素(GH)平均水平显著提高(对照期(119±025)ng·mL-1,试验期(130±023)ng·mL-1,P<005),GH峰值变化不明显,基线水平有所提高(对照期(094±024)ng·mL-1,试验期(108±018)ng·mL-1,P>005);乳中SS含量明显下降(对照期(015±002)ng·mL-1,试验期(005±001)ng·mL-1,P<001),GH水平显著升高(对照期(111±005)ng·mL-1,试验期(123±009)ng·mL-1,P<005)。说明口服半胱胺能耗竭泌乳奶山羊的SS,改变GH分泌模式。  相似文献   

2.
17β-雌二醇主动免疫对公山羊生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只公山羊分别于1、3、5月龄用17β 雌二醇 6 人血清白蛋白(实验组)或人血清白蛋白(对照组)为抗原皮下注射进行免疫,6月龄时采集血样和精液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羊只不同程度地产生了17β 雌二醇抗体,滴度为1∶1000~1∶3000。试验组血浆睾酮含量[(1879±1134)μg·L-1]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326±091)μg·L-1,(P<001)],射精量和精子密度[(116±017)mL和(191×109个·mL-1)]均显著大于对照组[(084±009)mL和101×109个·mL-1,(P<01)],精子活率与精子畸形率两组间差异不显著,表明17β 雌二醇主动免疫可以提高公山羊的睾酮水平和精子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3.
掺假原料乳对酸牛奶发酵酸度和粘稠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5种掺假原料乳和不掺假原料乳对酸牛奶成品粘稠度和酸度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掺假原料乳的密度为1028~1032,制成酸牛奶的酸度为110~115°T,20℃时粘度为350mpa·s。当原料乳密度由1023升至1028,酸牛奶酸度由50°T升至110°T,粘稠度由162mpa·s升至350mpa·s逐渐趋于正常;原料乳的酸度从15°T升至18°T时,酸奶的酸度由79°T升至104°T,粘度由236mpa·s升至350mpa·s,当原料乳的酸度升至20°T时,酸奶的酸度偏高达121°T,而粘度下降到295mpa·s,影响酸奶组织状态,有乳清析出;原料乳中掺入Na2CO3量由005g/100mL增至02g/100mL时,酸奶的酸度由97°T降到42°T,粘度由280mpa·s降至208mpa·s;原料乳中掺入NaCl量由025g/100mL到125g/100mL,酸奶的酸度由101°T降至52°T,粘度由282mpa·s降至209mpa·s;掺青霉素原料乳由01I·U/mL增至04I·U/mL时,酸奶酸度由105°T降至47°T,粘度由286mpa·s降至213mpa·s。  相似文献   

4.
对阿普拉霉素在黑山羊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进行了初步分析.一次静脉推注阿普拉霉素6000u/kg·w,给药后4h内按不同时间采血,用抗菌素管碟法测定血药浓度,3只黑山羊的试验结果表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不符合单室开放模型,其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如下:消除速率常数(β)0.989±0.002(h-1);初始浓度(B)14.130±2.056(U/100mL);消除半衰期(T1/2β)0.696±0.006(h);维持有效血药浓度时间TCP4.06±0.14(h);表观分布容积(Vd)429.13±64.63(100mL/mg);廓清率(CLB)424.67±63.66(100mL/kg·h).  相似文献   

5.
对6峰双峰驼冬夏两季正常饮水、禁饮、暴饮条件下血清中氨氮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正常饮水期其含量为0.1077±0.0161mg/100mL,禁饮期为0.1410±0.0280mg/100mL,两者差异显著(p<0.05)。暴饮期双峰驼血清中氨氮含量为0.1091±0.0075mg/100mL,和正常饮水期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冬季禁饮、暴饮与正常饮水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夏季禁饮与正常饮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暴饮与正常饮水却无明显的差异(p>0.05)。禁饮后第6天血清氨氮含量最高,为0.1791±0.0431mg/100mL,暴饮后12h最低,为0.1040±0.0315mg/100mL。  相似文献   

6.
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为定量手段,研究复方泰乐菌素(商品名为泰乐松)给鸡单剂量用药后的药动学规律。血药由甲醇-氯仿混合液提取,采用ODS柱,以甲醇-乙腈-醋酸钠溶液为流动相,可变波长检测,复方泰乐菌素三组分主要的药动学参数为:氯霉素:T1/2K=20.79±1.004hTmax=1.316±0.241hCmax=12.49±0.735μg/mLAUC=391.352±5.036μg/(mL·h)泰乐菌素:T1/2K=9.953±4.306hTmax=1.895±0.951hCmax=1.614±0.202μg/mLAUC=26.282±6.033μg/(mL·h)泼尼松:T1/2K=1.627±0.202hTmax=1.675±0.096hCmax=0.261±0.085μg/mLAUC=1.253±0.33μg/(mL·h)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好年冬、呋喃丹和三羟基呋喃丹在土壤和苹果中的残留测定方法。样品以甲醇提取,二氯甲烷萃取,气相色谱NPD测定,最小检测量分别为2.5×10-11g、1.6×10-11g和7.4×10-9g。土壤和苹果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06、0.004、0.002mg/kg及0.004、0.003、0.01mg/kg;添加标准品的回收率和变异系数分别为89.53%—100.27%和1.61%—5.01%。  相似文献   

