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产仔数是重要的经济性状,提高产仔数可以增加猪肉的产量,为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该研究以美系大白猪(633头)和法系大白猪(963头)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对ES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美系和法系大白猪中均检测到ESR基因存在3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在美系和法系大白猪中,初产和经产母猪ESR基因BB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综合来看,ESR基因变异对美系和法系大白母猪的产仔数和初生窝重具有显著的遗传效应,可以应用于大白母猪产仔数的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rker-assisted selection,MAS)相对于传统的育种技术,在早期选择、选择准确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越性。该研究以633头美系大白猪和963头法系大白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技术对fSHβ和RBP4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进行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美系和法系大白猪中均检测到FSHβ和RBP4基因存在三种基因型(AA、AB和BB基因型);在美系初产和经产大白母猪中,FSHβ基因BB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在美系和法系大白猪中,初产和经产母猪RBP4基因BB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然而,FSHβ和RBP4基因研究结果与现有报道不尽一致,其用于大白母猪育种工作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母猪FSHβ基因多态与乳头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PCR SSCP法对 152头姜曲海母猪的FSHβ基因进行了分型 ,分析了NN、Nn和nn 3种不同基因型母猪的乳头数差异。结果表明 ,NN、Nn和nn基因型母猪的左乳头数分别为 8 733± 0 743 ,9 182± 0 72 4和 9 2 0 0± 0 756 ,右乳头数分别为 9 0 33± 0 850 ,9 2 0 0± 0 931和 9 30 0± 0 971,总乳头数分别为 17 766± 1 0 82 ,18 382± 1 0 98和 18 50 0± 1 177,Nn基因型母猪中左右乳头数不对称个体比例明显高于另外 2种基因型的比例。另外 ,对于以上 3性状 ,n基因的加性替代效应值分别为 0 2 4 8(P <0 0 5) ,0 183 (P <0 0 1)和 0 4 16 (P <0 0 5) ,左乳头数和总乳头数的显性效应值分别为 0 2 16(P <0 0 1)和 0 2 4 8(P <0 0 1)。结果说明FSHβ基因对乳头数的影响符合加性 显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2227-2234
为比较繁殖性状主效基因对不同品系大白猪产仔性能的影响,以便在不同品系大白猪选种实际应用提供依据,本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促卵泡素亚基β(FSHβ)、催乳素受体(PRLR)、视黄醛结合蛋白(RBP4)、核受体辅激活蛋白Ⅰ(NCOA1)、瘦素(LEP)等5种与繁殖性状相关候选基因的基因型频率以及不同基因型的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英系、美系大白猪群体中进行了检测与关联分析。结果显示:NCOA1和LEP基因多态位点分别在英系和美系大白猪中未检测到BB基因型,其他基因多态位点均存在AA、AB、BB等3种基因型,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5个基因多态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而在英系大白猪群体中除在FSHβ、NCOA1、LEP基因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外,在PRLR、RBP4基因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P<0.01)。各基因不同基因型与产仔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英系大白猪还是美系大白猪,FSHβ基因多态位点在窝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中均表现为BB型为有利基因型,在美系大白猪中BB型较AA型总产仔数高1.6961头(P<0.05),产活仔数高1.696 9头(P<0.05),但在英系大白猪中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LEP基因在英系大白猪中BB型为有利基因型,分别较AA型母猪总产仔数高0.790 7头、产活仔数高1.409 3头(P<0.05),而在美系大白猪中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PRLR、RBP4、NCOA1基因对产仔数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ESR和FSHβ基因与母猪乳头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PCR-RFLP和PCR方法对144头大约克母猪的ESR和FSHβ基因进行分型,分析了ESR和FSHβ不同基因型和合并基因型大约克母猪的乳头数差异。结果表明:ESR和FSHβ基因对大约克母猪乳头数均有显著影响。无论ESR基因还是FSHβ基因,BB基因型均为乳头数最多的基因型,而BBBB是乳头数最多的合并基因型。从基因型效应来看,ESR和FSHβ基因型为BB的母猪平均乳头数分别为14.45和14.37,而合并基因型BBBB的母猪平均乳头数为14.73,说明合并基因型的遗传效应大于单个基因型的效应,但不是各个基因型效应的简单加和。  相似文献   

6.
