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留果量对甜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5种留果量处理,以不疏果作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留果量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但叶果比为20:1的处理商品果和优质果产量最高;柿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叶果比为20:1和30:1的处理中比较高;叶果比在40:1以上蒂隙和裂果较多;生理落果率与留果量呈负相关。甜柿疏果需考虑开花时间和果实生长状况,去弱留强,并配合树体整形修剪进行。  相似文献   

2.
不同氮钾配比对芒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建明  林电  许杰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10):92-93,97
以芒果为试材,设置不同氮、钾肥处理,研究氮、钾施肥配比对芒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肥设计水平范围内,土壤中适量增施氮、钾肥能提高芒果果实产量;增施钾肥可提高芒果果实中的糖酸比值,降低可滴定酸的含量;土壤中氮、钾肥过高不会影响芒果果实中的氮、钾的含量;增施氮肥会降低果实中矿质钙的含量;增施氮、钾肥过高会降低芒果果实中铁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留果量对甜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5种留果量处理,以不疏果作对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留果量与单株产量呈正相关,但叶果比为20∶1的处理商品果和优质果产量最高;柿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叶果比为20∶1和30∶1的处理中比较高;叶果比在40∶1以上蒂隙和裂果较多;生理落果率与留果量呈负相关。甜柿疏果需考虑开花时间和果实生长状况,去弱留强,并配合树体整形修剪进行。  相似文献   

4.
提高金矮生苹果品质的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提高金矮生苹果的品质。[方法]采用叶果比、采收期和套袋试验研究不同叶果比和采收期及套袋对金矮生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叶果比为15∶1时,金矮生苹果单株产量最高,但大小年结果现象明显,果实品质较差,总体效益不高;叶果比为35∶1时,果实品质较好,但3年总产量较低,经济效益较差;叶果比为25∶1时,优质果所占比例较高,效益较好。延迟7 d采收,可提高金矮生苹果的品质,和耐贮性,果实商品价值和经济效益较高。套袋可改善金矮生苹果果面的光洁度和着色程度,着色果比例达90%以上。套袋后果皮变薄,果汁增多,单果重和果形指数提高。[结论]采用套袋技术,25-30叶片保留1个果,在10月1日后采收可提高金矮生苹果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适宜‘瓦里短枝’苹果树体生长和提高果实品质形成的叶果比.【方法】选取生长良好、长势一致的13年龄的‘瓦里短枝’苹果植株,结果枝叶果比设置范围为10∶1~60∶1,并对叶片光合特性、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果实品质等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叶果比显著影响叶片光合特性、生理特性和果实品质.随着叶果比的增大,P_n(净光合速率)、CE (羧化效率)、AMS、SS、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VC含量均呈现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其中T_5的CE,T_5~T_7的单果质量,T_5~T_6的可溶性糖,T_6~T_7的V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均高于其他处理,T_5的CE为0.07mol/(m2·s),T_5~T_7的单果质量分别为263.62,283.93,290.03g,T_5~T_6的可溶性糖分别为11.66%和12.25%,T_5~T_7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分别为0.30%、0.28%和0.27%.【结论】叶果比为30∶1~40∶1时,有利于叶片光合物质积累和果实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光源补光对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8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于萌芽开始至果实成熟期,设置5种不同光源(红光、蓝光、红蓝光2:1、红蓝光4:1、红蓝光6:1)补光处理,以不补光为对照,研究不同光源对红地球葡萄叶片光合特性及成熟期果实品质的影响,并结合主成分分析筛选最佳补光光源.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5种补光处理均能提高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红光处理果实的纵径、果形指数最高(29.87 mm、1.16);蓝光处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还原糖含量最高(19.3%、4.14、179.13 g/L);红蓝光2:1处理果实的固酸比、花青素含量最高(5.49 mg/g、0.16 mg/g);红蓝光4:1处理果实的糖酸比最高(49.79),可滴定酸含量最低(3.45 g/L).以花青素含量、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pH、糖酸比等果实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最适补充光源排序为:蓝光>红蓝光2:1>红蓝光4:1>红光>红蓝光6:1.补充蓝光可作为促进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成熟及提高果实品质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采用露田栽培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对番木瓜果实总酸、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明显提高了番木瓜果实开花后50 d内总酸含量,降低70~117 d总酸含量,其中0.5 g/L壳聚糖处理后的番木瓜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最高。表明壳聚糖对提高番木瓜品质和风味具有一定效果,0.5 g/L为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海南省四大芒果产区(三亚、乐东、东方、昌江)两大芒果品种(台农、贵妃)果实的品质特性,为芒果果实品质评价及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酸碱滴定、HPLC等方法测定76份芒果样品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甜度值、可溶性固形物(TSS)、维生素C(Vc)、总酸、糖酸比、固酸比等13个品质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台农果实的TSS、可溶性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总酸含量及甜度值、糖酸比、固酸比平均值均高于贵妃,贵妃果实的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和Vc含量平均值均高于台农.不同产区同一品种芒果果实的TSS、可溶性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和Vc含量及甜度值差异显著(P<0.05);单果重、果形指数、可食率、总酸含量及糖酸比、固酸比差异不显著(P>0.05).13个品质指标的部分指标间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同时主成分分析将13个品质指标综合为4个主成分(PC1、PC2、PC3、PC4),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078%,能够代表原品质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其中乐东台农PC1、昌江贵妃PC2、三亚贵妃PC3和PC4因子得分最高.[结论]台农和贵妃果实均具有鲜明的品质特征,贵妃口感酸甜,台农口感更甜;乐东的台农、三亚和昌江的贵妃果实品质特性更佳.  相似文献   

