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将猪、犬旋毛虫新生蚴制备成免疫原,在小鼠体内进行免疫试验,免疫1周后攻击感染肌幼虫,35日蝗检查肌幼虫的减虫率。结果表明,猪旋毛虫新生蚴的同源免疫和其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减虫率分别为83.11%和79.39%,犬旋毛虫新生蚴的为81.37%和80.69%。结果揭示,旋毛虫新生蚴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同源免疫的减虫率比交叉免疫的高,猪旋毛虫新生蚴抗原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与犬旋毛虫新生蚴抗原的同源免疫在减虫率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通过提取猪、犬旋毛虫成虫抗原,制备成虫油佐剂免疫原,在小鼠体内进行同源特异性免疫试验和交叉免疫试验。试验得到猪旋毛虫成虫抗原同源免疫减虫率为55.80%,其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减虫率是35.11%;犬旋毛虫成虫抗原同源免疫的减虫率为39.00%,其对猪旋毛虫的交叉免疫减虫率是24.96%。试验结果揭示,猪、犬旋毛虫成虫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其交叉免疫减虫率低于同源特异性免疫。猪旋毛虫成虫抗原对犬旋毛虫的交叉免疫与犬旋毛虫自身的同源特异性免疫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不同佐剂免疫原对猪旋毛虫病的免疫保护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7 日龄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FCA) 、白油司班佐剂、ISA206佐剂和蜂胶佐剂乳化制备免疫原,对试验猪腹腔注射免疫3 次,每次间隔7d ,每头猪的免疫剂量为05mg。最后一次免疫后7d 攻击感染旋毛虫肌幼虫200 条/kg 体重。于感染后第35d 和第120d 剖杀试验猪,用消化法检查计算每克肌肉的荷虫数。结果4 种佐剂免疫猪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9612 % 、8797 % 、8984 % 和9515 % ,其中以FCA 和蜂胶佐剂免疫组的保护作用最好。表明4 种佐剂均具有免疫增强作用,而蜂胶佐剂在乳化程序、注射、价格及免疫增强作用等方面都优于其它佐剂,更具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中国旋毛虫虫株的分类提供依据,将分离自中国东北地区的4株猪,犬源旋毛虫虫株分别接种于小鼠,按常规分离出肌幼虫,纯化后,设8个杂交试验组,将每2个虫株的雌,雄幼虫体各5条混合,以食管灌注法接种于小鼠,42d后扑杀,消化,集虫,计数回收肌幼虫数。同法进行了哈尔滨猪株,犬株与国际标准虫株Trichinella spiralis(T.s).T.nativa(T.na)之间的杂交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中国旋毛虫虫株的分类提供依据,将分离自中国东北地区的4株猪、犬源旋毛虫虫株(猪2,犬2)分别接种于小鼠,按常规分离出肌幼虫,纯化后,设8个杂交试验组,将每2个虫株的雌、雄幼虫体各5条混合,以食管灌注法接种于小鼠,42 d后扑杀,消化、集虫、计数回收肌幼虫数.同法进行了哈尔滨猪株、犬株与国际标准虫株Trichinella spiralis(T.s)、T.nativa(T.na)之间的杂交试验.结果:猪株间、犬株间杂交结果与对照无差异(P>0.05),而猪、犬株间杂交结果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哈尔滨猪株与T.s、犬株与T.na杂交结果与对照无差异(P>0.05),而猪株与T.na、犬株与T.s杂交结果与T.s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哈尔滨猪源旋毛虫为T.s,犬源旋毛虫为T.na.  相似文献   

6.
不同佐剂免疫原对猪施毛虫病的免疫保护作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日龄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与弗氏完全佐剂,白油-司班佐剂,ISA206佐剂和蜂胶佐剂乳化制备免疫原,对试验猪腹腔注射免疫3次,每次间隔7d,每头猪的免疫剂量为0.5mg。最后一次免疫后7d攻击感染旋毛虫肌虫200条/kg体重。于感染后第35d和第120d剖杀试验猪,用消化法检查计算每克肌肉的荷虫数。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探讨旋毛虫P53基因原核表达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作用,本实验采用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免疫剂量为50μg/100μL,每隔10d免疫1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10d,每只小鼠以200条旋毛虫肌幼虫攻虫。分别检查感染后7d小鼠肠道内成虫数量、体外培养雌虫所产新生蚴数量以及感染后35d肌肉荷虫量。结果显示:小鼠肠道内成虫、新生蚴和肌幼虫的减虫率分别为61.9%、53.45%和71.48%,表明旋毛虫表达P53基因的重组蛋白对小鼠产生了较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五种旋毛虫抗原对猪的免疫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研究了旋毛虫肌幼虫可溶性粗抗原、排泄分泌抗原(ES)、表面抗原(SA)及成虫ES、SA5种抗原对猪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5种抗原对猪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原性,可诱导猪体产生对攻击感染的抵抗力(减虫率),其中肌幼虫粗抗原为55.20%;肌幼虫ES为42.56%,肌幼虫SA为72.21%;成虫ES为32.92%;成虫SA为42.17%。免疫5种抗原后用肌幼虫“B”抗原、新生幼虫可溶性抗原及成虫可溶性抗原进行ELISA检测,均可测出血清抗体应答反应,其中以相应抗原测出的抗体应答较强烈。免疫5种抗原后猪外周血液中B淋巴细胞减少,Th及Ts增加,Th/Ts比值降低,呈暂时的细胞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9.