在对142头大河乌猪Ⅱ系核心群基础母猪ESR基因和FSH-β基因多态性检测的基础上,分析这两个基因座位的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对乳头数、初产仔数、经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FSH-β基因的3种基因型的产仔数、乳头数之间无显著差异;ESR基因初产仔数CC型>CD型>DD型,CC型比CD型多产仔1.72头,CC型初产仔数显著高于CD、DD型(P<0.05);ESR基因和FSH-β基因合并基因型初产仔数ABCC、BBCC和AACD型明显高于BBCD型(P<0.05)。这也证实ESR基因确实与产仔数有一定关联;但是在对乳头数和经产仔数的统计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FRZB基因通过抑制Wnt信号途径调控细胞生长,ABCF1(也称为ABC50)结合e IF2,在翻译起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猪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FRZB基因和ABCF1基因5'非翻译区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美系大白猪中,FRZB基因位点ins(A-532G)多态性与背膘厚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体长接近显著水平(P=0.05);ABCF1基因254A/G多态性与背膘厚、左乳头数和右乳头数均呈显著相关(P0.05);在法系大白中,ABCF1基因254A/G多态性与初生重呈显著相关(P0.05)。结果表明,FRZB和ABCF1基因是潜在的影响猪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研究BMP15基因多态性及单倍型与从江香猪繁殖性状的相关性,寻找影响从江香猪繁殖性状的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依据。以从江香猪母猪为研究对象,利用DNA直接测序技术,对BMP15基因多态位点进行筛选和基因型分析,采用SHEsis在线软件构建单倍型。结果表明:在受试群体中,发现BMP15基因存在3个SNPs位点,其中C122T位于exon1,T111C位于exon2,A13G位于intron1;C122T和T111C突变均为错义突变,分别导致半胱氨酸(Cys)变为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变为酪氨酸(Tyr)。基于上述3个SNPs位点,构建了6种单倍型,其中H1和H3为主要单倍型,频率分别为64.2%、24.3%;最小二乘分析发现,H3单倍型在初产和经产母猪中,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均为最高,但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C122T位点与初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显著相关(P0.05),而T111C位点与初产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差异性均不显著(P0.05),但CC基因型和EE基因型均为最多;在A13G位点上,经产母猪AB基因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均比AA基因型多,且差异显著(P0.05)。可以考虑将H3单倍型和CC基因型、AB基因型及EE基因型作为影响从江香猪产仔数和母猪乳头数的有利单倍型和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猪FSH-β位点对猪繁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PCR-SSCP技术对猪FSH-β亚基基因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型分布与品种极显著相关(P<0.005);除大梅F1以外,所研究群体的FSH-βPCR-SSCP位点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在头胎中,G等住基因可以显著提高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加性效应分别为1.200头/窝、1.345头/窝(P<0.05);在经产胎次,GG基因型母猪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HH基因型(P<0.05),每拷贝G等位基因可以控帝l0.618头/窝的产仔数和0.834头/窝的产活仔数;GG基因型母猪乳头数多(P<0.05),加性效应为1.429个,而后代乳头数没有显著的差异,可以确定猪乳头数主要受自身基因型决定,且具有一定母本效应;GG型后代平均初生重比HH型低,GH型的育成率显著比HH型高(P<0.05);GG基因型母猪的年产仔窝数显著低于GH型(P<0.05);GG基因型的断奶到发情间隔比GH基因型显著短(P<0.05),GH基因型的断奶到配种间隔显著比HH基因型短(P<0.05)。3种基因型的断奶性状等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PTGS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将其与大白猪的繁殖性状进行关联分析,为猪分子遗传标记提供依据。以美系及法系纯种大白猪基因组DNA为模板,构建DNA混合池,通过克隆测序比对,检测猪PTGS2基因的遗传变异;采用PCR-RFLP技术对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并与目标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猪PTGS2基因外显子2上存在1个g.86AG碱基突变,并具有MspⅠ酶切位点多态性,且在大白猪群体中检测到AA、AG和GG 3种基因型;哈迪-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PTGS2基因g.86AG多态性分布达到遗传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AA基因型初产母猪弱仔数显著少于AG基因型(P0.05),AA基因型经产母猪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G基因型(P0.05);在法系大白猪群体中,GG基因型个体总产仔数、健仔数和初生窝重均高于AA和AG基因型,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PTGS2基因外显子2g.86AG多态性位点显著影响初生窝重和弱仔数,可作为猪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潜在位点。  相似文献   

11.