9.
植酸处理对采后芒果常温贮藏品质 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植酸保持芒果采后品质的相关生理机制,以台农1号芒果(Mangifera indica L.‘Tainong No.1’)为材料,研究植酸处理对芒果在常温(28~30℃)贮藏条件下果实采后品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2%植酸处理防腐保鲜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植酸处理显著降低了芒果的病果率和病情指数,提高了芒果的商品果率,延缓了果皮颜色的转黄,保持了较高的果实硬度;并且,植酸处理有效保持了果实采后品质,能够显著延缓芒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和可滴定酸含量的降低,降低果实固酸比,维持芒果果实较高的Vc含量。同时,植酸处理也提高了芒果果实贮藏期间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并抑制丙二醛含量的积累。结果表明,植酸提高芒果采后品质可能与其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及延缓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增强UV-B辐射对芒果成年树光合作用、产量和常规品质的影响,为制定芒果抗增强UV-B辐射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台农一号芒果成年树为试验材料,设6个增强UV-B辐射(采用UV-B紫外灯进行照射)处理(20、40、80、120、160和200 W),以自然光照射为对照(CK),测定分析各处理成熟叶片的光合指标、果实产量和常规品质.[结果]增强UV-B辐射处理芒果成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总体上均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且表现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160和200 W处理芒果的株产低于CK,其余增强UV-B辐射处理的株产与CK相当;可溶性糖含量、果实糖酸比和维生素C(Vc)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且除第2造果的200 W处理外其他处理果实的糖酸比、80 W以上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及120 W以上处理的Vc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5,下同);可滴定酸含量总体上随增强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其中80 W以上处理显著高于CK.[结论]芒果成年树受增强UV-B辐射后其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降低,且具有增强UV-B辐射积累效应和剂量效应,引起果实减产和品质变劣.  相似文献   

11.
果实套袋对猕猴桃采前落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针对低海拔地区猕猴桃采前落果严重的问题,进行了果实套袋试验,结果表明,套袋能显著减少猕猴桃采前落果率,与未套袋的比较,落果率平均降低19.8个百分点,且品质有所改善。套透光袋与套报纸袋比较,前者可降低猕猴桃采前落果率12.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2.
从2014年开始,利用诱蝇醚(Methyleugenol)、诱蝇酮(Cuelure)2种实蝇引诱剂在南宁市的广西现代农业技术展示中心对番石榴、甜杨桃等与蔬菜混栽果园的实蝇进行监测调查,经鉴定,共发现桔小实蝇、瓜实蝇、南瓜实蝇和具条实蝇等4种实蝇;对虫果饲养得出的成虫进行鉴定,在番石榴虫果中只发现有桔小实蝇1种实蝇,在甜杨桃虫果中除发现以桔小实蝇为主外,还有少量的瓜实蝇和南瓜实蝇;在南宁市果蔬混栽果园中桔小实蝇是为害番石榴、甜杨桃等的实蝇优势种,在防治桔小实蝇的同时,也应防治瓜实蝇。  相似文献   

13.
套袋对油桃果实裂果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油桃幼果进行套袋处理,研究套袋对果实裂果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实的裂果率显著下降,套袋显著提高油桃果实的外观品质,去袋后果面光洁、着色迅速;但套袋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有机酸和维生素C含量下降,而果实硬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以有棱丝瓜自交系28-0-0 为母本,普通丝瓜自交系37-0-1-1 为父本,对6 个世代(P1、P2、F1、B1、B2、F2) 群体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丝瓜果长和果柄长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丝瓜果长遗传受到多基因(C- 0 模型)遗传控制,且受环境影响较大;果柄长遗传受到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D-0 模型) 遗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F2和B1世代较高,分别为57.60%、61.90%,环境方差占总方差的比率为38.10%耀80.00%。  相似文献   