8.
盐酸吗啉胍在鸡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经口灌服和静脉注射盐酸吗啉胍后,在成年健康尼克蛋鸡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消除半衰期为9.98±1.04h-1与8.52±0.36h-1.分布半衰期为1.56±0.71h-1与0.49±0.09h-1,总消除速率常数为4.4063±0.272mg/kg.h与5.5579±1.263mg/kg.h,总表观分布容积为655.99±879.72ml/kg与5469.3±255.8ml/kg,中央室消除速率常数为0.075±0.018h-1与0.129±0.0299h-1,药时曲线下面积为11.25±1.56mg/L.h与22.81±0.5mg/L.h  相似文献   

9.
成年耗牛口服91,62μg/d释放剂量的硒丸,180d血硒分别为0.105±0.019,0.068±0.010μg/mL全血;378d血硒为0.103±0.056,0.058±0.019μg/mL全血。口服Se丸可有效地防治牛缺硒病,硒丸用于耗牛可减少死亡10.73%-14.73%,100%预防亚临床发病,提高产奶量23.7%。成年母牛服硒丸后,通过提高乳汁Se的排出,可100%预防哺乳牡犊牛缺硒  相似文献   

10.
首次在国内建立了布尔山羊的细管精液冷冻程序。试验证明,选用30g/L的葡萄糖、13g/L的柠檬酸钠和1g/L的乙二胺四乙酸钠(EDTA)作基础稀释液,乙二醇作保护剂,精液冻前经100mL/L卵黄处理,离心除去精清。精液稀释并经冻前处理后装入0.5mL细管,在4℃下平衡1.5h,再以11~30℃/min的速率降温至-80℃以下(3~5min)投入液氮,可获得良好的冷冻效果。用乙二醇作保护剂的冷冻精液,解冻后在12~15℃的常温下放置24h,其活力仍可满足输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赛加羚羊对紫花苜蓿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全收粪法测定赛加羚羊对苜蓿青干草消化率。结果表明:赛加羚羊对苜蓿青干草的平均采食量为(8194±739)g/a·只;对苜蓿绝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粗灰分、无氮浸出物、有机质的消化率分别为(6225±378)%、(1388±645)%、(4520±379)%、(7548±427)%、(4875±352)%、(7218±244)%与(689±396)%。与绵羊相比,赛加羚羊对粗脂肪的消化率只有138%,差异显著(P<005)其他营养的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用4NHCl不溶灰分法进行对比,发现消化率均高于全收粪法。  相似文献   

12.
用全收粪法测定陇东小尾寒羊对麦秸及EM处理麦秸的采食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测得小尾寒羊对麦秸干物质的采食量为650±57g/只(d;采食率为8509±626%。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分别为:绝干物质477±243%;粗蛋白-33±893%;粗脂肪5338±230%;粗纤维4708±209%;无氮浸出物5546±230%。对EM处理麦秸的采食量6585±49g/只(d;采食率为793±547%。消化率分别为:绝干物质5643%;粗蛋白4263±856%;粗脂肪6295±735%;粗纤维5143±516%;无氮浸出物6346±476%。  相似文献   