《畜牧与兽医》2017,(2):1-5
为了给提高苏淮猪繁殖性能的选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选取经产母猪344头,检测了苏淮猪群体内雌激素受体1(ESR1)、卵泡刺激素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单个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的关联性。结果显示:在ESR1基因中,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相近,分别为0.541和0.459;AA型基因型频率为0.308,AB型为0.465,BB型为0.227;不同基因型苏淮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无显著差异(P0.05)。在FSHβ基因中,A等位基因与B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48和0.852;AA型基因型频率为0.027,AB型为0.241,BB型为0.732,不同基因型苏淮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重无显著差异(P0.05);ESR1和FSHβ基因合并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初生重无关联(P0.05)。ESR1和FSHβ基因与苏淮猪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以及初生重性状不相关。  相似文献   

12.
大白猪NCOA1和FUT1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685头大白母猪NCOA1和FUT1基因多态性并对其分型,同时分析了单个基因型以及合并基因型与母猪繁殖性能的关联性。结果表明:2个基因都检测到了3种基因型;经产母猪NCOA1基因中AB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总活仔数、死胎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FUT1基因中AA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健仔数以及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G型和GG型个体(P0.05);经产母猪合并基因AAAA型和ABAG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总活仔数、健仔数显著高于AAAG型个体(P0.05),ABAG型个体的死胎显著高于AAAG型个体(P0.05),AAAA型个体的初生窝重显著高于AAAG和AAGG型个体(P0.05)。由此可见,NCOA1和FUT1单基因型以及合并基因型对繁殖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可以用其作为遗传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3.
猪的生长性状能反映猪的生长速度,研究其遗传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343头法系大白猪PIT1基因Msp I酶切位点多态性,并对乳头数、达100 kg体重日龄、校正背膘厚、初生重和体长等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法系大白群体中检测到PIT基因3种基因型(分别为DD、CD、CC基因型)的存在,其中PIT1基因DD基因型个体左乳头数高于CC基因型个体,且显著(P0.05)高于CD基因型个体,而CC基因型个体的活体背膘厚和100 kg体重日龄要低于DD基因型个体,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养猪》2017,(3)
以从江香猪母猪为研究对象,选取卵泡刺激素β亚基(FSHβ)基因作为影响从江香猪繁殖性能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和测序技术,对从江香猪母猪的FSHβ基因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研究,寻找与繁殖性状相关联的遗传标记。结果表明:在受试群体中,发现FSHβ基因第2外显子86 bp处发生C/T突变,该突变为同义突变,产生3种带型,分别命名为TT、CT、CC基因型。关联性分析显示:在初产母猪的产活仔数和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中,TT基因型均比CC、CT基因型多,均未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但初产母猪总产仔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66头,差异显著(P0.05),经产母猪的产活仔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95头,差异显著(P0.05);对于乳头数,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多1.38对,差异显著(P0.05)。遗传效应分析发现,等位基因T对从江香猪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为正效应,TT基因型对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的估计育种值分别为0.87、1.03、0.72。总体上,TT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对从江香猪母猪的繁殖性状数量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选育过程中可注重TT基因型个体的选育。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松辽黑猪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选取132头松辽黑猪作为研究对象,以与猪繁殖性状相关的RBP4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HRM分析与PCR产物直接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检测松辽黑猪RBP4基因部分外显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RBP4基因SNP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及仔猪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的关联性。结果显示,松辽黑猪RBP4基因第3、5外显子上各存在1个SNP位点,分别命名为为G45A和C170T,其中在G45A位点检测到GG、GA和AA 3种基因型,在C170T位点检测到CC和CT 2种基因型。