15.
莲雾果实挥发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莲雾Syzyzgium samarangense果实挥发物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引诱作用.【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测试橘小实蝇对5个莲雾品种(黑珍珠、印度红、大叶、泰国红钻石、巴掌)的成熟果及黑珍珠果的5个不同发育阶段挥发物的行为反应,并通过室内接虫研究该虫对5个莲雾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气质联用(GC-MS)技术对5个莲雾品种成熟果的挥发物成分进行分析;依据黑珍珠不同发育阶段挥发物成分的变化,并结合5个莲雾品种挥发物成分,测试9种合成的单体化合物对橘小实蝇的引诱效果.【结果和结论】5个莲雾品种及黑珍珠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物对雄虫无引诱作用(P0.05);不同品种对雌虫具有不同的引诱作用,其相对引诱率为黑珍珠(40.75%)印度红(39.40%)大叶(34.76%)泰国红钻石(23.02%)巴掌(15.54%);黑珍珠果不同发育阶段的挥发物质对雌虫的引诱作用随着果实成熟逐渐增强;橘小实蝇的产卵选择性结果[黑珍珠(517.0头)大叶(433.0头)印度红(357.0头)泰国红钻石(305.7头)巴掌(200.0头)]与嗅觉反应结果基本一致.各品种的挥发物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分别是黑珍珠(12种,80.27%);印度红(6种,23.56%);大叶(6种,69.90%);泰国红钻石(11种,96.97%);巴掌(9种,95.1%),表明品种间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乙酸异丁酯、癸醛、β-石竹烯、莰酮4种化合物对橘小实蝇雌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γ-萜品烯、α-法尼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种化合物仅对性成熟的雌虫有明显的引诱作用;这些化合物中乙酸异丁酯、γ-萜品烯和莰酮对雄虫亦有引诱作用.同一种化合物,对性成熟橘小实蝇的引诱作用强于对性未成熟的引诱作用,对雌虫的引诱作用远大于对雄虫的引诱作用,尤其是对性成熟雌虫的引诱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满足北京地区消费者对苦瓜的消费需求,推广适合北京地区栽培的生食型品种.[方法]采用国标法对台湾地区主要栽培的4个鲜食苦瓜品种进行果实品质分析.[结果]4个鲜食苦瓜品种品质分析指标中Vc、蛋白质、脂肪、纤维素、水分、可溶性总糖和有机酸以及矿物质含量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品质优劣依次为:‘美翠’>‘墨绿’>‘月华4’>‘月华3’.[结论]栽培品种‘美翠’的Vc和糖含量较高,而有机酸含量低、口感佳,是鲜食的最佳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桂味荔枝为试材,设置大棚覆盖、地膜覆盖和生草栽培3种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荔枝果实的生长发育、品质及坐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覆盖受到水分胁迫,荔枝单果重降低,果实发育受到抑制,座果率和产量比地膜覆盖和生草栽培模式显著降低,初步认为地膜覆盖和生草栽培模式比较适宜荔枝生长,大棚覆盖需定期灌溉才能适合果实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8.
不同果袋对红色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酥红为试材,选择5种不同材质和颜色的果袋进行套袋处理,研究其对红色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褐色、蓝色和橙色果袋处理可以增加果实质量。套袋后,果实的果形指数无明显变化,可溶性固形物增加,可溶性糖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褐色和蓝色果袋处理降低了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提高了糖酸比。褐色、蓝色和绿色果袋处理的固酸比升高,褐色、绿色、透明果袋处理的VC含量高于对照。褐色、蓝色和橙色果袋处理降低了果皮强度和果皮破裂距离。套袋后,果皮穿刺能量降低;除透明果袋外,其余处理均降低果肉的硬度。套袋处理可以明显提高果肉细度,提升了果面光洁度,果皮色泽更鲜艳。通过综合评价,果袋使用建议依次为褐色果袋、蓝色果袋、绿色果袋、橙色果袋和透明果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黄瓜空腔性状的形成,分析空腔等级与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为提高黄瓜果实品质和商品性及黄瓜优质品种的选育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果实空腔性状差异显著的华北型鲜食黄瓜9930和北美加工型黄瓜WI7120为材料,对果实发育进程中的显微结构和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进行观察测定。【结果】WI7120果实在授粉后15 d出现明显的空腔性状,为空腔出现的关键时期,至授粉后30 d空腔等级扩大至最高等级。9930果长和WI7120果径的增长呈双S曲线变化,9930果径和WI7120果长的增长呈单S曲线变化。除ABA外,7120果实中激素含量基本上大于9930,且GA>IBA>ZT>ABA。9930果实各部位的GA含量在授粉后15 d内呈下降趋势随后上升,而WI7120则相反。2个品系中除WI7120果实心皮中IBA含量在授粉后15 d后呈下降趋势,其余各部位均呈上升趋势;ZT和ABA含量均在授粉后呈上升趋势。观察石蜡切片发现,WI7120果实心皮细胞在授粉后15 d生长为长圆形,心皮细胞膨大远大于果肉。相关分析发现,WI7120果实的果皮GA和ZT含量与空腔等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且果长和果径与空腔等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WI7120果实的心皮IBA和GA高于果肉,可能是导致其出现空腔的根本原因。ZT通过促进细胞分裂作用于果实细胞密度来控制果径,进一步影响果实空腔等级。  相似文献   

20.
香榧落果机理与保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10余年的定点试验结果表明,含有单硝化愈创木酚钠成分的细胞赋活剂对香榧有保果作用。用万果宝10mL兑清水25kg或爱多收10mL兑清水30kg在香榧花期(4月中下旬)和落果期(5月中下旬)进行叶面喷施,可分别提高香榧着果率312.2%和120.8%,具有极显著的保果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