各旋毛虫隔离种某些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和国际标准隔离种: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richinella nativa)的研究发现,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在小鼠隔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分别于感染第16天和18天出现,第38天和36天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于感染第20天和22天出现,第32天完全形成。猪旋毛虫和旋毛形线虫雌虫体外培养24小时平均产新生幼虫数分别为66.0和76.2,而犬旋毛虫和本地毛形线虫分别是28.8和22.0,前二者在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能力上明显高于后二者。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猪旋毛虫为旋毛形线虫,犬旋毛虫为本地毛形线虫。  相似文献   

10.
旋毛虫新生幼虫对猪的免疫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给大白鼠经口感染7000 ̄10000条肌幼虫后7天剖杀,收集成虫。将7日龄成虫于199培养液中37℃培养48小时后过滤、离心收集新生幼虫。将冻融灭活的新生幼虫按不同数量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乳化后按不同免疫程序经腹腔免疫猪。最后1次免疫后第7天攻击感染不同数量的肌幼虫。攻击感染后35天剖杀全部试验猪,取膈肌脚消化检查,计算每克肌肉的荷虫量(LPG)及免疫效力,同时观察免疫后及感染后的血清抗体消长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摸清西昌市生猪旋毛虫感染的强度和分布情况,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常规压片镜检法对从我市4个定点屠宰场采集的生猪血清和膈肌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屠宰后生猪旋毛虫平均检出率为0.029%,血清旋毛虫抗体阳性率为6.22%,西昌市有旋毛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12.
以纯化的旋毛形线虫P53排泄分泌重组蛋白包被微量反应板,建立检测旋毛虫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以本方法测定旋毛形线虫感染的试验小鼠,试验显示,以100条肌幼虫/只经口饲喂感染25只昆明鼠,于第5天可检出抗体,第27天达到最高峰,第27天到第49天抗体水平维持稳定,随后抗体水平开始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选取18只BALB/c小鼠进行旋毛虫灌胃,以灌胃前1d作为时间起点,于第0、1、7、14、28天分别收集小鼠粪便,同期选取12只同种小鼠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小鼠粪便中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梭菌、拟杆菌、直肠真杆菌、柔嫩梭菌以及脱硫弧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数量在第7、14、28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第1天无变化;乳杆菌第7、14、28天低于对照组(P<0.05),第1天无变化;肠球菌与梭菌在第7、14、28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第1天无变化;拟杆菌、直肠真杆菌、柔内梭菌以及脱硫弧杆菌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表明,旋毛虫感染可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变化,从而引起小鼠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4.
15.
选取18只BALB/c小鼠进行旋毛虫灌胃,随机分为3组。以12只同种小鼠作为对照,也随机分为3组。于灌胃后7,14,28 d将小鼠处死并收集十二指肠与空肠组织。提取肠道组织总RNA并反转录为c DNA,运用Real-time PCR技术探讨小鼠感染旋毛虫后肠道炎症的变化和恢复过程中,内质网应激IRE1信号通路中GRP78、IRE1、XBP1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小鼠感染旋毛虫后7 d,空肠中IRE、GRP78以及XBP1基因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并在14 d时达到峰值,尤其以GRP78的表达量升高最为显著(P0.01),而在28 d时回落,但仍然略高于对照组。然而,感染组小鼠十二指肠的IRE1、GRP78以及XBP1基因的mRNA表达没有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旋毛虫经肠道感染小鼠后,参与UPR的标志性分子GRP78、IRE1和XBP1在空肠组织的表达有明显变化,它们的上调和回落与旋毛虫感染后肠道炎症的变化和恢复过程一致,提示内质网应激反应可能参与了旋毛虫肠道感染的致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旋毛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虫体的Serpin在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利用鼠抗重组蛋白血清对Serpin在旋毛虫成虫、新生幼虫、成囊前期幼虫及肌幼虫中进行定位,以鉴定该Serpin基因的表达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成虫时期,3 d时表达量明显高于6 h和5 d的表达量(P﹤0.05);成囊前期表达量很低,其中18 d时表达量最低(P﹤0.05);肌幼虫时期在26 d、38 d和48 d均有大量表达(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Ts Serpin蛋白在5 d成虫期的体表表达;在新生幼虫和14 d成囊前期幼虫的体内体表均有表达;38 d肌幼虫时期明显可见表皮及体内均有表达。本实验为探究旋毛虫在宿主体内免疫逃避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