群体遗传参数分析及卡方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RBP4基因G45A位点在松辽黑猪群体中分布较为均匀,遗传变异程度处于中等水平,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C170T位点在松辽黑猪群体中分布不均匀,遗传变异程度较低,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RBP4基因G45A位点上,3种基因型的总产仔数及产活仔数均表现为:GGGAAA,其中GG基因型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仔猪3周龄重显著低于GA基因型(P0.05);GG基因型仔猪断奶重显著低于GA及AA基因型(P0.05);各基因型在仔猪初生重及母猪乳头数上未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C170T位点上,不同基因型松辽黑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乳头数及仔猪初生重、3周龄重、断奶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RBP4基因G45A位点对松辽黑猪产仔数具有显著影响,但该位点是否可作为松辽黑猪产仔数相关的遗传标记,有待进一步研究;RBP4基因C170T位点可能不是松辽黑猪繁殖性状相关的突变位点,在后期工作中需扩大群体做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梅山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对梅山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所采个体Mx1基因第14外显子进行DNA扩增并检测其多态性,同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PCR-RFLP结果表明,梅山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Hin6Ⅰ酶切位点存在G36T突变,共检测到2种等位基因,分别定义为:A、B,其中B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分别定义为:AA、AB、BB,其中BB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初产母猪中,总产仔数(TNB)、产活仔数(NBA)、断奶仔猪数(LBW)、初生重(BW)及断奶重(WW)这5个繁殖性状在Mx1基因的3种基因型中的差异均存在BB >AB >AA的趋势,BB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且在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和断奶重中表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但在经产母猪中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提示,Mx1基因第14外显子多态性对梅山猪初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有显著的遗传效应,而对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正> 母猪的有效乳头数与繁殖性能各性状间呈较强的遗传,表型相关(张文灿,1981)。在山西黑猪中存在丁香型和葫芦型两种乳房类型,从南方到北方的群众有偏爱丁香型乳头的习惯。瞎乳头属于单对基因制约的质量性状(陈幼春等,1982)。因此,对于山西黑猪的乳头数与猪繁殖性状相关的研究,乳头类型对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瞎乳头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的研究对于选育提高山西黑猪繁殖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品系大白猪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ⅠB(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ⅠB,BMPR-Ⅰ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相关性。采用Hi-SNP中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对BMPR-ⅠB基因多态位点进行分型,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最小二乘法将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畸形头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系大白猪在BMPR-ⅠB基因746AG和852GA位点均未检测到多态性,804GC位点上均表现为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G为优势等位基因;960CT位点在美系大白猪中以CC基因型频率较高,而在英系大白猪中以TT基因型频率较高,在加系大白猪中CT基因型频率较高,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群体在804GC和960CT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804GC位点在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中对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畸形数等繁殖性状均无显著影响(P0.05)。960CT位点在美系大白猪群体中TT基因型死胎数极显著低于CC基因型1.027头(P0.01);英系大白猪群体中TT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1.976头(P0.05),极显著高于CT基因型2.118头(P0.01);加系大白猪中TT基因型产活仔数显著高于CC基因型0.886头(P0.05),死胎数、畸形头数显著低于CC基因型0.707和0.337头(P0.05)。960CT位点中TT基因型可作为3个不同品系大白猪繁殖性状的标记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旨在研究VRTN(vertebrae development homolog)基因在巴马香猪群体中的编码区序列特征、组织表达情况、脊椎数性状因果突变位点ins291的等位基因频率及其与乳头数和产仔数性状的关联。本研究采集3头0日龄巴马香猪组织,利用cDNA克隆技术获得VRTN基因编码区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VRTN在心、肝、脾、肺、肾、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集279头经产巴马香猪母猪血液,检测ins291位点在该群体中的频率分布,并与乳头数、产仔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巴马香猪VRTN基因编码区全长2 097 bp,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间存在大量保守区域;VRTN基因编码698个氨基酸,预测为亲水性蛋白质,存在1个螺旋转角螺旋域超家族结构功能区、2个低复杂度区域和2个内部重复结构,并与核受体辅抑制子1(NR6A1)、果蝇同源框基因Prospero的脊椎动物同源蛋白2(PROX2)和富亮氨酸重复序列74亚基(LRRC74A)等蛋白具有相互作用;VRTN基因在0日龄巴马香猪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背最长肌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巴马香猪保种群体中VRTN基因有利突变位点ins291的等位基因频率为21.15%,不同基因型个体之间平均产仔数、总乳头数、左侧乳头数、右侧乳头数和单侧最大乳头数性状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纯合突变型(ins/ins)个体的乳头数性状均高于其他基因型个体。结果提示,在巴马香猪产业化生产中可通过分子育种手段提高VRTN ins291有利等位基因频率,但不影响其产仔数性状。  相似文献   

20.
FUT1基因对大长杂交母猪产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118头大长杂交母猪FUT1基因多态性,分析了FUT1基因与产仔数的关系.FUT1基因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1,0.37,0.52.FUT1三种基因型母猪在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方面都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