13.
在水温(26.79±0.82)℃、pH 7.78±0.18、溶解氧(6.22±1.09)mg/L的条件下,采用96 h半静水法研究了氨氮和亚硝态氮对体长为(20.60±2.17)mm、体质量为(0.09±0.03)g的杂交鲌先锋1号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氨氮对杂交鲌先锋1号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54.84、41.18、36.42、35.76和3.58 mg/L,对应的非离子氨的LC50及SC分别为2.05、1.54、1.36、1.34和0.13 mg/L,亚硝态氮对杂交鲌先锋1号的24、48、72和96 h的LC_(50)及SC分别为19.55、17.31、16.43、15.82和1.58 mg/L。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陕北黄土区土壤肥力,加快植被恢复与重建,通过测定分析陕西吴起合沟流域原状坡、塌陷、切沟、缓台、浅沟及陡坎6种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养分变化特征,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其土壤肥力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微地形0~100cm土层土壤pH值、有机质、碱解N、全N、有效P和速效K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7.84~8.36、0.40%~0.90%、27.86~45.24mg·kg^-1、0.31~0.53g·kg^-1、4.66~9.55mg·kg^-1和152.52~198.02mg·kg^-1。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各微地形土壤pH值呈上升趋势,有机质、碱解N和全N含量逐渐降低,有效P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速效K未呈现一致的变化规律。除陡坎外,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切沟表层(0~20cm)土壤肥力指数为1.996,达到肥沃水平;原状坡、塌陷、缓台和浅沟土壤肥力指数分别为1.224、0.992、1.148和1.365,均处于一般水平;陡坎土壤肥力指数则为0.695,处于贫瘠水平。各微地形在20~100cm土层土壤肥力指数差异较小,基本均处贫瘠水平。综合而言,不同微地形土壤肥力呈现出明显的表聚效应,切沟表层土壤肥力最好,陡坎最差,其中有机质、碱解氮、全氮是土壤肥力较低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热研2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Reyan No.2’)接种不同根瘤菌达到最佳共生效果的钼浓度,采用双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在砂培中对接种3株不同根瘤菌的柱花草进行7个钼浓度的处理,通过对柱花草鲜质量、株高增加、植株含氮量、根瘤数和固氮酶活性的测定及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确定钼对共生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钼对热研2号柱花草接种不同根瘤菌后结瘤数的影响不大,主要通过影响根瘤固氮酶活性从而影响柱花草株高和鲜质量;接种不同菌株的最适钼浓度存在差异,接种菌株RJS9-2的最适钼浓度为1 000~1 500 mg·L~(-1),接种YM11-1的最适钼浓度为1 000~2 000 mg·L~(-1),接种菌株PN13-3的最适钼浓度为2 000~2 500 mg·L~(-1)。  相似文献   

16.
为探析黄壤小流域不同耕地类型土壤养分特征,选取贵州省黔中地区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采用野外田间土样采集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黄壤小流域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的盈缺、变异程度以及养分间相关性。结果表明:黔中地区黄壤小流域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含量相差不大且处于丰富水平,而且不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系数相近,变异程度相当;水田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33.90 g/kg、1.30g/kg、116.6 mg/kg、26.69 mg/kg、164.50 mg/kg,旱地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为31.66g/kg、1.10 g/kg、108.01 mg/kg、29.09 mg/kg、177.75 mg/kg,均处在国家二级、三级水平,黄壤小流域水田和旱地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均处在10~100%之间,水田、旱地耕地土壤养分变异系数大小为有效磷速效钾全氮有机质碱解氮p H,其变异程度属于中等变异性。不管在水生环境中还是在旱生条件下,黔中地区黄壤小流域耕地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丰富,其差异不明显。水田土壤养分间,除有机质与全氮、全氮与碱解氮有明显的关系外,其他养分之间的关系不明显,其相互影响度不强。旱地土壤养分间关系密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此外,不同类型耕地土壤p H值与土壤各养分间的相关性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7.
三湖农场土壤养分普查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对三湖农场全场3804hm^2耕地的262个土壤样品地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耕层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28.8g/kg、碱解氮118.42mg/kg、速效磷7.02mg/kg、速效钾152.10mg/kg;与1981年相比,有机质、碱解氮分别下降了22.2g/kg和33.6mg/kg,年递减率分别为1.11g/kg和1.68mg/kg。根据测试结果,提出了改良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绣球菌的补料分批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绣球菌不同生长时期分别补加不同浓度的碳氮源,并以不同补料方式进行摇瓶补料分批发酵试验,通过分析菌丝体的干质量和胞外多糖的产量,筛选绣球菌液体发酵的最佳补料方式.结果显示,在绣球菌对数生长后期分4次补加2.0%淀粉效果最佳,菌丝体干质量达(12.201±0.173)mg/mL,多糖产量达到(40.011±0.201)mg/mL;在对数生长后期分4次补加0.5%蛋白胨,其菌丝体干质量和胞外多糖产量最高,分别可达到(7.430±0.197)mg/mL和(33.541±0.215)mg/mL;在绣球菌对数生长后期分4次同时补加淀粉、蛋白胨各5 mL效果最佳,菌丝体干质量为(12.735±0.208)mg/mL,胞外多糖产量为(41.931±0.310)mg/mL.  相似文献   

19.
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安徽省不同地区有代表性的 5个温室 (塑料大棚 )及其相邻的露地土壤养分的含量和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①被调查的设施栽培土壤表土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范围依次为 :9.43~ 1 9.72g/kg、1 .0 5~1 .60g/kg、63.54~1 0 1 .67mg/kg;平均值分别为 1 3.94g/kg、1 .30g/kg、85.66mg/kg。②设施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随着剖面层次的加深逐渐降低。③设施栽培更有利于表层土壤氮素的积累。④设施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露地土壤 ,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旱地小麦少耕全程覆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麦田少耕全程覆盖栽培体系比常规耕作土壤含水量提高1.97个百分点以上,有机质增加0.2个百分点,速效磷增加1.7mg/100g土,速效钾增加2.5mg/100s土,速效氮增加1.15mg/100g土,光合速率提高9.2mgCO2/dm2·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